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5-27 14:50:00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
时间:2022-05-27 14:50:00 小编:宋同学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一

爸爸的家乡在浙江奉化的一个小村庄,虽然他现在生活在城市,很少能亲近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了,但是他和爷爷一样却始终对那片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爸爸从小就在老家的稻田里摸爬滚打长大,在湿湿软软的土地上,光着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湿润的草儿从脚趾间钻出,痒痒的。每到插秧的季节,爸爸总要帮爷爷、奶奶一起插秧苗,整整齐齐一排挨一排,没在齐脚踝的水田中,光脚踩在秧苗地里,软绵绵的很舒服!爸爸常说:“比起城市我更喜欢农村,空气好、稻田多,让人很放松很愿意亲近。”

爷爷更是不愿意离开那片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每次到城市住不上几天就急着要回老家。一心想着:草坪地里那片草儿够不够茂盛;地里种的蔬菜是否该料理了;山坡地里的果树有没有被鸟儿叼啄......

也许是受爸爸和爷爷的影响,我对乡村土地也有着说不出的亲近感。小时候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到老家的村庄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村背靠山,村边还有一条护村河,到处是一片片稻田和草坪地。每天清晨,整个村庄在公鸡的打鸣声中被唤醒,草儿青青的那么鲜嫩那么清新。春天,小路旁、田埂上开满了油菜花和各式各样的小花,像散落在土地里的星星,眨啊眨的。最开心的是,约上几个小伙伴在草坪地上追逐嬉戏,或是来一场野外足球赛,那沾满衣裤的泥土都是带着香味的,土地带给我们的快乐无可比拟。

现在我很少有机会能回老家,一直怀念那些亲近家乡土地的时光,对我、爸爸和爷爷来说,那片土地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心永远扎根在那里。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二

土地,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而中国人对土地的追求,世世代代从没有停息过。对爷爷来说,乡村是爷爷的根,诊所就是爷爷的魂。2014年,已过耳顺之年的爷爷关闭了诊所,结束了自己的行医生涯。看着爷爷憔悴的背影,我不禁潸然泪下。爷爷舍不得,在这片土地上待了一辈子的他,自己是一个村医这个观念早已深深扎根在他心中的那片净土。他想一直坚守在这里。时光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是那时乡下少有的大学生,后来学了医学。毕业后在村里开了一个诊所,也就是这个小诊所,成为那个年代十里八村民众唯一的就医点。而爷爷也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称呼:村医。自己从小就在爷爷身边,那时不明白自家大门的白墙上为什么有一个大大的红“十”字,疑问和我一同在药铺里长大。后来明白:那红色的十字,是诊所的标志。夜晚的红十字和屋檐下的白炽灯交织出微弱的光。也正是这光,让爷爷守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一辈子。那片灯光,成为了村里夜晚的标志,走向健康的灯塔。风去雨来,童年共几载春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辆大梁自行车。十里八村没有不认识那辆自行车的,爷爷经常骑着它出诊。看到车子停在路边,就知道王医生在。它似乎被赋予使命,承载希望,送去健康。而爷爷把看病也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这种干一行爱一行,恪尽职守,乐业敬业的朴质精神,也深刻影响着现在的我!其实在爷爷身上,学的远不止这些。很多东西,爷爷从来都没教过,而我却全都学到了。爷爷在县医院认识不少医生。他们跟爷爷年龄相当,只是在年轻时选择了去县里发展,现在都有了编制,每个月几千元的退休工资。而守在基层一辈子的爷爷如今却没有那待遇,看着爷爷已经老去的面容,我至今都没问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去县医院。差别爷爷心里明白,现在也没必要再问。风烛残年,人生又怎能重来。在对基层的坚守面前,又怎么言对错。前段时间,爷爷的《乡村医生执业证明》换了新本,我去代领。听说往后每个月会有几百元的补助,我打电话告诉爷爷,爷爷很开心的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去年过年,爷爷又一次对我说:哪一行都有失传的,唯独医生这一行没有。你们几个就数你文静,将来学医吧。学精点儿,去大城市发展。我忘记了这是第几次这样对我说。在基层坚守了一辈子的爷爷却期望我继承他的行业走出去。或许,他的这种期望,不仅是对我的期望,更多的是对医生这个行业的期望吧。百万个像爷爷这样的人,钩织着中国几亿农村人口的医疗网,为他们提供着最基本的健康保障。不忘初心,有时候我更感觉他们像人力车夫,服务大众,推动着中国基层医疗体系的前进。或许留住他们的原因,就是他们脚下踏着的这殷实的土地。这是他们的根。他们像个战士,守护着中国几亿基层民众健康的大地!而我也正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接受教育,汲取知识。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也在这片土地上长大。而我将来更想投身于这片土地上,去建设它,改造它,让它变得更好。用对它更高的期望来坚守爷爷曾守了一辈子的这片土地!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三

