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万圣节篇一
周一是万圣节,全校都陶醉在万圣节快乐的气氛中。
校园中挂满了南瓜灯,一个个都冲我咧着嘴坏笑呢。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万圣节活动。随着恐怖的音乐奏响,一位巫师拉着旗子向升旗台走去,他出现时着实让我吓一跳。当旗子升起时全场人欢呼起来,举起手中的道具,跳着、唱着共庆万圣节。
激动人心的选秀环节到了。每班选出两人参加竞赛,谁得到的糖果多谁就是优胜者。随着老师大喊一声:“start”!一队队鬼怪从我身前走过,有各种各样的鬼,五花八门的服装,有海盗、有巫师、有牛仔……甚至还有骷髅。这些装扮,看得我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全场观众则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最后我们班的李泽远获得了冠军,全场观众又一次欢呼起来,并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不能光说不做,上课了,老师先带着我们做面具,我们都不会做面具的,有的同学硬是把骷髅搞得让大家爆笑连番,竟和尚差不多。大家看了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还有同学更是搞笑,我们做面具时,他竟趴在桌上睡着了,别人把他叫醒,问他做的面具在哪,想出他。他还真有招,帽子一带,白纸往脸上一贴,叫叫道:“一切搞定!”那个叫他的人被搞的莫名其妙,问他画了什么。他镇定自若开玩笑地说道:“这都看不出来?笨啊你!明明就是无头幽灵嘛。”他无可奈何一笑而过。连老师都被他逗乐了。
到了晚上,万圣晚会开始了,铃声刚响,大家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争先恐后向楼下冲去。到了晚会场地,老师早已经准备完毕,手里都拿着一包包的糖,我们过去大声叫喊:“不给糖果就捣蛋”得到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一次仅给你一颗,有的老师让你唱首歌,有的让你回答问题。有的是看谁叫的最响,有的是从二楼抛下,看你们的“技术”。几次都有人把老师挤到墙角抢糖,我拿到了三十多颗糖,大多数是捡到的,三四颗是唱歌得的,还有几颗是回答问题得的,糖多的放不下了,只好一边吃一边走。回到教室三十多颗都进了肚子。
终于到了我们最爱的“洗劫办公室”环节了。我们一齐“杀”向教学楼,冲进办公室,将老师包围住,喊着:“不给糖果就捣乱”。老师一个个将糖果发完,然后耸耸肩表示没糖了,我们才离去。
回班后,大家脸上挂满了笑容。我心想:今天真是大丰收,得到了30多块糖,大家也收获颇丰。这真是一个快乐的万圣节啊!
太阳照着大地,我和好朋友白梓力一起去参加中华小记者庆祝万圣节的活动。
刚开始,我们在唐延路的华润万家门口集合,拿完号牌就开始了活动,老师告诉我们:万圣节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在美国有一个小男孩叫“杰克”,他特别调皮捣蛋,老是干坏事。他死了,天堂的人都不要他,于是他来到了地狱,但是,他还在地狱里捣蛋,地狱的人都不要他,他的灵魂就回到了地球,所以每年的10月31日他都会挨家挨户的要吃的,因为他受到天神的诅咒,变得很丑,人们怕他捣蛋,就会给他很多吃的。从此以后,西方国家把这一天叫做“万圣节”。听完这个故事,我心里特别想见见这个可恶的怪物,故事就讲到这,现在我们来看看我的小活动吧。
首先大家按号排小组,我是57号,在第三组,我们这一组的小朋友先去一家店一家店的要糖果,我们还学会了一个
口号
叫:不给糖果就捣蛋。这是杰克曾经说过的。今天可是大丰收,要到这么多的糖果,还有其它零食,好多糖我都没吃过呢!
