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阳节作文评语(实用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3 08:30:16
最新重阳节作文评语(实用三篇)
时间:2023-05-13 08:30:16 小编:文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作文评语篇一

重阳节这天,我起了个大早。今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沁人心脾。吃过早饭,我便催促着爸爸送我和阿婆去聚沙公园。在车上,我仔细地端详着阿婆。时光如梭,我成长了,羽翼越加得丰韧,而阿婆也渐渐仿若树上的年轮一年年地苍老,岁月与光阴的洗礼使阿婆的身体不再年轻。不知不觉,阿婆老了。无情的岁月让她的额头爬满了皱纹,黑发里夹上了根根银丝,但她看上去却依然显得很有精神。

神游间,爸爸已经在催我下车。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聚沙朱塔”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赶紧拉上阿婆站到石碑前,让爸爸给我们照张相。沿着公园的石阶小路,我牵着阿婆的手慢悠悠地往前走,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右手边是一个人工湖,我说:“阿婆,您看这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湖边柳丝低垂,婀娜多姿、临风起舞,像不像少女在一块大镜子上跳舞啊?”“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确实很像,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阿婆笑眯眯地说。

不知不觉来到了九曲桥上,看到桥下一群群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我叫起来:“阿婆,快看湖里的鱼,好多啊,真漂亮!”阿婆说:“你眼睛可真尖,我们来喂点食给它们。”正巧带了几包饼干,我打开一包,捏碎了往湖里一撒,一群群鱼儿簇拥而来,围着饼干争抢。

阿婆看见了,也拿起一包饼干,学着我的样子喂起了鱼。“快看,快看,”阿婆惊呼道,“一条大红鲤鱼把那条小金鱼的食物抢走了!”阿婆把一整包饼干捏碎了直接一起倒进了湖里,来的鱼更多了,鱼儿们你挤我,我顶你,十分有趣,其乐无穷。阿婆边拍手边开心地说:“这下大家都有得吃了!”

喂完了鱼,我带阿婆去了游乐园。阿婆说:“都这么大的孩子了,还来玩这些吗?”我摇摇头说:“小时候,总是您陪着我玩,今天,我是带您来玩的。阿婆,您快坐上秋千,我来推您。您放心,我会轻轻慢慢地推的。”阿婆明白了我的心意,爽快地坐上了秋千。我说:“坐稳了啊,我要推了。”阿婆笑着点了点头。于是,我轻轻地推起了秋千。顿时,游乐园里响起了阿婆爽朗的笑声。“康宝,我太开心了,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接着,我们又去和千年古银杏合了个影,还参观了雄伟的聚沙宝塔。阿婆还不忘给我讲述有关它们的美丽传说。一路上欢声笑语,阿婆也仿佛年轻了许多。

回家的路上,阿婆说:“谢谢你,康宝,今天我很开心,你真是个乖孩子。”我和阿婆都开心地笑了起来。我在心里默默地说:“阿婆,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重阳节作文评语篇二

有人喜欢春节,有人喜欢端午节,还有人喜欢中秋节,可我却与他们不同,我喜欢重阳节。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它是我们汉族人民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的传统佳节。

今年的重阳节,我们家也过得很有意义。这天,我刚起床,只见桌子上已经摆着两块圆圆的、厚厚的糕点,见我一脸的疑惑,爷爷解释道:“今天是重阳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重阳糕。”“噢!”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爷爷已经切好的`一小块糕,边吃边问:“那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啊,爷爷你快告诉我吧!”

爷爷见我这么感兴趣,就让我坐在他身边,竹筒倒豆子般把他知道的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

古代,民间在九月初九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诗人的登高诗有很多,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9层,像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上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听了爷爷的话,我了解了我们汉族文化是这么傅大精深,这让我联想起在学校里学过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说得正是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阳节除了有“登高”和吃“重阳糕”外,还有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丰富多彩的习俗。近年来,我国又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的优良风气,使重阳节多了一层新含意。所以我喜欢重阳节,它使我从心底里树立起从小尊敬老人的好习惯。

重阳节作文评语篇三

秋天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在北方大多不过这个节日,而在南方是相当重视这个传统节日的,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重阳节相传甚远,历代诗人也做出无数佳作美文,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更有脍炙人口的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来思乡情更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实,过重阳节当然是在南方上学的时候培养起来的,那时在校园的闲散生活里,同学们总是要找各种借口,聚会游玩,正好刚入学不久,想家很强烈的时候,赶上重阳节,见当地人相当的重视,还有登高转运之说,于是我们自发组织起来,晚上带上饮料和食品,登山赏月,南方在这个季节,气候正是好时候,凉爽怡人,站在山顶观月,那弯新月更清澈皎洁,于是我们在山顶上放声高歌起舞,在清风里,吟诗作赋,抒怀着青春的快乐、忧伤。

毕业后,回到家乡,可重阳节却深深烙在心上。

今天又是一度重阳节,当然要陪妈妈过节日,虽不能陪老人登山,却可以请妈妈吃饭,坐在童年曾坐过的秋千上吃烤肉,别有一番情趣,看着妈妈新奇的眼光,慈祥的笑容,心里荡起无数的感慨,想起童年,想起年轻时妈妈的笑脸,许多许多……

应该感谢,感谢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老人节日,让我们有时间和机会孝敬老人,感受亲情。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菊黄蟹肥,沉淀着金秋的丰顷,感受了生活的温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8940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