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23:35
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模板
时间:2023-06-06 14:23:35 小编:文友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篇一

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够强,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灌输安全的意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1.了解在公共场所活动时的安全常识,遵守公共规则,避免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发生。

2.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习惯。

1.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了解简单的居家安全常识,

3.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紧急求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122等电话。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的简单技能。

1.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

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真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篇二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知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规划。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全面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积极推进我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

(一)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和法律知识。

(二)逐步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教育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极参与环保。

(四)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

(一)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检查,加强领导。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发展环境教育工作。

1、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环境保护科普知识的学习。

2、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培训班。

3、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三)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建立完整的创建档案。

(四)规范建设,优化环境,创造良好育人条件。

1、校园建设立足长远发展,实行整体规划,规范建设。

2、校园环境建设以美化、绿化为目的,努力营造美丽清新又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景观。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墙面布置等形式,把整个校园建成环境教育的大课堂。

(五)课内渗透,课外实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1、教师要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保持服装整洁、保持办公桌整齐、不在办公室外吸烟、不随地吐痰,主动拒绝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带头不浪费纸张粉笔等。

2、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科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环境教育。

3、加强环境教育管理,体现在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学计划。

4、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监测活动。

第一阶段:

1、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对加强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学校环境教育的组织网络和队伍。

3、各部门、各学科研究制定相关的环境教育的计划。

4、开展系列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绿色系列)

5、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墙面布置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6、利用常识、科学等学科进行环保知识渗透,制定相关课题。

第二阶段:

1、结合3月12日等节日进行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

2、开展系列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绿色系列)

3、暑期组织学生进行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调查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

1、结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举办宣传活动及讲座。

2、举行一次“我与环境”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3、开展一次走进社区的绿色教育志愿者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4、废旧电池回收。

5、校园垃圾分类,开展清洁校园活动。

6、开展一次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师生知识竞赛。

7、有关学科进行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的研讨和实践。

第四阶段:

1、对相关活动进行效果分析和整合,继续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活动,提炼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活动。

2、进一步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教育,部分学科能初步提炼出完成本学科内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点、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对所进行的实施探索进行思考与总结。

3、举办学生环境保护的方案设计大赛。

4、举行一次提高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生活质量”演讲比赛。

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的研究论文。

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篇三

;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学前教育是一门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核心课程。然而,该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得师生在教授及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陷入教学困境。对此,分析了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

一般来讲,学前教育学包括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原则、学前教育发展史、幼儿游戏、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德智体美教育、幼儿教师和幼儿、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的合作、幼小衔接等。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系统学习,要求学前教育学专业学生领会并掌握将来在社会工作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以及必备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在我国教师资格考试中,该课程是一项必考的科目,换句话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要跨越这道门槛,由此看来,该门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觉得学前教育这门课程比较难,特别是在没有配备多媒体等此类辅助教学设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仅条条框框的概念多,内容也非常枯燥,对于这些具备很强规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不适宜横向及纵向地展开教学。此外,随着幼教地位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确保其获取相应的工作资格,不得不要求该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极易陷入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境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学生处在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他们自身不愿意学,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学。不愿意学是因为课堂缺乏趣味,内容枯燥无味;不得不去学则是因为不学就不能应付教师资格考试,不考试就解决不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这种学习境况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茫然。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具体来讲,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任。首先,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扎实广泛的教育学基础,涉猎并掌握教育学领域内的各类学科知识。其次,专业教师要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观点及内容进行掌握,进而在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最后,专业教师要博览该专业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做到多读多写。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幼教资格,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重点归纳总结考试涉及的各方面考查点,并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给学生适度地加压。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认真进行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布置试题来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其应试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试题的讲解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学科,面对教学困境,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编辑 杨兆东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9644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