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目录四篇(汇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0:20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目录四篇(汇总)
时间:2023-06-06 16:10:20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目录篇一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的谜语诗,有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有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有农村教育的新面貌,还有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整组课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

在本组教材教学中 ,要体现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可以带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认识身边的事物,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使孩子能够有一颗爱大自然的真挚之心。

孩子刚刚学完拼音,对课文、生字的学习应该说兴趣很高,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孩子的兴趣。识字与写字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困难,教学中应适当给孩子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语文园地二”“读读比比”中:了──子 ,木──禾等,一年级孩子往往受其心理特征所限,不会主动发现和注意,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1.会认读56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3.以文本为载体,引领孩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走进语文学习,在朗读与想象中走进文本,使他们体会到阅读是快乐的。

1.识字与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以“认识身边的景物”为主题,大体可分四个模块,模块一“走出课堂看风景”让孩子对景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模块二“走进文字看风景”又分四部分,从不同程度让孩子感受景色的美丽;模块三“感悟景中情”是对整个单元的一个整合,起到巩固、延伸的作用;模块四“多种形式来识字”把识字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模块,在总结识字方法的同时,扩大孩子课外的识字量。

主要想让孩子走出课堂在一个大环境中整体感受祖国美丽风光,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美丽景物”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收看影视资料、搜集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图片……为学生学习课文,认识课文中介绍的景物、体会情感做好感性经验和相关的知识积累。

一、走出教室,发现美

(1)和孩子一起走出教室,寻找校园中的美。

(2)说一说你发现的美丽景色。

二、影视资料,展现美

(1)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孩子了解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特征的美。

(2)展示祖国各地风光的图片,让孩子初步了解到祖国的广大,感受各地不同景色的美。

三、搜集图片,感悟美

(1) 搜集自己喜欢的图片,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张图片。

(2) 拿起手中的画笔,把你心中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

“画中景”于四季风光、各地风情于一体,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这四篇课文相对独立,但也有一定的共同性,教学时应注意文章的整合,鼓励孩子熟读课文,欣赏文中美丽的景色,同时要落实识字与写字的任务。

尝猜谜乐趣

一、读儿歌,引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山水画,引导学生说观察到的景物。

2.指导由远及近地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三、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把课文多读几遍。采用多种方法巩固生字读音。

3.用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

4.交流检查。

四、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赏读课文,理解课文。

2.配乐朗读。

3.练习背诵。

五、课外延伸,综合实践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一猜今天学的谜语,并和他们一起找一些谜语。

2.课间玩谜语竞猜的游戏。

析四季特征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感知内容,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

2.自己把课文多读几遍。

3.小组轮读课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集体检测,巩固自学。

三、体会情感,引导朗读

1.观看关于四季的动画。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

2.把你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指导孩子朗读)

3.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季节。(进一步指导孩子的朗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四、创设情景,说话练习

1.( )对( )说;“我是春天。”

2.( )对( )说;“我是夏天。”

3.春天桃花红,夏天荷花开。

秋天菊花黄,冬天腊梅香。

仿说句子:

桃花红红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菊花黄黄她对白云说:“我是秋天。”

五、扩展延伸

画一画你自己喜欢的'季节。

观秀丽风光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展示交流模块一中孩子搜集的关于江南的图片,让孩子整体感知江南风光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读感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整体感悟江南的美丽风光。

(2)“鸟儿在唱……”(扩展想象什么鸟?它们在唱什么?)

(3)“鱼儿在水里游……”(扩展想象)

(4)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看图指导孩子理解)

(5)岸上漂亮的小房子(看图补充)

(6)质疑问题,尝试解答。应重点理解的词句:竹排、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四、回归整体,感情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评价、指导孩子的朗读)

3.表演读。

五、综合实践,扩展延伸

2.召开“美丽家乡”交流会。

感人文情怀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在读中巩固生字。

三、细读课文,入境入情

1.仔细观察图画,联系图画再读课文。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2、3自然段,读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针对孩子的讨论,加深对句子的感悟和理解)

2.讨论:你感到爷爷怎么样?为什么?你还见过哪些人这样做过?

