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需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篇一
这篇课文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大旱,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却把自己千*万苦为生病的母亲找来的水分给小*、过路人喝。由此,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最后变成金罐,并从金罐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七颗星星的故事。表现了小姑娘那真诚助人,尊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1、认读本课8个生字,理解“焦渴、干涸、干枯、喜出望外、一瞬间”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昨用爱心对待生活。
体会小姑娘的美好的心灵。
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一、启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钻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钻石的图片。钻石美吗?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代表了纯洁、高尚的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以钻石为题的文章——七颗钻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词语。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找同学读词语。重点讲解“唾沫”。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词语)。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集体正音。
4.指导读错的字音,学生练习快速熟读课文。
相信这回同学们再去读课文,会读得更加通顺和流利了,去试试看。
三、有感情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们,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体会环境的恶劣。
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旱灾)再说一次,发生了什么?(大旱灾)你能不能读出这种大旱灾呢?旱到什么样子?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当时大地干旱的程度?(所有、都)我们来看看图片。
学生自己练习,再指名来朗读。
自练,齐读。
2.体会小姑娘前后的心情。
小姑娘找水真不容易,谁能读出她的不容易?(哪也找不着,累的倒在地上睡着了)你读得不错;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小姑娘的筋疲力尽,就像她这样自己练一练。
当她一觉醒来发生了什么?出现了怎样的水啊?想象一下,这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当小姑娘看到罐子中的水时,她会觉得什么?(惊喜、惊讶)这可是意味着生命的水啊,看到这水,小姑娘的心情会怎样呀?(喜出望外)谁能读出小姑娘的惊讶与喜出望外呢?相机抓住“竟”字引导体会用词。小*怎么样的叫着?(哀哀地叫着)为什么哀哀地叫着?说明什么?(被小姑娘踩到了,渴得没有力气了)很痛苦啊!
让我们自己再练习读读这一段,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指名完整读这一段。
3.感受水罐的变化和女孩的爱心。
水罐掉在地上水洒了吗?水罐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呢?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水没洒,但当小姑娘把水让给小*喝的时候,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罐变成了银的)对!水罐变成了银的!多么神奇的变化,你能读出来吗?谁来读!
当小姑娘把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说什么了?当时她的母亲怎么了?(生病了)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身体虚弱、疼爱自己的女儿、善良的母亲)你能读出一个病重身体虚弱,而又善良的母亲的话语吗?就在母亲把水罐递给小姑娘的一瞬间又怎么了?(水罐变成了金的!)我们一起来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此时此刻,小姑娘怎么了?谁来读?指名读。小姑娘太渴了他真想喝水,我们一起来读——“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小姑娘又把水让给了谁?这时水罐又再一次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我们找同学把这一段水罐连续发生的三次变化读给大家听一听。
奇迹再一次的发生,那七颗钻石怎么样?我们一起来。
4.感受文章的情感。
同学们,我们再来回想小姑娘行动和水罐的变化。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还是满满的—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了七颗大钻石、巨大的水流—七颗星星)。
是小姑娘的爱心使空水罐变得满满的,还从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这七颗钻石代表了什么?(感动、关爱、希望、善良、生命、真诚、赞赏)。
就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赞赏、带着对每一种爱的向往,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四、归纳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大旱,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却把自己千*万苦为生病的母亲找来的水分给小*、过路人喝。由此,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最后变成金罐,并从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七颗星星的故事。
写作顺序是什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事情的起因是?过程是?结果是?
解决学生的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
五、续写童话。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完善这篇童话。同学们可以选取这样几个方面: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梦见了。
2、从水罐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七颗钻石教案篇二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一、解童话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二、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领会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教学方法。
读dd议dd想dd接。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曾经读过童话吗?既然大家读过这么多的童话,那童话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畅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65第二题并补充有关资料。投影显示)。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篇幅可长可短,要求用接近儿童的口吻、心理去描写故事,可采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请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板书课题dd七颗钻石)。
(投影显示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用丰富的想像。
[4][5]。
七颗钻石教案篇三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七颗钻石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在座位上不动,我们第一组的缪慧娟能不能和最后一组的蔡树荣拉上手?(生活动)。
(屏现):这是一篇童话,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是谁给我们带来这篇童话的呢?
(屏现):本文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你对他了解多少?
二、走进文本。
2、生讲故事经过。
(屏现):本文主要写的是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她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的故事。
3、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中什么最有想象力?(木罐)。
4、水罐经过了几次变化?它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5、生交流。读这些语句需要注意什么呢?
