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乌合之众读书心得800字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1500字(精选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08:46
2023年乌合之众读书心得800字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1500字(精选6篇)
时间:2023-06-06 14:08:46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篇一

但是事实是我们在历史上几乎看不到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方向有什么明确的利己性倾向。群体可以在某一个时段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政府扶植上台,同时又可能因为一些根本无法确定的谣言立刻将这个政府踢下台去。而在历史上起着决定性的把握历史方向的关键因素并非群众的意见,而是那些能够引导群众力量的个人或至少一小群保持头脑冷静和清醒的人。

也不一定保持清醒,有的时候这些领导者本身也并不清醒,他们可能耽于自己美好的`政治信条或宗教信仰之中。但关键的是,需要这么一个核心似的英雄将这一切的信条、理念、信仰化为一种不可量化的情绪,才能使之最终被群体所接受。

由于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群体并不认为真理,尤其是"社会真理",是只能"在讨论中成长"的,它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的个人,又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做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

社会中大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的群众,大多地位卑微,心理狭窄脆弱,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一般问题不甚了解,不辨真伪,希望听从权威的意见,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因此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他们崇尚威势,迷信权威人物,这也给领袖以利用的机会。书中勒庞解释说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他们并没有头脑敏锐深谋远虑的天赋,他们也不可能如此,因为这种品质会让人犹疑不决(这点我没看懂?)(每个时代的群体杰出领袖,尤其是革命时期的领袖,大多才疏学浅,他们往往勇气超过才智。才智过多甚至会给领袖带来障碍,但正是这些才智有限的人给世界带来最大影响。)。但领袖们会借助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的手段,用观念和信念来影响群体的头脑,这些作用有些是缓慢的,然而一旦生效,却有持久的效果,由此得到民众接受的每一种观念,最终总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社会的最上层扎根,不管获胜意见的荒谬性是多么显而易见。回想历史,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当时为什么得到德国人民普遍拥戴的原因了。希特勒也曾在《我的奋斗》中写道:群体爱戴的是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更容易被一个不宽容对手的学说折服,而不大容易满足于慷慨大方的高贵自由,他们对用这种自由能做些什么茫然不解,甚至很容易感到被遗弃了。他们既不会意识到对他们施以精神恐吓的冒失无礼,也不会意识到他们的人身自由已被粗暴剥夺,因为他们绝不会弄清这种学说的真实意义。

在勒庞看来,群体的产品不管性质如何,与孤立的个人的产品相比,总是品质低劣的。在现实意义下,我们应警惕自身,认识自己,保持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清醒的自由人,尤其是在群体更要凸显。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篇二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对于学习大众传播学专业的人来说,这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鼻祖之作,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近浅读了这本名著,这本书因为理论和专业术语很多,很难坚持完整读下去,找了中译版本研读了,一点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分享一下。这本书可以说是群体心理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书中的某些理论的确跨越了时代的束缚,直到现在也能从社会的一些事件找到与之对应的现象,堪称经典之作!书中的一些理论都是可以印证在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不得不说,勒庞先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的各个方面深度剖析,极尽看似平淡之词,实则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直指惨淡的人性特点,这个确实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树立起来一座大众心理研究的里程碑!

这本书里的几个观点现在来看还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中:群体作用导致个体智商下降。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那是不是当群体聚合的时候,群体的智力会高于每一个个体,不是的;那是不是就是他们智力的一个平均值?答案是不会的,特定时间和背景下,群体智商的智力会远远低于个体智力水平。

为什么有的犯罪团伙里面的成员最后为了利益不惜内讧自残,那些平日里的手足之情,兄弟之义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其实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内有手足之情,他们就是一群典型的乌合之众。

还有一些职场上面的人士,如果没有个人强烈的主见意识和是非观点,一旦自己的观点或者建议与群体意见相碰撞或者抵触,个人就会收回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从而屈服于群体的意见,不管这种意见是错还是对,这时候个人的智商就会降到最低,强势一方的观点就会越来越强势,弱势一方个体就会沉默不语,呈现出螺旋状的下降趋势,这个观点和沉默的螺旋理论有点类似。

