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宗祠讲话稿篇一
尊敬的萧氏宗亲、兄弟姐妹及萧氏后人:你们好!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自1821年建成以来一直为子孙后代所敬仰,春夏秋冬辗转,风风雨雨浸蚀,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至今,但已经是破烂不堪。为倡导崇贤敬祖,饮水思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缅怀祖先,弘扬先祖创业精神,启迪后辈;为使宗祠恢复当年风采,彰显宗祠气派。由萧氏前辈等发起,多次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在原址上作一次全面重修,因工作量大,所需费用也多。现予以广泛倡导并征求意见,收集踊跃乐捐意向。百年大计,佑福子孙,期待所有萧氏子孙的全力参与!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理事会
xx年6月30日
尊敬的萧氏宗亲、兄弟姐妹及萧氏后人:你们好!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自1821年建成以来一直为子孙后代所敬仰,春夏秋冬辗转,风风雨雨浸蚀,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至今,但已经是破烂不堪。为倡导崇贤敬祖,饮水思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缅怀祖先,弘扬先祖创业精神,启迪后辈;为使宗祠恢复当年风采,彰显宗祠气派。由萧氏前辈萧子荣等发起,多次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在原址上作一次全面重修,因工作量大,所需费用也多。现予以广泛倡导并征求意见,收集踊跃乐捐意向。百年大计,佑福子孙,期待所有萧氏子孙的全力参与!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理事会
2012年6月30日
我蔡氏自南宋理宗宝祐六年徙居新化,至今已有七百六十年。六世祖兰荪公生五子,曰温良恭俭让,后裔自康熙朝以来,外迁甚众,尤以川、桂两省宗亲迁居最多,其余散居湖湘各地,遍及粤、颚、黔、陕诸省。
古人云:“国有宗庙,家有宗祠,所以祟报享而齐众志也。”温、良两公早有专祠,分别兴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让房丁繁而祠缺如,族人相视常引为憾。让房月德公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倡议并主持在张古塘修建德让公祠,期间因资金不足而仅仅完成部分工程,延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举族再次聚拢财力,由彰德公等奋力建成,方有现在的祠堂规模。七十多年来,虽经多次维修,无奈祠堂终因年代久远等原因,已经是杂草丛生,柱腐瓦碎,牌楼左侧已坍塌。如果不及时修缮,则只有毁弃于风雨中了。这点是举族父老都不忍心看到的。
祠堂是“祖宗神灵所依”,其作用在于“上奠祖先之灵,下规后嗣之则”;亦是远徙外地宗亲寻根祭祖的地方;同时也是造福乡里,促进家乡建设,为大家提供一个娱乐场所的'大好事。谱载,修建祠堂时,族人居贫食苦,共披国难,亦汲汲以祠宇是图。老人们常回忆起月德公在修祠堂期间,天天带几个红薯做午饭,同时还要同去的子孙辈和自己各背几块青砖到工地去。每思至此,族中父老辈呜咽难忍。因此可见,我让房父老乡亲对祠堂的感情是很深的。
近十年来,,国家对历史古迹的修复持支持态度,因此新化很多姓族都在修建祠堂。我蔡氏在清代就有城南望族的称号,现在只有让房祠堂还没完全倒塌。我蔡氏让房祠堂没毁于战火,没毁于六十年代,如果在现在让房祠堂毁了,那么我们现在这些人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自2015年清明以来,让房锡字辈长者多方奔走呼吁,四年来,族人支持者日众,在2o13年3月28日,召开了德让公宗祠修建筹划委员会,倡议共举房子孙之力,发扬“祖先饿着肚子做事,为祖宗争气”的精神,将德让公宗祠修缮一新。族中从政经商办企业者,有意族中公益事业的仁人志士,已有多人先期赞助资金。
现族人代表共议:让房男丁有两千余众,按每个男丁捐资二百元人民币,由各村院或房首收缴,同时出具有三人签字认可的收款收据;资金缺口巨大,如果将祠堂翻新重建,初步预算资金是一百万。故筹委会希望广大宗亲,特别是事业有成者踊跃捐款,共襄善举!对捐资较巨者,将在祠堂修建完毕后,以不同方式碑刻留名,以芳百世!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请能和远徙外地宗亲联系的要加强联系,既增进了族亲的友谊,也体现了家族的强盛。
联系电话:蔡锡良 13574505015
蔡锡文 18973888993
德让公祠修建筹委会
2015年6月
宗祠讲话稿篇二