四、赏读全文,熟读成诵

展开想象,加上爷爷和小树的对话,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这一模块实际上是对前两个模块的一个整合,同时对课文做适当地延伸,从内容与情感的角度整合全组课文,包括本单元口语交际中的“我们的画”。

一、谈话导入,整体把握

二、读书回忆,综合理解

美丽的《画》让我们认识了谜语的特点,《四季》让我们了解了代表四个季节的景物,《小小竹排画中游》把我们带进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那座房子最漂亮》展现了农村的新风貌,爷爷和小树让我们学会了互相关爱……相信如此美的课文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你印象最深,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或把你喜欢的景色画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三、结合实际,扩展训练

我们的小学堂那么美丽,有:青青的____________

白白的____________

宽宽的____________

我还可以说:

暖和的____________

绿色的____________

雪白的____________

漂亮的____________

爷爷门前有一棵小树。

我家门口有____________

四、口语交际,延伸扩展

将《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我们的画”融入其中。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1.比一比谁的画最漂亮。

2.小组评比介绍自己的画。

(二)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班内举办画展。

把“字”单独拿出作为一个模块,融入《语文园地一》中的“读读比比”“我会找”,总结识字方法。

一、总结单元内容,复习单元汉字。

看哪些生字记得,哪些生疏,同学之音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二、结合“读读比比”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

三、结合“我会找”,你发现了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系?

四、和爸妈一起游玩过程中,你从一些景点牌上认识了哪些字?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目录篇二

;

【摘 要】2016年全国投入使用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鲜明特色。从装帧学角度看,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封面色彩丰富、热烈,富有个性与感染力,符合儿童审美需求。颜色选择结合功能划分,体现版面构图的逻辑性。文字编排简而不空,结合图形构成疏密有致的视觉效果,凸显秩序性;图形设计呈现情境式民俗文化,手绘形式构图,使封面具有美育功能,同时传承家国情怀,彰显文化个性。

【关键词】统编本语文教材;封面

优秀的书籍封面设计作品不仅能够向读者传递文化知识和信息,还可以营造出与书籍主题相符的氛围[1],教科书的封面设计更是如此。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图书,它的封面要能够发挥感知学科文化、传递课程内容、吸引儿童注意力、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作用[2]。本文从装帧学角度,以及封面构成的三大元素——色彩、文字、图形,来探寻统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封面的主要特点。

《辞海》将书籍封面定义为:“亦称‘封皮‘书皮。书刊的表层部分由面封、封里、底封、底封里和书脊五大组成部分。”[3]本文研究对象是由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12月第一版小学低年级《语文》(共四册)教科书的面封,即狭义的封面。

一、色彩

作为封面设计的要素之一,色彩的视觉作用往往先于图形与文字,能最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感官,从而左右读者的情感。[4]在色彩的选择上,统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科书考虑到小学生偏好明快、活泼的色彩认知特征,面封多选择橙色、黄色以及中间过渡色作为主体颜色,它们均属于暖色调,给人一种温暖、舒缓的感觉。同时,考虑到大面积使用暖色调容易使人产生“眩晕”感,则增加较大面积的单色色块、色条,来调节不稳定状态,压住 “乱”的视觉感受,实现“闹中取静”效果。如一年级上册封面为《忙趁东风放纸鸢》。金秋十月,三五孩童着艳丽服饰,持五彩风筝,小狗、小松鼠奔跑追逐,相应成趣,热闹非凡。在大面积的绿色梯田的映衬下,蓝绿相间的远山树木与清澈透明的天空相互交融,不仅使画面整体透着宁静与祥和,而且尽显江南之秀美。

