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再就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20xx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乐亭总体目标,从切实维护下岗失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合理使用促再就业资金,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加快推进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做强做大劳务经济,使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
(一)、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1、推出了《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为扎实做好再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xx年,我们在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乐字32号),提出了“以逐步落实各类企业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为重点,以确保全县近250名特困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帮扶上岗、550名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尽早上岗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再就业援助工程”的整体工作思路,为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深入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有利条件。我们通过加强培训宣传力度,增加技能培训项目,严格把好培训质量关,培训和再就业相结合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县再就业培训工作得到实质性开展。全年共举办再就业培训班11期,培训3024人,为全年任务指标的139%,其中学习市场营销的1032人,微机988人,家政服务946人,电气焊和摩托修理222人,汽车驾驶16人。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1227人,其中“4050”大龄困难就业对象实现再就业316人。另外,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180人,为全年任务指标的100%。
3、进一步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确保广大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是加快了优惠证发放速度,对待发证人员全部发证完毕;二是加强了同工商、税务、市场服务中心等部门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发证的准确性;三是通过优惠证的发放与年审,进一步掌握了持证人员再就业去向,为做好再就业统计和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4、突出重点,开展了“4050”人员以及“特困家庭、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门及县委文件精神,全面启动特困(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工作。经过个人申报、原单位原主管部门以及各乡镇服务站和街道办事处初审、再就业办公室审核、对特困职工入户调查、公示等程序共确定重点帮扶特困家庭238户、困难家庭545户。对重点援助帮扶人员通过开发以机关工勤、街道社区服务、绿化美化等公益岗位安置的办法已经基本上全部帮扶上岗就业;对其余困难家庭人员通过以民营企业吸纳、劳务输出和自谋职业、组织起来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就业办法已经有近200人实现再就业。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实际困难、维护我县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支付社保补贴29.07万元,支付岗位补贴20.14万元;二是为招用484名下岗失业人员的44家服务型和商贸企业支付社保补贴38.41万元,支付岗位补贴26.78万元。通过社保和岗位补贴的发放,进一步增强各类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6、积极召开下岗失业人员专场洽谈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努力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思想转变及再就业。今年以来,我们抓住社保、岗位两项补贴促就业的有利契机,从加强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思想转变入手,共举办三次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专场洽谈会,两次民营企业招聘专场洽谈会,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加强岗前培训,完善服务措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1、以先培训后转移就业为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一是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跟踪服务“三到位”的创业培训。全年完成创业培训150人。二是采取订单培训、品牌培训等方式,认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为大东方、中海石油、大唐化工、百货大楼、唐港铁路等单位定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677人,并全部转移就业。举办了培训微机、财会、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品牌培训,共培训728人。三是结合技能培训、职校毕业生就业前训练、劳务输出等工作,认真开展引导性培训。全年完成引导性培训9000人。
2、以服务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京唐港和我县新上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服务于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人才劳动力保障,争取港口和我县新建企业从我县用工,充分解决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问题。二是通过加大劳务信息采集等措施,进一步增加劳务输出人员数量。三是要充分发挥乡镇服务站的辐射作用,利用服务站广泛在农村宣传劳务用工信息,积极组织农村力转移输出工作。全年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320人,其中劳务输出4803人,实现劳务派遣1525人。
3、做好劳务工的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外出劳务工的手续上,实行集中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二是加快驻外办事处建设。我们在塘沽建立了办事处,现正在策划在京唐港、曹妃店建立办事处。三是在劳务输出上,实施劳务派遣,形成了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农民工“三位一体”的稳定的劳务输出新模式。四是在解决矛盾纠纷上,建立和完善了务工人员的法律服务体系。每输出一个人员都与劳务派遣公司及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出现纠纷,三方依法解决。五是实现了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三)充分发挥人才劳动力市场这一交流平台,人才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作用明显加强。
一是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先后与各技术部门和民营企业等单位合作,采取举办专场招聘会、参加市人才技术交流大会、赴外地招聘、深入高校洽谈和网上招聘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智力。全年累计共引进各类人才139人,其中高级人才2人;柔性引进高级人才8人;培养紧缺专业人才32人。二是建立了《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就业失业登记证》进行统一管理。20xx年累计对11260人进行了微机化管理,建立配套台帐11260册。三是实施对求职者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和扩大就业。四是通过“逢八”市场日、日常招聘和专场招聘活动,为非公有制单位输送人才和劳动力。全年组织“逢八”市场交流日33场,参会单位520个,485个单位招聘成功;参加招聘洽人员谈达9000人次,2950人次达成初步意向,1450人洽谈成功;日常求职登记860人,求职成功750人。
再就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扩大再就业
——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党群组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中央、国务院对再就业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省市的具体要求,把经济发展与促进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加大岗位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狠抓再就业政策的全面、深入落实。积极构件我区的和谐就业环境,努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区政协党群组在主席委员会议成员领导下于2005年5月20日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我区现有各类经济组织13184户,从业人员75691人。其中:股份制企业1078个,从业人员49922人(其中:国有资产控股股份制企业942户,从业人员38245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1992户,从业人员18769人,“三资”企业114户,从业人员7012人。
我区有下岗失业人员22041人,其中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11852人,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6189人(国有和集体),“4555人员”2657人。