德国的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一个大众心理学理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人是社会性高等生物,是群居性的生物,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这个理论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有有所体现,特别是个人观点孤立,小群体联合提出自己的强势观点时候,个人不得不屈服于群体,牺牲自己的正确的观点,从而获得占时的妥协和顺从。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在承担个人的责任,这时候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群体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盲从行为在智商下线的时候就会占据制高点,回想那些昔日的“抢购猪肉,抢购食盐”、“抢购板蓝根”事件,无一不是个体在群体行为中的智商下降事件的代表,盲从群体行为,放弃个体的理性思考的典型案例。

但愿我们都不是乌合之众,远离乌合之众的负面影响,不要人云亦云,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篇三

这本书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也就是大众都是怎么想的,心理学上的群体概念,从字面来看就是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可能不分国籍,不分性别,就是单纯的聚集在一起,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个一致的想法,这个想法就代表了这群人一致的意见,这个意见让这其中很多个性化的想法消失了。

作者依托于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背景写的这本书,主旨告诉大家,个体一旦融入群体,将会失去自我的意识。从而会让自己心性大变。群体一旦形成,不管是多么高知的人聚合在一起,最后也会形成群体白痴或者群体无意识,非常容易被别人影响,蛊惑。失去理性的判别能力,要影响一个群体,远比影响一个人要容易的多。

我们该有怎样的思考呢,在投资中我们该如何来运用这种大众心理学?

首先,人多的地方不去,因为无论站在哪个人群之中,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傻子,即使是专业投资者,各个都是身经百战,但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往一个方向看的时候,往往悲剧也就会发生。

其次,独立思考才是王道。

第三,时刻警惕群体无意识,当被别人煽动的时候,要多想想这本书,多站在理性的层面思考,不要被几个简单的词汇所感召。

第四,充分利用群体无意识。

第五,不要迷信权威,特别是关于未来的学问里,专家也是猜的。

我们一向的认识,站在人堆里最安全,但这本书的理论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不要相信群众,尤其是投资这样的事。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篇四

《乌合之众》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的巨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了《乌合之众》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乌合之众》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的巨著,前一段时间家里没装网络,闲来无事就买来翻了翻,因为自身水平有限,这里转来给自己做个记录顺便给想看这本书的朋友们也分享一下。

1、什么是群体。具有共同意识活动的人们,构成群体。所谓群体,是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相同的意识活动。当他们的意识活动不同时,就不再是群体。群体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群体是指人们主动、自愿加入的群体,如政党、团体等。被动型群体是他们未必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群体的一员,如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群人,一旦遇到影院失火,慌乱之中,有了共同的意识。又如持有股票的群体,在面对股市突然暴跌时,他们也有了共同的意识。

2、群体形成的根源与逻辑。群体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他们具有了共同的意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有相同的意识呢?其根源在于人生存的欲望与本能。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繁衍是人的第二本能。其它一切行为及行为产生的意识,都根植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为了生存,活不下去的一群人会成为一个群体,这是起义者和革命者之所以聚成团的原因。为了生存下去,人们需要占有资源,为了占有资源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在这些团体中,人们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有一种群体看似不为生存,如人体炸弹的执行者群体。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肉体作为炸弹,表面看是反人性的,违反人的本能的。这与先天本能与后天教育有关。人的本能是维护自我个体的生存和繁衍,但也有维护种族生存繁衍的潜意识。这样的潜意识与后天教育结合,人们会形成一种自己认可的意识,即便这种意识是牺牲自己的生命。

