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分章节阅读感受篇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即一个“泪”字,从中不难品味出红楼一梦的辛酸、悲哀。
说到泪,大家一定会想到位居十二钗之首的黛玉。
其实,黛玉原本也是“雪为肌肤,花为肠肚”的人,只是年幼的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促使她成了那种遇事哭哭啼啼的人了。
黛玉的泪,不只是为自己而流,更是为自己的男颜知己|——贾宝玉所流的。
按理说,宝玉与黛玉,一个喜欢一个爱,两人情投意合,这哪里有错,没有错嘛,但这错就错在两人生在富贵世家。
红楼梦分章节阅读感受篇二
观看视频教学,由于本节视频的音像效果太差,很是遗憾。
不过对于怎样指导阅读《红楼梦》倒是有一些想法:
第一、我觉得要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欲望。《红楼梦》是一部不好读的书,第一遍看,你可能是硬着头皮在啃,若不是考试的需要,谁愿意去啃呢?第二遍看,你可能还是懵懵懂懂,若没有耐性,有几人能读完?但当你第三遍第四遍读的时候,你不仅觉得它有味,而且越读你越觉得痴醉、钦敬、叹服。所以,我觉得第一就是激发他们去读。去读了才有兴趣可言,否则,什么分析呀,探讨呀,且不是无稽之谈。
那么,怎么激发他们去读《红楼梦》呢?我的想法是从局部出发,先介绍一些精彩的故事片段,引出故事的钩连,就此入手,从一个两个众多个的精彩和沟连的渐读,到最后欲罢不能,从而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在引导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宝玉是怎么抓周的,为什么要写到他抓周?“护官符”上写的'是什么,这样写干什么?宝玉的玉和宝钗的锁上分别刻着什么字,有什么暗示?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的先后沟连如何?宝玉为什么挨打?宝钗和黛玉探望的情形是怎样的,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性?诸如此类,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第二我觉得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学生通读精读《红楼梦》之后,一定要引发他们思考,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积极兴趣地去思考。在这一点上,我是这样做的,现在,我就此问题和大家共勉。譬如,有人对“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前句判词的解释是“天和海才幻化出了秦可卿这么一个人‘情’同‘秦’,天和海表明了秦可卿的高贵出身”。你同意这种解释吗?如果同意,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推出这样的论:高贵的人出现在那里,那里的的主人就会荒淫?再如,王熙凤的判词是“一从二冷三人木”,可是结局却和判词预示的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这样一问,同学们思考的热情就来了。于是我想,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热情是可以从对矛盾的问题探究中生成的。想着,想着,似乎是和天人对话了,不禁冷汗一出,于是思绪全无。
红楼梦分章节阅读感受篇三
独坐窗边,捧一杯清茗,静读《红楼梦》一书,初如白开水,淡而无味,而后渐觉如陈年佳酿,个中滋味,五味杂陈,正所谓千古一梦,都是红楼中人。红楼如酒,小酌怡情,大醉伤身。
古今中外,可有一书,能让人百读百遍义,孰读孰不同?正如作者开篇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此书早已旷古绝今,再续皆为狗尾续貂。
曹雪芹作红楼梦,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自觉红楼有大道寓于其中,道生一,开篇衍生一“石头”,一生二,由石头衍生出神瑛和绛珠,二生三,再衍生出宝、黛、钗,三生万物,是为红楼梦。
红楼中事,满纸荒唐。红楼中事,满目心酸。总觉得高鹗和刘心武续的后四十回都不甚好,都没有写出曹雪芹心中所想,把红楼的结尾写得太过凄凉,太过小家子心性,没有刚开始的大气,也忽略了许多隐藏的深意。如果曹雪芹没有生在乱世,如果他能够将红楼的结尾公诸于众,或许一切都会不同。但自古乱世生英才,如果不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没有那乱世之秋,又何来雪芹何来红楼?红楼大梦,千古一梦。我这小辈自不敢妄加造次,比不上那些红学家,也只是凭着对红楼的亲切与熟悉来谈一些见解罢了。
普天之下,怕是只有红楼才能常读常新,每时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性都会影响对这书的感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怕也只有这石头记能让人魂牵梦萦,配得上这名著二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46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