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潜水艇研发的中国名人3篇(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0:44
2023年潜水艇研发的中国名人3篇(精选)
时间:2023-06-06 16:10:4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潜水艇研发的中国名人篇一

夜晚,我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呼噜声响了起来。

我梦见我用“长生不死药”活到了23世纪,用特殊材料发明了一种非同小可的潜水艇——水母潜水艇。它不像其他潜水艇那样容易破坏,甚至炸弹也奈何不了它。它的速度也很快,一小时能游半个地球。它那刀枪不入的身体,再披上一件“百毒不侵战甲”,那真是所向无敌啊!

可是“水母”密不透风,否则敌人就能轻易而举地攻击你,可密不透风又没空气呼吸。别担心,我和机器人助手机克用五天五夜发明了“空气珠”,又名“龙珠”。有了它,整个“水母”里都是空气。再放一个“透明珠”,把“水母”变透明。就能随时看到海底世界啦!

用“复制机”多复制几个“水母”,那就挣大钱啦!

“叮呤呤!

潜水艇研发的中国名人篇二

祖冲之出生在公元429年,正当南北朝刘宋王朝时代。他是个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有许多卓越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圆周率的计算。

圆周率就是圆周的长度和直径的长度的比。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也就是说它是个没完没了的小数,各位数字的变化又没有规律。通常在计算的时候,我们把圆周率定为31416,这个数字实际上比圆周率稍微大一点。祖冲之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就确定,圆周率在31415926至31414927之间,比31416精确得多。在他之后一千年,阿拉伯数学家才打破了这个精确程度的记录。

十八形的边长……边数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内接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边形的边长,才能得到这样精密的圆周率。

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翻十翻,看起来好像还简单,其实不然。边数每翻一翻,至少要进行七次运算,其中除了加和减,有两次是乘方、两次是开方。祖冲之算出来的结果有六位小数点,估计他在运算的过程中,小数至少要保留十二位。加和减还好办,十二位小数的乘方、尤其是开方,运算起来极其麻烦。祖冲之要是没有熟练的技巧和坚强的毅力,是无法完成这上百次的繁难复杂的运算的。

在祖冲之以前,已经有人提出圆周率跟π相近似。祖冲之把π叫做“疏率”,提出了另一个圆周率的近似值π,作为“密率”,因为它更加精密,跟圆周率更相接近了。过了一千年,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才先后提出π这个圆周率的近似值,欧洲人当时不知道祖冲之已经提出了“密率”,在他们写的数学史上,把它叫做“安托尼兹”。日本数学家主张把π称为“祖率”,这是十分公允的。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后名声响了起来,结果被宋明帝派到一个落后的穷县当县令。祖冲之上任后经常外出观察,一次他看到农民用脚踏碓舂米的情形,觉得既累又慢,便立即与老农商量,请来木匠、石匠,做了一个以立式水轮为动力的水碓。

试车成功了,村民们在一旁欢呼雀跃。祖冲之却在一旁思考:如果能做个水碓磨,既能舂米又能磨面不是更好吗?经过反复实践,改进,水碓磨车终于试制成功了,这其中包含着力水、杠杆、凸轮的原理。

后来,祖冲之又被调到京城任职。当时的达官贵人为出门显示排场与威风,纷纷指令手下工匠制造指南车。祖冲之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再利用精确圆周率计算,在车前做了个铜铸齿轮盘,随便车子怎么转,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

祖冲之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他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将永远放射光芒。他的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勇于创造和坚持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潜水艇研发的中国名人篇三

生前,胡秀英曾对人提起,港督夫人有一年邀请她到家里做客。但门卫打量衣装,认为她是打工农妇,不让进入。最后,港督夫人亲自到门口迎接。

她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荣休教授毕培曦也记得,1969年1月,他在这所大学读大一,生物课堂上,“冷不防走进一个女的”,“穿着略嫌过宽的陈年衬衫和毛背心,……腰间还挂了条带灰点的‘祝君早安’毛巾”,学生们猜她是清洁工,只见她二话不说,走到黑板前书“why plants?”,既而英文开讲。他们才惊觉,原来她就是刚从哈佛大学借调到中大崇基学院的教授——胡秀英。

1908年农历正月元宵,她生于江苏徐州洪泽湖畔的农家。4岁丧父。能干明理的母亲从未令其缠足。她6岁时,被送入基督教会开办的正心女子学校读书。1926年,她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本主修物理化学,后转修植物分类学,她有两说:一是着迷“蚕豆花与虫儿之间的微妙关系”;二是自然课上,“老师带我们上竹园量竹笋。每周量一次,一月两月它无变化。待雨后,那只竹笋就找不着了。原来一晚上,它突长3尺高。大自然真是神奇”。

1935年毕业后,施德蔚教授推荐她到岭南大学生物系读研,因为那儿有全国最大的植物标本室。其后,她师从竹子分类学家莫古礼,完成硕士论文《中国之补品》。当时,莫博士曾问她论文命题。她回答,黄河流域的婴儿死亡率,在农村占50%以上。母亲生她前,曾有二男三女,其中3个死于脐风。她出生后,父亲专到镇上买药,煮后喂她,她才得以活命。她要探寻到底是什么药救了她。

“之后明白那种小儿药含有一种冬青‘救必应’(ilexrotunda)”——胡秀英在《我和冬青的故事》中写道。

抗战初期,她任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讲师。1945年春,她在四川彭县白水河的木炭制造区,“一片茂密的混种树林里发现了一株动人的雌雄异株常绿灌木,……误以为是冬青属的新品种”。第二年夏,她趁到重庆北碚出席中国科学社第23届周年大会之机,留在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鉴定之前采集的标本,结果不顺。时任研究所署理所长钱崇澍与其他人建议她整理中国冬青科植物系列。

1949年,胡秀英系统发表中国冬青的分类著作,从而奠定了她的学术地位——国际植物学界称呼她“holly hu”(holly即冬青)。1957年,她受太平洋科学研究会之请,撰写《中华食用植物》,再获美国科学成就奖。

被问一生可有憾事?她两眼泛红。到哈佛第一年,母亲在家乡过世。待她接到信时,母亲已走了一个多月。36岁,她与一医生结婚。婚后两年,7月4日,趁美国独立日放假,她想回哈佛写书。丈夫开车送她至火车站,约好周一下班后接她。到时苦等不来,她始觉不妙,赶回家中,“发现他已突发心脏病死在床上”。“生活如果不是为自己,死就不可怕了。”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她早已了悟生死。

20xx年5月22日清晨,这位被誉为“植物学活百科全书”的“百草婆婆”的杰出科学家,在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安然长逝。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476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