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3:18:20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优质14篇)
时间:2023-12-02 03:18:20 小编:LZ文人

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指导。教案应该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编写教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下面是一些教案范本供教师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调整、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旗、卡片、小棒、小纸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十几减九的题目,你们会算了吗?我们来算几道试试。

师板书:13-9=11-9=15-9=学生做在自己本子上。

2、反馈校对。师:15-9=6你是怎样算的?(有错题就说算错的题目)。

(多指名几人)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二、研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1、师:看看这些题目中你觉得哪一道最难,我们先来做做。那就13-8吧,13-8=?想一想,(停顿时间)想好的同学可以把答案写在本子上。谁来说说13-8=?你是怎么算的'?师板书记录下每种方法。

生:我是想8+5=13,所以13-8=5。

生:我先算10-8=2,再算2+3=5。

师:(板书)为什么先算10-8=?如果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的话,就是…(小棒操作演示方法)现在你听懂了吗?真是个好办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你也来介绍一下?(指名几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好办法。(同桌互说)。

生:我是算13-3-5=5。

师:谁听懂他的方法了?为什么减3还要减5?

师:为什么要加2?你们听懂了吗?真会动脑筋。

……。

2、师:算出来等于5的举手。小朋友用了那么多巧妙的办法来算13-8,真不简单,(方法简单回顾)老师想了解一下你刚才用第(1)种方法来算的举手。第(2)种,第(3)种,第(4)种呢?看来大部分小朋友喜欢用这2种方法计算(指板书)。

3、师:剩下的题目你能解决吗?老师有个建议:可以用你刚才算13-8的方法,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也可以用小朋友们介绍的好方法来算。请你做在自己本上。(学生独立练习)。

师:算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反馈交流。

通过刚才的计算,小朋友心里都有了认为比较好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优化方法。

1、比一比,看谁算得最正确。

师:那么就用你认为好的方法,来做一做小纸条上的题目。(学生做在小纸条上)。

题目:12-5=11-7=13-6=。

14-8=16-9=13-4=。

口答校对。错题说说想的过程。(如果没有错题就说12-5你是怎样算的?)多讲几人,这么多的同学都用这种方法,看来这种方法真不错。

2、说一说,算一算。(课件出示)。

(1)师:这里可真热闹,有些什么,快来数数有多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交流。(课件演示)。

(2)师:(课件演示)有11只小猴,小猴子很调皮,有几只爬到树上去了,地上还有几只?(8只)你能算一算,爬上树的有几只吗?(算式写在本子上)口答板书:11-8=3。(课件演示)如果地上还有5只,那么爬上树的会有几只?如果剩3只呢?(口答板书11-5=611-3=8)。

3、师:14-8我们会算了,那么1()-8=()还有吗?看谁写得对又多。

学生做在自己本上。

师:谁能把你写的算式和大家交流一下。(生答师板书)。

10-8=2。

11-8=3。

12-8=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18-8=10。

19-8=11。

自查得数算对了吗?抽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2-8、16-8)你们会用这个好办法来写一写十几减7,减6…的题目吗?回家以后可以去写一写,并且仔细地观察每一组的题目,你一定会发现在这些算式里藏着许多的小秘密,下一节课我们再来讨论,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四、小结揭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出题:十几减几)做这样的题目方法可多了,你可以选择算起来又对又快的好方法来算。

五、游戏:排队回家。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2、感悟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3、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重难点。

多种计算方法(主要是凑十法)。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

一、出示情景图。

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课间活动。

数一数,做游戏的有几人?又来了几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做游戏?

谁能列出算式?(师板书:9+5=)。

引入课题9加几。

准备题。

(1)卡片:10-510+710+810+310+4。

集体订正。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先出示3个瓶子,数数几个?再出示9个瓶子,数数几个?

要把3个瓶子和9个瓶子合起来,怎样列算式?

谁会算9+3。

学生用小棒代替瓶子,自己摆一摆,可以怎样计算?

自己摆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看书,观察你和书上的方法一样吗?

