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字高一语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一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一直幸福生活、心地纯善的丹麦王子叫做哈姆雷特,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感到非常悲痛,可是,更让他无所适从的是,他的母亲,格特鲁德,在父亲死后不到两个月就转而嫁给了哈姆雷特的叔父,现任的国王。
哈姆雷特感到非常的悲痛和不解,为什么母亲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忘记悲痛转而投入叔父的怀抱。
一直到有一天,他从父亲的鬼魂中得知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原来,父亲死于一场由叔父主谋的谋杀。他感到非常的愤怒,自己的认知被深深的震撼了。为了帮父亲报仇,哈姆雷特决定要将国王杀死。
因为和叔父的势力悬殊太大,哈姆雷特先是装疯卖傻降低敌人的警惕性,尽管国王和王后多次试探,哈姆雷特都没有让别人发现他的真实意图。可是已经作为国王的叔父却还是想要哈姆雷特的生命。
最终,国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哈姆雷特和国王同归于尽,王后也因为饮下毒酒而死去了。
哈姆雷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初的时候,哈姆雷特是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可是当他的母亲在父亲死后不久匆忙改嫁给叔父,又从鬼魂得知父亲的死因时,他对世界产生了怀疑,他变得混乱和迷茫。他决定要为父亲报仇。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我相信哈姆雷特是一个勇敢的,智慧的勇士,他在敌我力量悬殊时没有鲁莽行事,对鬼魂的话也没有立即听信,而是通过改编戏剧的方式来试探国王,验证鬼魂的话的真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字高一语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二
娇嫩的紫罗兰岂能在风雪中盛开,圣洁的雪莲何曾感受过火的惨烈?锋利的宝剑破坏不了水的潋滟,沾染的鲜血却将倒映的梦境撕扯的四分五裂!
前一秒,她是骄傲的公主,沉醉在用蜜织成的罗网之中。父亲的疼惜,王子的爱慕,百灵的歌声为她建起春天的花圃。这梦太真,太美,任何人都会流连忘返,沉迷其中。只是这风来得太早,太猛,夹杂着肆虐的冰雪,将一切都毫不留情的冰封。是花蜜太过轻薄,还是爱情过于炽烈,融化的罗网无法承载过重的心灵。这一秒,她坠落深渊。
王子的剑刺穿父亲的胸膛,越是美好的誓言,就越是残忍的罪与罚。沉重的枷锁代替轻盈的脚链,尸体的腐臭驱走花朵的芬芳;乌鸦用翅膀遮挡她的双眼,死亡与悲哀在脑海中流淌蔓延。
记忆的迷迭香,相思的三色堇,毛茛、荨麻、雏菊编成的花环无法送抵上帝的眼前。她宽大的衣裙在水中飘起,口中的歌谣与波纹相契,凋零的花瓣装点水中的葬礼,无法在天堂歌唱,就在坟墓里舞蹈吧!
死,是绝美的风景。
丹麦王朝之悲
死神的邪恶圈定了命运的玩偶,丹麦的臣民从此要向挪威的王子俯首;末日的火山嘶吼着他的威严,着尊贵的血液将要为他作祭奠。不要生命之光为王冠加冕,就到坟墓里去谈情说爱,唇枪舌剑。
说不完的悲,道不尽的哀。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字高一语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三
第一幕:哈姆雷特之父化为鬼魂,哈姆雷特得知父死真相,克劳狄斯迎娶乔特鲁德,哈姆雷特假装疯癫决心复仇。
第二幕:哈姆雷特假借因爱而疯,安排伶人“戏中戏”重现父死场景。
第三幕:“戏中戏”惹恼克劳狄斯,哈姆雷特斥责其母乔特鲁德,误杀波洛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送哈姆雷特去英国欲将哈姆雷特处死,奥菲利亚因父死而发疯后溺死,雷欧提斯决定复仇,与国王密谋。
第五幕:哈姆雷特施巧计逃回丹麦,与雷欧提斯比剑,乔特鲁德误服毒酒,欧雷提斯与哈姆雷特被毒剑刺伤,国王被刺,皆死。
戏剧的主角哈姆雷特,丹麦的王子,如剧中所描述,他拥有一颗高贵的心,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是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举世瞩目的中心,但在这场充满人伦的背叛与阴谋的横祸中如同流星陨落般早夭。但他的死亡并不是“必须的”,他在复仇的过程中曾经有过很多次的犹豫,即使是最后的成功刺杀也是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之时,所以说他的决心是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所作出的。
