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战争篇一
自从我家的电脑上了网,爸爸,妈妈就成了网虫,一个忙着斗地主,一个忙着聊天,为此,他们发生了多少战争呀。
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放学后,我背着书包赶紧回家写作业。打开家门,我大吃一惊,一向早出晚归的爸爸竟破天荒地在电脑房里,只见他那肥胖的身躯蜷在电脑椅里,沉重的大屁股和椅子亲密的挨着,我不禁有些好笑,爸爸提前抢占阵地了。
正在写着作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入我的耳朵,妈妈急急慌慌的跑了进来,发生了什么事?我疑惑地走出书房,只见她放下挎包,就冲进了电脑房,原来她的急事就是聊天呀!一场战争就爆发了。
妈妈是急性子,她一冲进电脑房,就忙着抢鼠标,说:快、快、让我聊一会儿,正斗的天昏地暗的爸爸哪肯轻易让出阵地,他一把夺过鼠标说:你先做饭,吃完饭后你再聊,不行,我现在就想聊一会儿心急如火的妈妈不依不饶,这一举动可惹怒了爸爸,只见他满脸涨的通红,瞪圆了双眼,大吼到:滚,做你的饭去。面对爸爸的坏脾气,妈妈终于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做饭去了。
唉,网上的世界,几多欢乐,几多忧啊!
战争篇二
1,教学内容分析:
《拒绝战争》是教科版九年级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第一课内容在饱受战争创伤后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创造一个和平环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意义,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在新世纪,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主流。但是局部战争仍然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残害生命,损毁财物,特别是摧残儿童。通过学习,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战争的巨大危害性,知道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战争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权衡应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和平,拒绝战争的情感和意识。
3,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其中最重要的事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当今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亲历战争的危害,仅限于影视资料缺乏对其直观的深刻认识,更缺乏理论思考,本节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直观资料,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性,从内心深处树立热爱和平的精神。
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无法真实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危害,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课利用图片,战争记录短片等方式形象展示各个地区,各个时代的战争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声情并茂地描述战争的残酷,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灵魂深处拒绝战争,理性地认识战争。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战争的危害性,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请学生看上述两组图片,说明分别反映了我们人类的哪两种生活情景。
板书:第17课战争与和平
多媒体放录像(南京大屠杀片段)后教师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发表观后感,教师再加以评价
板书:⑴战争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多媒体展示)
一级级台阶上,男女老少,尸横遍地。许多人枕叠在一起,一些人俯身向下,一些人仰面朝天。他们是为了躲避日军轰炸,在防空壕里窒息而死的。1940年6月28日,86架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3个多小时大轰炸,造成"重庆防空壕大窒息惨案"。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共空袭重庆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
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总计人员死亡约1亿3百万人,其中平民死亡约7589万人。
师讲述过度:战争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与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板书:⑵战胜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读一读(多媒体展示)
教材第129页图6—3。6—4及文字。
小资料:(师生共同分析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战争(学生各抒己见)
多媒体展示读一读:可怕的核战争
目前,世界上有5万多个核弹头,约达200亿吨梯恩梯当量的核武器,一旦发生核战争,只要动用现在世界拥有的1%的和储量,就足以严重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核爆炸产生的烟尘将弥漫全球,使地球数月不见天日,全球气温降至零下25°c,动植物成批死亡,人类面临全面生存危机。这还仅仅是1%,如果是全部,那就足以让地球毁灭几十次。
教师讲述过度:由此可以看出,战争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当然,战争的危害还不仅如此,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展示读一读,想一想:
教材第129页下辅助文。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从9.18事变到日本投降,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教师设问:阅读了上述材料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战争还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思路:战争还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板书:⑶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教师讲述过度: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在家,有父母的呵护,享受着温馨的家庭生活;在学校,有老师的关怀教育,安心地学习,成长。可是同学们是否知道,战争中的少年儿童,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多媒体展示读一读——教材第130页图6—5及文字。
多媒体展示战争中的少年儿童
师生共同评价图片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了解了战争的危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又何止这些。同学们看过哪些反映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能说说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进一步引导:通过上面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讲述,我们懂得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拒绝战争。
教师揭示主题:这就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拒绝战争!
板书:拒绝战争
战争篇三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主
要
内
容
中英《南京条约》 1842.8 五口通商;割香港;赔款2100万两。关税协定。
中英《天津条约》 1858.8 开放沿海沿江9个城市;英兵船可驶入口岸 传教士可自由出入;赔款400万两。
中法《天津条约》 1858.8 开放沿海沿江6个城市;法兵船可驶入口岸 传教士可自由出入;赔款200万两。
中英《北京条约》 1860.10 开放天津;割九龙;赔款800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
1860.10 开放天津;赔款800万两。
中日《马关条约》 1895.4 割辽东、澎湖、台湾及附近岛屿;赔款2亿两;开放四个城市;允许日本在中国办厂。
《辛丑条约》 1901.9 赔款4亿5千万两;允许各国在山海关到北京铁路沿线驻军;永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2、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意义: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
皇帝、权贵昏庸愚昧;
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将帅贪生怕死,临阵逃脱;
既害怕侵略者,更害怕人民群众。
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 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1)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治国方案;
(3)脱离了当时军事斗争实际的方案,未解决最紧近的军事问题。打仗是第一位的,却未提出,只提出了宏观的长远的空的设想。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也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以宗教来发动群众的,缺乏科学思想理论,不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历史作用: 虽然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翻译西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失败原因:
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失败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和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客观上,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主观上,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导致的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9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后迁至北京,北京大学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其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一次巨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这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启示和影响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的革命方法和经验.影响: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总之,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由于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所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国共为什么要实行合作?
一是国际国内局势发展的需要。
国内政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国际局势:欧美列强各自假手于
自己支配的军阀,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二是国共两党为推动革命斗争的 需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特点:
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以国民党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主观方面: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客观方面:
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苏联和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作出了一些错误的指导。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不可磨灭,它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的特点: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为重心
2、由于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踞着中心城市,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
长征的意义:
第一,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第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第四,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第一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主要贡献:
一是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是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三是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四是在执政党建设上,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等。
五是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历史意义: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及其重大意义 主要内容: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
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
活的主题。
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重大意义 :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并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错误的性质
1957年下半年以来中共所犯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是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并不是由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全可以纠正这些错误。
我们必须把毛泽东的错误同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区别开来。
犯错误的原因
第一,我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第二,我党习惯于沿用过去的大规模群众性斗争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
第四,长期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
第五,我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产生了骄傲情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中心议题: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伟大功绩:
一是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二是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三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四是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五是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历史意义 一是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二是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三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四是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衰落?
从社会经济看,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社会: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发生变化
官僚地主形成;
部分地主转化为资本家;
部分自耕农变为贫农或雇农;
破产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后备军
早期中国工人阶级形成:
第一批 — 通商口岸的外资企业;
第二批 — 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 买办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清王朝推翻后,继之而起的是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并且进一步加深了。
1、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北洋政府以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使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得到伸展。
国民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虽然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但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是为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进一步敞开了大门。
日本的侵略扩张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抗战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把国统区的经济推向绝境。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不能充分发展?
外国资本的压迫 官僚资本的排挤
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中华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
第三,设备技术落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革命性: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因而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妥协性:在不同程度上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缺乏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勇气。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7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