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国庆心得篇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都会不由得心潮澎湃,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巴比伦的销声匿迹,天竺国的日渐衰落,尼罗河谷地的名不见经传,似乎让人们忘却了那四大文明古国。然而,唯有一个国家,在经过了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起起伏伏之时,日渐走向繁荣富强。她,就是我们可敬可亲的祖国——中国!
中国的国土,有着很高的价值,正是因为这个,才招来了许多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我们并没有退缩,而是顽强抵抗敌人的侵略……经过了多年的坚持、多年的奋斗,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中国,是我们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鲜血换来的!
自1949年开国以来,中国发生了扭转乾坤之变。且不说远的,就拿这几年的历史来说。以前,在我们村里,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看到四处的高山,让人望而长叹:“这个地方太落后了!”可是,就在近十几年,由一幢让人羡慕不已的两层楼到现在的六、七层高楼。就拿我们农村的小学来说,以前是一排排破烂的小平房,现在却是两幢高大的教学楼;以前是“很多孩子失学”,现在是“每个孩子都坐在教室里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差点说漏了,还有我们的乡间小道呢,噢,那已经是一条水泥路了,路边装点着很多路灯,美不胜收!还有呢,以前富贵人家拥有的家用电器,现在我们也拥有了。
我欣赏我的祖国,是因为她经历了多少沧桑从容不迫;我热爱我的祖国,是因为她在历代主席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喜欢我的祖国,是因为她的壮丽风景使人心旷神怡……“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从小就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祖国作贡献!
国庆心得篇二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强,教师这样教育学生,只会让学生加大恨老师,使其品德行为就更为放荡,日益失掉争取进步的信心。记得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低落,一副无精打采、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昏。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而是避开这事,表扬他爱动脑,声音响亮,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所以,经验教训让我深深觉得,做老师的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或用单调的罚抄、罚背、体罚等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兵贵神速或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遗责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教育结果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评价教育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区分各个学校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升学率。由此,大部分教师为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来,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漫骂、歧视、课业惩罚、肉体惩罚等相继出现。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试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来,尚可会觉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还可以停歇下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而学生一整天除了上课时间外,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在等着他们,甚至连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书、作业一大堆,学生真是比大人还忙累!长期下来,学生吃得消吗?知识掌握得了吗?这样的教育适应现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有些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冒尖的“两头”,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习平平,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这样“中间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好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第一,爱应该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爱。教师不仅要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对于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发现其优点,找出爱的理由,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第二,爱应该是细腻的,要做到无微不至的爱。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第三,爱应该是严峻的,要做到刚柔相济的爱。教师爱学生并不是无要求的爱,并不是爷爷奶奶式的爱,并不是无限的爱。爱中有要求,爱中有希望,爱中有原则。
显然,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做一个真正有爱的教师!
国庆心得篇三
国庆假期有一个粗读精读10本书计划,假期过半读书过半,而且超额,3天读完6本书。尽管从10月4日期开始加班,但完成既定计划还是有保证的,因为假期还有三天半,只是边读书便抄下来的几处文字和些许感悟急于与博友分享,便如此这般写下来了。
伏尔泰说:“追求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本能。”然而,现今社会多强调“食色性也”,亦即饮食、男女,人之本能也。孔老夫子讲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收获之一是知道了“食色性也”不是孔子所言,而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李江树在《有狼的风景》书中写道:“没有一个人心中不存在消极心态,但智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智者不会让自己沉溺之中。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使自己变强的过程。如果不持续地修身养性,就是强者也会逐渐弱下来。事实上,理想在不断使自己变强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
何谓知识分子?书中说“知识分子”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如今由于许多“精英”或“被精英”丑闻频出,“知识分子”的概念忽然变得模糊甚或莫衷一是。
抄李江树《有狼的风景》一书中的一段:“长期以来,我们对知识分子一直沿用一个错误的感念,似乎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知识技能,并用以换取生活资料的人便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而真正的知识分子是那些掌握人类创造的文化,具有使命感,具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有独立品格和社会良知,思考终极关怀的人。他们具有叛逆的气质和批判的精神。他们保存文化创新文化。他们匡贫济世,伤时忧国,守护正义,抨击时弊和社会的种种痼疾”。
许多真正的知识分子,思想敏感又精神痛苦,既有自卑感,又有无端的清高和带有傲慢的苦闷。需要现实社会却又无法融入,不断地逃避又不断地追寻。
然而,在精神塌方的季节,在世风日下、乱象丛生的时代,还有几多知识分子推燥居湿,固坷劳瘁并守护心中的圣灯?现时所指称的知识分子,相当大的一部分只能说是一些从事知识产业的脑力劳动者。
生活在浮躁的`社会不能没有烦恼,有人拜庙焚香,寻求精神寄托;有人亲近自然,享受天人合一;有人释卷捧读,字里行间解疑答惑。这些都是自我选择的自由。我的选择是自省与反思。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患在自以为是,人之患在自命清高,这些毛病我都有。因此,我选择自省与反思,绝无矫情和做作。许多天里,我在悔恨、懊丧、自责中度过,想起那些无知和自负,那些懵懂和虚妄,真真无地自容。过去的我太想追求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过着一种平静而绝望的生活。”美国作家索洛如是说,因为“阳光并不是公平地向每个生灵分配”。
苏格拉底说:“未被反省的生活是无意义的。”谷文雨说,自省与反思可以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4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