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0:05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模板
时间:2023-06-06 16:10:05 小编:zdfb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也说百折不挠。志坚强。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记忆力强。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篇二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年教师资考试分数线

2017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及入口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2017年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

小编在这里祝福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你是个聪明和头脑灵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篇三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

(1)行为的结果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刺激呈现的方式不同: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

(1)代表人物不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

(2)研究性的行为不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

(3)学习的发生:经典性——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相匹配形成条件刺激。操作性——行为结果影响未来的行为频率。

(1)知识观:认知主义强调知识对现实世界描述的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生观:认知主义把学生看成是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师观:认知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强调人与知识的关系。

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握具体的关键特征)

反例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目的是让学生对正反例进行对照,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形成精确的概括)。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

学习熟练程度是达到一次完全正确的学习+过度学习。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联系:学习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学习开车)。

区别:(1)获得途径:知识可以从书本上来,可以靠灌输来获得,而技能只能通过实践和反复练习才能获得。(2)在实践中的作用 :知识只有通过技能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知识是认知经验,而技能是有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

知识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以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因此,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然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包括心智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它只是解决活动的定向依据,而不是活动方式的本身。例如,在“拧螺丝”这项活动中,程序性知识是说明如何拧螺丝的动作步骤及执行顺序,技能则是实际拧螺丝的动作方式,是把这些程序性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活动方式。

定势:可以是积极的,促进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消极的定势,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是一种消极的思维定势。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阻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激活功能:由静到动。例如,睡觉时想到明天要考试了,起床开始学习。

指向功能:具有明确的目标。例如,睡觉时想到明天要考试了,起床到图书馆学习。

共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经验概括说: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精细加工策略: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为了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组织策略: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形成认知结构。

谐音联想法:完全的假借意义;

关键词法:运用声音线索词,即音(发音)+意(真实意义)+形象(头脑中产生的画面),如tiger(老虎)(泰山上一只虎)。

监控策略:发现问题。

调节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篇四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年教师资考试分数线

2017年教师资考试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2017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及入口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2017年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

小编在这里祝福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你是个聪明和头脑灵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803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