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美术教案画春天篇一
1、初步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对水墨画感兴趣。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法创作水墨画。
水盆、墨汁、砚台、毛笔、宣纸、课件、盘子、毛巾
(一)、认识笔墨纸砚,感受中国水墨文化,
1、出示笔墨纸砚提问幼儿,“是什么”、“做什么用的”“怎么用”。由熟悉的纸到墨,让幼儿认识墨、墨水。
2、看图片感受中国水墨画(诗词、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
3、提问幼儿是否喜欢,有什么感受。(美丽、开心、骄傲)
(二)、寻找水墨画中藏着什么
1、欣赏三幅画,提问看其中藏着什么,是怎样画的?(同一幅画,放置角度不同)让幼儿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的效果。
2、欣赏水墨视频“相信品牌的力量”,得出:墨去了水里,每次流动都有不同的画面。提问“那怎样留下画面?”
总结:把墨滴在水里,让它流动,把纸放在水面,拿出来就是一幅好看的水墨画。
1、 教师示范:滴墨印画
讲明要求:①滴墨
②轻摇,使之流动(不能摇匀)
③将纸放入水面
④提出来
2、 幼儿操作(桌子上每人两个盘子,一个放水准备让幼儿滴墨,另一个空盘子放纸张,并且印好后放到空盘子里,操作一次)
3、 作品展示
请两组幼儿通过两次教学,得出的成果:孩子们能够通过熟悉的纸张与笔,联系认识了解文房四宝中的墨,认识墨汁,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用滴墨来印画的方法了解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通过幼儿自己的领悟,动手操作,亲手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的神奇。
我的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共同欣赏大家的作品,就少了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总结,少了对同样活动中不同结果的奇妙的感叹,以及孩子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水墨意境。第二次在接受了同事们的宝贵建议之后,过程也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些意象不到的画面会有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孩子对自己作品的神奇想象,加上孩子的语言,在古典音乐的意境下是一种美的感受。
大班美术教案画春天篇二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大胆地在蛋上表现图案。
2、探索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重点:能大胆讲述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及自己的操作过程。
难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熟蛋,彩色笔
2、辅助材料:米、沙包、布、瓶盖、橡皮泥、积木、透明胶、海绵、纸等。 活动过程:
——出示蛋宝宝激发兴趣:
1、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幼儿:你想在蛋上画什么?你会用什么图案来表现?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宝宝站起来。
师:怎样才能让蛋宝宝站起来呢?操作后提问:你们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
3、提供不同辅助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交流:讲述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师:刚才我看到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了,谁能告诉我你怎样使蛋宝宝站起来的?(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
4、第三次操作,鼓励幼儿用没有用过的材料探索出更多的`办法。
(1)让幼儿多使用几种材料使蛋宝宝站起来,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说:“我的主人只让我在一样东西上站起来,可是我很想到其它的东西上站一站,特别走在海绵上、在纸团上也站起来,你们能帮我吗?”
(2)幼儿操作,并分享与交流展示自己的方法。
师:这次哪几种东西帮助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
——展示蛋宝宝
师:今天小朋友们让蛋宝宝站起来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蛋宝宝战得最稳。
大班美术教案画春天篇三
1.能够大胆表现抬轿人的身体动作。
2.在创作中感受结婚时的喜悦气氛。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能大胆绘画抬花轿的情景。
表现人物的身体动作。
物质准备:音乐、绘画用纸、作画工具、各种抬轿子的图片。
经验准备:玩过抬花轿的游戏。
一、播放结婚时迎新的音乐,激起兴趣
1.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里面有什么,你在哪里听到过?
2.对,在结婚时,会敲锣打鼓,去迎接新娘子。
3.你看过结婚吗?他们是用什么迎接新娘子的?
二、欣赏结婚时抬轿子的图片
1.你知道古时候人们结婚用什么接新娘的吗?
2.你见过的轿子是怎么样的?(重点说出抬轿子的不同人数)
3.出示各种抬轿子的照片。(有的是蹲下的,有的是刚起轿的,有的是在行走的。)
4.他们都是几个人抬得呢?(仔细观察抬轿人的不同排列方法及动态)
5.总结轿子的各种抬法。
三、我们也来画一画
1.请小朋友们来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抬轿姿势
2.幼儿创作。
四、各种各样的抬轿人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评。
本次活动中,在引导的时间放的有些长了,主要对于音乐中唢呐的声音,孩子并不熟悉,所以当问到里面有什么声音的时候,幼儿无法回答,在欣赏图片的环节中,我重点引导了孩子观察人物的动态及数量,我觉得课件可以制作的在简洁一些,可以从抬轿人的数量上进行层层递进,由2人轿慢慢增加至8人轿,这样能更清晰一些。
从孩子的作品中,我可以看出这堂课还是很成功的,孩子们不仅画出了抬轿人的不同动态,更有几个孩子有了创新的抬法,个别孩子还画出了结婚的氛围,看来这个题材还是吸引幼儿的,让幼儿对民间的婚嫁文化产生了兴趣。
小百科: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0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