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模板(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8:40
最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模板(六篇)
时间:2023-06-06 14:18:40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景,品读语言,体会父子情。

3、了解父亲的来信,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一、 板书课题

1板书:高尔基 和 他的儿子(齐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3.你们知道高尔基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二、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

课件出示:(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3.假如你来到这么一个风景优美的海岛上,你会做什么?

△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

4.指导朗读,体会儿子的爱

抓住“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红字出示,2人读,)

6、走进儿子内心,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爱意,(板书:爱)一份深深的祝福。

三、品读“赏花”,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欣赏花美。

2.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花,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3.词语积累:(齐读)

4、课件出示“春风吹来,……蜜蜂。”

多美的情景呀,快来读读吧!(自由读)(个别读)(评价:注意读轻声的字。我看到了花在争芳斗艳地开着;老师闻到了花的芳香;我好象听到了小蜜蜂在嗡嗡嗡地叫。)

5、这么美的景色,你能记住吗?(引背)

6、视频播放:来,让我们和高尔基一起来到这片芳草地,欣赏那遍地的鲜花。

△看着这些盛开的花儿父亲的心情怎样?在父亲的眼里又像什么?(出示)

7、自由朗读,感受一下父亲的心情

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2个)

8.指名读,相机评价小结

9.形近字比较: 庞 和 宠 ,指导书写

齐读一次。

小结:在父亲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

如果儿子在身旁,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2人)

四、品读“写信”

2、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出示文字,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分段朗读。

引导背诵:春天到了……

5.美丽的鲜花不仅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还引来了岛上的居民呢!

有请这位先生,当你清早推开窗户,闻到花的清香,你心情怎样——

看,心情烦闷的女士走过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你会怎样

瞧,那位劳累一天的渔民走过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你又会怎样?

6.父亲仅仅是希望儿子在岛上栽花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吗?不,高尔基对儿子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呢!

出示第9段“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配乐,师读)谁来读读这段话?(1人读,注意纠正轻声字)

7.引读:这就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更高要求:要是你……

对呀,这就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更大期待:要是你……

的确如此,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两件也不难,难得的是你……

出示)当同学-——时候,我——

当妈妈——时,我——

当——时,我——

其实,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一次掌声,一次握手,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都能够成为美好的东西。

8.还有哪些人或事物在什么时候也给别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而愉快呢?(同桌交流,老师提醒学生一些例子)

9.根据学生的例子引读

那时侯——

真好,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引读:那时侯——

10.现在你们知道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吗?(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真诚的奉献等)

11.自由读信

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的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完整的再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我们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板书)

13.小结:高尔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还是个懂得教育艺术的父亲,在信中,他不仅表扬了儿子,而且还抓住时机教育了儿子做一个人人都需要的人,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用的人,这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父亲那博大的爱!(心形)

14.老师再送几句话,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成长!

出示名言,齐读。

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加快乐。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你想读那句,就读那句,自由读,再个别读)

五:拓展

1.写一句关于“给予”“爱心”“奉献”的话。

2.写写你的收获。

六、老师出示课后作业布置

1、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3、小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封回信。

4、阅读高尔基的作品,如《母亲》《童年》《在人间》等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篇二

设计理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媒体:投影、卡片、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先学:

1、阅读:作家卡片——高尔基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人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轻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

① 卡片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区分下列读音:

“探、染、欣”是前鼻音, “ 芳”是后鼻音

补充:

多音字:假( )期 摇晃( )

轻声字:儿子( ) 妻子( )

② 朗读下列词语:

瞧 妻子 探望 芳香

染 休养 欣赏 盛开 姹紫嫣红

③还有哪些词语没读懂?

三、细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读每一个自然段。

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3、听录音,学生体会。

4、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5、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讨论,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根据上述板书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五、综合训练

指导写字。

1、提示:

“妻、瞧”: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要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

“染、芳、寄”: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

“欣”: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六、拓展延伸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

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第 二 课 时

课前先学:

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探望 染红 欣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

二、细读课文。

(一)导学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思考:这件事交代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交流 小结

②试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

对比分析: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自由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何不同?