课堂活动84页1题。

(二)教学例2。

指导看例2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怎样写算式?9+5。

学生自己说计算的方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84页2题。

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2、练习十第1、2题。

四、课外作业。

84页课堂活动第3题:自制9加几的口算卡片。

板书设计。

9加几。

例1:9+3=12例2:9+5=14。

把3分成1和2,

9+1=10,10+2=12。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三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的组成游戏。

2、完成数的组成和口算。

二、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许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许多同学喜爱的水果,你喜欢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三、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测,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历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6+7=()7+7=()。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7+6=136+7=137+5=12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15-4=11。

对比观察: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6+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四

教学内容:88~89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一第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中找到8加几的方法。

2、会口算8加几,能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讨8加几的口算方法,感受8加几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

一、游戏复习。

找10的好朋友。

二、新授。

1、情景引入。

出示88页情景图,激发兴趣。

看图,说图的意思。

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例1图。

学生说图的意思,并列算式。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8+5=。

学生交流8+5的计算方法。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看书讨论,你和谁的方法一样?

出示算一算:8+3=8+4=8+6=。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辅导。

指名回答并订正。

2、教学例2:学习4+8。

出示例2图。

观察图,列算式4+8。

学生自己算,并且说方法(小组讨论)。

看书验证,你喜欢那种方法?

算一算8+8=6+8=。

学生独立练习,口述方法。

3、教学例3。

分组讨论列式并计算。

指名汇报,集体讲评。

三、课堂活动。

1、完成89页第1题。

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填一填。

指名回答并订正。

2、第2题。

学生看图,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订正。

3、第3题。

按规律写出8加几的算式,并与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5题。

板书设计。

8加几。

例1:8+5=13例2:4+8=12例3:原来有多少盆花?

8+7=15(盆)。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五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圆。

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验,教师总结。

4、教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2)认识半径。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2)判断题。

(1)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2)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四、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六

教学内容:93页例1、2,94页课堂活动1、2,练习十二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找到口算7、6加几的方法;

2、会口算7、6加几,能较清楚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凑十法这种简便算法。

教学重难点。

7、6加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花、小棒。

一、复习。

游戏:找朋友。

10的好朋友。

你会填吗?

7+=106+()+3=10。

二、

1、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提问题,并且列算式。

7+5=。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小组交流。

(1)、想:

7加几得10?

把5分成几和几?

7+3=10,10+2=12。

(2)、想:5加几得10?就把7分成几和几?5+5=10,10+2=12。

看书,你的计算方法给谁的一样?

(3)、算一算:7+47+7。

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吗?

学生算后小组交流。

观察:你发现了7+57+47+7的秘密吗?

老师小结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贴小花。

小猪有5朵花,小猫有6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算式,

指名板书自己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全班订正。

算一算:6+6=6+8=。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94页1题。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回答并订正。

2、自制7、6加几的卡片。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1题。)。

板书设计。

7、6加几。

例1:爷爷摘了7筐苹果,5筐梨。例2:小猪有5朵花,小猫有6朵花。

爷爷一共摘了多少筐水果?一共有多少朵花?

7+5=12(筐)6+5=11(朵)5+6=11(朵)。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七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单一标准讲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一标准》讲课教案: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课件出示)星期天花猫cat和猫咪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它们高兴极了。cat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cat哥哥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

探索算法。

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8=5(条)。

你是怎么计算出13-8的?能给菲菲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

菲菲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方法,解决了cat哥哥的问题,高兴坏了。它灵机一动,决定考考cat哥哥:“有13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的,有本事算一算你钓了几条花金鱼?”