朗朗青天,长鹰搏击之处;地接穹庐,负载千古旧梦。脚踏之处,是地;心系所在,是地。

思绪翻飞,我的眼前似乎闪过无数画面,那都是土地的情思。

从纷纷战国到大唐盛世,从百年元朝到耻辱清末,足下的土地负载了太多的悲喜哀乐。当我手触黄土的瞬间,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感慨不禁纷至沓来。

土地,生我养我的土地,奉献得太多,太多了,却永无停止。而我们的索取却也永无止境。龙的国度,黄土淡淡是他的本色,渲染了黄河,点染了黄海,浸透了每一个中国人。

黄土,深厚。上下五千年的光辉与灿烂筑就了不朽的国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是其气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其不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坚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其关切……沧海桑田,世世变迁,但黄土之上矗立的终究是不屈不倒不偏不倚的脊梁。

黄土,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望无际的黄土拥有最博大的胸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贵之盛”,环视苍穹,笑看是是非非,赤壁往舟,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东篱赏菊,元缜“此生为何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宽广之心,亦于赞人之中。这样的人,这样的民族,渗透黄土之色,饱览世间风云。

黄土,抗争。炮声隆隆,“铁骑突出刀枪鸣”,重压之下,武力之中,天朝上国的迷梦碎了,但,再碎也碎不了四万万生于长于黄土之上的人们。爆发了,辛亥的旗帜,五四的呐喊,抗日的决心,三大战役的辉煌。黄土之上的人们用其无穷的力量让曙光重现,今天地恸容。尘埃落定。

这就是土地,我所触到的土地,抹去了虚华与哀怨,真实的被我感知。一掊黄土,有多少希冀,离情,怀念;一盈黄土,又有多少盼望,艰辛与承载。这就是土地,我所触到的土地。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四

又是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刚要去午睡,只见退休的奶奶又开始“打扮”起来:头戴草帽,臂缠毛巾,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杯子,俨然一副农家老妇的样子。

“奶奶,你干嘛去呀?”我连忙关切地问。

“我呀,去地里种些菜。”

这话正巧被我老爸听见了,他大声嚷嚷:“我的妈呀,你干什么去?现在菜场上什么菜没有?这么热的天去地里,还不是自讨苦吃?”

“老爸说得对!”我也接过话茬,“现在还有几个人去地里劳动?再说您还患高血压,要是累坏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可奶奶不但不听劝告,还拉我下水:“薇薇,今天干脆你也牺牲一个午睡,跟奶奶劳动去,流点汗,体验一下它的艰辛和快乐。”

一向对奶奶敬爱有加的我只得跟在后面。来到地里,奶奶开始刨坑,我的任务是在每个坑里浇点水,然后把毛豆种子放进去。不一会儿,我俩都汗流浃背。看着这么热的天,我暗暗发笑:“不用几天,奶奶你的种子不变成豆干才怪呢?今天,我的汗算是白流了。”

十多天过去了,这事也快忘记了。这天傍晚,我奉奶奶命,去那地里给菜洒水。蓦地,我惊奇地发现:那干得裂了口子的地里竟钻出嫩嫩的、绿绿的豆苗,矮矮、粗粗的茎上托着两片小叶子。太神奇了,我完全被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更对它的母亲——土地,产生敬畏之情,我爱上了这片热土。

从此以后,我每天给豆苗浇水,还主动跟着爷爷、奶奶下地干活。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刨坑、种菜,有时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

最使我高兴的是,自己种的毛豆收获了。我每天都去拔一些来,这段时间,我家的餐桌上总少不了毛豆,全家人也非常爱吃。而我呢,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觉得特别美味、可口。

