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6:25:20
2023年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汇总(9篇)
时间:2023-04-03 16:25:20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一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起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二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忧虑。因为他患上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下来,脚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活不同意就认定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个人的第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10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不久,他的事业又迎来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三

杨佩,女,汉族,1990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当他9岁的时候,他被高压电击击中了。虽然他失去了双臂,但他总是乐观而不屈服于命运。现在小杨佩和他的妈妈一起去北京工作。他心中总有一个愿望。有了一笔钱后,他应该继续学习深造,做他喜欢做的事。他喜欢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有一个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陕西省平利县卫生镇孟西街村杨佩蓬勃发展的城市,有很多不安因素。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心,孩子们喜欢来回地斜拉线拉电线杆去玩,9岁的时候,一天在学校吃午饭,她走到了变压器前,习惯用手拉电缆,但她不认为斜线已经松了,就行了。

命运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的生命尚未解除,这意味着学校的废弃和生命的缺失。

从那时起,家里就更难了,父母只好再安排一次:父亲带着弟弟回家,母亲带她去打工挣钱。没有手,连我自己的生活都很难照顾好自己,更不用说工作赚钱了。小杨佩开始练习双脚而不是双脚,双脚灵活。但现实实在是太残酷了,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接受杨佩的手,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知道残疾人要自立,必须自信,自信。而且有自己没有专业知识,精通某一行,找不到工作,即使有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根据自己的条件,然后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使她能在社会上有所不同。此刻她在京城乞讨,她的梦想是攒够足够的钱来完成自学,使自己文化知识,一个人不浪费渣。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和一名无胳膊的舞蹈演员。

杨佩从没有失去对生活的梦想,他相信它可以来自逆境。她平凡而平凡,就像路边的小草。它是未知的。她是非凡的。她可以在逆境中寻求精神上的升华,甚至是乞讨。也是为了飞行。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四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出国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五

有一个新认识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乐曲。

更让我敬佩,是他对生活乐观态度和健康心态。他言语总是那样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关系融洽,与客户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他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美味佳肴,我也成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爱。一家人为给自己残疾只有一只左手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环境,一起改掉自己坚持几十年使用右手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爱,全部写在左手上。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六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七

陈州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娶妻生子,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从无腿乞丐成长为中国激励大师。

他的童年较同龄人相比极其不幸,刚满5岁时,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分 居,1991年,年仅8岁的他被法院判给了爸爸,没多久,爸爸把他托付给了50多岁的爷爷后,远离家门。由于爷爷、奶奶经济困难,陈州从小就没上过学,11岁时,就靠着爷爷教的一点快板和家乡戏开始外出“闯天下”了,佳木斯、北京、沈阳等地到处留下了他那幼小的足迹。

1996年五月中旬,陈州流浪到潍坊市昌乐县爬乘一辆火车时,不小心摔了下来,等他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医院里,火车碾断后高度截肢,从臀部往下仅保留了10厘米。一年后,在家倍感孤单的陈州趁爷爷不备,用一块厚厚的轮胎皮绑在屁股下面,用两手撑地一点一点向前挪动,再次离开了家门,一个月后,流落到浙江嘉兴的陈州,遇到了一个街头卖唱的无腿残疾人

“就是这个朋友,教会了我唱歌,后来,我就用美妙的歌声引来了身边美丽的凤凰。”提及老婆和一对儿女,天生乐观的陈州更显得兴奋和开心。

陈州: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二庙乡瓦子埠村人,六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失去了父爱母爱,陈州的童年是不幸的,13岁的时候,跟随爷爷去卖艺,有一次坐反了火车从车上跳下,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双腿。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陈州最终选择了坚强面对。虽然没有了双腿,但他有健全的意志和心理,他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养活自己。从此在外流浪,在流浪卖艺的这些年里,陈州当过乞丐,卖过 报纸,擦过皮鞋,修过电视。