谁知cat哥哥马上计算出13-5=8。同学们能猜猜,它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类似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

8+5=1313-5=813-8=5(教师补充板书。)。

小结。

同学们用以上几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计算时你要向cat哥哥学习,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练习巩固,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愿意与cat和菲菲一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看图列式,说算法。

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这里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只让学生在计算中感受或在汇报中自由的表述,教师不作介绍。)。

2.动脑筋计算。

分组出示以下题目。

a.6+5=7+8=4+8=。

11-5=15-7=12-4=。

学生做完后,师问:“做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b.8+□=118+□=166+□=15。

11-3=□16-8=□15-6=□。

学生做完后,师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3.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三的第2题。)。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信息和符合信息,鼓励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

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计算练习(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内抢答算式的得数,再各自写出算式。

教学设计说明。

在童话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童话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采取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74-76页。

教学目标。

六、进一步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八、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

复习。

1.摆小棒计算。

5+1012+514-3。

2.开火车口算卡片。

新授。

1.看图填空。

(1)第1幅图。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算法。

在图中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

(2)第3幅图。

同桌合作摆小棒。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集体反馈。

(3)第3幅图。

说说图中画的算朱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4)第4幅图。

看图,说说图中珠子的变化。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反馈。

2.计算。

(1)同桌竞赛。

(2)请个别学生说说算法。

3.看图填算式。

(1)看图,说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交流反馈。

4.填空。

(1)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反馈。

5.找朋友。

(1)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巩固练习。

1.过河游戏。

先让学生看图,再说说题意。

同桌比赛。

集体交流反馈。

2.计算。

同桌竞赛。

请个别学生说说算法。

3.填空。

让学生看图,弄请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4.一共有多少只蜗牛?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5.思考题。

讨论口答。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十

加深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脱离表象的支持,直接计算退位减法。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为学习以后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学习和总结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数学迁移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用具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

一、复习。

引导学生复习11、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计算的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练习的情况。

二、学习14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读题:树上原有14只猴子,下来7只,还有几只在树上?

2、引导:我们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计算树上还有的猴子呢?

3、板书算式:14-7=?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讨论,说出计算14-7的步骤,并让学生对比11、12、13减法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计算步骤和方法,启发学生联系11、12、13的减法计算的方法,学习14减几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做练习巩固这部分知识,拿出做好的卡片算式,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式子计算结果。

6、听学生汇报练习的结果,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指出学生中出现的错误。

三、学习15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已经掌握了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学习了不止一种,现在我们继续学习15减几的计算方法。

2、拿出15-8=?的卡片,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相互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计算的方法说出来。

3、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讲出计算步骤,强调,计算的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4、引导学生分小组做游戏:两个一组,用做好的卡片算式,一个同学从中拿出一个减法算式,两人一块讨论计算出结果。

5、听同学们汇报练习的情况,对做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解计算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6、总结本课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14、15减几。

14-7=715-8=7。

10-7=310-8=2。

3+4=72+5=7。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韵母ao、ai,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的四声。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o、ai组成的音节。

3、试着自己拼读儿歌,感受阅读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出示单韵母卡,做“认读接龙”游戏。

二、学习ao、ai。

1、引导学生回忆声母学习方法,用相似的方法学习韵母。

2、学习ao。

(1)引导看图。(2)出示音节词“棉袄”,教学生读准,引出韵母。(3)比较ao和单韵母的不同,认识复韵母。(4)对比读a和ao,观察口形,体会单、复韵母发音方法的不同。(5)给ao加上声调,练习组詞或说话。

3、学习ai。

(1)引导看看,读准音节词“高矮”。(2)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学ai,试着读一读,老师相机点拨指导。(3)给ai加上声调练习组词或说话。

三、完成课后练习“拼一拼”

1、弄清题意,同桌一起用拼音卡片做拼读游戏。

2、老师和全班小朋友做这个游戏,相机指导正音。

四、练习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在学生书写时,注意观察他们的写字姿势,及时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五、学习儿歌。

1、自己拼一拼,把有困难的音节点出来。

2、仔细听老师读儿歌,注意自己点出小困难的音节。

3、先前觉得有困难的音节是不是学会了,给大家说说。老师相机指导。

4、用齐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把儿歌读熟。

5、完成“试着读读连连”。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体会13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13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3减几的计算,并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13减几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2减几的知识,同学们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能。多媒体课件出示做修改的例1情景图。(把图中的“树上原有13只猴子”改为“树上原有12只猴子”,并出示问题: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其余不做改动)。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12-4=8。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树上原有12只猴子,下来了4只,就是从12只中去掉4只,所以,要知道剩下多少只就要用12-4才能得到。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12-4=8的?

