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教学过程中的参考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范文中展示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一
1、在玩土豆的游戏情境中,尝试冥想,感知休息的节奏。
2、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有节奏地表达,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ppt。
1、复习儿歌《土豆》。
1、问:你们都喜欢蔬菜吗?你喜欢什么蔬菜?
2、强调erhua。
3、通过图片读儿童歌曲《土豆》。(介绍ppt)。
2、音乐游戏“土豆”
第一步:说唱“土豆”(有节奏的说唱儿童歌曲)先听音乐,然后试着用音乐说唱,最后是有节奏的说唱儿童歌曲的精神。
总结:精神说唱是伟大的!
第二步:唱土豆(边唱边打手势)。
1、演示手势ppt,讲解手势的含义。
2、让孩子边读儿歌边做手势。
3、经过几次的音乐练习,我们正式突破了障碍。
第三关:吃丝(初步尝试冥想,感知休息的节奏)。
1、问:这张照片和前一张有什么不同?
2、试着用冥想的`方法来表达第四层次吃丝:吃电影(巩固冥想的方式,感知休息的节奏)。试着用冥想的方法来表达电影是在第五层被吃掉的:丝绸片被吃掉(表达丝绸和电影被冥想吃掉),伴随着音乐一起表演,大胆的运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在。
第六关:吃土豆(小组完成儿歌),依次完成小组表演,吃蚕丝片。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二
流水号:
编制:审核:批准:
课题:第五章音乐鉴赏。
1、1、认识影视音乐的体裁种类,了解各自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了解和熟悉经典的影视音乐,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进一关注。教学重点、难点:
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
音乐素有王冠之称,它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的感情,间接的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
(一)、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1、先秦音乐——《诗经》。
诗经的风、雅、颂:“风土之音”、“朝廷之音”、红庙之音、“宗庙之音”
民间歌曲、宫廷歌曲、祭祀歌曲。
先秦音乐的律掉与乐器发展:
“五声”—宫、商、用、徵、羽。
“八音”—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江乐器分为八个泪奔,曾侯乙编钟。
2、汉魏乐府及汉魏音乐:
乐府、李延年和司马相如、北狄和西域。
《上邪》《广陵散》。
3、唐宋音乐:
“教坊””梨园”《霓裳舞衣曲》、《渭城曲》。
曲子词:又称长短句,“曲子”就是曲调,“词”即歌词,合起来指一种新型的艺术歌曲,所以称作“曲词”
4、明清音乐:
民歌——《水浒传》中的《赤日炎炎》。
5、近代音乐。
(1)、江南丝竹(2)广东音乐:《紫竹调》与《步步高》。
(二)西方音乐与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1、古代巴洛克时期:《荷马史诗》。
意大利歌剧(蒙特·威尔第),提倡“激情风格”,提琴制作。
巴赫——伟大的宗教艺术家,《意大利协奏曲》“近代音乐之父”
2、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浪漫主义时期:
早期代表人物:韦伯、舒伯特、门特耳松(发现巴赫)。
德国、奥地利、德国作曲家.
舒曼——德国作曲家。
肖邦——波兰作曲家。
4、现代主义音乐:略。
1、旋律:又叫曲调,它由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音线组成。旋律被称为音乐的灵魂。
2、节奏:指不同长短时值音符有组织的序列,节奏被称为音乐的生命。
3、音色:也被称为音品,音质,是不同的发声体(人的声节或乐器)所发出的乐音的色彩特质,或是不同的音乐组合的音响构成的音质的特色。
4、和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乐按一定的规律结合同时发出的音响.