陈州亲手制作的两个普通的木盒子,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重,一个轻,一个三斤半,一个四斤半,成了平时走路时穿的鞋子,成了他的强有力的双腿,重的右手拿,这样保持行进中的平衡。陈州就是穿着这双“鞋子”走南闯北,认识了让他走上“流浪歌手”道路的“师傅”。到目前为止,街头演唱达3000多场。

陈州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多次登山。到目前为止,陈州登了中国大大小小90多座山,正是靠着登山磨练出来的意志,陈州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八

舞蹈是要用双脚来跳的,一个舞蹈演员演出时是在用肢体动作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感情,因此,人们都认为没有双腿的人根本无法跳舞。可是有一个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弱小的年轻女子却做到了,她是四川绵竹的一位舞蹈教师,叫廖智。

这不是天方夜谭。在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廖智"站"在了舞台中央,跪在鼓上的她表演了一出叫《鼓舞》的舞蹈。红绸飞舞,失去双腿的廖智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在一面大鼓上旋转翻滚,做出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现场掌声雷动,观众无不满含泪水地看完廖智这场令人难忘的舞蹈演出。几位资深评委在点评廖智的演出时,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得话都说不下去,这就是一个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带给人们的巨大感动。

廖智是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人,本是一位教学生跳舞的舞蹈教师。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正在家中的廖智和自己十个月大的女儿及婆婆一起被埋在废墟里,被埋二十六个小时后,廖智被救出,女儿和婆婆却不幸遇难。廖智活了下来,可膝盖以下的小腿及双脚都被截去,她成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轮椅的残疾人,这一年,她刚24岁。

一个一直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员突然间没有了双腿,这样的打击对她来说比失去生命更为残酷。可是仅仅在截肢后一个月,还躺在病床上的廖智为了安慰邻床养伤的小朋友,就在病床上跳舞给小朋友看。她突然有了想法,没有了双腿也一定要将自己的舞蹈事业继续下去。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廖智一直走到现在,成就了一个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辉煌成就。

我们见过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演员跳舞,但很少看到失去双腿的人能够在舞台上一展风采。要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人想要跳舞何其困难,实现这个目标几乎就是在创造奇迹。然而,在众多好心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廖智终于站在了义演晚会的舞台上。那晚,廖智与搭档表演的是双人舞《走向希望》,她穿一条红色舞裙,男舞伴穿一件白色舞衣,两人在舞台上精彩起舞,谁也看不出这个美丽的女孩双腿被截去了。台下有观众心生疑惑,廖智的腿不是好好的吗?此时,音乐进入高潮,廖智被舞伴猛地举过头顶,她双手抓住右脚,把一只假腿取下来扔在地上,红色的裙褶就像鲜血一样,垂直下搭。顿时,全场鸦雀无声,片刻之后,所有观众均欷歔不已,泪水直流,他们都被廖智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

廖智的《鼓舞》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廖智为舞蹈所经历的苦难,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廖智曾说,在经过汶川大地震这场生死劫难后,她开始明白一个词——珍惜。如果没有那场地震,廖智应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是一位幸福的年轻妈妈,女儿如今也该有三岁了,她也依然在舞蹈学校里教学生跳舞。是可怕的地震让她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自己用来跳舞的双腿。可廖智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她珍惜生命,笑对生活,坚强地活下来,期待自己的又一个辉煌,这就是她的信念,她成功了。

此刻,没有人否认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廖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撑起了一片天空,用廖智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四川在雄起,灾区在雄起"。

残疾人励志故事简短篇九

他是天生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他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未来充满忧虑。因为他患上罕见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玻璃娃娃。

他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影响,他还在很小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他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下来,脚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父亲建议他学点别,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一个特殊辅助器,使他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机会,他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个人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地方,站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演奏,观众被他音乐震憾,先是短暂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身材才来,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高度。

置身于神奇音乐世界中,他忘却残缺肢体带来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训练量甚至令他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带看钦佩心在仰望他灵魂高度。

然而,再伟大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不久,他事业又迎来辉煌时刻,不仅签约新唱片公司,而且出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真高大,那是矮小成全!

他就是法国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挑战,克服身体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残疾人。他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980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