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4:32:06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
时间:2023-12-01 04:32:06     小编:雁落霞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案编写有所启发。这些范文包括了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在编写教案时,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一

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领略北京优美的风光。

跟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中国地图。

课件准备:“中国地图”图片;“游北京”组图;《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视频。

出示图片“中国地图”,帮助幼儿了解北京的位置,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哪里?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的位置吗?

小结: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北京。北京在中国的北方,在地图上用一个大大的红色五角星来表示。

出示组图“游北京”,带领幼儿领略首都的风光。

你去过北京吗?首都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哪里?认识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吧。

小结: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那里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故宫。同时,北京也是一座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有许多著名的现代建筑,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大兴国际机场等。

播放歌曲视频《我爱北京天安门》,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1.播放歌曲视频,引导幼儿初步欣赏歌曲。

首都北京真美呀!有首歌唱出了对北京的喜爱,一起来听听它赞美的是北京的哪个标志性建筑吧。

2.分句播放歌曲视频,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让我们跟着视频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

3.再次播放歌曲视频,鼓励幼儿自由表演唱。

请你一边演唱一边为歌曲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太阳升:高举双手;向前进:踏步走)

家长同幼儿一起欣赏宝宝巴士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鼓励幼儿表演唱歌曲。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二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集会。”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a.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不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三

2、感受歌曲愉快、跳跃的情绪。

2、我梦见我去了天安门,那你喜欢天安门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喜欢天安门的理由有许多,不仅我们喜欢,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因为天安门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一个广场,它也成为了首都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

3、尝试用双手拍打节奏。

4、讨论:这首歌中唱了几遍我爱北京天安门?唱的`旋律一样吗?

三、学唱歌曲。

1、跟上乐曲的节奏学唱歌曲。

2、有表情地歌唱,表达热爱天安门的感情。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四

1、尝试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看图形谱和节奏谱,并为歌曲进行伴奏。

2、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ppt、钢琴、主题式课件

1、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吗?(北京)

价值点:用节奏火车的方式让幼儿回忆之前的经验,并且有节奏的说说他们眼中的天安门广场,用这种方式既能让幼儿有节奏的回答,又能激发起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1、你们介绍的真棒!原来天安门广场是北京最伟大的、最能代表首都北京的建筑之一,它是那么的雄伟和壮观。

音乐常规:教师弹奏钢琴,幼儿听着音乐作出信号。

3、幼儿演唱歌曲。

4、孩子们,唱啦啦啦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激动、自豪等),所以我们唱的时候要把这种情绪唱到歌曲里去,觉得站在天安门广场唱歌是多么得自豪。好了,让我们再来一遍。

音乐常规:教师再次弹奏钢琴,幼儿回座位。

价值点:通过复习歌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熟悉歌曲,为之后用乐器伴奏作好铺垫打好基础。

(一)以邀请函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们唱的真棒!听了你们的演唱我也很想去天安门走一走、看一看,目睹它的风采。

2、前2天啊,朱老师收到一份邀请函,今天我拿来了,神神秘秘的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你们猜猜看。

3、教师故作神秘状,拆开事先准备好的信件,上面写道:他们想邀请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组成一个乐队去北京天安门演出。

(二)开音乐会前的准备:排练

1、这是天大的好消息,那我们要行动起来咯。既然要组乐队,那必须要有什么?(乐器)

教师出示座位表和乐器。看看今天我请来了谁?(铃鼓、小玲和响板)

现在请你们喜欢谁就和谁做朋友。幼儿根据座位表拿取相应的乐器坐下。

音乐常规:教师弹奏钢琴,幼儿听着音乐作出信号

2、教师依次出示铃鼓、小玲和响板的图谱。可以以集体、个别的方式在音乐伴奏中分别尝试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3、真不错。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个音乐团队,团队讲求的是合作精神,我呢是你们的总指挥,所以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听从我的指挥哦,看看哪一队排练的时候最认真。

4、刚才是分开演奏的,现在我们3种乐器合起来,一起来演奏(教师出示图谱)

(三)在探索中尝试演奏《我爱天安门》图形谱

1、刚才你们演奏的真棒!朱老师为《我爱天安门》这首歌配了个图形谱,你们能看懂吗?(出示图片)

2、先请幼儿讨论。现在请你们先自己试试看,这份图谱要注意哪些地方?演奏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演奏的更好?(讨论)

音乐常规:教师弹奏钢琴,幼儿听着音乐作出信号。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五

1.学画天安门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

2.能对称、均衡的安排画面,表现天安门的雄伟壮丽。

1.天安门的实景教学挂图、教师范画、图画纸、水彩笔。

2.幼儿学习资源、背景音乐《我爱北京天安门》。

1.引导幼儿观察天安门的样子,说一说天安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2.指导幼儿掌握天安门的画法:先画天安门的基本框架“三层梯形结构”由上到下,再画每一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拱门、红灯笼、画像、柱子等),注意左右对称。

3.指导幼儿大胆作画,提醒他们画出天安门的基本特征用涂色的方法表现出天安门的雄伟壮观。

4.天安门的作品展示,分享绘画经验,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画的天安门。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六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竖钩。掌握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竞赛法、游戏法、表演法

生字卡、词语卡、小黑板、课件

1、(课件出示:天安门)这是哪里?