始祖管万公祖,原籍江西庐陵(现吉安),明朝初年,始祖从江西庐陵迁入祁阳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五世矣。始祖一系管氏后代,现大多定居祁东县官家嘴镇,人口千余。可谓祖德广远,佑我管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管氏宗祠,塑像立碑,臵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管氏之文脉。曾几何时,逢年过节,族人洁衣正冠入祠,鸣炮奏乐,上香进礼,瞻仰缅怀先人,教育激励后代。从晨至昏,祠内人声鼎沸,礼乐不绝。既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管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管氏祠堂于动乱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及至荡然无存。数十年来,管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废俱兴。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就设法修复了中被毁损的祠堂家庙。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东西南北,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没先人开基创业之功,哪有后代承业立身之地?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仪、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在重修祠堂受挫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热血族人坐立不安,寝食难宁:身为管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 x年春节,重建管氏祖祠再次提到管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管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管氏后人都在问:“我是谁?根在那里?”不少人回乡祭祖的`同时,产生疑问,面对文明社会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时候,我们的列祖列宗却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愧对先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在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
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管氏祠堂一定能建好!
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
宗祠讲话稿篇三
我是欧家营吴氏尚定公的第十九代世孙吴飞,一九九一年二月,在我父吴光群的号召下,经多方努力,和族中吴明书,吴光作,吴在贵,吴在腾,吴忠治,吴忠周,吴忠台等众族亲,团结协作,在我家历时两年多,于一九九三年三月,终于写成了高标准,高质量长达786页的精装版《欧家营吴氏族谱》。同时对祖墓进行修建。
要求欧家营守祖及各支系众族老幼宗亲们,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辉自己的社会关系,多方宣传,把这次倡议之精神传达到各支系族亲老幼,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知道。团结各支系族亲整体力量,形成拳头。
各位众族老幼,我们作为尚定公的后代,我们以荣耀、幸福、兴旺、团结、和谐为荣。但想一想,我们作为其后代子孙,特别是五尺男儿,你是怎样继承祖训,干出几件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事的?看一看我们尚定公的子孙,有国家公务员,有领导干部,有教师,有千万元的老板,各行各业,人才济济,财源广进。
经过测算,尚定公的坟墓修复,场地征用,宗祠修建工程投资需要近百万元。但是,从众抬一的角度去想,如果凡尚定公的后代人人均捐出200元,一个普通干部捐20xx元,一个副科、正科(局)长捐3000元,当老板经商的你捐出1万、2万,甚至10万元,你敬了老祖宗,相信你会一帆风顺,一本万利,老祖宗一定会保佑你再赚回来。总之,我们吴氏族人不会为这五斗米折腰,更不会为修复自己的祖墓.总祠而小气。
各位宗亲老幼们,对祖宗要尊敬,心诚则灵,你捐了钱,出了力,许过好愿,祖宗知道你的良心和作为。相信你会一本万利。我们热忱期待你的光临。同时能在吴氏宗祠的功德碑上能看到你耀眼的名字。让你的功德名传千秋!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宗祠讲话稿篇四
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宗祠落成庆典讲话,仅供参考。
各位父老宗亲、兄弟姐妹们、各位来宾:大家好!