(屏现):a(睡着时)装满水b(跌倒时)端正正。
c木罐变银罐d银罐变金罐。
e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6、指导朗读:读时要注意突出惊讶的语气,而且每次变化时惊讶的语气应该越来越强烈。生齐读。
7、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说说你的看法。
8、(屏现):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语句?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说一说。
9、文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小姑娘和母亲的爱心、善良。他们的爱博大深厚,他们的爱朴素动人。
10、我们的开头结尾没有读,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老师?自己读开头和结尾,同桌二人讨论设计一个问题,待会提问。
a开头有什么作用?(交待文章的背景,为小姑娘的精神作铺垫,)。
b结尾中七颗钻石为什么还变成了大熊星座?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含意?
(寄托着作者希望爱心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三、放飞想象。
1、这样的结尾体现了童话的富于想象的特点,其实我们的同学也很有想象力,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读第一小节,想象第一小节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当时的情景。一人读最后一节,想象人间的变化,给文章再续写一个结尾。
(屏现):要求。
2、生交流。
3、从大家的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爱的伟大神奇,其实我们身边也在发生着很多爱的动人故事,他们或惊天动地,或简单平凡,每一点一滴,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行动。
四、链接生活。
这是老师所带来的一些爱的画面,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或者听到、看到、甚至亲身经历这样的事,看,爱在行动。
(屏现):“爱,在行动”图片。
爱很伟大,爱恨神奇;爱也很平凡,也很简单。在生活中拥有一颗爱的心,我们将更美丽,更幸福。
五、传递爱心。
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我以及很多的同学们心中都涌动着一曲爱的赞歌。大家都爱听歌,对吗?大家能写歌吗?其实写歌也很简单。
请同学们自己创作歌词,听着这旋律,互相唱给对方听。
交流歌词。
一起唱自己的《爱心颂》。
七颗钻石教案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主题为“可贵的亲情、友情”,本组教材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童话虽短,含意却深厚。从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体会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精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初步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
第二课时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回顾全文,复述故事,拓展延伸,了解综合性学习开展情况,做阶段性小结。今天我着重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等方式,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想象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3、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教法学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流程】。
本课时教我学以水罐变化为明“线”,以爱的层次为暗“情”,表现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并设计五个板块: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2、深入解读,体会神奇变化。3、反顾整体,体会爱的力量。
第一版块,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
第一步,屏幕出示旱灾图片。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想一想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我再讲述:《七颗钻石》讲的是,在大旱灾是,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故事。那么在找水的途中,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好奇,这种导入正好是满足了小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把孩子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热情激发出来。
第二步是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桌,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再指名读课文。
第三步,以问题:“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通过学生回答,导出课文明线(板书:空木—水木—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第二版块,深入解读,体会神奇变化。
第二至第五段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在第一版块的基础上,然后抓住“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分四个环节交流:。
第一环节: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
第二步,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理解喜出望外。然后知道读出这种喜出望外心情?
第三步,交流小姑娘哪让你感动?你能带着感情朗读出来吗?
第四步,创造性想象:水从哪来?为什么得到了水?意图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二环节,木水罐—银水罐。
第二步,想象:小狗之前什么样,后来他又欢喜什么?
第三步,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第三环节,银水罐——金水罐。
第一步,(课件出示句子: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二步,联系生活经验和系上下文想象妈妈当时是什么样子,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学生体会出这位母亲病、渴交加,濒临死亡,可她的心还在牵挂女儿,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喝。充分朗读这句话,感受这份母爱如金,银罐变金。
第三步,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第四环节,金水罐——钻石、水流、星星。
如果学生体会不出,就引导学生对比。因为小姑娘的为妈妈四处找水,终于得到一罐水;因为关爱小狗这条生命,给了它一点水,木罐变成银的;因为妈妈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银罐变成金的;每次爱的付出层次都在提升。这个人不是……,这件事不是……,这个人对我……,这件事对我……,可我(小姑娘)却把爱给了送给这个过路人,这种爱广博而无私,层次最高。这种爱堪比钻石,最终化为星星,永照人间。
第三版块,反顾整体,体会爱的力量。
第一步,我会对课文做个小结:正因为爱,让小姑娘不但为母亲找到了水,而且也为全世界找到了水,让我们来看看找水后的情景。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那七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斗七星。
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再读感受语言,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并且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返顾整体自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层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展现了文章内容,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同时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课题。通过词语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这既是儿童的发现,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爱爱爱博爱。
木、空——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
【学习效果】。
这节课使学生感受、感知、感悟到了爱的力量,使学生看到了爱能创造奇迹。这种感悟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必将使孩子心中“用爱心对待生活”的花蕾绽放。
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学生通过水罐由“木、空——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缺一不可、层层递进的关系体会到爱的力量会因爱的层次的提升而不断壮大。
2、注重学生的想象,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七颗钻石教案篇六
江苏扬州。
