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品茶心德大全(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0:45:30
2023年品茶心德大全(十一篇)
时间:2023-04-09 10:45:30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品茶心德篇一

端来一杯清茶,杯底蜷缩着几片可怜巴巴的茶叶。没有水,它们显得狼狈。我轻轻的倒上沸水,云雾缭绕,一片片茶叶在水中打着转,如美丽的舞者。

我轻轻的吹了口气,那片片茶叶在水的滋润下,如睡醒的精灵,舒展着身子,在杯底摇曳着。

独坐一隅,捧杯热茶,放眼美景,好不惬意啊!

微风轻吻着水面,茶叶也旋旋而舞了,凑上一问,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轻吸一口,啊,真不愧神农氏口中的排毒良方!

一片茶叶轻飘飘的浮上来,一晃一晃的,如同一叶扁舟在海中漂泊,好个逍遥自在!接着又有一片浮了上来,我猜它们是在和我打招呼吧!

我咀嚼着入口的茶叶,一股苦涩充溢着嘴角,但随后就是沁人心脾的清香,真是先苦后甜啊!茶叶的一生不就如同人生嘛!只有经历过磨难,才会变得更坚强,更美丽。

品茶心德篇二

品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懂得品茶的人也懂得人生。

——题记

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听着悠扬的琴声,我,陷入了沉思。

一天,我沮丧地坐在家里,即使天空是蓝天白云,可我因为考试的失利而觉得天空是灰沉沉的。

爷爷知道了我的心事,特意拿来了新买的茶具,走过来对我说:“来,跟爷爷学学品茶。”

我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爷爷拿起早就煮开了的电水壶,先烫了一遍茶具,然后就往泡壶里放茶叶,倒进热水洗一遍茶,再倒掉水,茶香随着蒸气,飘进了我的鼻腔里。我顿时来了点精神,坐直了身子。爷爷往泡壶里再次倒热水,原来干瘪的茶叶膨胀起来,舒展出一点叶的模样。爷爷将茶倒进小杯子里,茶色淡青诱人,飘着独特的清香。

我迫不及待地拿过小杯子,先闻了闻,好香!然后汲了一口,可是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芳香,而是苦涩。我先是一惊,然后疑惑地问爷爷:“爷爷,闻起来这么香的茶,怎么喝起来却是苦涩的呢?”

爷爷笑而不答,却慢条斯理地往泡壶中注入第二遍的热水,茶叶在水中舒展出一片片碧绿的嫩叶,并随着水流翻滚而翩翩起舞。

爷爷让我喝第二遍泡的茶,我先是犹豫,可还是忍不住那飘着诱人的清香的茶。这一次,我只喝了一小口,可这次和上一次的不同,这次只掠过一丝苦涩,然后却是一种甘甘的味道,细细品味,甘之如饴,满嘴留香。我满脸疑惑。

爷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品茶就好比人生,你第一次品尝到的可能是苦涩,可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就不一定是苦涩。难道你不知道”苦尽甘来“吗?自己好好想想吧,我相信你一定能领悟这其中的道理。”

听完爷爷的话之后,我一个人坐在窗边,望着那美好的风光,我豁然开朗:对,这次考试的失利只是暂时性的,还有很多很多的考试在等着我去挑战。不能总因为一次的失利而放弃一切,这样,太不值得了。我一定要努力,这样我肯定可以品到胜利的甘甜。

人生如茶,第一次可能品尝到的是苦涩,可是勇于去品尝第二次、第三次,你就会发现,苦涩之后的是甘甜、芳香。

品茶心德篇三

闲来品茗,常有书卷相伴,喝茶读古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茶泡古诗,从古人的诗句中品味着茶香,便有了更多对茶韵的感悟和理解。

喝茶喝到境界的,莫达于唐人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诗风浪漫,后人尊他茶中亚圣,他的“七碗茶诗”之吟,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神逸的笔墨,描写出了饮茶的好处,古人对茶透彻的见解,也让今人对茶尤爱之。

握一卷古诗书,片片新茶立于水中,伸展旋转。杯净盏新,书香扑面,茶香缭绕。宋朝苏轼《汲江煎茶》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诗句煎茶,新茶活水化月,随缘自适,悠然自得。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每读古诗,赏着杯中清茶,便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宋人范仲淹有《斗茶歌》诗,斗茶又称茗战,即评比茶叶品质的优劣。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诗中写道:“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诗中说斗茶,必须要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就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可见当时茶已深人民间,茶的活动也很丰富,饮茶品茶已经很普遍了。