交流、板书:只有 还没有

(2)引读:来到爸爸身边以后……

(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3)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

板书:爱

(4)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姥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随机指点: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5、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

映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指名朗读。

高尔基此刻心情怎样?为何高兴?

(3)试背诵。

三、细读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映示:“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这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

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第6—9自然段。

四、综合训练

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2)出选择性作业。

a: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b:读后感,字数不限。

c搜索类似的故事,演小品。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3)据时间给予练笔倾吐机会,写最经典的句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配上《爱的奉献》背景音乐)。

六、作业布置

1、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或《母亲》或《在人间》

2、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高尔基

赏 写

只有 还没有

各种各样

栽 收

儿子

教学后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

(2)老师谈自己的一个有关“给予”的感人故事。

二、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

(2)看提示,想象说话: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板书“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孝顺读出来。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有人给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尔基得到了什么?

3、鲜花美吗?美在哪儿? “姹紫嫣红”写出了花儿的颜色美,“轻轻摇晃”写出了花儿的姿态美,“阵阵芳香”写出了花儿的气味美。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然后齐读。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6、为什么而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鲜花美,这是儿子种的花,儿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孝顺,看到花儿就如同看到了儿子)

7、朗读体会高尔基陶醉于花中,思念着儿子,充满着自豪,享受着幸福。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第一自然段,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第二自然段,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

第三自然段,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1)“给”在本文指高尔基的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美好的环境……)

(2)高尔基儿子的“给”,指的是在岛上栽种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的“给”可以指什么?(打扫卫生,让教室里干干净净;……)

(3)“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给予、奉献、付出、作出贡献)你“给”了同学什么?“给”了班级什么?(同学遇到困难,主动帮助;在各种比赛中为班级争光……)你“给”了同学、班级美好的东西后,心情如何?(快乐、自豪、幸福)

(4)“拿”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拿”。“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5)高尔基并不满足于儿子只给予他一个人,也不只是希望儿子栽种鲜花。他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所有的人都需要”。

学生根据内容,合理填空。

(6)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奉献比索取好;有所奉献,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篇四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2, 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法和学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设疑导入:

(我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近文中主人公,熟悉文中人物,激发他们了解本课人物的欲望.)

二,理清思路,直奔中心.

相机板书: 赏花栽花

写信收信

(学习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

3,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

三,品读感悟,主题教学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围绕文章的主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课堂给学生,还主体给学生.因此,在学生质疑了课文中心后,引导学生抓住"给"和"拿"这两个主题词,从文章中找出高尔基的儿子"给"了父亲什么 从而进行文章栽花,赏花部分的学习.)

1.自由读,找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词句,并作记号.

2.出示2,3两段,指名读

相机板书:(爱).

4,并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2,3两节.

5,创设情境,交流学习4,5小节

(1)配乐范读第4节

学生交流三点:无比的高兴 骄傲,自豪 对儿子的思念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词语教学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同时让学生展开联想,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趋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发散思维,练习说话:此时,儿子如果来到这里,儿子会怎么说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我设计这一小环节的目的.)

四,感悟书信,突破难点.

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朗读这封书信:

a,如果你是父亲,你会在信中怎样对儿子说(从父亲的角度来朗读.)

b,捧着父亲的来信,儿子会怎样读

2. 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 交流画出的句子突破难点.

引导体会:高尔基希望儿子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

a再次出示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是本文教学难点,光靠说教是枯燥乏味,也是苍白无力的.通过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给别人美好东西的具体事例,用学生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明白当你给别人美好东西的时候,别人会感到很快乐,你也就会感到很快乐,从而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五,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2.你曾经"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那时侯,你的心情怎样

3,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于永正老师说过,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在此,我设计"一叹三咏"式朗读,分别突出"给,永远,拿,愉快"的朗读,进而更好的体会文章的中心.并在突破难点部分,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与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示,内心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才会越读越觉得有趣,越读越愿意读.)