感谢土地,您使我改变了对劳动的看法;感谢土地,您使我学到了劳动的技能;感谢土地,您使我懂得了付出就会有收获。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五

家是一所大房子,房子后边有块空地,尽是些肥沃的土壤,却偏偏遇着我们这一家,不喜欢什么花花草草,种上些小葱大蒜的,倒也实在。 黑的土壤里有块小地方,特别显眼,那儿的土不是黑的,中间一小块是黄色,右边是青色,左边是白色,下边是红色。 父亲告诉我,这叫五色土,传说女娲补天的时候,用的就是它,女娲也用它创造了人,所以我们有黑色的头发,黄色的皮肤,蓝色的眉毛,红色的血液和白色的…… “白色的什么呀?”我问。 “自己想。” “那你的眉毛不是蓝色的啊?” “这只是个神话。” 后来我知道,五色土象征着一个泱泱大中华,东边是海,西边是白色的沙,南边是块红土地,北边是黑土的故乡,而中间,就是黄土高原。 我常常对着家里的五色土发愣,“海是蓝色的,为什么水又变成黑色了?”我问。 “自己想。” 终于有一天,有个人送给父亲一个瓷器, “景德镇的,好东西呢。” “什么土烧的?” “五色土。” “五色土?”我被这三个字深深吸引。瓷器上除去花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颜色罢了,没有青、红、黄、黑、白。 是的,中国人是由这五色土造出来的,没有更多余的色彩,只有最质朴的和谐,当五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显出这种色彩的魅力,那是一种朴素的、纯净的美。 我开始了解为什么眉毛不是蓝色的,为什么海是青色的,只有摇篮有了五色土混合颜色的人,才是中国人,只有东西南北中所有的地域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的祖国。 五色土,融合着一片大地,融合了一个民族,从我真正了解的那一刻,家中的那块五色土就成为一个圣地。 父亲长笑着摸摸我的头,“孩子,想清楚了吗?”“嗯。”我点点头,不再说话。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六

第一篇

一个小村庄旁,有一块荒地,身上长满了一尺来高的野草。一天,一位小姑娘从边上走过,被锋利的野草刺着了,顿时疼得哇哇大哭。她爸爸急忙跑过来,心疼地把小姑娘扶起,朝土地骂了声:“真讨厌!”这骂声勾起了土地的思绪。

土地多么思念以前的日子呀!那时的它还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菜园,在它身上长满了人见人爱的绿色食品。春天,油菜成熟了,绿油油的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夏天,茄子丰收了,紫色的小茄子挂满了枝头,正咧开着嘴,朝我们甜甜地笑哩!秋风习习,哈密瓜蒂落了,一个个又圆又大的哈密瓜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在阳光下拨动动着胖身子,好似在对人们说:“我成熟喽,我成熟喽!”“呼――呼――”冬爷爷呼啸着光临大地,一颗颗鲜红的西红柿勇敢地探出头儿,正向冬爷爷示威着!它们脸上红彤彤的,像大灯笼,又像初升的红太阳。

这样火红的日子土地不知这样度过多少个春秋。有一天,一位商人找上门来,要和农民商量件事,土地侧耳倾听了一回,哦,他们说要在这里建高楼大厦!土地又瞄了一眼设计图,哇,多美的画儿――红墙绿瓦霓虹灯。土地激动地想:这要画在我身上,太美了,快盖起来吧!我也好出出风头!可是,过了好几年,也不见商人来建大楼。于是,土地也在期待中度过了,它身上已是荒芜一片,商人的足迹再也没来过。

土地伤心地流下眼泪,它多么想再回到从前,那火红的日子,那绿色的家园。

望着小姑娘渐渐远去的身影,土地深深地叹息着:人类啊,保护我们,就是保护你们的生命线啊!