3、群体的特征。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是因为群体中的个体意识被抑制了,以至于群体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因此,在群体中,意识变得简单、单纯,所以,群体的表现有时候看似很荒谬,实则有其本源。群体特征之一是行动的统一性。由于意识单纯,群体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做出冲动的行为来。如影院失火后,有人大喊一声,“这里有出口”,此时,不管这个出口是通向生还是死,群体往往会一窝蜂涌过去,甚至会因此而造成一些人被踩踏致死也在所不惜。群体特征之二是思维的低智能性。由于群体意识相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偏离群体意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被排除的。也正因为如此,群体中的思维逻辑往往是简单的,缺乏发散性和开放性,这就注定其智能水平比较低。如今我们回想,中的造反派,那些年轻人,经常做出一些在今天看来很荒谬不经的行为,比如虐待其他人,毁坏文物。甚至一些当事人自己事后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当时一切都是正常的,不这样,反而不正常。这正是当时他们处于一个群体之中的表现而已。

4、群体中的领袖。群体中的领袖诞生,有很大的偶然性。由于群体意识的单纯,要获得群体的认同,则必须有与大众相似而又不同的行为。这就注定那些高智商、超水平的人往往不会成为群体的领袖。相反,群体中的领袖更多时候是平庸的,是与大众相似的。他看起来的与众不同,往往是成为领袖之后刻意包装的。比如,在一次会议上,如果要确定张三还是李四为某项任务的负责人时,决定因素往往不是张三和李四的能力,而是最先提议者选的是谁。最先发言的人如果提出了张三,其他人往往很容易就放弃了李四。再如,在影院失火的时候,大喊出口在哪里的人,也许事先并无意识,只是一种逃生的本能,但出口如果真的错了,陷入的是死路,大家都死在了那里,也没有人说三道四。但如果侥幸出口果然是生路,那么,大喊一声的人就可能因此成为英雄,成为群体中的领袖。在群体中,认同领袖,往往不需要更高智能,而更需要偶然的机会。所以,群体中的领袖,并非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而更多的是平庸者。我们看看美国建国200多年来选出的总统,真正优异而为后人传唱的,又有几人呢?同样道理,人家民选总统都平庸的居多,我们世袭的皇帝制又怎么可能选出最优秀的人做皇帝呢?领袖乃是普通人,英雄乃是偶然。这是群体中的基本特点。

5、如何激发群体的行动力。群体既然意识行为单纯,那么,激发群体行动力,就要使用简捷的语言,并且要用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反复宣讲。也就是勒庞所提出的:断言、重复。在此基础上,群体会自然地互相传染。断言,就是不给你第二条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杜绝了思维的多样性,才容易激发群体的行动力。战场上,首领一声吼“跟我上”,胜过千言万语。其他随从者当然就不会耐下性子仔细想一想这句话对不对,应该不应该遵从,而会一跃而上。重复,就是把断言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说。最简捷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前的大字报、标语。比如,“只生一个好”,就是一条很好的标语,各地到处都是,渐渐的,大家也就不再去思考为什么,只会顺嘴就说出只生一个好,并把政策贯彻到自己的骨子里。“谎言重复一万遍也会变成真理”,人性懒惰,思维更懒惰,是不愿意多想为什么的,所以,一句谎话如果翻来覆去地重复,大家就会以此为真,真话反而没有人信了。

6、群体中的个人如何超越群体低智能。我们学习群体理论,目的在于理解群体特征,从而掌握群体动向,自己则能顺利地超越群体。但群体中的个体,要想超越群体,是很难的。首先,个体既然成为群体的一员,就意味着个体有着与群体共同的意识,要想超越,就要先否定自己原来的意识。而人性中的以我为主,又注定了人不会轻易否定自己,所以,群体中的个体要超越群体的低智能,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个体要想超越群体低智能,首先就必须认识自己,然后否定自己,将自己从群体的圈子里拔出来。然后再来研究群体的特征,并由此思考超越之法。但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因为群体中没有人会支持,你还必须假装与他们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考验面前,人们往往会放弃自己脱离群体的努力。比如说,股市中的投资家,与其他所有在股市中投资的人都有共同的意识,要想赚钱。也正因为如此,他与其他股民一道,都是一个群体中的人,智能水平是低下的。他要想超越大家,就得经常与大众思想不一致,像涨得好的时候卖出,跌得惨时买进,横盘时还要忍受。他需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却又时常要遭受市场的惩罚以至于不得不怀疑自己是错的。要想从中脱离出来,其实很难,很难。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篇五

01、一个人变得无脑,通常是各种原因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

其次,不要忽视自己的任何一个小缺点,也许哪天他就和其他的小缺点一起共同组合产生化学反应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同理,可以培养一些小优点,也许某个时刻也能大放光彩呢!

