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通用(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0:32
最新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通用(七篇)
时间:2023-06-06 14:10:32 小编:zdfb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1、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1)科学上规定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量为1mol。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

2、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6、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二

(1)过滤操作口诀

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解 释: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2)蒸发操作口诀

皿架玻棒酒精灯,加热搅拌不放松。

液体少时停加热,熄灯之后余热干。

(3)蒸馏操作口诀

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碎瓷用来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解 释:

1、隔网加热冷管倾:"冷管"指冷凝管。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隔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

2、上缘下缘两相平:意思是说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3、热气冷水逆向行:意思是说冷却水要由下向上不断流动,与热的蒸气的流动的方向相反。

(4)萃取操作口诀

萃剂溶剂互不溶,溶解程度大不同。

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要分清。

解 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要分清: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出。

(5)混合物分离和提纯小结

原则:不增(不引入新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室温洗涤莫忘记,摇匀标签便告成。

解 释:

1、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这两句的意思说明了摩尔溶液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定容。

2、室温洗涤莫忘记:"室温"的意思是说溶解时往往因溶解的放热而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必须冷至室温以后再转移定容。"洗涤"的意思是指移液后,必须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皆并入容量瓶中,然后再定容。

3、摇匀标签便告成:"摇匀"的意思是说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标签"的意思是说要贴好标签,标明溶液浓度和配制的日期。

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记住步骤共有四。

物质易溶易电离,离子形式来表示。

气体难溶难电离,表示则以化学式。

微溶反应写离子,生成却写化学式。

写完左右查守恒,原子电荷要看清。

离子共存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溶,盐酸除银汞,硫酸不溶有钡铅,碳酸大多都不溶,溶碱只有钾钠和钡氨。

氧化还原反应关键词联想记忆法

升失氧、降得还。

解释: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

钠与水反应

(1)芙蓉又想红

解释:浮熔游响红

(2)钠浮于水,熔成球。球儿闪亮,四处游。有“嘶儿”声,溶液红。

氯气的制取实验

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

盐水硫酸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解 释:

1、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氯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氯气有毒)。

氨气的制取实验

消灰铵盐热成氨,装置同氧心坦然。

碱灰干燥下排气,管口需堵一团棉。

解 释:

1、 消灰铵盐热成氨:"消灰"指消石灰。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消石灰和铵盐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2、装置同氧心坦然:意思是说该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雷同。

3、碱灰干燥下排气:"碱灰"指碱石灰。"碱灰干燥"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干燥氨气时通常使制得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下排气"的意思是说收集氨气须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氨气极易溶入水,且比空气轻)。

联 想:

(1)为能迅速的得到较纯的氨气,必须将导气管伸入试管的底部;

(2)检验氨气是否已经充满试管的方法是:"氨遇酚酞即变红"、"两酸遇氨冒白烟"。

(1)防止氨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增大试管中氨气的密度。

硫化氢的制取实验

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

橱中操作上排气,氧化性酸概不用。

解 释:

1、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稀酸"在此指稀盐酸或稀硫酸。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硫化亚铁(fes)跟稀盐酸(hci)或稀硫酸(h2so4),在启普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氢(h2s)【联想:"关闭活塞查密性"】。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三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

2fe+3cl2===(点燃)2fecl3

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四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在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中会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一般关心其反应速率和限度。本章内容要求比较简单,在化学选修4有详细讲解,为高考重点和难点。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6)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7)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是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加热条件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加热条件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clo3、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能源的分类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概念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②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a.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b.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c.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1)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3)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oh等)。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速率公式

①单位:l/(ls)或l/(l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选修4详细阐述。

⑤其他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 )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2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六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硅单质

1、氯元素:

2.氯气

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七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423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