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一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文章开头,作者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生活中,这些声音即使不曾用心留意也能感觉到,而下雪的`声音却是要静静地用心去感受。“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这一句把我们的耳,我们的心带到了茫茫天地间,让我们屏气凝神地去感受这天籁之音。
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雪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而是和匆匆而过的“春风拂面”和“鸟儿展翅飞逝”的声音来比较。不急不躁,不轻不重,像亲密的朋友在耳边呢喃细语,像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着雪花飞舞,掠过每一位钟爱它的朋友。
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以耳倾听,不如以心感受。”是啊,也许用耳听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
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熟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谁来读读课题?
你都听过什么声音?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
(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 小组交流补充;
(3) 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5、指导背诵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习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边读本画出本课生字。
2、 借助拼音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 小组交流。
4、 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5、 开火车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6、 教师重点指导
7、 写字指导。
三、 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
二、 学生讨论回答。
三、 自由读第2~4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四、 自由读第5~6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五、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六、 作业设计。略
七、 板书设计。 略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三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1 、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一课时
(1)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自读课文完成作业本1—7题
(3)正音识字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 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请问: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下面青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
(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 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
(1)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
(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四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情感目标: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雪地贺卡》这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课文有几个生字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沈、斑、诞”三个字是前鼻韵母;“胖、肿”是后鼻韵母;“卡”不要读成qiǎ;“嘴”是平舌音;“痴”是翘舌音。(出示词语,学生巩固)
教师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出刘玲写的第一张贺卡。
教师幻灯出示第一张贺卡内容。
(1) 作者曾寄出也曾接受过一些贺卡,为什么这张贺卡却格外让作者心动呢?自己读一读这张贺卡吧?
(cai出示贺卡一,生自由读)
预设学情:
(a)如果你是作者,这张贺卡哪些地方让你心动?
①我觉得这一句让人心动: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吗?你饿不饿呀?我觉得小女孩关心人。
师: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读出你的感受来。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刘玲对雪人的关爱。板书:关爱
(b) 作者说我有点嫉妒雪人,能得到刘玲这么诚挚的关爱?请同学再读贺卡,你从哪里能够体会到刘玲的关爱是“诚挚”的?
② 生:雪人是个没有生命的事物,而刘玲却对他那么的关爱,所以说他的关爱是真诚的。师:原来使作者心动的是刘玲那纯洁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这就是诚挚的关爱。生再读贺卡,读出感悟。
③ 看到这一张发自内心的关爱的贺卡,老师被感动了,如果你是雪人你也会被刘玲那真挚的关爱深深地打动的。全班男生齐读贺卡。
④ 看到这一张充满关爱的贺卡,我感到刘玲那冰雪般晶莹的心,那冰雪晶莹的心满载着真挚的关爱,雪人的心都快融化了,所有的女生来读一读。
⑤ 小结: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他有一颗纯洁善良的金子般的心,难怪作者格外心动,难怪作者如此嫉妒雪人,因为女孩给了雪人一个纯洁的、诚挚的心,那是我们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带着这种心情我们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
⑥ 看到这么让人心动的贺卡,看到雪人受到如此真挚的关爱,我怎么能不被感动,于是以雪人的名义给刘玲写了一张贺卡。但我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作者怎么会有这种顾虑呢?
⑧小结:原来作者以雪人的名义给刘玲回贺卡是因为被刘玲纯洁、真挚的心灵所感动,有这种顾虑是对纯真童心的关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的回信吧!
(生齐读作者的回信)
1、(过渡)“我”把贺卡寄了出去,第三天,“我”看见雪人的肩头又插了一张贺卡。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要不要再回写一张呢?我们先来看看贺卡内容再作决定。
(cai出示贺卡二,生自由读)
预设学情:
⑴想回写一张贺卡,因为从“十万火急”和“15个惊叹号”感受到刘玲急切的心情,她多么盼望收到雪人的回信呀!
教师相机评价:你不想让她失望,对吗?把你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吧。
⑵不想回贺卡了,因为刘玲收到贺卡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以为神话真地实现了,如果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师相机评价“你不想再次欺骗她对吗?把你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吧。
⑶又想回又不想回,感觉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
你觉得难以抉择,对吧?
2、 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矛盾呀,你们觉得还有什么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吗?(犹豫不决 进退两难)
3、 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别样心情”)
4、 经过反复思索,作者最后还是决定不再回贺卡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勾画出有关的语句,还可以写上三两句批注。
(生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预设学情:
⑴作者不回贺卡是因为他十分关爱刘玲,想呵护刘玲那一颗纯真的童心,因为“刘玲相信神话…….”如果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会很难过的……
师相机评价:是呀,作者童年的时候也和刘玲一样的相信神话,如今他怎么忍心去欺骗刘玲呢?读出你的感受吧!
⑵“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中的“小心”这个词说明作者不想伤害刘玲的感情,所以才决定不回贺卡。
教师相机评价:刘玲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纯洁,作者怎么能忍心伤害她那宝贵的童心呢?读出你的感受来吧!
⑶小结: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作者对刘玲是如此小心的关爱呵护,所以会生出这“别样心情”呀!