02、人们更容易花掉偶然性收入,因为没有可以对标的努力。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很容易花掉得来的钱,大吃大喝大额购物,消费一些平常舍不得的东西。

偶然性收入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提高大家的消费阈值。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为购买了不符合自己消费层次和消费能力的名贵产品,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待消费完毕,再回到原来的普通生活水平会很不习惯。

03、利益和安全感算是非理性行为的终极解释,其余都是他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

看起来是人们在路口聚集乱糟糟的一群之后就过马路,其实是因为一开始走的人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增加了通勤效率,于是自然谁也不肯吃亏。还有,当我们闯红灯被车撞了以后,不是白撞,而是哪怕车原本没有责任也得赔偿,这其实就是一种很不好的暗示,暗示随意闯红灯可以增加通勤的效率,风险却并不大。

所以我们的所以过马路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我。最终总结人外在形态可以到,内心的各种行为都有其内在规律,不要轻易的批判一个人,也不要让自己轻易轻易的让自己成为乌合之众。

外在行为可能乱糟糟,内心却其内在规律,不要轻易的批判一个人,也不要让自己轻易轻易的让自己成为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篇六

19世纪的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种解释:民族性格使然。

不同民族性格影响了不同的文明发展。

群体的性格使得群体所在的社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个人的智商就算再高,也抵不过群体的力量,群体才是掌握权力的实体。

屌丝群体是强大的,要想影响、改变群体,要有力量,不仅是智商,更要有声望、魅力。

树立理想,或者让别人以为树立了理想,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摘抄:

1.p182如果整个国家真的呈现这种状态,那么个人就会向外拓展,去寻求自己失去的力量。公民麻木不仁和绝望,政府各部门随之必然也会如此。个人没有了主动性、创新性,缺少导向精神,这就迫使政府开始承担起一切;政府要指导所有事物的发展,囊括一切,保护一切。最终的结果是国家成了万能的上帝。而历史告诉我们,这样的上帝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大包大揽一切。因此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变得强大,必将破灭。

2.尤其是某些民族,他们的政府表面上看是宽容的,许可公民可以干很多事情。其实,这只是它们给民众的一个幻象。。。任何文明都有衰落期,这是无法逃脱的,而这种情况就是文明衰落的先兆。

3.能创造也能毁灭,这是时间的特点。谁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不管是神明还是常人。不管多么伟大的文明,当它达到鼎盛时期,或者复杂到不能再复杂了便会停止下来。衰落开始时,就像一个人一样,风华正茂之后便是老年期的降临。

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时期。一个种族的衰弱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支撑种族生存的理想基石率先坍塌下来。与理想同时衰弱的还包括:由它激发而滋生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

……这个种族的才智会随着古老理想的丧失而完全消失。种族散乱成一群独立自处的个人,他们一个个重新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即一群乌合之众。这群没有未来的人,根本上缺乏统一性,有的只是乌合之众的一时特性。这些人只能随遇而安,因为它的文明变得不再稳定。群体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使得野蛮风气更加盛行。文明也许仍然呈现绚烂的外表,因为它毕竟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其实它已经空空无物,成了一座没有根基的大厦。只要再来一次风暴,必倒无疑。

对所有民族而言,追求理想可以使它从野蛮状态走到文明状态。然后,一旦这个理想变得落后,失去优秀的品质时,就会使走向衰落甚至灭亡。这是一个生命循环的过程,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要经历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4802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