按时代分可分为古典音乐很和现代音乐。
按作品有无标题可分为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
风格分为:1、民间音乐: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即兴创作,自发产生,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音乐,它主要形式是民歌和民族器乐。
2、艺术音乐:艺术音乐又称为“严肃音乐”是指专业作曲家,表演家,演唱,演奏的音乐,讲究特定艺术技巧,追求某种艺术风格,富于深刻内容。
3、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是20世纪兴起的介于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一种通俗易懂,篇幅短小,娱乐性强的音乐。
1、听觉感受的敏捷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音乐是“直。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三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四
第1节。
1、歌曲:划船。
2、综合训练。
1、学习用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坚定而有力的声音演唱《划船》。
2、通过游戏《走走停停》,培养学生节奏的内心感觉和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划船》。教学难点:歌曲中每一句后面的休止符处的演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14页两条乐句,(教师将其抄写到黑板上)。
注意,用lu来模唱乐句。(这两条乐句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第一条第一拍唱强,第二拍唱弱,拍手表示。
第二条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拍手表示。
1、教师用i,sl弹奏两个短句,每句中有一个音重复。
2、请同学听后将教师弹奏的短句演唱出来,并拍出它的节奏。
3、请同学再数数教师弹的乐句中重复的是那个音,出现了几次。将答案填写在书上。
1、同学们,大家放假到了很多地方玩,有的地方有海呀、湖呀?在水面上有一种活动,是什么?(划船)。
请同学说一说划船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划船》。
2、听录音范唱。回答,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唱法学习。注意:休止符处唱法,重点练唱。
3、歌曲处理:
讨论:这首歌曲中唱的划船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表现?
最后一句“绕过这座小山”应该怎样演唱?为什么?
注意:强调强拍表现出划船的节奏。
练唱。
5、请同学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注意手的动作要与歌曲的力度吻合。
1、教师讲解规则:按照教师拍打乐器的节奏学生作相应的动作。音乐停时,按教师要求做。
2、听节奏做游戏。
课下请同学们多做一做走走停停这个游戏,看谁做的最好。板书设计:走走停停。
第一次点头4次。
第二次拍手3次。
第三次叉腰5次。
第四次跺脚4次。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五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xx”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欣赏《草原放牧》。
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碟子。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
二、欣赏音乐《草原放牧》。
1.听录音。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1)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孩子们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随伴奏再次演唱。
3、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赏第二部分。
5、完整欣赏。
6、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碟子。
一、编创导入。
1、师按节奏读歌词片段,引导孩子们关注歌词及其节奏的特点。
2、孩子们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敲击节拍。
3、孩子们用do、re、mi、sol即兴编创一句歌词的旋律,教师先示范。
二、初听歌曲。
1.教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与合唱),并引导孩子们听出歌曲唱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三、学唱歌曲。
1、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2、演唱第一乐段歌词。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七
五年级。
教学内容:
1学习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二声部的演唱形式。
2学习歌曲《晚风》,并进行扮演。掌握6拍子的强弱和弱起。
1感受音乐中描绘的自然界的美丽晚景,体会“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对二声部合唱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拍手共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二、聆听歌曲。
1导入。
师: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大家看,夕阳是多么美丽啊。
结合歌曲音乐,多媒体播放夕阳、日落相关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描绘一下心中黄昏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同学考虑回答)。
2感受。
聆听《晚风》,由同学们发挥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或其他。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
(1)复习2、3、4拍子的强弱规律,着重分析6拍子的含义和强弱,指导同学一起做6拍子的指挥图示,学习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范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指导同学视唱前4小节,再由同学自主学习第二、三乐句曲调。教师范唱,全体学唱。
四、二声部的演唱。
(1)用朗读法让同学先建立二声部的`概念,让同学对合唱中声部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2)在集体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演唱之后,由师生进行合作,同学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相互注意倾听。
(3)同学学唱第二声部,教师用钢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协助同学唱好二声部的音高。教师再合作演唱第一声部。
(4)同学分组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教师指挥。并对两个声部的演唱给予评价。
同学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同时结合歌曲的旋律律动即兴进行扮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表示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声部的音准还需要加强训练。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八
1.在两首相同主题,不同表现形象的歌乐曲中体会大海的变幻莫测。
2.能用图形表现出自己听到的不一样的海。
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磁带,录音机,钢琴。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师课前将歌词板书出来,但留部分空白。
3.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歌词中找出答案。
4.初听歌曲,仔细听将歌词补充完整。
5.复听歌曲。
设问:从歌中你感受到小朋友对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复听,生在“啊,大海摇篮”的地方一起演唱,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7.小结:为什么作者把大海比作摇篮?