谈到茶,我们不得不想到茶圣陆羽,《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开中国茶道的先河。茶经有诗云:“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这是写早春茶芽诗句,语言清淡准确,传神生动,像这样的诗句茶经到处都是,很多描写茶的文字就是茶诗,茶经语言色调柔和,化静为动,动静相映,把茶写活了。

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在古诗里品茶,诗韵伴茶香,使茶有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底蕴。从那千年的古韵里,我依然能够读出浓浓的茶香,这香味萦绕在身边,扑鼻而来。

品茶心德篇四

这是一篇有关于品茶,品生活的文章,或许对您有所帮助

茶的精髓在于底子下的茶叶,用水一泡,满屋的茶香直入肺腑。*南是茶生生不息的磁场,在我们这茶自古以来都不是啥稀罕物。

父亲极好喝茶。饭后,他总是一壶,仰在躺椅上休息,不时喝上几口,好不快活。揭开壶盖,满庭的清香便像决堤的*水一般倾泻出来。吸引地母亲在洗碗时也不忘出来就父亲的茶壶喝上几口,对我说:“喝喝,提提神”

我坐在父亲的旁边,让清香灌满七穴。但我从不喜欢喝。在我看来,茶是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其味苦*,不忍下肚。

父亲笑了,他边喝茶边笑道:“茶是养生的首选,其去你的油腻。茶曾是一种身价极高的东西,往日的大金国为了解除吃牛羊肉的油腻,高价从大宋进口茶叶,最后还害得国力空虚,当时的孝宗皇帝不得不发出禁令:除皇亲贵族,他人一律不能喝茶,违者斩”父亲押了口茶,继续说“你觉得*,是因为你不会品啊。茶本是个好东西,到了不会品茶的人手里也不过是个废物罢了。”我笑了:“那我要怎么学会品茶?”

父亲没有回答,摆摆手,安然睡去。

我便继续想着,并悟了个明白:品茶本是个清闲之事。要品,心就要静。最好坐在已给四面通风的地方。清晨,午后都可那上一壶茶,端在手上,提出一切杂念,慢慢的喝,让茶经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茶香渗透到五脏六腑,酝酿久了,拨动着神经,直至心

品茶心德篇五

我的爸爸也不知怎么的,与茶产生了不解之缘。不管是在外地出差还是工作时间,或是在休息时,他都会泡上一杯浓浓的茶,细细品味它的香醇。

每当我放学时,爸爸会切好茶给我喝,我怎么也不肯,就是认为自己的牛奶好喝。可随着时间流逝,现在我已经遗传到爸爸的喜爱了,喝茶再也不需要爸爸叫了,一看到爸爸在砌茶,我会神速跑过去品尝茶的美味。

当我爸爸刚沏好茶时,冒着几缕轻烟,一股茶香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说不出的轻松快慰。

如慢慢浅尝,甘醇滑爽,细细回味,舒畅极了;如一口喝掉,你会觉得心里凉丝丝的,更会感到心旷神怡。

亲爱的伙伴们,你们有喜爱喝茶的吗?不妨也来动手试一试,品尝一下茶的香味,享受一下泡茶的乐趣吧!

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宋词的作文08-18

清醒的作文04-26

树人的作文04-26

碎片的作文04-25

海水的作文04-25

试验的作文04-25

涂色的作文04-24

母牛的作文04-27

品茶心德篇六

我喜欢品茶。清茶入口,淡淡的.苦味,从舌尖滑过,落在心里,有一番清爽,一丝甘甜。

一丝清香浮动,所有的记忆在茶香的氤氲里,便开始静静绽放。记忆像一根紧紧拴住你的绳子,无论你怎样挣扎,依然解不开生活的结。

茶香袅袅,踩着记忆的脚印,穿过记忆迂回的小径。

去回想,回想那个曾经为你心动的人,那个你为之心动的人。

去安抚,安抚那些已经在外面漂泊了许久许久的过往。

人们常说,岁月久远,生活的磨砺,会使得感伤也会麻木与迟钝。确实,有一些疼痛,在岁月中渐渐流逝,不再敏锐。日子过的久远了,心也许会随着岁月老去,感觉也许会随着时光变老。

