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写端午节的诗句篇一
高邮是一个水乡,有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水多,鸭自然也多。鸭多,蛋更多。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做蛋吃蛋的好方法。这样,高邮的名声在外也就不奇怪了。
我的家乡住龙怎么样呢?
住龙身处山区。这里既不是什么水乡,也没有什么悠久的历史。住龙的咸鸭蛋我是不大喜欢吃的,主要是咸鸭蛋的蛋白我不喜欢。倒也不是像《端午的鸭蛋》里所描述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那样,而是因为蛋白实在是太咸了!可是不咸的话还叫什么咸鸭蛋呢?
每次吃咸鸭蛋,我向例是只吃蛋黄的。蛋黄的滋味确实不错,入口柔嫩鲜美,微微地透出那么些许朱砂色——这肯定比汪曾祺老先生“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颜色的”要强得多。
住龙在端午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和全国的其他地方差不多,实在是土得要命。如果真要说住龙在端午节时有什么好吃的的话,那么也只有粽子了。
我家基本是不怎么做粽子的。有时候心血来潮,邀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上。一边说笑,一边包粽。我一贯是坐在旁边看他们做,因为我既不心灵,也不手巧。每次想插手,都免不了被母亲责骂。
更多时候,我家都是“坐享其成”吃姑姑和其他亲朋送来的粽子。语文老师常说:“没有高个子也要从矮个子里面挑出高个子。”你可别看住龙只有这小小的粽子,里面的学问可大这呐!
粽子的原料是糯米和箬叶。糯米是不可以加很多的,因为胖嘟嘟的很不好看,而且在烹煮时糯米会“泄漏”出来。适量的糯米做出来的粽子则像金字塔一样美观,特好看。
还要注意加入的灰碱(据说是一种草木灰)的适量。
有时候会吃到有一种腻腻的感觉的粽子。这种粽子不像其他粽子一样吃起来清香爽口,那感觉就好像我喝了石灰水下去。我听我母亲说是什么灰碱放太多了——姑姑家做的粽子就不会这样,我不唬你,绝对叫你一吃上瘾——加入的灰碱的量对粽子的口味影响很重要。
我们那儿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好像特喜欢吃粽的。端午节的时候,我从没瞧见过有谁家的孩子早中晚饭还吃白米饭的,几乎都是手不释粽的。那倒也不奇怪,你说谁还在这时候整天大嚼米饭啊?不过如果是满口无牙的老人,那大概是不行的。
写端午节的诗句篇二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做的事。
在乡下,端午节的不久前,妇女们便成群结队的去采箬叶,采回来的箬叶洗净后,平整地铺在竹篾上,待晒干后,整整齐齐的收起,用细白线将其捆成一叠叠,一部分自己家用来包粽子,另一部分则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备包粽子,淘糯米,备馅料,各家都有自己家里独特的馅,有火腿,有红豆,有红糖,有花生,琳琅满目。包粽子通常都是妇女来包,由于妇女心灵手巧,包出来的粽子也就精巧,孩子子好奇,总喜欢来凑个热闹,插上一手,不过常常由于笨手笨脚,被妇女嬉笑着驱赶开,小孩们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闹。端午节这一天,一些家庭会在家门前,挂上艾草,祈求平安,但非常重要的还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连成一串放入沸水滚滚的锅中,孩子子嗅着香味而来,揭开锅盖,向里边望,大人此时就走过来,把孩子子拉到身边坐下,让他们慢慢等,孩子子总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却不是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买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馋,应付一下高开心兴节日的孩子子。但煮的过程依然被人期待,嗅着香味,坐在电脑前垂涎三尺,眼珠盯着屏幕,心却早已飞到锅中去了。
姥姥一直是家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一把手,包粽子的技术也是另人赞不绝口的,家里的粽子都源于姥姥之手。筹备好材料,姥姥开始包粽子。
一片粽叶,宽大墨绿,味道清幽,在姥姥手中被卷成圆锥形,圆锥形的尖底不可以漏,再盛入已经与火腿拌匀的糯米,一片墨绿的粽叶包住红白馅料,封好圆锥形的底,最后用棕榈叶一圈又一圈扎紧。一个有四个小角的尖头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叶在姥姥手中翻飞,糯米馅争先恐后地跳人叶中,棕榈叶飞快奔跑着,姥姥如变戏法般变出一个又一个的粽子。
我把五个粽子划为一家,连成一串,放入沸水翻腾的锅中。然后坐在旁边,听着水的咕嘟声,嗅着粽叶的扑鼻清香,闭上双眼,唾津潜溢,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欢的粽子馅还是纯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榈叶,剥开粽叶,香气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弹牙。如果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满口香甜。
端午节,粽子情结。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304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