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进行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如:倒着数;想加法算减法;把12分成10和2,10-4=66+2=8。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个新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树上原有13只猴子,下来了4只,树上还剩多少只?

教师: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比,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发现:树上原有的猴子数由12只变成了13只,下来的猴子数没有变,问题也没有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又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13-4=。

教师:13-4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减几。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教学例1。

教师:我们能不能用12减几的方法来计算13减几呢?

学生:应该可以吧,因为它们都是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师:好,同学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着算一算13-4。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教师:用第1种方法(倒着数)计算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抽1个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2种方法(想加法算减法)计算的呢?

仍然抽1个学生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3种方法(把13分成10和3,10-4=6,6+3=9)计算的呢?

学生举手并汇报。

教师: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可能有学生说:因为12-4=8,13-4和12-4比总数多了一个,而减去的数是同样多的,所以13-4的结果要比12-4的结果多1,就是9。

如果没有学生发现教师不作要求。

教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3-4=9,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2减几的计算方法在13减几中同样可以用。

学生:13-9=4。

教师:这也是我们前面知道的想1个加法算式可以计算2个减法算式。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现在又起了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出示。(下来的猴子变成了6个)。

学生:树下的猴子变成6个。

教师:下来6只,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

教师: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改变猴子下树的只数,给大家出个题目。

学生可能说:下来5只,还剩多少只?下来7只,还剩多少只?……。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后面的算一算做好铺垫。

试一试。

(1)出示课件算式:13-9=13-6=。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式的计算。

(3)抽学生回答算法,引导学生回答成对算式的计算方法,理解1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例2。

出示课件。

(1)找学生说说图片中的信息(9只小猴在拔河,4只小猴在跳绳)。

(2)让学生自己填一下书上的方框。

(3)公布答案。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完成,一个小朋友讲出两个数的加法算式,同桌则讲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算式的被减数是同桌说出的加法算式的和。

2、口算卡片。

老师拿出12减几和13减几的口算卡片,请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1、知道了用12减几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3减几的减法。

2、发现了13减几中的一些规律,并能用这些规律帮助我们又对又快地口算。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十三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题,我们来比赛一下。男同学算左边3道,女同学算右边3道,看谁算得快。

多媒体出示:298+9932+35+97147+100867+98496+3002.

学生在题单上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

教师:现在我宣布女同学的计算速度最快!

男生:我觉得不公平,女同学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数加整百数,算起来当然快,如果我们算右边3道题,比她们还要快。

教师:看来,大家都觉得用一个数加整百数计算更容易些。那么,左边3道题有没有办法也转化成加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呢?下面我们把867+98作为例题进行学习。

二、教学例5。

1?情境引入例5,并列出算式867+98。

2.教师:观察867+98中的第2个加数98有什么特点?

学生:98接近100。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简便计算,请同学们分4人小组进行研究。

3.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答题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第1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说明:98接近100,我们把867+98看成867+100,这样很快就算出得数了。

第2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967-2=965。说明:我们赞成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867+100以后要用得数减2才正确。

4.教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请你选择,哪个组的算法和写法都合理。

5.学生用手势选择第3组。

6.教师:这里为什么要减2?学生:把加98看成加100,多加了2,所以要减2。

7.教师用红笔强调“-2”。教师: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加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加了几就要再减几。

8.学生简便计算298+99,135+97。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加几第一课时篇十四

教学内容:116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形成多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2、鼓励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学习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方法的掌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

一、复习。

引导学生回忆16、17减几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总结学生练习的情况,重复强调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学习18减几的计算方法。

提出问题:9+9=?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这道题,谁能把计算过程和结果告诉我呢?

总结学生的答案。进出问题:18-9=?

引导学生找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区别和联系。

教导学生根据学习18减几的计算方法,总结出18减几的计算步骤。

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学生的方法,肯定并强调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851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