在这春和景明、鲜花盛开的季节,在这缅怀先贤、祭祀祖宗的清明时节,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欢聚在一起,参加玉浦金氏祠堂的初次庆典,对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新建祠堂,是我玉浦金氏族人盼望已久的心愿,现在终于就要实现了!
“追根溯源修家谱,继往开来建宗祠”。修建祠堂,不单是为了拜祭、缅怀先祖,颂扬先祖功德,同时它也将是我们玉浦金氏家族文明友孝,兴旺发达的象征。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场所,有了祠堂,也就有了团结宗族和联络亲情的纽带。祠堂的落成是我们金家人的共识,也是我们亲如一家、血脉相连的象征。今天,我们借祠堂庆典之机相聚一堂,既是祭祀祖宗,更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宗亲聚集谈心、交流沟通的好机会,我们今后在百忙之中常回家看看,为宗族兴旺献计献策。
在这里我谨代表我们金氏已出嫁的女儿们,向修建祠堂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兴建祠堂从动议到初步建成历时二载,其间,设计、拆迁、募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心智和汗水。同时,我也向建设祠堂出资出力,添砖加瓦的 所有宗亲族人们表示感谢!各位宗亲的热心支持,积极出资才是建设祠堂的根本所在。
祠堂主体、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全部完工,预计需要150多万元。我玉浦金氏一族群策群力,各家各户积极响应集资,无私奉献,捐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目前统计已达60多万元。要完成本族的建祠大业,资金尚有很大缺口,仍需广大宗亲慷慨解囊!我们作为金氏儿女一员,责无旁贷,也决心投入其中,共同集资捐款,为祠堂建设出一份力!在此,我愿捐出人民币×××××元,敬献我绵薄之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尊敬的各位长辈、亲爱的各位兄弟姑爷、各位姐妹们。今天,我族续谱建祠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舞台上,人人是主角,个个是英雄。让我们团结起来,以蓬勃之气,进取之志,奉献之心,创新之举,务实之风,把这项追本溯源,弘扬祖德,凝聚族亲,扬我族威,展我风采,激励后人的大事做实做好。
宗亲共同建设祠堂的奋斗史,也将在我们金氏家史上,写上最辉煌的一页,流传百世! 最后,衷心祝愿玉浦金氏建祠大业圆满成功!
衷心祝福玉浦金氏子孙兴旺发达!
谢谢大家!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上午好!
在这个欢歌笑语、天降吉祥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柳树堂村××祠堂落成大典、共同缅怀祖先业绩、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我作为×公后裔女婿,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此次盛典,借此机会,我代表××村所有的姑娘及女婿,向××堂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庆典的各地来宾、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在祠堂建设过程中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献计献策的各界人土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恭祝××祠堂弘扬远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潜光,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福泽绵延,世代隆昌,奕代流芳、日月同辉。
××祠堂的落成,是我们×氏家族的一件特大喜事,集中地反映了×公后裔承先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也充分体现了宗亲孝悌友爱、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为×氏族谱增添了新的篇章,这既是×氏宗亲全体人的功绩,也是举国族人共有的光荣,身为柳树堂村的姑娘及女婿我们也感莫大的自豪与骄傲。
今天,我和各位一起见证了祠堂的辉煌壮观,领略了×氏家族丰富的文化底蕴。祠堂圣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群山依偎,绿树环村,吸天地精华,纳八方祥瑞,设计雄伟壮观,做工精雕细琢,凝聚了尊祖敬宗的虔诚情怀,反映了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体现了繁衍生息的跳动脉搏,凝结着真挚深厚的乡情亲情,上承一德,展宗门之雄姿,展先祖历史风采,下传诒谷,现石氏之雄厚,给后代启迪智慧。虚怀若谷方是大宗之本色,厚德载物才显大家之风范,自强不息当是我们×氏后辈之争取,繁荣昌盛实乃大众之所愿!身为女婿代表,我们将借×氏祠堂落成契机,广泛传播×氏深厚文化,全力传承先祖厚德,树远大之志向,立长久之心愿,同所有的石氏宗亲一道,坚守“念祖念宗念先贤,同咏同心同发奋”的理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励精图治、为建设昌盛、富强的石氏宗门作出自已应有贡献!