2、你去过天安门吗?你看到了什么?

3、揭题、板题:天安门

1、自由读课文,划记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纠正发音。

3、范读——跟读——齐读——小组内读。

4、男女生竞赛读。

5、全班配乐朗诵。

6、激情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1、今天你学习了哪些新词语?你在哪句话中认识它的?你能读出来吗?

2、齐读——开火车读词语卡。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城楼、站在

3、(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你会认哪些字?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

4、师领读——组词读——齐读。

5、同桌两人互帮互读。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踩石过河”的游戏识记生字。

3、读生字挑战。

4、你能用动作表示哪些生字?(跑、跳、站、桥、)

5、你会给哪个字找朋友?

(出示词语卡)你会用拿个词说话,就摘下来,说一句话。老师及时表扬鼓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范读——领读——齐读——小组竞赛读。

2、指导背诵。

师引读——师引背——自由试背——配乐朗诵。

3、表演课文。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指名读。

2、找朋友。(扩词)

1、(出示字卡)认读“小、水、支、开、升、言”

2、认识“竖钩”。书空。

3、课件演示书写:小、水。指导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4、学生练习写两个。

5、课件演示书写:支、开、升、言。

6、学生练写。每个字写四个。

1、读了这首儿歌,你能编一首儿歌吗?

2、教师范编。

泰山小学

走过大雕塑,

穿过升旗台,

来到植物园。

看看桂花树,

摸摸龙爪槐。

站在园内高声呼,

啊,我爱泰山小学。

3、学生自由试编。

4、指名朗读自己编的儿歌。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七

1、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高低起伏的旋律,掌握乐曲的节奏。

2、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学习看图谱演奏。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节奏谱、提示图片若干、cd、多媒体、打击乐器若干。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学解放军进教室。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与幼儿共同复习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调动幼儿已有学习经验。

2、欣赏音乐,播放cd。

听后提问:

a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b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演唱学习拍节奏。

2/4 x —|x — |x — |x —|xxx|x — ||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选择乐器演奏乐曲。

(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教师指着示意图谱并放慢速度,让幼儿尝试演奏。

(3)教师指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乐曲。

6、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7、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结束部分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本次活动是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在家长面前显得更为兴奋,并为自己的表现而自豪,使我们的本次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交流。

节奏乐活动虽说平时进行得不太多,但为什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将看谱子打节奏的技能掌握的如此轻松呢,我认为,这与节奏谱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我在展示完自己打节奏的方式后,问幼儿老师为什么这样打,幼儿很快就能认识到“因为老师在谱子上画了太阳和月亮,还有汽车,太阳就要拍手,月亮就要休息,而汽车就要拉长”。这种直观的教学符号我们平时应多受启发,可用于多种活动之中。

最后的互动环节孩子们和家长都很兴奋,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打节奏时反应比家长还快,虽然是一次打击乐的新授活动,孩子和家长是一起开始进行的这次活动,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已经掌握得游刃自如,可家长们却手忙脚乱的,看来“学”和“不学”就是不一样。活动结束后,我还开玩笑地告诉家长,回去一定要请孩子们当你们的“小老师”,由此看来,我们都要在学习中共同成长才行!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八

今天坚决做到“不读书课文不开讲”。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降到最低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解读的问题,首先要把文中的生字、词语做到认读正确。

第一步把文中的生字用组词的形式让同学们填写。这样既能做到书写方面的指导,也强化了记忆,最重要的是谁要是写不好自己觉得丢人,所以写之前他们得好好地瞪大眼睛认真看一下。这一招比较灵验,以后还要多想想有实效的做法。

第二步给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加音节,通过写拼音我发现,一年级的东西还是需要复习复习的。

第三步把文中四字词语单独拿出来练习读,解决读课文是的拦路虎。这篇文章之所以写的美、有气势,与这篇文章运用的优美词汇遣词造句十分不开的。文章没有特别长的句子,只要把词语读好就可以了。

