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实施一节或多节课所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学习活动设计等内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制定一个好的教案对于教学的有序进行非常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下面是一些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教案范文,其中包含了一些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快慢大班教案篇一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快慢大班教案篇二
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体验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此次场地分组实验中,采用计时员签名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实验态度,记录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组内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教学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
2、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3、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
实验探究法。
【
提出问题。
科学猜想与假设。
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主要分析与论证。
要素评估。
交流与合作。
快慢大班教案篇三
1、培养幼儿躲闪跑的能力。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户外塑胶地。
在平时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的活泼好动,最喜欢玩的就是抓人的游戏,但我也发现个别幼儿不知道怎样逃避别人的追赶,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技巧。针对孩子们的这一兴趣和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
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
让幼儿自主玩你追我赶。
3、集体活动,捕小鱼。
介绍玩法,规则。幼儿进行活动。
4、放松、休息、擦汗。
快慢大班教案篇四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达标自查。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快慢大班教案篇五
预习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及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学习方法: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分析归纳、交流研讨。
自主学习:
1.人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由_______________决定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等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合作探究:
1.化学反应有快有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的一些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分组实验: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镁条与0.5mol/l盐酸在室温下反应。
2镁条与0.5mol/l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铁片与0.5mol/l盐酸反应。
2相同铁片与3mol/l盐酸反应。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试管。
2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块状碳酸钙与0.5mol/l盐酸反应。
2粉末状碳酸钙与0.5mol/l盐酸反应。
总结:影响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习题巩固:
1.化学反应的快慢通常用“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物理量描述,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指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b.化学反应速率指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c.化学反应速率指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d.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
3.当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b.加热。
c.增大稀硫酸的浓度。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4.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则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时,20ml3mol/l的x溶液。
b.20℃时,30ml2mol/l的x溶液。
c.20℃时,20ml4mol/l的x溶液。
d.10℃时,10ml2mol/l的x溶液。
5.100ml6mol/l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则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b.水c.硫酸铵固体d.烧碱溶液。
6.下图为镁和盐酸反应的时间—速率图,请解释反应速率先快再快后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速率)。
t(时间)。
8.分析下列实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填写下表。
实例影响速率的因素如何影响。
夏天食物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
燃烧剧烈。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
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课堂小结:
快慢大班教案篇六
1、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不用手直接接触乒乓球,将球从一个盘子运到另一个盘子。
2、通过运球活动,培养幼儿耐心细致、勇于克服困难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
记录表、彩色笔人手一份。
运球材料:乒乓板、绳子、吸管、透明胶、勺子、筷子、剪刀、一次性杯子、彩泥等。
一、导入:
2、幼儿猜测。
3、出示工具和记录表。
二、实验、记录。
(一)第一次操作:
1、建议:只能用一种材料运球。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二)第二次操作:
1、建议:可以用多种材料,也可以两人合作运球。做好记录。(反面)。
2、集中交流:请幼儿介绍自己怎样合作完成实验操作,结果怎样。
(三)运球比赛。
快慢大班教案篇七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二)瞬时速度: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快慢大班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
2、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新课引入。
三、
新课教学。
1,速度的定义。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活动:讨论,在百米赛跑中,我们如何判断一名运动员跑的快慢?两种方法:
(1)在某一时刻,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小的,运动最快。
综上所述,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据此,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时间规定为一个单位时间(比如说一秒钟),这样,单位时间内物体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v=s/t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除了“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例一:书上例题。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了解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是在暗室中进行的。每隔固定的时间,闪光灯闪一次,物体被照亮,物体的图像被记录下来。多次曝光之后得到的图像显示在同一张底片上。根据图像,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位置变化,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回答:甲图中小球运动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不变。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运动但是速度变化的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变速(加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变化。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反映物体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s/t。例如刘翔在110米跨栏中跑出了12.88秒的成绩,平均速度。
v=110m/12.88s=8.54m/s。
快慢大班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一定距离所用的多少来描述。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过程与方法: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学会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学会使用秒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秒表、米尺、探究表格、相关图片课件2.学生准备: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呢?为什么兔子速度快还输给乌龟了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随即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
重、难点)。
二、探究新授:
1、观察四幅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引出速度的概念讲授新知)。
2、测一测走路的速度:•你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呢?
小黑板出示思考题: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
学生小组讨论:距离和时间。•如何能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学生自己练习描述。(学会描述事物的快慢)。
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使学生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并且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3、缓慢运动的物体。
体的缓慢运动,然后再启发学生讨论这些方法中用到的物体对观察有什么作用)。
2)探讨: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什么?为什么?(讲解新知: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因素外,还包括运动的方向。)。
三、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吗?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运动速度。
(2)方向。
快慢大班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
速度的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
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例题。
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
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
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
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
师注意检查指导。
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
由v=s/t得:
t=s/v=1463km/104kms-1=14h。
学生练习:
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学生:阅读《想想议议》,师生共同总结。
3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课本p18。
(2)特点: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的方向不变。
师:实际生活中你见到的运动都有哪些?它们都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并交流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描述,粗略计算时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一样,即v=s/t.
