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数学中考考点精选(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47:12
初三上册数学中考考点精选(四篇)
时间:2023-06-06 14:47:1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三数学考点篇一

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

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

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

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

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代数式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4、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5、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6、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初三数学考点篇二

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1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1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1.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1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三数学考点篇三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2.分类:

二、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c≠0)

三、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则以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5.常用等式:

五、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初三数学考点篇四

一般地,如果,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

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五点法:

(2)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及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再找到点c的对称点d。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及对称点d。由c、m、d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b,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最值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值(或最小值),即当时,。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那么,首先要看是否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x=时,;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当时,,当时,;如果在此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当时,,当时,。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611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