《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象。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3、学生能通过这节课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写作、表演能力。
把教学重点放在目标的一、二两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设计是:
一、课前准备:
1、把你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找来,再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一次以收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每人至少收集一则故事。
推荐资料:图书资源:《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
(设计这个课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也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七颗钻石教案篇七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象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北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音象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颗星星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让它来回答你吧!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的影响。1851dd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dd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2)》少年》(1854)》青年》(1857)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的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他亲自撰写了《启蒙读本》[1871――1872]旨在教育俄国“整整两代孩子”,这部书共包括373篇作品,其中有很多经过改编的民间故事。语言简洁.生动.明确,富有艺术性。课文《七颗钻石》就是其中一篇。
简介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幻想现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与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研讨课文。
让学生欣赏音像资料,带学生走入童话世界。
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大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
2.小姑娘的爱心又几次表现?她的水罐又神奇在那里?(第一次:“夜里”,为她母亲去找水,“累得到在地上睡着了”第二次:自己也非常渴,真想自己喝个够,但想到妈妈就不喝了,赶紧跑到家去;第三次: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到了一点点水给小狗;第四次: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将水让给了素不相实的过路人。(小姑娘水罐的神奇请参阅“探究.练习”一的参考答案)。
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课堂训练。
发挥现象:如果没有爱,世界将会怎么样?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的可贵精神。
完成“探究.练习”一.二三。
八迁移训练。
注意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模仿课文,写一篇童话。
板书设计。
爱心。
干旱――-----------――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七颗钻石》教案8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颗钻石教案篇八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 竟然哀伤舔水 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续编故事。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颗钻石教案篇九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有关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体裁。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调。)。
二、请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请学生自读课文前,布置给学生如下阅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读课文。(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读,从读中感悟字句的意义,从读中去感悟文章内容及作者在文中所蕴涵的感情。这一环节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的教学,准备设计以下问题:
1、全班推荐同学参加讲故事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品。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回答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
3、师生共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点。之后教师作归纳小结。
4、佳句欣赏。品味佳句。同学们可以几人一伙地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品读佳句。
5、师生共同交流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
(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读、共赏,从而能自我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这一环节也贯穿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如下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本文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读就懂,所以就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于是设计了想像创作题)。
五、语文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作全班交流。
关爱每个伙伴。
同在一片蓝天下。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七、拓展作业:
(1)让学生以“爱”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创作一则童话。
(2)阅读童话,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加工,讲给你的弟弟和妹妹听。 。
七颗钻石教案篇十
长大到现在读过不少关于爱的文章,有的把爱写得热烈温暖;有的写得感人至深。其中有一篇文章是永久铭刻在我心中,让我喜爱,令我感动,更给我深深震撼的文章一一《天堂回信》。
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一篇真实的故事一一我读了,读完以后,泪流满面……。
那是一个关于收到“天堂回信”的小女孩的故事。
6岁的美国女孩凯瑟琳失去了父亲,年幼的她始终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与父亲还在的幻想之中,无法自拔。父亲生日那天,她突发奇想用气球向天堂寄信,给父亲送去生日祝愿,还希望父亲在几星期后她6岁生日那天寄礼物给她。
她将一个画着美人鱼图案的气球与一封信一同放飞长空……。
我想你一定认为向天堂寄信的举动再荒谬不过了:人死了是不能复活的,更不存在什么天堂,当然,死人是不能寄信的。可这一切,奇迹般的发生在了6岁的美国女孩凯瑟琳身上。
冬日的清晨,在加拿大北部的爱德华王子岛上,守林人麦金农同往常一样出门工作,但这一天他没有去守林,而突然决定去附近的美人鱼湖畔散步。他发现了气球,并将它带回家。当麦金农夫妇看了信后都感慨不已:气球只花了几天就飘了这么远,来到美人鱼湖畔。我们命中注定要帮这个小女孩的。
他们写了回信,就这样凯瑟琳在生日那天收到了来自天堂的回信,她的愿望实现了。
当麦金农夫妇在美人鱼湖畔发现气球的那一刻;当他们决定写回信的那一刻,就是奇迹发生的那一刻。试想一下,即使气球被发现了,可发现它的人冷酷麻木,予于不屑,凯瑟琳会在生日那天实现愿望吗?那么这奇迹,就是爱的奇迹。是麦金农夫妇用怜悯与关爱,更是一种责任为凯瑟琳实现了愿望,为她创造了奇迹。
气球从遥远的美国飘到加拿大;印着美人鱼图案的气球飘到了美人鱼湖畔;守林人又突然决定去那儿散步,一切都那么巧合。的确,我们不否认,这是奇迹,可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爱,是这种爱在支撑奇迹的发生。
我们是否时常感叹命运的平凡?是否认为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那么,我们是否自我反省过,关于爱,它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其实每一次的关心,每一次对他人真诚的微笑,每一次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准备帮助他人时,我们就是在创造一种奇迹,一种爱的奇迹。不论奇迹的大小,那种接受未知的体贴与关爱的感觉,就如同在感受奇迹的发生。
如果你相信奇迹,你相信天堂的回信,你相信爱是最伟大的,它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而到来,那么一一就多付诸一些爱吧,使生命充满奇迹,让每一天,都有收到天堂回信的感动与喜悦!