从色彩的安排上来看,整体配色本着“形式服務内容”的原则。美术编辑李宏庆说:“最重要的科目名称‘语文一概衬以最亮的白色,年级和学期用暖金色铺底,年级有标准色,学科亦有标准色,过渡区域是这两个颜色的混合,此外还有标志人教社的绿色。”封面顶部以一窄条过渡色进行呼应,形成完整而通透的封面边界,具有精致的视觉效果。同时,统编版本的颜色设计上下册一致,突出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从色彩的主体上来看,主体物设计结合卡通人物与物体特征配以不同明度的色彩,为人物赋予颜色鲜明靓丽的服饰,如:蓝色条纹上衣加绿色裤子的小男孩、亮黄色花朵裙的小女孩等,既体现出立体效果,又能聚焦整体视觉感受。从儿童审美能力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天真活泼的儿童喜欢鲜明的色彩,喜欢强烈、张扬和艳丽的色彩,因为这些色彩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5]二年级上册以蓝色的海浪对应浅火红色的祥云,蓝色的小鹿对应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大面积浅黄色的幕布对应浅蓝色的地板等,鲜明的冷暖色调对比不仅让读者感觉清新活泼,有现代感,而且求得“光明沉稳”的艺术效果。

二、文字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封面沿袭人教版传统,书名字体为郭沫若于1970年所题写的郭体,字体颜色为黑色,大小为3.0cm×3.2cm,居于最佳视域封面右上角,其笔力爽劲洒脱、韵味无穷、形神兼备,结合纯白色背景,既活跃了封面空间,又带来书卷气和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凸显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美,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第一次正式接触语文学科,充分感受文字的艺术美和文化的厚重美,体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增添与语文的亲近感,达到设计形式、内容与读者的统一。

书名左侧为教育部审定图标与“义务教育教科书”。封面左侧居中为黑色宋体的“年级”和“学期”,底部标注毛体“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几部分文字整体结合不同颜色的背景花瓣图呈扇形分布,不仅表现出字体形式的多样性,如黑体、宋体以及书写体“毛体”“郭体”等,而且呈现大与小、疏与密的对比,表现出一定的形式美。如下图所示。

三、图形

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鲁安曾说:“现在社会已由文字文化转为图形文化。”从原始岩洞中的图腾符号到今天信息的多元化,作为视觉语言的图形符号又重新发挥着比语言文字更强大的功能[9]。因此,教科书封面图形的设计尤其重要,封面图片不仅仅起着美化版面的作用,它还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统编本教材根据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将书名背景图案设计成一朵花的造型,花朵的轮廓使用橙色,并以粉色填充两侧,这不规则的橙色花茎曲线对版面的文字信息与插图进行了不对称分割,图画的面积占到了封面的约1/2,突破以往教科书设计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封面空间进行理性划分与功能整合,无论是整体色彩还是学科区隔及年级、上下册等,均达到了易于识别又完美统一的效果。该套书封面图画整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民俗生活图,传承家国情怀

(二)富有美育功能

儿童的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主要通过视觉欣赏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封面设计应达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统编本语文教材封面图形设计以手绘为主,手绘插图比电脑绘图更具艺术性和质感,更能直达孩子们的内心,体现与本书主题密切相关的意境、格调。如:晕染的树木、错落有致的梯田、层次分明的积雪……每一幅都笔触柔和,色彩淡雅,所流露出的亲切感与亲和力会在美育与审美方面给予学生长期的耳濡目染。

四、整体特点

结合色彩、文字、图形三个方面的分析,整体解读该套教材的封面,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逻辑性

封面设计的逻辑性是对整个封面系统的规划与指导,统编本语文教材封面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版面构图上,如采用花朵、花瓣、花茎等柔美流畅的曲线构图进行版块与区域的分割,表达方式有具体实物载体,清晰、明确而不僵硬,既符合小学生的审美特点又使构图视觉节奏平稳,极具说服力。花朵的主体结合书名位于版面的左上角最佳视域,构图视觉效果稳固,通过黄金分割比例的控制传达出较强的逻辑性。