要完糖,我们又重返活动地点,开始了新的项目:做南瓜灯。刚开始,我们每人都领了一个小南瓜,然后画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最后一部最难,也最危险,必须大人帮忙,就是雕刻南瓜灯。刚开始我刻不好,还把手扎了一下,我没有管,看了一眼,就继续刻了。
刻完南瓜,我用纸擦了擦,又看了看,它的面孔特别可怕,看了就好像见到了鬼。接着我们开始做饼干,先给每个人发一包和好的面,然后就开始做。第一步:先把面擀平,还要薄。第二步:把模型压在擀好的面上。就这样,一下做了九个,形状不一样,丰富多彩,看着就流口水,我忍了忍,把饼干交给了烤饼干的阿姨。
做完饼干,今天的活动项目结束了,我们纷纷挤到舞台前开始领奖,一等奖得到的是伞,可惜没有我。二等奖得到的是玩具鸭子,还是没有我。最后其它没有得奖的同学包括我都是一般的奖品,有:“鹅卵石橡皮,一封信和自己的照片,还有自己千辛万苦做的南瓜灯和香喷喷饼干。领完饼干和奖品,我们集合在一起,总结了一下有趣的活动,就解散了,我和妈妈还有好朋友一起说说笑笑,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一天,我提前祝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家长们万圣节快乐!
今年,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万圣节。
“喂爸爸!把那个快烂掉的大南瓜寄过来。”我把妈妈的手机“犒劳”了一下。
“哦,是奶奶种的那个啊。”
“嗯嗯,快点哦。”在浪费了5元钱之后,我把妈妈的手机关进了“监狱”。
“叮咚叮咚”,嘿嘿,南瓜到咯,今年一定要吓到他们!哈哈哈哈哈!(前一年的万圣节,我差点被吓死)我叫起弟弟,拿了两把“水果刀”冲进房间,把那个南瓜的“底盘”切开了,在中间切出一个圆洞,在南瓜的正面切了两个怪可怕的眼睛,嘴巴我好像有点多事了,切了参差不齐的牙齿上去。再找来一个手摇电筒和铁丝,在南瓜的头上又戳了两个洞,把铁丝穿进电筒的挂洞上,再穿到南瓜头顶上的两个小洞洞去。哈哈,做好啦!只差衣服了。
我输入淘宝的网址,打上“万圣节”关键字,花花绿绿的衣服出现在眼前。看了好久,终于选了一个“骷髅骨架鬼衣”的恐怖衣服,花了我宝贵的34元钱。
晚上,我想了一下,女生一概会选一些不恐怖的东西,专吓他们,男生嘛……胆小一点的最好,比如莫志远,嗯。女生,全吓死吧,反正我不会被吓了。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唰”地一关,女生“啊”的尖叫声,男生就统统变成了所谓的“鬼”,胆大点的女生拿着道具冲进了女厕所。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都扮一些女巫啊猫女什么的,老不老套。趁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我走到一个童鞋旁边。
“诶,给点纸巾来。”她说。
“哦。”我应了一声,递给她纸巾。她突然感觉不对,转过头来看我。
“啊!”
女生都摘掉了面具,就是我最后一个,“啊!王乐华!你想吓死我啊你。”
我抽出那个没有用处的大破南瓜,“不要了不要了,你拿走吧。”
那个女生一看就恶心,“我要!”一个男生冒出来,抢走了。
今年万圣节,我赢啦!
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前夜。那天下午,我参加了“联大”的“走进万圣节,感受万圣节”联欢会。 下午四点,我准时来到了联大的303教室。首先,每个人得到一个棒棒糖。
我找到一个座位,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棒棒糖,一边听一位老师介绍万圣节:万圣节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年年都会庆祝的秋季节日。这个节日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宗教节日,而主要是孩子们的节日。在万圣节这一天,人们最主要的庆祝方式是:1、制作南瓜灯。2、孩子们提着袋子挨家挨户串门,说:“trick or treat,money or eat.”意思是:不款待就捣乱,给钱还是吃的! 于是大人们就会把准备好的零用钱或糖果放在他们的口袋里。“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好不好?”老师问。“好!”同学们都开心得叫了起来。 体验完“要糖果”,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可爱的面具。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一项:制作jack-o"-lantern(南瓜灯)。
老师给每人发了一个桔黄色的小南瓜,然后由外教带领我们制作。 我先用铅笔在小南瓜上画出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我画的是可爱型的,咧着嘴巴在哈哈大笑,还有一双眯成一条线的眼睛。形状画好了,就开始刻南瓜了。我用刻刀对着眼睛的轮廓一刀扎了下去,可是因为南瓜太硬了,没有扎透。抱歉,小南瓜,我于是把刀从南瓜“肚子”里拔出来,然后瞄准好位置,使出全身力气,这回终于扎透了。沿着画好的轮廓扎几刀,用力一拔,眼睛部分就掏空了。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依次掏空了另一只眼睛和嘴巴。唉,只是南瓜太坚硬了,我有次差点扎住手,看来制作南瓜灯真是不容易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小时的精心打磨雕刻,我的南瓜灯终于完成了。它看上去很开心,好像在感谢我“创造”了它呢! 老师给每人发了一根小蜡烛,我把蜡烛点燃,放进小南瓜被掏空的“肚子”了,桔黄色的温暖灯光立刻照亮了小南瓜。好像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啊! 忽然,教室的灯被关灭了,黑暗中无数“南瓜小妖怪”在冲我们微笑,我们也开心地笑起来!