四.聆听《海上风暴》。
1.设问:你们见过大海的另一种模样吗?是什么样的?
2.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设问:在音乐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边听边引导学生想象,感受。
3.复听。
你能用线条表示出你此时听到的大海吗?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九
1、学唱歌曲,尝试轮唱。
2、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
2、我们来学唱歌《快起床》,唱给田鼠弟弟听。
二、弟弟,起床吧。
1、教师完整演唱一遍,幼儿轻声跟唱。
2、歌曲里唱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劝弟弟起床?
3、朗诵歌词,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
5、完整演唱歌曲。
三、弟弟,快快起床。
1、田鼠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来学习轮唱,用轮唱的方法让田鼠弟弟别磨蹭,快起床。
2、教师介绍轮唱的方法:一个声部先开始,结束时重复最后一句。
3、幼儿尝试轮唱。
4、提醒幼儿注意轮唱中的问题,集体练习。
5、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为上做好准备。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十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
:指导学生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
多媒体、箫、钢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表演《音乐小屋》;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学生在《音乐小屋》的优美乐曲中进入音乐教室。
1、出示多媒体: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请看(多。
媒体展示漂亮的音乐小屋),这个小屋可不是一般的小屋,它可神奇了,你听,它在唱歌呢!(一遍欣赏)。
2、师:音乐小屋唱了些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孩子们再听一遍)请仔细听:
3、师:音乐小屋里有好听的音乐,它欢迎你也欢迎我,欢迎我们大家一起去唱歌,去跳舞。请同学们随音乐轻轻拍手,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快乐一起走进音乐小屋。(师范唱)。
4、师带领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师:音乐小屋里有你的快乐也有我的快乐,让我们随音乐一起来轻轻试唱一遍,找一找,你还有哪一句不太会唱。
6、根据学生情况,解决难点句。(重点解决一字多音的地方)。
7、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9、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提示学生,评价要说出为什么)。
10、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1、打开音乐书39页,让学生观看三条线上标记好islla三个唱名的位置。要求学生边唱边用手指在三条线上跳舞,感受三个音在线、间的位置。
2、学生边唱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三个音的位置。
3、师弹琴唱唱名,边唱边用柯尔文手势表现出来。
4、生轻声随教师唱歌谱的唱名。
1、分小组为歌曲加入打击乐。
2、分组表演,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说出为什么)。
师:除了节奏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导入欣赏)。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要做什么?
2、教师简介波尔卡舞是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提示:在复听时注意为乐曲设计动作,相同的音调用相同的动作表示,用动作划分段落。
3、再听乐曲,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下来。
提示:相同的音乐应该怎样表示。
4、让学生小结这首乐曲的三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表演《箫》;编创与活动;聆听《青蛙音乐会》。
生随歌曲《音乐小屋》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师出示箫。若没有实物,可用图片代替)你认识它吗?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来补充。2、网上下载一首箫独奏曲,请学生欣赏。
1、完整聆听歌曲、随着歌声轻轻拍手,感受节拍、旋律。
提示:歌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听教师范唱。
3、学生随cai轻声哼唱。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在多媒体的伴奏下有感情地唱歌。
6、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1、看课本43页,随琴唱一唱所出示的唱名。
2、学生分组用这几个音来创编旋律。
a、各组的创编由教师一一弹奏出来,全体学生共同演唱。
b、请同学们为箫写一首小曲子,然后请各组来表演。
1、静静地聆听全曲。提示: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
提示:说一说音乐有什么变化?请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简短地叙述你听到的音乐会。