  第二篇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我们一直离不开土地,土地好比人类的母亲,她哺育着人类。

然而,我们的母亲正在逐渐的变得衰老,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只有36.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27%,目前,全球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因水土流失造成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已达29。9亿公顷。原本湿润的土壤变成坚硬的黄沙,绿色正从大地的身上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和别墅。自私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金钱而砍伐树木,抢占耕地。大地从一名美丽的女子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

不久前,我看了一则新闻:一名富豪为了建造一座别墅,竟然买下一座山头,把山上的许多树木砍倒,建起了一座豪华的住宅,其实像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人们不断抢占耕地,乱建房屋,导致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由于乱砍滥伐,致使水土严重流失,生态失衡,使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游河床干涸;下游河水上涨。每年七八月间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了洪水横流,千里泽国的人间惨象。

曾经绿树从生,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大地,现在已经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她哭泣着。

历史不能改写,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拒绝使用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筷子。同时,我也希望全世界的人动员起来,不滥砍滥伐,保护耕地,保持生态平衡,还大地母亲一个美好的未来。

土地在哭泣着,我相信我们现在还来得及。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地母亲恢复了原来美丽的容颜,脸上绽放了久违的微笑,母亲不再哭泣了。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七

良好习惯使事业成功的基础。古希腊学者欧里庇得斯曾说过:“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好习惯可以成就伟人的事业。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睡觉时总要枕着一个特殊的木枕头,人只要轻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动,他醒了就会发奋读书。司马光称之为“警枕”。他睡这个枕头以警告自己:不可失职。逐渐地,他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为他日后撰写《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格拉底也十分赞同好习惯对人生的巨大影响,他说:“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能穿着的最佳服饰。”可见,好习惯对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中的好习惯使学业进步,生活中的好习惯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苏联作家马卡连柯有读文章记笔记地习惯,这也是他作品优异的原因之一;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守时的习惯,因此受到人们的敬重;高尔基有登山锻炼身体地习惯,使他为人们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海明威有站着写作地习惯,使他尽可能简洁地表达思想内容。好的习惯使我们更容易与成功手拉手。

同样的,坏习惯的存在,将使人堕落,以致坠入万丈深渊。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曾经很放荡,贪玩、赌博的恶习在他身上难以除去,那时的他没有丝毫的成就。现在许多的少年犯也是从自己的坏习惯进而发展成犯罪行为。他们从小没有良好的习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长大后走上犯罪的道路也是必然的。“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的话足以告诫我们,摒弃坏习惯,成功就更容易一些。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露出来。坏习惯如同恶魔,时刻都张开他那开那张血淋淋的大嘴,等到人们自投罗网。我们要克制自己,远离坏习惯。

习惯可以养成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保留你的好习惯,用好的习惯去塑造完美人生。

土地塑造中国人【精选8篇】八

朗朗青天,长鹰搏击之处;地接穹庐,负载千古旧梦。脚踏之处,是地;心系所在,是地。

思绪翻飞,我的眼前似乎闪过无数画面,那都是土地的情思。

从纷纷战国到大唐盛世,从百年元朝到耻辱清末,足下的土地负载了太多的悲喜哀乐。当我手触黄土的瞬间,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感慨不禁纷至沓来。

土地,生我养我的土地,奉献得太多,太多了,却永无停止。而我们的索取却也永无止境。龙的国度,黄土淡淡是他的本色,渲染了黄河,点染了黄海,浸透了每一个中国人。

黄土,深厚。上下五千年的光辉与灿烂筑就了不朽的国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其气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其不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坚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其关切……沧海桑田,世世变迁,但黄土之上矗立的终究是不屈不倒不偏不倚的脊梁。

黄土,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望无际的黄土拥有最博大的胸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贵之盛”,环视苍穹,笑看是是非非,赤壁往舟,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东篱赏菊,元缜“此生为何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宽广之心,亦于赞人之中。这样的人,这样的民族,渗透黄土之色,饱览世间风云。

黄土,抗争。炮声隆隆,“铁骑突出刀枪鸣”,重压之下,武力之中,天朝上国的迷梦碎了,但,再碎也碎不了四万万生于长于黄土之上的人们。爆发了,辛亥的旗帜,五四的呐喊,抗日的决心,三大战役的辉煌。黄土之上的人们用其无穷的力量让曙光重现,今天地恸容。尘埃落定。

这就是土地,我所触到的土地,抹去了虚华与哀怨,真实的被我感知。一掊黄土,有多少希冀,离情,怀念;一盈黄土,又有多少盼望,艰辛与承载。这就是土地,我所触到的土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453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