几缕微风拂来,即使隔着细细的珠帘,那柔软,那温存,依然在房间里回旋。

默默等待,等待着流年在茶香里盛开一地的温暖。一座竹楼,一个人,一杯茶,一支乐曲,安之若素。

我总喜欢在这样的意境中,品味茶香。也许不为茶韵,只为在此时,串起岁月经年。那些曾经让我茫然的陈年旧事,那些和我擦肩而过的人,会清晰如昨。

一个人,沐浴着唐时的明月,低吟着缱绻的宋词元曲。在诗词歌赋中,寻找旧日的时光。心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繁华落寞,所有的流年风光,在此时,安然沉寂。其实,人生就应如此。一个人从出生就背着重重的行囊,背负着太多的内容,行走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累了,痛了,伤了,寂寞了,就应该寻找一个修复灵魂的地方,端坐于天地间,整理心情,整理行囊。然后,轻松启程。心,轻松了,一切便可以清明如风。

很多人,永远无法感悟这些。他们喜欢汹涌澎湃的日子,喜欢在混沌的天地间,演绎自我。即使精疲力竭,即使憔悴不堪,也依然乐此不疲。

他们不清楚,心其实就是一扇窗。打开窗子,便看到俗世烟火。关上窗户,便是风轻云淡,云水禅心。懂得开关自己的心窗,懂得品味生活,才能做一个骄傲的自己。

天地之间,寻找自我。天地之大,你又何处寻找自我。

端坐茶楼之上,一杯茶,一缕茶香,品味生活,解读人生。任思绪飘飞,任灵魂沉寂。回眸处,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

品茶心德篇七

小时候,我总不明白那干扁、细长、乌黑的茶叶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让爸爸妈妈那么陶醉,没想到今天我有幸也加入了品茶一族。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拿着杯子来到了班教室,教室里一片喧哗,原来,同学们和我一样也十分好奇,大家都在议论老师让拿杯子干什么。有的说:“是要做实验?”有的说:“要做游戏?”…….这时,老师走了进来,不知谁说了一句:“老师,拿杯子来干什么?”

老师说:“保密。”没办法,我们只好开始上了第一节课,时间过得真慢,甚至称得上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节课,霎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期待着望着老师。老师拿出一罐信阳毛尖和两个茶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老师拿着茶罐给我们发茶叶,我仔细观察茶叶,它细长的、黑黑的,一闻,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拿一个茶叶,干干的,放进嘴里,苦苦的,大概不会有多么好喝吧,我猜测地想。

紧接着,老师又给我们添了水。杯子里的茶叶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小精灵舞蹈起来,有的在水底静静地跳着“集体舞”,有的在水面优雅地跳着“天鹅舞”。这时,茶水变绿了,一片片茶叶润泽光亮,饱满得如同枝头新叶。

我不禁闻了一下,哇,真香啊!我耐不住性子,喝了一口,啊!可真苦,我急忙咽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我的嘴里有了几丝甘甜,渐渐地甘甜没有了,换来了满口的香气,我又喝了第二口、第三口……

品茶,真好!

品茶心德篇八

泉州,是一首意味深远的诗,是一幅轻描淡写的画,是一部读而不倦的书,更是一杯回味无穷的茶,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和无穷魅力。

置身泉州,轻轻吸一口气,便能闻到香飘万里的铁观音的味道。随着飘来的香味慢慢探去,便可看到几位礼仪小姐们把嫩绿的茶叶放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用水轻轻一冲,就可看到茶叶一片片散开,茶水汤明色绿、浓艳清澈,又香味四溢,令人心旷神怡。淡淡的品一小口后,虽然感到略有苦涩,却又醇厚甘鲜。慢慢咽下,喉咙中感到十分清爽甘甜,韵味无穷。

在春季采茶中,我随着外婆早早的来到了风景如画的茶山。茶山上一片翠绿,犹如走进了一个绿色的海洋。随处都可见到呈青蒂绿福蜻蜓头状,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之美誉的铁观音。一阵轻轻的风拂过,一缕缕淡淡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一颗颗茶树盘山而上,从远处望去,宛如一条巨大的翡翠龙横卧在山上。