这就是《天堂回信》教育我的,它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选自。
爱
爱是什么?
爱是付出,不求回报。
爱是什么?
爱是坚强,不会软弱。
爱是什么?
爱是伟大,绝不渺小。
爱是什么?
爱充满世界,
永远在我们的身边围绕。
——摘自。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在北方天空有七颗较亮的星,在空中排成勺子形状,人们通常叫它“北斗七星”。
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北斗七星的神话故事。唐代有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和尚(名张遂),小时候家里非常穷,邻居王姥姥常救济他,因此一行时常想报答她。后来,王姥姥的儿子因误伤人命进了监狱,王姥姥向一行求救,一行便命人取一大瓮,待黄昏后放到一废园内,晚上就有七只动物跑来,进入瓮内。第二天,唐玄宗急召一行询问:“北斗七星不见了,是何征兆?”一行回答说:“这是上天在警示你呀!若做好事,则可禳解。最大的好事,莫过于大赦天下。”玄宗接受了一行的建议,宣布大赦,王姥姥的儿子也就出狱了。当晚,玄宗得到报告说,北斗有一星重现,过了七天北斗七星相继重现天空。
古代的希腊人却没有把这七颗亮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是把七颗及周围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座,并形象地命名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仅相当于熊的长尾巴,斗魁相当于熊的腹部,熊的头部和脚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构成的。
在古希腊,流传着一个关于大熊与小熊星座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雅克迪亚国中,有一位美貌非凡的卡莉斯朵姑娘。远近各国王孙公子,竞献殷勤,都希望得到她的垂青。这件事引起了神后朱娜的嫉妒,便使用法术把这位如花美女变成一头狰狞丑陋的大熊。这样,美丽的卡莉斯朵只得在深山老林里过着凄凉的生活。
卡莉斯朵曾被天神宙斯欺辱过,生下一名男孩,名叫阿卡斯。十多年后,阿卡斯已成为一位英俊、勇敢的青年猎手。一天他在山上打猎,忽然有一只大熊出现在眼前,他并不知这只大熊就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拔弓准备射箭,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被天神宙斯发现,以为他蓄意谋杀母亲,立即使法术把阿卡斯变成一只小熊,使他们母子成为同类,得以相聚。后来,天神又把大熊与小熊升入天界,固而有了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大熊座中较亮的星有七颗,即北斗七星。其中又以玉衡最亮,亮度近一等星。另外五颗全是二等星,第七颗天权为三等星,在北斗七星中最暗弱。
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迷失了方向,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北方。因为北极星即小熊星座,离北天极不到一度。北斗七星也因此获得了“指路明灯”的尊称。
美丽的大熊星座,从日落到天明,不停地围绕着北天极划圆圈,它一年四季都高挂在北方的天空上,俯视着人间,陪伴着我们。
七颗钻石教案篇十一
1、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浏览课文,回顾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板书空水罐装满水银金罐钻石。
二、深入课文,感悟内容。
(一)感受缺水。
1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请你们读读第一段。
2哪些词语看出大旱灾的严重。
3、理解词语干涸、焦渴而死。
4、再读,感受旱灾的严重性。
(二)体会变化。
第一次变化,感受孝心。
2、出示“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a自由读。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我来到,但是。2名。
3、你觉得是什么使空水罐装满水的呢?
4、出示“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读出喜出望外。
第二、三次变化,感受爱心、母爱。
1、水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银的.了?请你也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2、出示:第一段、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正因为小姑娘对小狗的关爱,木罐变银的了,那银罐又怎么变金的呢?听老师来讲这段故事。
同学们,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金的呢?