(二)个性化与感染力

加登纳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一书中提出,在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活动中,“只要他的情感生活变化了,那么他便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艺术过程中去了。”而统编本语文教材封面在色彩运用上,扑面而来的黄色、橙色、土色、暖金色、红色、褐色等暖色调作为主体构图,色彩的运用传递热烈、欢快的情感氛围。图画的背景色以及辅助性场景选择浅蓝色、嫩绿色、灰白色等色块对比,提高辨识度,使色彩表达具有专业感与说服力,营造色彩的和谐整体性,趋于个性化和感染力。

(三)秩序性

统编本语文教材封面的秩序性主要体现在文字编排的位置排列、字体选择、大小设置三个方面。封面上书名与其他文字信息都采用一致的黑色,并以“贴近”“远离”[12]“对齐”“对比”等构成设计手法来控制节奏、突出主题。13]文字信息编排主要居于曲线分割上部的功能区域,结合图案以扇形分布,呈现出秩序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文字主体书名以个性化而富有意义的郭体书写,年级、学期、类型、审定与出版机构以黑体、宋体以及中间少量变体构成,呈现大与小、疏与密的对比,字体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灵活多变,又不缺乏一定的秩序性,集信息传达、装饰效果于一体。

(四)人文性

语文教科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传播的主要载体,统编本封面图形选择布老虎、风筝、糖葫芦、拨浪鼓、皮影戏、红灯笼等丰富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插图形式上以手绘为主,返璞归真、精心雕琢,拉近了与小学生的距离,体现出封面传达的学科性、人文性的审美特征,凸显教科书独特鲜明的文化个性。使学生得到真善美的熏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五)整体性

统编本语文系列教材封面的整体设计周密,各分册封面以图形内容变换为主,代表性的设计元素花朵图案会贯穿全套封面,图形风格与形式,以及年级信息底色的中性色温和,人教社系列教科书专属绿色统一设计,当大批封面摆放在一起时,这两个色彩并不容易与其他颜色混淆,既个性鲜明又成为一体,套书的气势尽显其中,整体效果高度统一。

总体来说,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封面色彩丰富、热烈,富有个性与感染力,符合儿童审美需求。颜色选择结合功能划分区域,体现版面构图的逻辑性。文字编排简而不空,结合图形构成疏密有致的视觉效果,凸显一定的秩序性;图形设计呈现情境式民俗文化,手绘形式构图,使封面具有美育功能同时传承家国情怀,凸显文化个性。

当然,该书封面设计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如何拉近与城市学生的距离?人物的设定是否需要成人介入?这些问题如何协调呈现在16k的封面上,还要进一步商榷。

参考文献:

[3]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相关热词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目录篇三

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文目录,欢迎参考!

第一组

1 草原 (老舍)

2* 丝绸之路

3 白杨 (袁鹰)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牧童 (吕岩)

舟过安仁 (杨万里)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7* 祖父的园子 (萧红)

8 童年的发现 (费奥多罗夫)

9* 儿童诗两首

我想 (高洪波)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10 杨氏之子 (刘义庆)

11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4 再见了,亲人 (魏巍)

15* 金色的鱼钩 (陆定一)

16 (谈歌)

17* 梦想的力量 (江菲)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8 将相和 (司马迁)

19 草船借箭 (罗贯中)

20* 景阳冈 (施耐庵)

21* 猴王出世 (吴承恩)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路甬祥)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路甬祥)

网上呼救

把握自己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22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徐光耀)

临死前的严监生(吴敬梓)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曹雪芹)

23* 刷子李(冯骥才)

24* 金钱的魔力(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

26 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

27* 与象共舞(赵丽宏)

28* 彩色的非洲(彭仁)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拉萨古城(次多)

2 故事两则

加了一句话

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

3 一件运动衫(马克·哈格)

4 丰碑(李本深)

5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赵明)

6 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7 孔明智退司马懿(罗贯中)

8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冯骥才)

9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生字表1

生字表2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目录篇四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

教案

,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的家》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请,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2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字词卡,录音机,多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3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冬冬的家。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 冬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看。