3、再听音乐,跟着哼唱你喜欢的旋律,背唱一两句给同学听。
提示: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参与到青蛙音乐会中。启发学生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学青蛙叫)加入到乐曲中,还要保持音乐的完整。
第八课《静静的》。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
: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区别听到的音乐。
:多媒体、琴、打击乐器等。
:两课时第一课时。
:聆听《天鹅》、表演《小小摇篮曲》。
1、提问导入。
2、初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
4、讲小故事:被埋没了25年的圣-桑作品。
5、复听乐曲,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
放观赏绘画音乐《天鹅》。(我们来看看美术大师是怎样理解刚才这首乐曲的)欣赏完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6、再次欣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可随音乐做天鹅的动作,也可用颜色来表示,也可用线条来表现乐曲,还可以画一幅天鹅图。
1、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你能不能猜出这首歌曲应该在什么时候唱?(cai播放歌曲)。
3、让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引导孩子们或轻轻拍手,或轻轻晃动身体,或闭上眼睛,用不同的方式来体会歌曲甜美、宁静的'音乐情绪。
4、老师来扮演妈妈,妈妈把这首歌曲唱给宝宝们听好吗?(师范唱)。
5、随琴模唱旋律。
6、朗读歌词。提示学生有感情、轻声地朗读。进入歌曲中的情感表现。
7、听琴填唱歌词,有感情地轻声演唱全曲。虽然是轻声演唱,但每个字词都要交待清楚,而且每一小节第一拍要有强的内在力量,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8、编创动作边唱边。
1、分组试奏自带的铁丝、纸盒、杯子等物品,引导学生分辨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清脆。
2、动脑筋想一想,敲哪几件物品可以为歌曲伴奏,小组讨论如何来为歌曲伴奏。
教学内容:
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表演《月光光》。
教学过程:
2、复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击,是拍手、拍腿,还是拍手、拍腿、拍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
3、再听歌曲,让学生用碰钟、沙球伴奏,参与歌曲的表现。
1、师:月亮总是和静和美连在一起的。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月光光》。(多媒体播放歌曲)。
提示:这首歌曲是“静”的吗?为什么?
让学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热闹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静静的”主题的不同含义。
2、听琴模唱,先听教师弹一遍,学生再轻声跟唱。
3、有感情地读歌词,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4、用听唱法很快学会歌曲。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分组选择好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各组分别上台演示,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比一比哪一组的伴奏效果最好,师生共同进行简短的评价。
1、教师轻唱islla三个音,学生要手指五线谱上迅速的找出来。
2、在游戏中加入re音,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各音的位置,边随琴唱。
3、让学生按规律在线谱是加入fasi两个音。继续进行游戏。
4、边做柯尔文手势边随琴唱,比一比,谁唱的准,谁的手势准确、漂亮。
5、随老师轻唱《月光光》的歌谱。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十一
综合课。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电子琴、录音机。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十二
1、引导幼儿根据影片情节线索,初步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色彩.
2、引导幼儿按音乐的段落用相应色彩感知音乐的`情绪色彩.
3、激发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知道怎样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影片片段,音乐剪辑,色彩图谱.
心型表情卡。
能用颜色感知音乐情绪色彩.
体会音乐的情绪色彩.
1、引导幼儿根据影片情节线索,初步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色彩.
2、引导幼儿按音乐的段落用相应色彩感知音乐的情绪色彩.
3、激发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知道怎样战胜困难.
1、谈话导入:你们一个人在家待过吗?
3、小结:是的,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打败坏人的,我们可以大声的喊救命,也可以请邻居,警察叔叔帮忙.
4、感知音乐情绪色彩:
5、整体倾听,体会情绪色彩:让幼儿拿出心情卡根据音乐体会节奏.