第四五次变化,感受爱的无私。
是什么使水罐又发生神奇的变化?
2、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a齐读。
b朗读感受小姑娘的渴和她的无私。
3、读中再次体会。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4、感受地球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三)感情升华。
同学们,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板书爱边说边画爱心。
小姑娘的心灵就像钻石一般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
三、情感延伸小练笔。
1这水罐的变化多么神奇呀,童话故事多么精彩呀。
课件出示变星星。
2请同学们,拿出笔,尽情地想像,
3反馈。
四、总结。
五、板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颗钻石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及概括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及联想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重点:(1)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学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2﹑难点:利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3﹑课型:自读﹑讨论﹑合作﹑探究.
4﹑方法:指导学生:听---议---想---写(含续写故事).
5﹑素材准备(教具):收录机﹑朗读磁带﹑生字卡片﹑自制挂图.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童话故事导入。
1﹑故事(略)。
2﹑老师讲的这个故事还不够生动,下面请听俄国老人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七颗钻石》里为我们讲述的动人的童话故事吧!(板题)。
(二)分工朗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内容.
1﹑分工:男生读首段;女生读尾段;课代表读第三自然段;老师读第二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2﹑朗读﹑评议.
3﹑听录音朗读.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5﹑整体感知:。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明确: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最后水罐神奇地变成七颗星.
(三)探究。
1﹑自渎课文思考:(采用:批批﹑画画﹑点点的方法做上记号),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思考题.
2﹑分组讨论思考题:(过程略)。
3﹑交流讨论结果:。
(1)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为什么她醒来时,水罐里竟装满了水?
明确:小姑娘舍己救人,她对母亲的孝心和爱心感动了上帝,从而体现出爱的神奇力量.
(2)小姑娘的爱心在文中共有几处体现?童话中仅仅是小姑娘一人有爱心吗?
明确:a﹑为母亲找水 b﹑用水救狗 c﹑给路人水喝.
生命垂危的母亲在最后关头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这里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爱心.
(3)爱心行为处处可见,在我班里曾发生过哪些动人的故事?请讲给大家听听!
明确:老师与学生 同学与同学。
(4)你认为文中的小姑粮是怎样的人?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边交流.边朗读)。
(5)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明确:爱得力量是神奇的,作者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6)爱得力量是巨大而神奇的,这种神奇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或: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明确:通过水罐的几次变化表现出来的[板书],那么,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见板书设计)。
(四)实践活动。
1﹑交流并积累。
(1)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收集了哪些有关爱心行为方面的格言﹑警句?讲一讲,让大家一起分享.
2﹑仿写句子。
例:爱心如妈妈亲切的抚摸;。
爱心如朋友。
爱心如同桌。
(五)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由天空中的七颗(北斗)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六)拓展延伸:。
1﹑请你为课文续写故事结尾.
2﹑课后习题三(任选一题完成)。
(七)合唱(或放磁带)《让世界充满爱》。
(八)板书设计(略)。
七颗钻石教案篇十三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干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的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带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快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七颗钻石教案篇十四
3.了解水罐的四次变化原因,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体会有爱才有幸福。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给我们一种神秘感,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会想到什么神话故事呢?那么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而着迷。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了解一下它的来历,你们愿意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吧!(板书,指出钻是多音字)。
二、读题质疑。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创设情境。
1、看动画,听故事(不用录音,配乐教师讲故事)。
2、交流: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吗?
四、初读课文。
3、读好词语。
4、读关键句子、排列句子顺序。
五、再读课文。
六、细读课文。
1、随机指导学生读2、3、5自然段。
2、教学第一自然段:这一切都发生在什么时候啊?用读书的方法告诉大家。
(1)抓住重点词进行字词教学。
六、填空小结。
七、指导写字:银(动画展示,学生临描)。
八、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故事情节画成几幅连环画,并在下面用文字作简单说明。
一、读题导入。
二、来当导演:
2、速读课文并思考:小姑娘的水罐有什么特点?它发生了几次变化?
3、交流。
4、看画面回顾主要情节,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情节是哪一个,说明理由。
三、我来当演员。
1、每一小组选择最喜欢的情节,反复朗读后进行表演。
2、表演交流,评点感悟。
3、思考:什么让小女孩的水罐变得如此神奇呢?
五、课后作业。
a)制作一张爱心卡送给你想关心的人。
b)了解自己是哪个星座的,为这个星座的来历编一个童话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37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