农村人口74.38万,农村劳动力34.44万。全区现有耕地面积69万亩,按劳平5亩耕地计算,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0.4万,尤其是随着阳逻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阳逻八村失地失业劳动力达到3980人,目前还有五村土地正在被征和待征之中,失地农民正在逐渐增家。
二、成效
2004年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新增就业岗位3571个,占目标的112%(市下达我区目标3300个);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90个,占目标的102.5%(市下达我区目标3110个);
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500人,其中夫妻双下岗等150人,占目标的100%(市下达我区目标:安置困难群体500人,其中:双下岗150人);
完成再就业培训3120人,占目标的104%(市下达我区目标3000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约10万人,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394人,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作法
1、明确责任,强化再就业工作目标管理
为了保证各项再就业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再就业工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将再就业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明确各街镇、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再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再就业工作与企业改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一起研究,统一部署。建立了区委、区政府负总责,劳动保障部门主管,财政、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再就业工作机制。第一责任人定期掌握工作情况,开展调研,推动工作。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对新增就业岗位、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与安置、困难群体帮扶等主要工作指标定期督促、检查和考核。健全了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检查督办制度,把工作目标分解到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所,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确保再就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开辟岗位,营造创业的优良环境
就业的关键在岗位。我区在落实新增就业岗位中,瞄准新办企业增加的就业岗位,挖掘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制企业以及社区加工业、社区服务业等领域的就业岗位。开展创业培训,营造创业氛围,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探索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每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都在5500个左右。去年,组织创业培训38人,培训结业后,一部分人自办纺织服装企业,成为再就业的带头人。
3、扶持企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1)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区财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根据我区的就业再就业形势和目标任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再就业资金200万元,用于“四贴一金”及相关的再就业支出,为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2)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实现自主创业。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970本,对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严格按有关规定减免税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极大地鼓励和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积极性。区银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夏火山,被评为2004年度全省再就业明星。
(3)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万元,小额贷款工作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目前正在制定具体操作办法,既将启动。小额贷款的启动,将为一批下岗失业人员的自主创业提供资金帮助。
(4)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区税务部门积极配合再就业办宣传有关优惠政策,把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些企业纷纷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武汉市中百仓储新洲广场有限公司一次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127人。
(5)开发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特困人员。针对“4555”人员、一家多人下岗等特困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区政府筹措资金8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特困群体就业115人。
(6)落实企业社保补贴,对中百仓储新洲广场有限公司等企业补贴社会保险金120856元。
4、规范市场,建立再就业服务体系
区劳动力市场按照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作用,扎实推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积极开展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实行再就业推荐承诺制,对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确保3个工作日上岗。
街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12个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扎实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咨询、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项工作。
5、开展培训,努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文件程度、培训需求等特点,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培训规模、培训层次,充分发挥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在再就业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调动企业、社会办学力量开展多途径、多层次的再就业培训,不断促进培训与再就业的紧密结合,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工作的适应性,岗位选择性以及再就业的有效性。全年共开办培训专业7个,培训班71个,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50个,培训后实现再就业1953人,培训就业率达到62%。
6、广开渠道,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打工经济”
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有农业人口74万,剩余劳动力18.7万。为了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的作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台帐,在各村设立劳务输出信息员,实现区劳动力市场、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和村劳务输出信息员“三级”联动,广开渠道,收集信息,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在市场导向作用下,走出了家门。全区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约10万人(包括从事建筑业人员)。“打工经济”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今年2月23日,区政府和市劳动社会保障局以旧街花朝节为平台,成功地举办了武汉市第二届农村劳动力转移招聘洽谈会,转移农村劳动力2219人。
四、问题:
通过调查,委员们认为,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再在的就业任务繁重。目前,我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大约4000个,而现有下岗失业人员22041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5000人,就业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任务十分繁重。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是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生,由于年龄小、文化程度低,长期不能实现稳定就业,一部分人已经成为社会治安中的不安定因素,令人担忧。