在鸟语花香的季节中,铁观音树早已探出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在暖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好奇地打量这周围。外婆神采奕奕,头戴草帽,腰挎背篓,用灵巧的动作敏捷地从茶树上采下一片片嫩芽。绿树衬托着外婆辛勤劳动的背影,构成了一幅朴实的油画。

看着外婆采得如此来劲,我也不甘示弱,便也学着外婆的样子采起茶来。我笨拙地从茶树上用力一扯,却把嫩叶给弄破了。外婆看了,在一旁乐呵呵地笑着说:“阿清,采茶,不能这么用力,只要轻轻的在叶子的跟上一压,再顺势一提,才能保持茶叶的完整。”我听后,若有所悟,连忙用外婆的方法试一试,果然采摘的叶子没有被损坏。接下来,我的兴致越来越高了,尽管采摘的速度和外婆差距甚远,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回到家后,外婆将茶叶平铺在太阳底下晒,铁观音茶叶在太阳的照射下,娇嫩的身躯一下变得僵硬了。接下来外婆就把茶叶放到摇青筒中,茶叶们在筒中蹦跳着、飞舞着,一片片兴高采烈。成品的茶叶还需要炒青、整体包揉等步骤才算完成。制茶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错过其中一个环节,就不能制成一泡好茶。

铁观音一上市,它的香味就引来了许多客人,不一会儿,就被一抢而空了。铁观音有着与人相同的厚重,才使茶成了泉州人、茶香人不可欠缺的一部分。而茶作为人类灵魂的饮品,也使人在品尝中体会美的享受。

甘甜醇香的茶叶,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点缀着泉州的山山水水,让泉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和光彩。

品茶心德篇九

竹,不可孤芳自赏。

感到孤独无助。

我慢悠悠地走进竹林深处,竹个个高大。竹林小道上,方才下过雨,小道上坑坑洼洼,星星点点,鹅卵石使小道凹凸不平,不好走动。一旁绿草如茵的青草,还留着方才苍穹落下的水珠,摇摇欲坠。一风吹来,竹四处摇晃,弄得我头昏眼花。

渐渐的,下起了蒙蒙细雨,竹不可挡住雨,我轻轻打起小伞,小伞深红,绕道而行,鹅卵石路毕竟坑坑洼洼,雨水积足。我走在青石板上,青石板之上有苔藓,易滑,步子必须小心翼翼。雨水打在小伞上,“滴滴答答”的响声,如轻快的音乐。小道旁的泥巴路上涨了水,我的身影倒影在水面上,人影绰绰。

到了亭子之下,收起小伞,亭外的雨越来越大,我在石桌旁坐下,石桌上有刚沏好的茶,这乃是爱好煮茶的姐姐所沏,第一口在嘴里慢慢回味,再缓缓吞下,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我道:“这茶,乃白茶,微甜,虽有些苦涩,但易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口倒进嘴里,不含,只吞,再慢慢回味,倒是一番诗情画意,我道:“这第二口白茶,不必多品尝,只需知晓它的外在美即可。”

第三口,先不倒进口中,先闻,再倒进嘴中,用嘴左侧缓缓进入喉咙之中,茶的本香就出来了,我道:“这白茶的味道无需多言,只需知晓它的内在美即可。这样可知晓茶乃国色天香,不品不知茶的本色。”

雨停了,竹叶方才摇动了几许,想必定有人在,姐姐走了出来,她道:“不过一白茶,你有如此的见识,不错,不错!”

我手端一杯茶,这乃是我方才亲自沏的茶,我依旧走在竹林小道上,小道上的积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鹅卵石依旧是那么凹凸不平,手中的茶自然是红茶,吾爱好红茶,白茶与红茶相差无几。红茶虽苦,但苦中有甜,慢慢回味时,倒是无苦涩,有微甜。品茶就是先苦后甜,那人生不就是与品茶相差无几吗?先苦后甜这个说法乃一直流传至今。

竹虽不可孤芳自赏。

但品茶倒是可独自品尝。

品茶心德篇十

那大自然的清香,由茶入水。回味茶的味道,那是种淡雅的韵味。“tea”这三个字母,充分表达了外国人对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的敬仰。