(三)、整体感知。
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不变,即每时刻的速度一样。它的大小不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有关。
2、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变化,用平均速度描述,但是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它的大小指的是那一段时间内或那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四)、达标反馈。
课本p192、5。
估计学生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拨:时间求法、小标题加法及公式的应用。
(五)、知识拓展。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4s运动了20m,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m/s,第9秒的速度是m/s,第9秒通过的路程是m,前9秒通过的路程是m.
(六)、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困惑及体会。
2.总结学习方法。
快慢大班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力目标。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2、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目标。
1、通过对孙杨、刘翔夺冠的速度计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能够运动速度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播放世锦赛孙杨在比赛中最后一棒超越两人率中国队获得铜牌的视频。提出问题: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带着问题,进入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运动的快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知识点一:什么是速度?学生回答导学案的部分内容。
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提出问题:1m/s为什么等于3.6km/h?
学生回答单位换算的过程,并随机给出一些速度进行转换。
阅读课文p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如人步行时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1页的内容:(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
四、总结梳理巩固目标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
五、反馈矫正检测目标学生完成课后达标检测【课后反思】。
运动的快慢一节内容是在学生生活基础上,把实际上升到理论的一节知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节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运动物理的格式来解决速度计算的问题。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依照我们推行的课堂136教学模式,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基本处于隐形,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偶尔出现。弱化老师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是我这节课想充分体现的。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引入用情。利用世锦赛孙杨逆转夺牌的赛事,不仅让学生能很快投入学习中去,也能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的例题利用刘翔夺冠的经历,更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课堂模式讲新。,我充分利用学生学案,精心打造导案,该讲解时讲解,该隐形时隐形,决不多占用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三、课堂环节求精。每一环节,我都反复考量时间,争取时间上的高效化。【板书设计】。
快慢大班教案篇十二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科学世界”,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范文九九网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m决赛。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00m=8.33m/s12s。
10000m万米冠军:=5.95m/s1680s百米冠军: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s内的路程.
[生]可以.
[师]“1s、1min、1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st。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投影]。
[生]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
[生]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
[生]“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师]读得非常正确.“时”是“小时”的简称.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所以写作“千米/时(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
[生]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师](引导同学们明白)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生]也可以将m/s换算成km/h.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
[生]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
[师]从同学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是不是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
[生]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投影]。
练习3:(1)10m/s=______=_____=______.
(2)36km/h=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1)计算。
利用书中的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
解:由公式v=ss100m可知运动员的速度为:v1===9.1m/stt11s。
因为v2v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解:由v=ss1463km得:t===14h.tv104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h.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生]照片甲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相等,照片乙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师]甲、乙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生]照片甲中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照片乙中两球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说明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生]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生]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生]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投影]。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km,求火车的速度.全体同学练习,一名学生板演.
解:v==s140km==140km/h.t1h。
[师]火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停止,虽然时快时慢,但我们设想火车在1小时内匀速行驶了140千米,火车平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火车在这段路程或在这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路
程s所用的时间.即v是在s或t内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2)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都指的是平均速度.
[科学世界]。
[师]当今的科技摄影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两者的结合创造了奇迹般的作品.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时间放大镜”及相关的资料,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欣赏科学中蕴涵的美.
三、小结。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2.在变速运动中,v=s求出的是平均速度,t。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要做对这道题,首先要能看懂列车时刻表,并能从列车时刻表上计算出列车在两站间运行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从列车时刻表上可以看出:7531次列车8:43从襄樊开出,11:58到达丹江,运行3小时15分钟,运行距离103km.而7532次列车13:00从丹江开出,16:34到达襄樊运行时间为3小时34分.两列车运行的路程相同,但运行时间不同.而题中要求的是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即求753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路程是103km,运行时间是3小时15分(3.25h);从朱坡到老河口路程是76km-39km=37km,运行时间是1小时7分(1.12h).
3.略(和第2题一样,属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唯一的结果,只要学生做得合理即可)。
4.解:由题知,发射鱼雷时,鱼雷和航母的距离s=5km.
解法一:
t=s得ts5km==0.036h=128.6s.t140km/s。
=0.036h=128.6s.五、板书设计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1速度单位:米/秒(m/s,m·s)千米/时(km/h)。
(veiocity计算:v=st。
sv概念。
计算。
快慢大班教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25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