我在读《哈姆雷特》的时候十七岁,和哈姆雷特处于相仿的年纪,归根究底,哈姆雷特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在确认了鬼魂的话语是真实的之后,哈姆雷特依旧犹豫了。在克劳狄斯忏悔的时候,哈姆雷特正拥有一个极好的机会刺死他,但是哈姆雷特认为手刃一个忏悔的人反而是在送他去天堂。种种迹象已经表露出哈姆雷特内心的犹豫,哈姆雷特的内心其实充满怯懦与对自我的怀疑的。但哈姆雷特的高尚之处在于,应该消弭的是罪恶本身而并非拥有罪恶的肉体。哈姆雷特选择假装疯癫作为掩护是不二的决策,哈姆雷特也赖此发泄情感。剧中出现的两个女性是王后乔特鲁德和奥菲利亚,她们都是哈姆雷特所爱的女人,但是这两个女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哈姆雷特失望,甚至哈姆雷特将对于母亲不忠的仇恨迁移到了奥菲利亚身上。可以说在暴雨来临之际,哈姆雷特还没有做好迎接的准备,他是一个无端被卷入宫廷大权风云的无辜受害者,仍在思考着“存在与毁灭”,但复仇的任务重压在他的肩头。如拉康回答,哈姆雷特并不知道母亲究竟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欲望所在。在母亲、投射着母亲的影子的奥菲利亚死后,悲剧的主人公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哈姆雷特从疯狂的梦境中惊醒,完成复仇。
我个人并不喜欢奥菲莉亚,尽管奥菲莉亚的溺亡给后世带来了无数美的来源。我认为奥菲莉亚本身是并不爱哈姆雷特的,她不能像朱丽叶一样勇敢、热爱、奉献。她爱的是父亲、兄长和茫然无措的自己罢了。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字高一语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四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哈姆雷特》这本书的影响力巨大。
的确,《哈姆雷特》取材于12世纪丹麦历史中“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是莎士比亚“四大杯具”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仅仅代表了莎士比亚的最高戏剧艺术成就,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细细读来,慢慢咀嚼,愈发让人感到内心的震撼。
本文最初的哈姆雷特是天真、单纯,也是幸福的一个王子,他对未来充满着完美的期望。之后,父亲的暴死、母亲的改嫁,让他觉得一切都天翻地覆了。于是,他失望、孤寂,开始忧郁了,他无目的地,浑浑噩噩地生活着。
恰在此时,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这下,哈姆雷特愤怒了,他从浑噩中觉醒过来——他要为父报仇。
哈姆雷特凭着自我的智慧,验证了事情的真实性之后,他开始平静下来,并认真地沉思着自我是否就应担起重任。最终,哈姆雷特做出了决断,他放下了安逸的生活,放下了自我的感情,放下了许许多多安逸的物质生活。然而,就当一切按照他自我的想法做好安排的时候,却中了国王的奸计,被毒剑刺伤,但他最终还是杀死了国王。他虽然没有完成自我的使命,但却为实现自我的梦想铺平了道路。他的灵魂正因自我的抉择而走得更远了,直到消失在那条通往天堂的大道上。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感情。正正因如此,他能对母亲发出心底的愤怒,应对奥菲利娅的死,他悲痛欲绝,而当他应对自我的仇人、国家的仇人时,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犹豫不决、迟迟不愿行动。如今读来,我仍能感受到他当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挣扎。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句话中,我从中体会到了深深地无奈。他一系列的语言证明他是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欲挽救世界,而又无能为力的人的人,但他却不停地与不平抗争!
什么才是英雄我认为,像哈姆雷特这样能抛弃个人情感,维护大众利益,做出正确选取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我对它们的印象很深刻,也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文中哈姆雷特说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那么作为“灵长”的我们,为什么要破坏供给万物食物的森林,又为什么污染给予我们甘露的河流,这难道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所为哈姆雷特谴责了人类的黑暗,而我却对人们仍抱有光明的信心,毕竟那些丑陋的人们只是少数,多数的人们都穷尽自我的一生来造福万物,造福地球,为社会的和谐而作出发奋,我坚信人类终究会有一天,会真正当得起“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个光荣的称号!
莎翁的这部剧本,不一样的人明白不一样,但当我们完全吃透了这个剧本,会有许多人抬起头仰望灿烂的天空,从其中汲取深刻的感受,从时代的杯具中警醒起来,为我们梦想的生活奋发前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9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