⑷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生齐读第6自然段)
⑸因为作者虽然不想让刘玲失望,但更不想打破他这童年的美梦,所以不回贺卡,是从“不忍心”“更不忍心”这两个词中体会到的。
⑹师(引读):作者不回贺卡是经过怎样艰难的抉择呀!我不忍心……但我更不忍心……
小结:我不忍心回这张贺卡,这段雪地贺卡经历将成为刘玲生活中的一个奇遇,有这么一段特殊的奇遇,有这么一段独有秘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四、拓展文本,呵护童心。
1、这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细腻的柔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作者回贺卡是为了呵护刘玲的童心,不回贺卡也是为了让刘玲又一个幸福的童年,把这个美好的小秘密永远珍藏。
2、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赶紧拿起笔写出你的心声吧。
3、生补充诗句内容: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 ,总想 。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
4、谁愿意把自己的小诗朗诵出来?
教师适机评价。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难忘的,让我们用本文作者的一句话结束本课的学习: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
(生齐读)
师:让我们永远拥有一颗美好纯真的童心吧!
作业布置:按照书信的格式,给同学或好友写一张贺卡。注意格式正确。
板书设计:
雪地贺卡
关爱 童真
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
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习。
3集体评讲。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学生练习造句。
1写词语。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1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熟读课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板书)
6、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1、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自己试写谚语。
4、集体评议
1、启发谈话
2、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指名反馈、查目录。
4、教给学生方法。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小结
3、反馈自检情况。
作业: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六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设计1:(背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设计3:(激情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设计4:(哲理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
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
(相机教学第一自然段。)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
(相机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4、过渡:
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⑴ 这段写了什么?
(大海和月光的变化。)
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⑵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⑶ 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⑷ 教师小结:
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
在前面写上:
柔和徐缓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⑸ 系统练说:
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⑹ 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
(音乐欣赏。)
⑺ 想象练习:
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⑴ 有感于知音:
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板书:
一分触动
十分感动
万分激动
⑵ 寄情于月光:
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
(出示朗读第8自然段。)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
(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练说。
五、课外延伸
1、教师: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介绍:
他的乐曲热情激昂,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优质语文教案 语文教育教案篇八
1.课文6《富饶的西沙群岛》
2.练习1第四题
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一、文章概述: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祖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西沙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点名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十分可爱。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水五光十色,十分美丽,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海底有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有趣的海龟,以及岛上是海鸟的天下。树上栖息着海鸟,树下堆积着鸟粪,遍地都是鸟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岛上的儿女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三、分析讲解
1、生字
(1)字形:本课生字较多,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形。如:
饶:左边为食字旁,要与浇水的浇相区别。
缨:指用线、绳等做的装饰品,与丝绸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贵:指贵重值钱的意思,与货币金钱有关,所以是贝字旁。
(2)字音
本课有一个多音字“参”,在这里读“shēn”,组成词语:海参。
(3)词语解释:
海防前哨:本课指西沙群岛在海防前哨的重要地位。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爬动。
庞大:极大的意思。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2、理解课文
在学习本文时我们除了要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之外,还要初步掌握抓住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第2自然段默读,思考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怎么样?
作者通过“深蓝、淡青、绿、淡绿、杏黄”等颜色的词语把西沙群岛海水的色彩描写的十分具体。颜色的多正好可以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叫做“种种色彩”。同学们抓住这段的主要词语“海水”、“种种色彩”就可以总结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为“西沙群岛的海水显出种种色彩”。
这一段我们先找出主要的词语理解,然后将意思归纳起来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方法就是抓住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你理解了吗?
(2)第3自然段默读,思考这段都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现在让我们学习用第2自然段的方法来找一找有关的词句。“珊瑚各式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以及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要想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应用什么方法?我们可以用串连词句的方法,要把每一句话中最主要的词句画下来,整理成句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了。可以归纳为“海底有美丽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还有很多海参和各式各样数不清的鱼。”
请同学们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一段还有两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海底的珊瑚不仅十分美丽,而且姿态万千,除了文中描写的像花朵、像鹿角以外,你还能想象出像什么吗?同学们可以查找有关的课外资料,看一看珊瑚的图片和录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
(3)第4自然段默读了解意思
要想概括段的主要内容,应画出哪些词语呢?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我们还用抓住字词句来理解的方法概括一下这段的主要内容。这一段主要写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有趣的海龟。
(4)第5自然段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用那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呢?请说明理由。
(第一句话,重点句。)这一段主要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从“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厚厚的鸟粪”等词句都可以看出鸟的多。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建议同学们在课前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以便帮助理解课文。
练习1第四题
这道题是把句子写具体的练习。主要学习用补充的方法说明主要意思。要想补充具体,应掌握三条:
(1)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如“教室里很安静”主要意思指安静。
(2)围绕主要意思展开联想,补充具体。例如“教室里很安静”。
(3)联想安静的情景,从而补充了“连同学们均匀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4)补充具体要鼓励求异,不必强求一致。
让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1、外面的雨真大。
2、今年的庙会办得真热闹。
3、小草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88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