第四步读文。一人独一句,尽量做到不出错。但是仍然有三个孩子不让我满意。一听就知道自己不用功。

今天虽然进度很慢,我心理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学习就得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对于学习上反映比较慢比较温的孩子就得这样做。打好基础是关键。对于快的孩子多读读课文也是好的,正好消消他的浮躁情绪,学习是不能投机取巧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今天早上检查家庭作业的情况。也是这几个孩子,最让我头疼的是家长不重视。虽说家庭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但是那是回家做的,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家长不盯着,没有时间的保障,他肯定就不会做了。今天不做明天不做,日久天长就落下了。就这个问题也已经与家长沟通过。但班里总是有那么些孩子养不成良好的习惯。到如今却落得我自己干着急了。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九

1、感受3/4拍的节拍韵律,尝试用自然、协调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强拍。

2、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有节奏的进行打击乐表现。

感受3/4拍的.节拍韵律,尝试用自然、协调的肢体动作表现强拍。

对3/4拍的节拍韵律有初步地感知。

音乐(视频)铃鼓、三角铁、圆舞板若干节奏卡。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哪里?北京的天安门你知道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天安门图片,幼儿看看讲讲。

2、幼儿学唱歌曲。

二、欣赏歌曲。

1、提问: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听了以后什么感觉?

小结:小朋友欢快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为我们的天安门感到自豪。

2、再次欣赏歌曲。

3、幼儿学唱歌曲。

4、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强拍。

三、打击乐表演。

1、出示节奏卡,幼儿选择乐器后分组。

2、幼儿拍手打节奏。

3、幼儿根据老师的手势指挥分组进行乐器打击。

4、幼儿分成三组合作表现歌曲。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十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饱含赞扬之情的状物类文章,写出了天安门广场建筑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天安门广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了解了一下,学生们没有一个去过北京,对天安门广场也是从电视上了解一二,对广场上各个方位有些什么建筑、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景象知之甚少,对开国大典的场景那就更不得而知了。所以,课前,我搜集了很多关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图片,开国大典的录像,为上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课上,我让学生欣赏了天安门广场的图片,首先了解了“最宽广、最壮观”的意义;接着,和学生一边了解各个方位有些什么建筑,一边出示图片,以加深对建筑的`了解和印象;讲到开国大典时,我播放了有关的视频,形象生动的场景吸引了学生,这比口述效果不知好多少倍;清晨、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更因为有一幅幅生动的图,而加快了理解。

像这类课文,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写景的说明性文章,有着写景文的特点,那就是景观方位清楚,语言优美。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以及其壮观、辉煌。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和天安门的.方位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的方法,抓住这部分的方位词,通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理清几幢建筑物之间的方位关系,我以学校的几幢教学楼为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面对不同的方向,想想建筑物的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一来,原本比较混淆的几幢建筑物的方位马上清晰地呈现在了孩子们面前。然后在完成课后练习的时候就感觉容易多了。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习作例文”。比如《天安门广场》一课二三自然段介绍广场四周的建筑物,表面看这两段文字很平淡,很枯燥,其实是非常准确、简练、规范,可谓字字珠玑、要言不烦。

课堂上我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写得好不好?学生有的说“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四字词语用得好,词简意丰,文采斐然。有的说“蓝天白云”映衬着“汉白玉华表”非常美丽。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我在黑板上画起了“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北端”是“天安门”,“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什么是“遥遥相对”?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画好示意图后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方向”这个词语。我板书“方位顺序”,解释“方位”就是“方向与位置”。对于“方位顺序”这样的词汇,学生可能是首次接触。可是他们应该明白:“顺序”是语言表达的要领,说话写文章都该“有条不紊”,否则就是“杂乱无章”。

接着,我们口头练习:用方位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或者学校。介绍我们的教室,就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顺序”来写作。

用“写作”的视野看“阅读”,这也是“读写结合”。

天安门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我给这个单元的主题定位为民族魂,教材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人(徐悲鸿)、事(虎门销烟)、物(天安门广场),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质。而具体到《天安门广场》一文中,我们又要关注它的文体特征,我以为,应该让孩子们关注,如何向别人介绍事物。

上课伊始,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意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上一节课我们说过了,这是一篇写事物的文章,这一类的文章,我觉得一般要解决三个问题:

1,它在哪里?

2,它有什么?

3,它是什么样的?

自读课文,分别来解答这三个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三个句式说话:

4、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5、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这样一来,实际上就将课文的关键词句都把握住了,尔后我结合了一些图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领略了大花坛大花园,体会到了宽广、壮观,明确了广场建筑的方位和简单的知识。

解决了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就把精读时间留给了第三、四句话的理解上,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配上搜集的一些资料,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就把难点解决了。

最后,再次梳理课文的结构顺序,了解作者的写法,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呢?联系第二篇习作我真棒指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物,都应该把最精彩的招牌菜奉献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215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