第一次见到茶,是在某夏日的午后。祖父喜欢喝茶,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也要抿上一口。祖父既爱抽烟又爱喝茶,这两样看似水火不容却和平地融入了祖父的爱好之中。只见祖父将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均匀的摇晃了几下,醇香四溢的茶便升起缕缕白烟。悠然地抿上一口,祖父身上的烟味似乎完全被茶的芬芳冲淡了。我仔细观察起祖父喝剩下的茶,那一片茶叶连成一个船队,浩浩荡荡地在水杯里游了一圈,才沉入水底,而在他们掉下的同时,又有一批茶叶浮上水面飘荡。那冲进的水,还是那么清澈,没有一丝杂质,却融入了一股清香,令人浮想联翩。看着祖父喝完茶后神清气爽的样子,我不禁纳闷:这茶真的那么神奇?我按耐不住好奇心,悄悄地抿了一口茶,芬芳的味道顿时弥漫在舌尖。茶虽已咽下,但那淡雅与清新却还弥留在口中,令人回味无穷。放下茶杯,我静静看着那杯中清澈见底、散发清香的茶,不禁想到了外婆。

我的外婆,她从不浓妆艳抹。朴素的一身黑衣,使人感到清新、靓丽。从小,外婆就不注重外表,肯吃苦的她就像一汪清澈的潭水,保持着乡村少女朴实厚道的品质。但她也是一个读书的知识分子,身上退去了乡村少女的俗气,她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表,却像茶一般淡雅、清新,需要人慢慢品尝,才能感受到她的美。

茶,虽没有橙汁那般甘甜,没有牛奶咖啡那般醇浓,但那股沁人心脾的香,却使所有人回味无穷,而且苦中蕴含着淡雅。正如宴席中,吃惯了带腥味的菜,有时,清粥小菜反而更合人胃口。我回过神来,眼前还是那一杯沁人心脾的茶和朴素的茶杯,只是茶,已凉。

其实,美不是要怎样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枝招展才能体现出的。即使你拥有美丽的外表,却又不能让人记住你,这种美又有什么用呢?反之,茶的那一股清香并没有从外表反映出来,却又容易让人回味无穷。那么,朴素,也是一种美。

清新、朴素、淡雅。这便是我对第一次品茶的印象。品茶,不但要品其味,还要品其韵。它使我想起我的外婆,以及有第一次品茶而带来的人生启迪……

品茶心德篇十一

读书如品茶。从芬芳四溢的茶水中,品出世间百态,灵魂得以超脱。

诗,是淡淡的竹叶青。读着那隽永的诗行,一股清得随口而出。如梦如幻,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散文,是清爽的茉莉花茶。清新文字在朗朗书声中,盈盈地绽放着。就像那些花瓣一样在茶水中,扩散出一波又一波的精华。品着品着,就被那细腻的文字推向了一片无垠的梦境。

小说,是醇香的绿茶。那浓浓的香气越闻越醇,充斥着深深的哲理味道。闭上眼睛,却看到昨日的一缕阳光在今天依然明媚。品绿茶,其实品的就是一叠叠尘封的历史。

几许廖廖的文字,在被岁月褪去色彩的厌倦人闪着睿智的斑斓。仿若那无数的彩蝶在繁花丛中翩然,随着挥动的是它的美丽与灵动,而留在这一片原野上的,却是永恒的生机与灿烂。

一个悠闲的下午,坐绿阴下的石桌旁,手捧一杯香茶,静静地读一篇美文,静静地呼吸大自然所赋予的灵气。看斑驳的阳光在扉页上跳跃,闻茶香在空气里弥漫。

读到动情处,是敏感的心被多情的文字所悸动。泪腺被断开闸门,感动随着眼泪涌溢面出,悲伤也开始绵延不绝。茶,再香,也夹杂着几份苦涩,那是淡淡的离愁,是深深的眷恋,抑或莫名的哀怨。和着这一番苦涩,那茶水才会意味无穷。

读到平淡处,视线不由得匆匆瞥过,看不见文字的流光溢彩,连感情都被禁锢,思绪空阔如野。那冲泡多次的茶,恬淡的芳香早已消逝不见,俨然一杯淡然无味的白开水。只是几枚筋疲力竭的茶叶在水中垂死挣扎。可无论怎样,依然平淡。

合上了书,那情景却历历在目,那感触却依然活。饮尽了茶,那甘醇却依旧让人回味。读书如品茶,使我神智清爽,心旷神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056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