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21:43:11
最新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优质14篇)
时间:2023-11-29 21:43:11     小编:MJ笔神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前先来做个热身运动,把你们积累的孔子名言与大家分享吧!

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生: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

师: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师:听出了你的崇敬,你的佩服。好!全班一起带着动作读课题。(齐读)

活动2【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你们知道多少,请看老师为你们收集的`资料。

(出示课件)

师:老子的学问这样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千里迢迢,洛阳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大家翻到课本第67页,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师:谁来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是什么?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生:风尘仆仆

师:是的,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一路的奔波劳累,告诉我们孔子在拜师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请看。(出示课件)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冒着风雨继续赶路。

生:我会戴上斗笠继续前进。

生:不好!我想早点见到老师,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天黑了,路上有野兽,危险啦!孔子,你等天亮了再走好吗?

生:不好,我要早点赶到洛阳,迟到了,老师就不收我了。

师:茫茫雨夜,没有旅店,孔子,你怎么睡觉啊?

生:我就在破庙里打个盹。

师:荒山野岭,没有人家,孔子,你怎么吃饭呢?

生:我就摘点野果子吃。

生: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果腹,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风餐露宿

师:谁想读这两个词语?(指名读)还有谁想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谁想读?(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人人想读,人人乐读,达到一个情感的共鸣】

活动3【导入】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大家自由朗读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断,把你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理解破折号的含义。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把你积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汇报交流

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孔子拜师(学生齐读)

师:课题为什么用拜师,而不用求师、认师呢?(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在读课题(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本课的生字。

听写生字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候传授

师评议

(一)师:孔子拜老子为师,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学生汇报

师:老子的学问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洛阳拜他为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打开课文67页,小声读第三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小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板书)请跟老师书空

师: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听(出示课件)风声、雨声、雷声。

学生认真听

师:假如你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啊,像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齐说: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齐说:风餐露宿。

师: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课件)谁会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

(二)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谁能够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师:你喜欢读谁的话?你呢?

一生读孔子的话,一生读老子的话。两个学生分角色读(两组)

师:请你再来读读老子说的第一句话。生1读

生2读(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们喜欢谁的读法?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三位学生分别带着疑问来读一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读出知识的浩瀚无边)

师:你还特别喜欢那句话?

生1读: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非常好,非常有礼貌,彬彬有礼,有礼有节,值得大家学习。

生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求知心切呀。

生说

生:不行,我坐在车上等候,表示我对你的不尊重。

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会怎样迎候孔子?

指生上台表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咱们现在要在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们同坐两个先试一试。

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

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孔子是怎么学的?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道及时复习巩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没有不懂装懂,学得实在。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

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四)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对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子是怎么学的?

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二、研读老子。

那作为孔子要拜访的老师xx老子,他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来说说。

老子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孔子。

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三、总结

再来读读这句话,看来要想赢得人们的敬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有一天,也能成为受人敬重的人。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的17课,本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求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品行。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渊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则是利用了课件,先让学生看看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距离仿佛很近,但实际上孔子要走50万米,然后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50万米换算成学校操场的2500圈,这样就体会了孔子去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重点词语,先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孔子在拜师的遥远路途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就准确了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这样的多种方法的.利用,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体会了人物的品行。同时,我在授课中还注意了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范围更为宽泛。在讲授“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我先帮助学习把这句话概括为“学无止境”四个字,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课文来说说含义,再向生活拓展,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人也是这样学无止境的?在讲孔子求学时,我把课后的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名言说说,孔子还是怎样向老子学习的,这样,不仅处理了课后拓展的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文本内容,加深了理解。

但这节课的设计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朗读的比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对话,更是没有处理,应该把角色朗读和理解相结合,互相促进,这也是这节的硬伤之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精读品悟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3、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4、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______,饿了吃______,累了就______,天黑了,住在______,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__,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__,衣服上______,鞋子__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5、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6、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了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

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大家同桌之间自由的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

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己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自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学习是无止境”的理解,其实学生点到“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而我却“纠缠不清”反复问学生,以至于学生不会联系,实际说没有举出实例,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对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起到了反作用,下来自己在想,有时候老师说的多了真的还不如不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领悟!

其次,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再次,关于从句子中理解人的品行,先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找,然后我再出示,而我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直接打到了大屏幕上,没有把学习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剥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还有就是在感悟读的过程中比较啰嗦,学生已经读的很好了,而我还是让学生反复读浪费掉了一大部分时间,让最后在学生练习写没有了充分的时间!

