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一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注意点: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②溶剂量:100克;③状态:饱和;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4、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各元素主要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况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
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第九单元 (溶液)
1.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2.溶液都是混合物。
3.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
4.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它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
5.说溶解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温度,单位,饱和。
6.溶质在溶剂中可以以原子、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
7.同一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比如饱和的食盐水中仍然可以溶解蔗糖。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水是弱电离的,水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其水溶液显碱性。
3.石蕊遇酸变红 ,遇碱变蓝 ,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不可搞错,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4.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5.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
6.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 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8.氨水呈碱性,一水合氨(nh3·h2o)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在初中阶段,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0.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12.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13.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碱是不可溶的,只有氢氧化钠、钾、钡、钙(微溶)和氨水可以在溶液中存在,相反,大部分酸是可溶的。
14.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的,硫酸铵水溶液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水溶液有一定的酸性。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
15.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强碱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强酸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不考虑水自身的电离)。
1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17.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
18.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19.若不慎将盐酸或硫酸弄到手上或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
20.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1.碳酸氢钠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如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钠和水。
2.盐和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选种。
4.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溶液。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1.淀粉没有甜味,但是经过酶催化水解后可生成有甜味的糖类,因此米饭馒头长时间咀嚼后有甜味。
2.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于淀粉,不等于葡萄糖,蛋白质不等于氨基酸,油脂不等于脂肪,油脂分两种,液体的叫做油,固体叫做脂。
3.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4.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钡离子,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胃酸即盐酸,注意不是硫酸)。
5.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6.钠、钾、钙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7.菠菜不能与豆腐同时食用的原因是菠菜里的草酸和草酸盐能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8.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而是碘酸钾,碘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碘化钾和氧气。
9.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0.聚氯乙烯有毒,不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是聚乙烯,它是由乙烯在高温催化剂下断开双键形成的。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三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fe2o3 + 3co==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四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1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