2、亏困企业艰难。全区有国有亏困企业38家,有解除劳动关系、欠补上偿金的3600人,未解除劳动关系的1417人。38家亏困企业欠补偿金、养老失业保险金共计48,582,041元。亏困企业职工为补偿金、养老金频繁上访,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3.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阳逻开发区一批纺织、服装企业缺乏车衣工、挡车工,形成了“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局面。制约了我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4.有关政策急待落实。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未按省市有关政策纳入财政预算,就业服务人员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5.再就业资金不足。初步测算我区每年需要就业再就业资金550万元,实际到位的资金200万元,资金缺口很大,致使一些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有些缩水。
6.困难群体帮扶面较窄。“4555”人员的断保,一家多人下岗失业再就业等特困群体问题急待研究,按省市的要求,对以上人员的断保应进行直接贴补,由于再就业资金缺口大,问题一时得不到很好解决。
五、建议
为家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快城镇企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步伐,委员们积极建议:
1、科学规划,明确目标。按照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政策,结合新洲实际,制定《新洲区2005-2019年就业再就业规划》,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部门一把手是是再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再就业工作与企业改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一起研究,统一部署,形成科学决策,落实目标管理。
2、建立基地,开发岗位。建立以阳逻开发区为基地的再就业基地,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开发区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社保补贴进行改革试点,由过去的先征后还,改革为免征,改用再就业资金贴补,充分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把阳逻开发区建成可供10000人再就业的市级乃至省级再就业示范基地。
3、开拓市场,疏通渠道。“打工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一个亮点。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劳务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到外地打工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要实现区劳动力市场、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和村劳务信息员“三级”联动,开拓市场,收集信息,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如区政府和市劳动社会保障局以旧街花朝节为平台,成功举办了武汉市第二届农村劳动力转移招聘洽谈会,这种活动延伸多次,逐步扩充,前途无量。
4、开展培训,提高技能。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需求、技能要素等特点,选好培训专业、构建培训规模、区别培训层次,充分发挥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主道作用,调动企业、社会办学力量开展多途径、多层次、多门类的再就业培训,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提高再就业的适应性,提高岗位选择合理性、提高实际工作有效性。结合新洲纺织服装数量多,建筑业骨干多的特点,开办纺织服装、建筑业等专业的培训,培养一批小老板,树立一批带头人。
5、落实政策,服务就业。区政府要筹集资金,每年有计划地开发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贫困下岗人员,对外来投资企业要以优先接受本区劳动力特别是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为先决条件,迅速启动小额担保货款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帮助。
6、健全机构,落实编制。落实就业再就业机构中的人员编制,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按照中央、省、市精神,区委、区政府要认真落实就业服务机构中的人员编制,逐步解决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充分调动他们在发展新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工作积极性,为新洲实现都市农业大区、港口工业强区、文化旅游新区而努力奋斗。
2005年6月23日
相关热词搜索:;
再就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本社区充分认识到就业和再就业是城市化后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高效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由居委会分管领导直接抓,指定工作人员协助,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力解决本社区内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问题。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2、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上报,及早解决。
3、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如鲍鱼场、游泳场、水厂及治安队、城管所等部门,吸纳、培养当地人才,并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企业,创新举措,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和居民搭建招用工桥梁,扩大青年就业门路。
一年来,本社区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
3、重新修订奖教奖学制度,由居委会给予资助学费,鼓励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提升知识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过去一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年,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
再就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我社区住户较为单一,基本为集团企业职工,且下岗失业人员较多,而外单位及流动人员较少。经统计登记,辖区多数失业人员均已就业或隐形就业。
今年我们社区主要的就业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做好再就业宣传工作,增强社区群众再就业观念。
作为社区再就业工作者,我们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就必须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技能情况,有的放矢,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搜索用工信息,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和优惠条件,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就业观念。
2、认真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转变择业观念。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工作。今年,社区将配合社保所每月开展一次就业专业知识培训班,组织辖区失业人员参加,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加强与辖区企业的联系,扩大社区人员就业面。
虽然我居地处商贸繁华地带,个体小私营单位如餐馆、理发店相对集中,用工机会较多,但是因为工资待遇各个方面的缘故。社区失业人员都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也就失去了就业机会。今年,我们将认真作好就业观念的培训工作,主动联系企业,以转变失业人员择业观,多方开发就业岗位为目标,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
4、组织好社区失业人员参加用工洽谈会,把握就业机会。
针对各种用工招聘会,要及时搜集信息,掌握用工条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就业信息提供给失业人员,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5、继续做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宣传,摸底、登记工作。
6、做好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
20xx年,社区就业工作将严格按照各级要求开展,力争再上一个台阶,以就业工作带动社区全面工作,推动社区建设,争创服务性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
一、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低保政策,不断完善“听证会”制度,定期公布执行低保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使低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二、对低保户家庭实行定期走访制度,及时掌握他们近期的家庭生活状况,实行动态管理。
三、组织低保人员参加社区公益活动。铲除小广告,清理垃圾,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上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定期召开低保人员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低保政策。同时,倾听低保人员的建议和意见。
五、社区要积极为低保人员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4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