聚会结束了,我捧着暖暖的南瓜灯回家了,好兴奋!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万圣节,而亲手做的南瓜灯是我在万圣节收到的最珍贵最美丽的礼物。
万圣节篇二
万圣节前夜就是“圣夜”的意思。万圣夜已经变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许多玩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来庆祝这一节日。万圣夜在11月1日的前一夜,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朔节是赞美春天的节日一样。
西方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万圣夜后午夜开始,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会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的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
万圣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如今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仅仅用来赞美秋光,而是让它变成一场真正的“狂欢”。而脸谱化妆是万圣节传统节目之一。
(流传较广的传说)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美国加州举办水下刻南瓜灯大赛。他 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 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 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 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 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先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 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万圣节及万圣节前夜也来自于天主教对其它宗教的节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诠释。万圣节前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samhain,萨温节),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人们会把食物放在门口吸引有主的鬼魂灵魂,而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鬼节是一年中很特别的日子,英国人和爱尔兰人在这个时候悼念他们死去的亲友。这些人相信, 死去的灵魂会在这一天来到人世间,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们燃起篝火,举办盛宴以求好运。
天主教传教士登陆不列颠诸岛的时候,传教士们为了压制这种被他们视为异端的德鲁伊传统,就把这一天之后的11月第一天定为万圣节,纪念天主教的圣人们,希望以此打压这些鬼怪观念,所以说是先有鬼节,后有万圣节。然而,异教徒除了在万圣节对天主教圣人表示尊敬之外,仍继续在10月31日庆祝鬼节。
万圣节篇三
10月13日—10月31日
二、活动目标
透过halloween节庆气氛的引导,让孩子感染跨国文化的异同处并藉由活动并制造机会让孩子可以适时的尽情调皮捣蛋。
三、准备工作
1.有关万圣节节庆的故事童书,图片或网站的数据。
2.万圣节的应景音乐。
3.万圣节相关的布置物品例如:南瓜布置品,巫婆布置品,骷颅头,等一些应景的恐怖物品来衬托环境。
4.奇装异服的装扮比赛。
四、活动流程
warm up in the classroom:
1.先利用一些与halloween有关并且有趣的童书、图片或网站数据来吸引小朋友对万圣节有印象并产生兴趣。并且可以利用这个学习机会导入让孩子能够发表对恐怖事物一些感受及想法,并借此可以排除对新事物尝试的勇气。
2.透过数据导入让小朋友可以对万圣节的由来及对小朋友解释为何要进行万圣节活动后,便可以与小朋友进行一连串的相关应景美劳的布置品,最后也可以与小朋友进行班级教室的共同布置。全校师生一起来营造热闹的万圣节环境。
3.活动中也可以延伸至一些相关的万圣节食品的制作或品尝,例如:南瓜派,南瓜糕,南瓜浓汤,南瓜饼等等。
4.制造万圣节情境,并适时的拨放相关音乐。因为音乐有的比较异类,所以小朋友要先进行心理建设,避免进行活动时产生恐惧心理。
5.最后阶段请营造气氛让孩子产生期待最后一天的大活动的进行。
6.最后一天的亲子间配合的大活动可以有:鬼屋探险,奖鬼故事比赛,万圣节猜谜比赛,寻找南瓜派,咬苹果比赛,咬糖果比赛,吹面粉比赛或是安排校外的trickor treat活动等等。但是务必一定要事先与校外协助配合单位的人说明活动流程及应该准备物品的份量,以便当天活动顺利的进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8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