4,总结: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崇高的爱,他写信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板书:教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读好这一封信.(齐读)

5,布置课后作业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这一片段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父亲的心愿的基础上表达对父亲关爱和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又使学生巩固书信的格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抄写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其中含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4、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选择迁移运用于实践活动。

5、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义。

2、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简介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点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教师示范,指导自读。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朗读技巧指导。

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抒情气息浓郁,要求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6、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读出正确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 )养 ( )赏 ( )香 ( )紫( )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

2、课文中讲述了关与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的10岁儿子只见几件生活小事。

(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三、评析第2~5自然段

1、那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

(明确:第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是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而且,这里的“只有”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义紧密相连,去掉了语义久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

(3)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

(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教育)

(6)试背诵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的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姹紫嫣红; 味:阵阵芳香、引来一直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是心情怎样?

(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和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上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所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个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第三课时

一、迁移练习。

1、练笔。

三个话题,自选一个

2、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二、拓展与延伸

高尔基(1868—1936)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伟大代表。他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8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统治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曾主持《真理报》文艺栏。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p31第三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 )。春风吹来,( )的花儿( ),散发出( ) ,引来了( )。

傍晚,彩霞( )。高尔基 ( ) ,( ),心里(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 )!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再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教后记: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往往把这个“给”理解为给别人东西,“拿”则认为是拿人家的东西。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于是,我问学生,学了今天的文章,你能用文章中的事例来解释这句话吗?这容易,马上有学生说,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留下了他种下的鲜花,爸爸得到这样美好的东西,很高兴,而高尔基的儿子也十分愉快。这就是“给”比“拿”愉快。于是,我又说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你还能举一些吗?学生大同小异,举了这样一些:生1:我们为贫困生捐款,他们得到我们捐的款,就有钱读书了不起,而我们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学习,心里也十分愉快。这也是“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一个例子。

高尔基的这句至理名言涵义深刻,我与学生共同体验了一番,使我们都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永远要多给予别人,我相信每个人都这样做、都这样想,我们的世界将更美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篇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高尔基信的含义,感受高尔基对儿子深深的爱,并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

教学难点: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上,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

指名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位文学巨匠和他的儿子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板书:和他的儿子)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标小节号;画出带生字的词语;给生字注上拼音;要求将课文读流利。

2、词语教学

(1)、教师当堂板演生字词:

妻子姹紫嫣红脸庞

提醒学生“妻”、“紫”、“庞”的写法,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姹紫嫣红”的意思,说一说还有那些成语意思和他差不多。

(2)、指名读、齐读。

(3)、学生当堂抄写生词,要求写正确,写漂亮。

3、开火车读课文,多读两轮,比一比谁读得最流利。

(三)学习第二部分 “栽花赏花”

1.儿子是怎样种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只有一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动人的小故事。仔细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说明儿子整个假期没有停止过,很辛苦。

(2)“各种各样”,可见儿子栽的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3)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4)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

2.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听到:风儿和花在说悄悄话

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3)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出示;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这是个打比方的句子,这样的比方恰当吗?说说理由。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四) 学习第三部分“写信教子”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1)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希望,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

(出示信的内容)

△心中父亲两次提到“美好的东西”,他们的意思一样吗?(第一处指鲜花;第二处还包含关爱、帮助、奉献……)

△“给”什么?给予、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什么?索取,一味得到别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读到这儿,你想起前边刚学的哪篇文章?

生:练习中的《幸福》一文。学生再读《幸福》,体会其含义。

(3)再回过头来连起来读读这封信的内容,想读给谁听,就去吧,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他。

2.看到儿子为父亲种的花,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高尔基博大深沉的爱包围着我们。

板书:爱

3、老师再送一句高尔基先生的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五) 小练笔

学生交流。

2、写一写。

3、读一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6052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