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认数教学反思篇一
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认数教学反思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产生兴趣就一定能把它做好。学数学也是一样,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就会愿意并且主动学习数学了。通过一段时间的数学教学,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例如在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几和几组成几,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几和几组成几。学生因为喜欢动手操作,不但很快摆出自己喜欢的学具,而且正确无误的说出各数的组成。这一情景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又强化了10以内数的组成的训练。
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本身就喜欢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5的减法时教师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5个圆片,左手拿1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左手拿2个,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5的减法,为学习8、9、10以内的减法做好铺垫。
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同时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在每次完成作业时我就说: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谁今天能得上小红旗。这样一来,学生完成作业不但速度快,而且质量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认数教学反思篇三
在这节课里,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求得了发展,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练习“数序”时,创设“小猫吃鱼”的情境,师:有6只小猫,3堆鱼(4条、5条、6条),如果每只小猫吃一条鱼,问哪堆鱼正好够吃完。
生1:6条鱼正好吃完。
生2:因为6=6,所以6条鱼正好吃完。
生3:4小于6,所以4条鱼不够吃。
生4:6大于5,所以5条鱼不够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们通过发表各自独特的想法,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梯度性、针对性、开放性、趣味性,能从质和量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首先,练习的设置要考虑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练习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例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练习:数数、写数、排序、
生1:从左边数,小鹿排第几?
生2:从右边数,小兔排第几?既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开放性。
肯定学生的差异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一个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要善于用肢体语言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使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如果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必然促使他们继续参与,求得进一步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体验成功。
总之,新课标、新理论,我们既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又要积极实践,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育人至上,尊重差异,重视发展。
认数教学反思篇四
本单元在教学近似数时,学生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①2421200≈200万(或2000000),②4068503≈500万(5000000) ③9764≈1000。究其原因,对于“四舍五入”的方法不理解。
错误③,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只想到“满十进一”,忘了千位是本题的最高位,“百位7”进“1”给“千位9”,应该为10个“千”,即“10000”。
尾数最高位是“5、6、7、8、9”,前面的数“多1”,尾数改写成“0”。学生在做题时,想到这些(特别是原本理解不清的),都能正确写出近似数了。
认数教学反思篇五
学生对千以内的数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生活中对整万数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于是,我先让学生用含有数字的语言介绍学校,这里面含有我们学习过的1000以内的数,唤醒已有知识经验。接着出示体育馆的照片,让学生猜想可以坐多少人,让学生经历从小数到大数猜想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下面的新知识。
在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万的含义时,我是通过数正方体找“一”、“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使学生有效地形成对计数单位及其十进关系的认识。由此,再让学生正着数,再倒着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建立要渗透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的点滴之中。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通过感受“一百本数学书叠起来有多高,”和“一百个苹果吃多少年”,从高度、时间、空间的角度,让学生感受“一千”,从学生的眼神和惊叹声中,我知道了学生对一千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此课后,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细节决定成败。①让学生学得扎实,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充分利用课件和学具,使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看似简单的口算,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要让他们多说说,如100+900怎么等于1000,是考察是否理解1000的关键。说得清,辨得明,也能让理解速度慢的同学有个参考,多好!
1、对学生不信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某些问题得处理上给学生充分探讨交流的时间太少,比如在教学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时,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主人,学习自信心才更容易建立,同学之间也才会慢慢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3、要多分析学生。应在课前分析学生的现实状态,既要预设学生的问题,又要关注学生动态生成。对学生的表现要做出针对性的评价,这样会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节研讨课,我知道上好一节课,要经过多次磨课,要制定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了解学生,舍得花时间去探究。虽然这些对青年教师来说,不是一下就能做到,但我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认数教学反思篇六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儿童游乐园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算出各个游乐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图形,如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有几组等等,初步体会“加数相同”。
其次,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来体会,如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摆一个,在摆第二个,第三个……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一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这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时,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
1、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从后续的作业情况看,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改写,说明他们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没有多大的体会,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中。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认数教学反思篇七
这周把生活数学中的认数二给上完了,这期间我尝试了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帮助。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许进步,但是目前我不知道最后的效果能达到多少。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我上课的方式,以及不足和收获。首先入课堂前把教具准备齐全,然后教师以自己的谈话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
总的课堂模式采用集体教学———个别指导———集体———个别。一开始的时候先把学生们的目光集中到老师这里,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采用加减法教学方式让学生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认数二:基础好的同学我就增加他们已有认知领域的相关2的知识,让他们不仅仅理解,还会发现生活中的二。
基础差的同学减少认识书本上的内容,能点数两至三种物体的数量2,就算完成了他们的学习任务。中等水平的同学就是能够认识数字二,了解一点生活中关于2的知识。然后再采用课堂模式完成教学,基本每节课下来90%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有所收获。
由于我刚开始调整教学方式,效果还不是很明确,而且马上就要结束课程进入复习阶段了,最大的难题是我也在摸索阶段,并不能保证自己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精力去观察每位学生,并针对性教学。但我今后会努力多专研教学,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适应课堂,学习能有进步。我在每一天的`教学中,看到学生们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觉得非常的开心,这就是我做出教学方式改变后最大的收获了。
认数教学反思篇八
终于,让学生们感到非常熟悉的数学的标志数字出现了,而且是在教师节的欢庆大会上,在这里,结合教材我进行了尊师的教育,并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了数学学习上来。在这里,我让学生经历了数1的逐步抽象的过程,由具体的物体的个数,抽象形成1粒算珠,再抽象成1个符号,即数字1。让学生找一些东西数量上的共同特点,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字。写数是个难点,我扎扎实实的进行了些数字的教学。4和5比较难写,重点进行了指导。
“几和第几”的教学可是个难点,这里结合了书上排队买票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几”和“第几”的不同。在练习中,书上的每个画面我都充分运用了,每个画面都引导学生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联系他们自己的座位说让他们用几和第几来说话,在现实中学以致用。
“0的认识”不难,但要写好这个数字很难,我重点强调了不能给0长尾巴。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我通过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比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总结出这些说法,最后,我教了句儿歌“大于号、小于号、大口对着大数哈哈笑”,学生听了这句儿歌都很开心并切实掌握了所学知识。
“认识6~9”我引导学生把这4个数由具体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认识过程,并学习写数。学生虽然会按顺序数出6~9,也可能已经认识了数字6~9,但对这4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对它们表示的数值究竟是多少,认识不一定清楚。让学生经历认数过程,揭示相邻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这4个数的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10的认识”我利用挂图让学生观察数数,又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对10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用算珠表示、用数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理解10的意义,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识。教学写数时,突出了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一层次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一单元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写数教学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每天及时地对学生的写的数字进行点评并修正。对难点的突破例如“几和第几”应多举例并反复强调。总之,这些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修正,希望有所改观。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37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