2 示图:你看到了谁?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初读课文。

1 听录音读。冬冬的家多么幸福啊,冬冬在这么温暖的家中幸福快乐的长大,你想听听冬冬是怎么说的吗?请听(出示录音)

2 自读课文。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周围的小朋友。

(通过孩子们熟知的卡通人物冬冬来引出课文,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自读,在读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会读的字问周围的人,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3 指名读文。其余同学当小小评论家,。

(通过让学生当小小评论家,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精力,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读课文)

四、游戏识字。

1 智慧树。

a 课文会读了。课文中的字大家都认识了吗?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老师这里有一棵智慧树,谁认识哪个字就来把智慧果摘下来在课文中贴上。

b 学生领读生字。

谁有好办法记住“大”字?

谁能用“家”组个词?

(学生有着个别差异性,要让那些早以会了的学生有施展的机会。在识字的过程中穿插组词练习及培养学生探究识字的习惯)

2 开火车读词。

3 找朋友识字。

请小朋友们拿出生字卡片,同位来做识字游戏。

全班检查。

4 故事中识字。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冬冬要去知识王国探险,在通往知识王国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不过,只要我们拥有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到达知识王国。

在课件中出示:1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2 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

3 爱我,爱我,我也爱。

(通过课件,再次出示生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读生字,并且穿插练习并列复句,到达知识王国,使学生渴望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五、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小小的船

第一课时

一谈话释题。

1.同学们见过船吗?你知道的有哪些船?这些船在哪儿行驶?

的船)

了些什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笔划出课文里的生字。(头、尖、里、坐、见)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1.指名看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5 个生字的读音。

2.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

(1)学习第1 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出示挂图)

①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的?(两头尖尖的)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月亮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它们的

形状很相似。小小的船”在这里指真的小船)

③为什么说月儿是“弯弯的”,不说是“弯的”呢?(叠词“弯弯”比

有什么不同?(借助上面已学知识理解新词)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么一只可爱的小船,你们喜欢吗?(用喜爱的语气

来读)

(2)学习第2 句。注意“两头尖”字音。

所以把弯弯的月儿当作船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学习第3 句。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三)

太阳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太阳卡通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

谜语

师: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学生自由猜谜。

(贴上太阳)

师:下面,我们就伴随太阳的升起,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全文)

点评:教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范读课文。

(课件演示内容)

学生边听边看。

点评:课件逐字演示课文内容,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课文中的每个字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课件配音是童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聆听课文,不觉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快地入情入境。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试着用借助拼音或问问同桌的方法解决。

学生自学课文。

师:谁愿意带大家读读。

学生带读。

师:同桌互读。读对了给对方画一个小太阳

点评:反复地读课文,既是熟悉课文的过程,更是随文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读文识字过程中,教师注意渗透学生合作和评价的意识。

四、强化识字。

1.文中识字。

学生带读、跟读。

2.卡片识字。

学生多种形式读(指名、分组、男女生)

3.游戏识字。(猜字游戏)

点评:识字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文中识字到文外识字,每一个层次的教法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间操:《上学歌》

今天,外面艳阳高照,让我们在太阳底下跳个舞吧。

五、课内外结合,复习巩固课内知识,深入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师:现在,大家休息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传,从前有十个太阳。他们每天轮流出现在天空,所以人们每天只看到一个太阳。有一天,十个太阳觉得太没意思了,他们一起跑到天空。土地烤焦了,禾苗晒死了。人们没法活了。于是,人们请来会射箭的天神来到人间。要他教训教训这十个太阳。

(出示后羿射日图)

你愿意当后羿,做个射日的英雄吗?

(出示十个太阳)

课件内容:

(1)太阳:还有一个什么名字?

(2)猜谜语:两个人手拉着手,是什么字?

(3)跳:用这个字组个词。

(4)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森: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6)照: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这个字?

(7)叫:用这个字组个词。

(8)请你用手写出水这个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930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