最后,值此xx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氏姑娘及女婿给所有宗亲及来宾拜年个早年,祝各位事事如意、岁岁平安、人人长寿、家家发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族中父老: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首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你们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今天,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欢聚在一起,参加包氏祠堂的落成庆典,我谨以全家人的名誉,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此,我也代表包氏族人向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修建祠堂的龙兴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深表谢意!
新建祠堂,是我族中儿女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祠堂是拜祭祖宗、追念先烈的地方。怀古、追思、继承先辈遗志是我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刻内涵。她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古人说的“慎终追远”,就是要我们慎重保持晚节,时时缅怀先人,以先人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来教育自己和后人。历代的伟人就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鼓舞下,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后世敬仰!
龙兴地区的包氏家族,系入川祖先元恒公一支,华台公后裔。在御临河岸繁衍发达。勤劳朴实的包氏族人以仁为本,忠厚待人,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族人响应党和政府的召唤,奔赴祖国各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踏实工作。
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各族儿女与时俱进,涌现出许多有作为的年轻人。为四化建设,不遗余力,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树立了一代新风。成为了青年人学习的楷模。
包氏宗祠的落成,是和党的富民政策、族中年轻一代的艰苦创业及族人的精诚团结分不开的,应该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我们的年轻人、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族人,睦邻共处,多做好人好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坚决拥护党的政策,响应党的号召,遵纪守法,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人遗志,把祖宗的好传统好作风永传万代!
谢谢大家!
宗祠讲话稿篇五
都氏同源北头村,千里有缘姜格庄。在这春和景明、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全国各地的都氏宗亲不远千里回到家乡,一同见证都氏宗祠的落成典礼,这既是都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更是家乡故土的一件大盛事。在此,我代表姜格庄人民向都氏宗祠的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都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各地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都氏宗祠是都氏宗亲光前裕后、永不断裂的根脉。子孙孝则祠堂兴,祠堂兴则宗族荣。都氏宗祠建设耗资300多万元、耗时一年多,新落成的都氏宗祠不仅施工精良、结构精巧,而且外观典雅、美轮美奂,不仅是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聚族议事、交流互信的平台,更是留给都氏后人宝贵的家族财富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不仅是都氏宗亲勤劳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都氏子孙尊宗敬祖、继往开来、昌隆兴旺的家族面貌,更标志着全国都氏宗亲血脉的重新凝聚,值得所有都氏宗亲骄傲与自豪。
北头村是都氏宗亲血脉相连、日新月异的故乡。北头村是姜格庄的北头村,更是都氏宗亲的北头村。近年来,随着姜格庄中国台湾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位于园区内的北头村,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越来越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在此,希望勤劳朴实的北头村人特别是都氏族人,能够继续弘扬先辈高尚美德、优良作风,开创后辈伟业、构建和谐社会,在勤劳致富奔小康征途中把北头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姜格庄是四方宾客投资兴业、一展宏图的沃土。作为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的主战场,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的主核心,姜格庄街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希望,担负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重任。我们坚信,依托在外游子的鼎力支持,依靠家乡人民的拼搏实干,姜格庄“一城两翼”的规划布局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低碳环保产业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转化成强大红利!
各位都氏宗亲,这里是你们魂牵梦萦的第一故土,这里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第二故乡。故乡山水远,两情总相依。我们热切期盼各位都氏宗亲常回家看看,多为家乡摇旗呐喊,多帮家乡牵线搭桥,多回家乡投资兴业,合力把我们共同的家建设好,聚力把我们共同的根维系好。我们坚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同心合力、齐心发力,家乡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最后,预祝这次“都氏宗祠落成典礼”圆满成功!顺祝各位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宗祠讲话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宗长缙绅、各位宗亲贤达:大家好!
