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篇一
全局广大干部职工:
一、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三个一”标准执行,不超标准就餐。不到定点饭店或机关食堂之外的地方就餐,不接受超标准接待,拒绝宴请。公务往来不接受部门之间的公款宴请,不用公款宴请他人和部门。不借学习、考察之机互相吃请。家庭团圆时,吃多少,做多少,决不浪费一粒粮食。
二、杜绝公务活动上的浪费。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和招待费审批、核报制度,接待客人热情节俭,不超标准。不参加没有实际意义的庆典活动和以开会为名的公款旅游或变相用公款旅游,不参加高消费的娱乐、健身活动;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馈赠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节日期间使用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等节能环保的方式相互问候,不以过节为借口给领导拜年拜节送礼。
三、杜绝日常办公上的浪费。日常工作中坚持发短文,控制纸质文件印数,减少文印材料,提倡无纸化办公;节约用电、用水,减少办公耗材。减少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消耗,杜绝长时间待机现象。节约使用空调,无人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下班前提前关闭空调、暖气,避免“白昼灯”、“长明灯”,防止“长流水”。减少电梯使用,机关办公场所三楼以下不乘电梯。合理使用公务电话,控制电话用量,通话言简意赅,不用电话聊天、办私事。
四、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在自觉厉行勤俭节约的同时,对于铺张浪费的人和事,要敢于指出和制止。凡是中央和盛市要求做到的,不打折扣,坚决执行;凡是中央和盛市要求不做的,不打擦边球,不搞下不为例。要争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努力成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表率。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贵在平时,重在坚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人人节约、处处节俭的良好习惯,营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氛围,为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篇二
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
欢歌笑语除旧岁,礼貌新风暖万家。2020年春节将至,为进一步弘扬中华勤俭节俭的优秀传统文化,厉行节俭,移风易俗,传承__精神,弘扬时代新风。特此,县礼貌办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人民群众提出如下倡议:
移风易俗过节。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陋习;在禁鞭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以节日、庆典、聚会、寿庆、婚嫁、丧葬等为由燃放烟花爆竹,不攀比燃放烟花爆竹;不搞封建迷信祭拜活动,不酗酒、不赌博,健健康康过大年。
礼貌和谐过节。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倡导礼貌和谐的社会风尚,多陪伴父母家人,走亲访友礼轻义重;进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做助人之事,多行慈善之举;进取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团团圆圆过大年。
安全平安过节。礼貌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酒后驾车,不疲劳驾驶,不向车外扔杂物;恪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礼貌旅游,礼貌乘车,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同时注意防火、防盗,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用煤,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平平安安过大年。
勤俭节俭过节。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取开展“礼貌餐桌”行动,自觉摒弃“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健康饮食,合理搭配;礼貌用餐,节俭惜福,快欢乐乐过大年。
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人民群众们,新春新气象,新年新风尚。让我们进取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动员身边的朋友、同事、亲属做起,讲礼貌树新风,弘扬社会公德,争做“礼貌有礼__人”,共度欢乐祥和佳节,共建幸福和谐美丽新__。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篇三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昼夜从不懈怠,事无巨细,勤到这种程度。陶侃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于有用之物。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由节俭到挥金如土,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在菜肴里点缀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们拿俸禄、吃皇粮,却不为人们办事。
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衷的感到过自豪。
可是,举手投足之间,浪费却又是我们的惯常之举,面对食堂里面我们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饭,我们可曾有过一丝的怜惜,面对寝室里流过的自来水,我们可曾有过一丝自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节约的可贵,随即把浪费当作无所谓。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还有许多人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啊。
我们学习勤俭节约,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学习一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失败做保险,因为任何一个人,一旦奢侈浪费,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约为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优秀品质的良好表现。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在此,___院学生会向各位同学发起号召:
一、节约每一粒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坚持“餐餐不余、年年有余”,养成不剩饭的良好习惯。
二、节约每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时刻不忘关紧水龙头,天天洗涮切忌过量用水。随身带走未饮用完的瓶装矿泉水,减少浪费。
三、节约每一度电。电是文明之光。以“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在每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寝室或晚上就寝前,勿忘关灯和关闭各种不用的电器,用自然光时,就让灯管“休眠”,创低碳校园,从节电开始。
四、节约每一张纸。滴水是金,片纸是银。以“节约用纸、合理用纸”为荣,以“浪费纸张”为耻,能双面印刷,就不单面印刷;能用网络传输,就少用纸质寄送;能借阅书籍,就不再新印;能一纸多用、循环利用,就不再多费一张纸;能自带水杯、碗筷,就不用一次性物品。
五、节约每一分钱。无论国家财富、校园财产,还是家庭积蓄,每一分钱、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辛劳和汗水。以“艰苦朴素、合理消费”为荣,以“奢侈铺张、虚荣炫耀”为耻,用好每一分钱。
同学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勤俭节约,细水长流。节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培育“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节约型校园文化,逐渐形成节约光荣的风尚,应该从点滴做起,将这些小事坚持到底养成习惯,形成风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让我们农职学子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共同努力创建节约型校园,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___院学生会
20__年_月_日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篇五
“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礼貌提高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关于改善工作作风及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大力推动节俭型机关建设,在全校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氛围,倡导进取健康的文化风尚,我们向机关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弘扬传统,倡导新风。大力弘扬勤俭节俭的良好风尚,进取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理念,自觉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奢侈浪费,争做“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传播者和示范者。
二、节俭水电,勤俭办公。爱水、惜水、节水,杜绝跑、冒、滴、漏;减少开灯时间,避免电器空置待机;步行上下楼,减少电梯使用;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功能,倡导无纸化办公;合理使用公务电话,科学控制长途通话。
三、低耗差旅,节俭办会。差旅安排节俭高效,食宿交通不超标,进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精简会议数量,控制会议时间,坚持不摆放花草水果、不制作横幅背板、不插彩旗、不设茶歇,校内单位间不送请柬、不发贺信、不赠礼品。
四、简约接待,礼貌用餐。公务接待,简单大方,不铺迎宾地毯,不挂欢迎标语,不用高档菜肴酒水;进取响应“光盘”倡议,不挑食、不丢弃剩菜剩饭,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礼貌用餐。
五、遵章守制,崇俭抑奢。进取遵守学校物资采购和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做特殊员工;身体力行,反对浪费,进取制止和纠正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争做勤俭节俭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一种境界。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以良好的机关作风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为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1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