课堂中还需要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们了解他吗?介绍孔子。

1、自由读课文。

2、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1、读课文。

2、思考、交流:人们崇敬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评价。

1、指名小组汇报。

2、相机指点,随课文理解词语。

3、指名读书。

4、归纳解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1、读。

2、交流意思。

3、说说你在课外收集的孔子名言。

4、阅读资料袋,交流收集的知识。

1、本课引起兴趣,布置活动内容。

2、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讨论计划。

1、抽读词卡。

2、扩词训练。

3、指点书写。

4、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中了解孔子作为一代名师为什么受人尊崇,让学生运用多种读法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含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堂上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了很好的引领,学生自由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探究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2、 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 学——受人敬重。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 小结

(三) 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 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1、 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 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1、 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 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 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学习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们了解他吗?介绍孔子。

1. 自由读课文。

2. 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1. 读课文。

2. 思考、交流:人们崇敬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 评价。

1. 指名小组汇报。

2. 相机指点,随课文理解词语。

3. 指名读书。

4. 归纳解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1. 读。

2. 交流意思。

3. 说说你在课外收集的孔子名言。

4. 阅读资料袋,交流收集的知识。

1. 本课引起兴趣,布置活动内容。

2. 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讨论计划。

1. 抽读词卡。

2. 扩词训练。

3. 指点书写。

4. 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中了解孔子作为一代名师为什么受人尊崇,让学生运用多种读法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含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堂上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了很好的引领,学生自由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探究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1、 出示孔子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 出示课题:孔子拜师 齐读

4、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 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1、 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 出示第一小节。

(1)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 读

3、 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3) 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 ),翻过了( ),跨过了( )。白天( ),夜里还要( ),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

饿了时,他( );

累得走不动时,( ),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

拜师的决心。

(4) 朗读。

(1) 交流出示

(2) 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习方面的格言。

1、 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 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1、 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 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把你积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汇报交流

二:读课题

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孔子拜师(学生齐读)

师:课题为什么用拜师,而不用求师、认师呢?(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在读课题(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三:听写生字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本课的生字。

听写生字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候传授

师评议

四:学习课文

(一)师:孔子拜老子为师,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学生汇报

师:老子的学问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洛阳拜他为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打开课文67页,小声读第三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小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板书)请跟老师书空

师: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听(出示课件)风声、雨声、雷声。

学生认真听

师:假如你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啊,像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齐说: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齐说:风餐露宿。

师: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课件)谁会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

(二)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谁能够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师:你喜欢读谁的话?你呢?

一生读孔子的话,一生读老子的话。两个学生分角色读(两组)

师:请你再来读读老子说的第一句话。生1读

生2读(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们喜欢谁的读法?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三位学生分别带着疑问来读一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读出知识的浩瀚无边)

师:你还特别喜欢那句话?

生1读: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非常好,非常有礼貌,彬彬有礼,有礼有节,值得大家学习。

生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求知心切呀。

生说

生:不行,我坐在车上等候,表示我对你的不尊重。

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会怎样迎候孔子?

指生上台表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咱们现在要在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们同坐两个先试一试。

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

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孔子是怎么学的?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道及时复习巩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没有不懂装懂,学得实在。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

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四)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对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

1、从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了解他们的品行。

四、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词语,指生认读

曲阜  纳闷  长进  请教 传授  敬重

相距  迎候  等候  品行  老聃  渊博

风尘仆仆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2、  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课题。

二、启发设疑

1、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自由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指生读,思考: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细读课文,品味孔子的品行

1、潜心默读课文,想一想:人们敬重孔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那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可以用笔画一画,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师生交流

3、出示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渊博是什么意思?(知识丰富)

(2)、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理解“远近闻名”并试着换一个词。

(3)、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板书:谦虚

(4)、自由读,齐读,读出谦虚的语气。

4、出示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指生汇报,教师板书:彬彬有礼

(3)、指导朗读,要读出彬彬有礼的表现。

5、出示句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1)、随机谈体会,理解特地的意思。

(2)、指导朗读

6、出示句子: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那个此体会到的?

(2)、师:孔子说:“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师:用一个成语来代替它就是“学无止境”,并板书在黑板上。

(4)、师: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

(5)、谁能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如:爸爸妈妈工作怎么多年了,还要读书看报来学习。。。

7、指导朗读上面的三个句子,一起当当谦虚有礼的孔子,读好上面的句子。

8、课文当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让我们体会到孔子的品行?大家再仔细找一找。

9、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指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板书: 好学

(2)、指导朗读,读出孔子的好学。

10、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说明了孔子具有什么品行?随机板书:不怕吃苦

(2)、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3)、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5)、体会“日夜兼程”的意思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2)读出一路艰辛,求知若渴

不管风雨,孔子风雨无阻地在赶路,读

不论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赶路,读

不分昼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赶路,读

11、师: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加上自己对他的评价。

四、回读课文,感悟老子的品行

2、默读课文,划出体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3、师生交流,出示句子:

(1)、“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体会到什么?

5、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呢?

6、出示孔子的名言,进行诵读。

7、小结:孔子和老子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佩服和敬重,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四、作业布置

1、看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书籍,进一步了解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

2、摘抄并背诵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兼、仆”等7个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的道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课件与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并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走近孔子”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今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吗?(投影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什么地方吗?(《论语》)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播放flash动画)

2、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思考: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4、全班交流: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4)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拓展延伸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5289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