岁在壬辰,时序深秋。金秋的衡阳,格外靓丽;宗亲的相聚,总是美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虔诚、崇敬的心情,从长沙驱车赶来衡南桐冈黄氏宗祠,参加纪念勉斋公诞辰860周年、桐冈黄氏始祖朝三公诞辰671年、桐冈黄氏《六修族谱》颁行10周年纪念暨务本堂落成庆典仪式。一是代表湘黄会表达对于膺公、勉斋公、朝三公等列祖列宗永远的爱敬和孝思;二是表达对“膺公——勉斋公——朝三公”这一优秀宗支的敬意和景仰;三是加强与衡阳各支黄氏宗支的联系,以共同推进湘黄会和《湖南黄氏二修世谱》编纂等各项工作。
众所周知,江夏黄氏膺公宗支,族史辉煌;膺公后裔,人才辈出。这是黄氏家族中一支亟具影响、最为优秀的家族。湘黄会了解的相关史料记载,膺公850年生于光州固始,为香公28代,885年偕兄敦公随王审知入闽,在八闽大地开创了我江夏黄氏的牢固基业,后裔中涌现出了黄崇、黄瑀、黄东、黄榦、黄伯思、黄中、黄铜、黄泽、黄文政、黄如论等大批人才和栋梁。
石鼓七贤之一的黄榦(1152——1221),是膺公14世孙,出生于1152年,字直卿,号勉斋。作为朱熹的四大弟子之一,他孝亲敬师、矢志向学、品性坚定,官至大理寺丞,终成名驰朝野的一代大儒;他以继志传道为己任,于宁宗嘉定九年(1216),举家居建阳考亭,建环峰草堂,聚徒讲学,身体力行,声名远播,诸生云集,使得“巴蜀江湖之士皆来受学”;他高度概括了朱熹一生坎坷的事迹,为研究朱熹生平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全面论述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和人品道德,以“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的极高评价为朱熹的人生德行与社会贡献作出了终极定论。
桐冈黄氏始祖朝三公,基奠衡南宝地,后代瓜绵椒衍,人丁与日俱增,代有名人贤士。桐冈黄氏后人不忘先贤教诲,在此设立务本堂,建起了桐冈黄氏自己的宗祠,孝心可嘉,功德无量。可谓“尽一片丹心,造福宗亲荫梓里;出几分微力,铸成功德裕后人”。今天,适逢务本堂桐冈黄氏宗祠举行进火迎宾庆典仪式,我们在这里回首祖先们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祖先升座,子孙甜蜜,这是我黄氏家族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是鼓舞人心、功德无量的好事,是传教后世、永留青史的善举!朱子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场所;有了祠堂,就有了缅怀先祖、瞻仰族史的地方;有了祠堂,就有了团结宗亲、联络友情的纽带。我们闻之欢欣、深表祝贺! 关于湘黄会的工作,需要衡阳黄氏作更紧密的配合,特别是启动《湖南黄氏二修世谱》后,急需各支衡阳黄氏向湘黄会上报“黄氏研究员”名单,提供各支各类谱牒资料。一段时间以来,衡阳各支黄氏、各位宗亲对湘黄会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在此,表达真诚的谢意!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时代在发展,社会多元化。但认祖归宗、拜祭先祖是中华民族无尚光荣的优秀传统,万万不可丢弃。因为我们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因为国和家本是一个整体,爱国一定爱家,爱家就是爱国。今天,我们颂祖宗功德、感先辈恩典、叙建祠经历、彰后代贤达,就是树黄氏声威、添家族光彩、育优秀人才、助中华腾飞。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敬宗睦族、明示昭穆、秉承祖德、增强凝聚,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把膺公文化、黄氏文化发扬光大。
面对列祖列宗,让我们共同祈祷:
让我黄氏家族:宗庙永固,德孝永传!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29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