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艺术概论教学目的3篇(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7:13
2023年艺术概论教学目的3篇(精选)
时间:2023-06-06 14:57:13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概论教学目的篇一

1人面鱼身纹是(a)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仰韵文化彩陶 b)庙底沟彩陶 c)马家窑彩陶 d)半山彩陶

2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d)铸造的。a)染缬工艺 b)夹缬工艺 c)景泰工艺 d)失蜡法工艺 3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c)。

a)螺旋纹 b)云气纹 c)饕餮纹 d)莲花纹 4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b)。

a)《考工记》 b)《园治》c)《天工开物》 d)《营造法式》

5西班牙建筑师(b)在整个新艺术运动中是最引人注目,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那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a)霍塔 b)戈地(安东尼奥·高迪)c)格罗佩斯 d)查尔斯莫尔

二、简答题

1试论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2中国古代设计的鲜明特征

3什么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4什么是装饰艺术运动

1、《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

a.李诫

b.鲁班 c.吴道子

d.计成

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a)《考工记》 b)《园治》 c)《天工开物》 d)《营造法式》 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设计著名的“水晶宫”。a)麦金托仕 b)博克斯登 c)戈地 d)毕亚莱至 4、1919年,()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彼特 贝伦斯 b)罗维 c)格罗佩斯 d)赫尔佐格?德梅隆

6、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

8、下面的设计大师中,哪一位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a)米斯·凡德洛 b)索特萨斯 c)吉马德 d)罗维

d.包豪斯校舍

13、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上海东方明珠塔等建筑设计是属于设计文化继承方式中的()设计。

a.原创性 b.复合性 c.延续性 d.反复性

14、杰出的设计大师米斯,用现代材料设计了1929年的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全面体现了他的“()”的设计思想。

15、下面选项与著名设计家莱特有关的是()。

a.悉尼哥剧院

b.有机建筑 c.形式服从功能

d.流水别墅

e.国际风格

1.展示设计属于()的设计。

a)二维 b)一维 c)三维 d)以上都不是

5.协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二、简答题

1.简述设计类型的划分及其原理

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作为人类认识事物和信息交流的媒介,广义的符号由人类不同的知觉感官接受,因此它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等。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知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质地或现象)的符号。

传达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既可能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包括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传达。一般可以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二、简答题

1.设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864年以后______的兴起,企图唤起社会对手工艺的关怀,同时也揭开了______的序幕。2.设计的本质存在有其功能性、______、______的不同作用。3.设计的过程包括市场调研、______、构思方案和______几个步骤。

4.传统广告四大媒介:报纸、杂志、______、______在现代社会仍发挥主要作用。5.对于设计家来说,______、______的设计活动是设计创意的主要范畴。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物品的美感和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是没有区别的。()2.对于一个设计家来说,知识的存在是社会实践和文字记载的双重体验。()3.一般来说,设计误区的原因是某些设计人员的主观表现,及客户对设计的误解和限制。()4.家具设计属于工业产品设计,不属于公共艺术设计。()5.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现代设计家既要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又要重视和利用法律知识。()

艺术概论教学目的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艺术反映的对象是()。

a.实际生活

b.劳动

c.思想

d.政治 2.艺术具有阶级性是因为()。

a.有统治阶级存在b.有被统治阶级的存在c.阶级社会的存在d.社会需要 3.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 4.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a.形象

b.情感 c.思想 d.生活 5.艺术的教育作用建立在()。

a.艺术作品中内容的丰富

6.神话的创作方法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自然主义 7.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是()。

a.马蒂斯 b.康定斯基 c.毕加索 d.达利

8.以动物为表现题材的原始壁画,产生的根源是()。

a.人们的巫术信仰

b.人们的狩猎生活

c.人们的审美观念

d.人们的理想愿望

9.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过程的()。

a.起点 b.基础

c.中心环节 d.完成10.艺术作品的内容是()。

a.题材 b.现实生活及其认识、评价

c.主题

d.结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1.()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2.艺术形象是根据()加以()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活的图画。3.舞蹈把()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4.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用()来创造艺术形象。5.艺术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地()和()的过程。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9分)1.艺术的真实性,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2.鲜明独特的个性形象就是典型形象。3.政治决定艺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主题

2.题材

3.艺术家的风格

4.积极浪漫主义

5.艺术批评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艺术的社会作用

3.艺术风格为什么具有多样性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生活高于艺术美”和“艺术高于生活美”?

2.试述现实主义创造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a.题材 b.政治思想 c.体裁 d.中心思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是___________。2.真正的艺术的源泉是___________。3.艺术起源于___________。4.艺术的审美作用是由艺术的 ___________ 决定的。5.艺术形象是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统一。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9分)1.艺术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正确程度相关。2.主题思想就是政治思想。3.典型是众多生活原型的直接综合。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艺术形象的特点。3.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4.艺术批评的标准。

2.试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艺术世界来源于()

a.现实世界 b.精神世界 c.虚幻世界 d.物质世界

2.《石豪吏》属于()

a.抒情诗 b.叙事诗 c.剧诗 d.词

3.艺术鉴赏主要是一种()

a.审美活动 b.教育活动 c.再创作活动 d.娱乐活动

5.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a.情节 b.故事 c.语言 d.结构

6.建筑属于()

a.表现艺术 b.实用艺术 c.装饰艺术 d.造型艺术

7.交响诗属于()

a.诗词 b.歌赋 c.交响乐 d.剧诗

8.电影属于()

a.影像艺术 b.综合艺术 c.戏剧艺术 d.表演艺术

9.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傅抱石 d.刘海粟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艺术属于()

2.艺术的阶级性包括()

e.“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

3.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是()

4.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是()

a.题材 b.素材 c.主题 d.结构 e.情节

5.中国民间音乐包括()

a.交响曲 b.民歌 c.丝竹 d.吹打 e.说唱

6.构成艺术欣赏的主要方面是()

a.体裁 b.欣赏者 c.艺术语言 d.艺术作品 e.风格 7.艺术批评是()

8.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是()

9.属于艺术流派的有()

a.印象派 b.扬州八怪 c.岭南派 d.野兽派 e.巡回画派

10.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艺术所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2.____________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3.典型化的目标,是要达到用个体的面貌来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品格,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统一。4.艺术表现是艺术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体现。5.艺术构思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的过程,关键在于创造__________。6.美术语言,是诉诸___________的__________语言。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正确判断2分,简要说明3分。每小题5分,共15分)

1.艺术从属于政治,为一定的政治斗争服务。

2.艺术中丑的形象不具备审美作用。3.“为艺术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艺术家的认识与艺术的真实性关系是什么?

六、论述题(15分)

试述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艺术概论教学目的篇三

《艺术概论》,这本书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又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认知规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艺术概论教案,欢迎阅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讲授法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

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作为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顶礼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哲学是抽象的,艺术的形象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

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性。

(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形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a、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b、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等。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在审美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就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

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3555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