6、肢体感知:让幼儿用肢体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十三
一、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二、表演《洛列莱》。
三、编创与活动。
一、乐于主动了解本课所选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二、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及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四、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钢琴、三用机、多媒体。
《洛列莱》是与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铺成的一首叙事歌。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魔法师的弟子》又译《小巫师》。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黄鹤的故事》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改写的。
音乐教材、电子琴、电教媒体课件、录音机等。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演唱《洛列莱》。
1、师简介歌曲背景。歌曲是c大调的,带变化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的一首歌。曲调带有很浓厚的德国民歌特色,朴实无华。
2、师讲个故事。
3、播放歌曲范唱。
1)随琴声有感情的读歌词。
2)轻声试唱歌谱。
3)唱词。
4)完整演唱。
5)有感情的演唱。
4、师弹琴。
小结:下课。
1.聆听《魔法师的弟子》感受那优美奇妙的音乐。
2.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洛列莱,准确视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同上.
:电子琴.录音机.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范唱音乐.
2.随音乐打拍子.
3.仔细听范唱曲旋律.
4.分段进行模唱.
5.注意正确演唱.
6.唱好音乐的强.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成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速度较慢,谐谑曲主题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魔法师的弟子更为起劲的念咒语,结尾表示魔法师回来了。
1、师简介乐曲背景。
2、师讲故事。
3、播放乐曲。
4、师请生谈感受。
5、再次播放乐曲,问;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主题每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小结。
课题:聆听《黄鹤的故事》10-1。
1.聆听《黄鹤的故事》感受优美的乐曲曲调。
2.指导学于进行音乐创作,加强学生的音氏不素养,提刘学生的欣赏能力.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介绍乐曲.
2.完整聆听乐曲《黄鹤的故事》.
3.说一说听乐曲的感受。
4.反复聆听。
5.一段段的模唱.
6.正确的进行模唱.
7.复唱《罗列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十四
1、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内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1、中国武术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2、活动前观看中国武术的表演或录像,模仿学习武术动作。
1、欣赏中国功夫。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欣赏中国武术。
——讨论:你看到的中国武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武术?
——请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2、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3、设计武术动作,创编舞蹈。
——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准确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十五
生:“留下太阳吧……给沙漠给沙漠”是领唱,“留下绿洲……留给我和妈妈”是齐唱。
师:再听歌曲,判断他回答得是否正确?(播放歌曲范唱)。
生:(肯定解答)回答正确。
师:小组合作讨论、创编,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然后随着音乐即兴演奏、表演。
(小组讨论并展示)。
生1组:一个领唱,四人齐唱,三人伴奏。
生2组:两人齐唱,四人伴舞,二人伴奏。
生:(大声自信的)我来领唱。其他同学表演伴奏。
(播放伴奏,师生共同演唱)。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吗?
生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生2:我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时时宣传环保,处处宣传环保。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希望大家能赶快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生:伴着歌曲《留给我》优美的旋律走出教室。
音乐教学晚风教案篇十六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重点:
1、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育爱心,并通过歌声表现出来。
2、听唱、模唱曲艺的唱腔,注意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并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3、初步了解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及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会学生感恩于生活,用爱心回报社会。
1、在演唱合唱歌曲时音高准确、声部和谐。
2、理解《梅花三弄》所表现得梅花刚毅、坚贞的品格。
3、组织好音乐活动,了解并热爱歌剧艺术。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第一周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第二周欣赏歌曲《爱星满天》学唱歌曲《欢乐颂》。
第三周学唱歌曲《说演弹唱》、学唱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第四周欣赏《小放风筝》、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欣赏《说大话》。
第五周学唱歌曲《阳光三叠》、欣赏重奏《阳光三叠》。
第六周学唱歌曲《渔舟唱晚》欣赏音乐《梅花三弄》。
第七周学唱歌曲《举杯祝福》欣赏音乐《嘎达梅林》。
第八周学唱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音乐《爱我中华》活动。
第九周学唱歌曲《杜鹃花》、《什么结子高又高》。
第十周欣赏音乐《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欣赏《卡门序曲》。
第十一周欣赏《回忆》活动《色彩斑斓的歌剧艺术》。
第十二周学唱歌曲《猜一束鲜花送给你》、《同一首歌》。
第十三周欣赏《告别时刻》、《老友进行曲》活动《毕业晚会》。
第十四------十六周自选教学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6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