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8:10
2023年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实用(8篇)
时间:2023-06-06 14:18:10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一

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 )( )( )( )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你知道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吗?

3.盼台湾回归,盼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写一写你心中的呼声。

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2,答:指的是台湾海峡。

3,大家可以随意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案三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二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1)蕃 (2)植 (3)亵 (4)鲜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小题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1:(1)多;(2)立;(3)亲近而不庄重;(4)少

小题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注意语气)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默写能力。平时多诵读,注意难写字的写法,默写时不要写成错别字。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和理解能力。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鄙视之情。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三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c(2分)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2分)

【答案】1.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2.b(2分)3.a(2分)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5.b(2分)6.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7.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四

1、作者写这篇文章主旨是什么?(2分)

2、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3、综观全文,说说光阴有哪些特性?(2分)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五

2.象征;呻吟;恐惧;掩藏;飞翔;冲向

3.欢乐和胜利的信心。10.b

4. 动作、声音、情态

5. ①海燕飞翔②企鹅躲藏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高尔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自传体三部曲《 》、《 》、《 》。

2、第一至三段对海燕的描写表现在三个方面,试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1)从情态上描写的句子:

(2)从动作上描写的句子:

(3)从声音上描写的句子:

3、句子分析:

4、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答案: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花之隐逸者也( )

(4)花之君子者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1.(1)多(2)少(3)指隐居的人(4)指品德高尚的人

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娇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啊。

3.a

4.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七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①——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②——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③——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④——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①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②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选段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选段用________手法突出海燕的形象。群鸟感到了风暴的先兆,________、________,把恐惧________到大海深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________、________乌云、大海之间。

3.在海燕的叫喊声里,我们听到了什么?

4.文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递进

c.表示音节的停顿或延长 d.表转折

5.这段文字是从什么方面表现海燕坚定、无畏、自豪乐观的精神的?

6.对画横线句子提取主干

阅读题及答案初中实用篇八

写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苍茫: 说明大海辽阔无边,表现了大海磅礴的气势,象征人民群众巨大雄厚的革命力量。

“狂风卷集着乌云”暗示了环境的险恶

“高傲”表表现了海燕藐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气概。

正面:在着叫喊声里——充满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侧面: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5.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其他海鸟的?

声音、动作和神态

呻吟、飞窜、恐惧、掩藏、胆怯、躲藏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勇敢乐观的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1852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