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重点。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归纳,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机衔接。以下是一些成功教案的特点,希望对您的教学设计有所启发。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2、歌曲音乐。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1、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
2、若干乐句(幼儿人数的3倍);
3、人手一个头饰(上写有一个小节的乐句);
4、唱名1、2、3、5、6的小卡片;信封等。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2、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秘密。
二、玩一玩。
幼儿戴上乐句头饰,随着音乐找与自己拍子相同的乐句。
三、听一听。
欣赏乐曲。引导幼儿听不同拍子的曲子,并分辨三首曲子的拍子。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幼儿互相交流。
四、编一编。
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唱名及拍号,编出自己喜欢的乐句。
五、唱一唱。
幼儿自由互相唱一唱自己编的曲子。
评析: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一、活动目标:
(一)感受《康康舞曲》的欢快与活泼,并乐意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变化。
(二)能够根据图谱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并能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
(三)体会与同伴玩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谱、歌曲《康康舞曲》。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
(二)引入话题,欣赏歌曲。
(三)教师示范用图谱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
(四)请个别幼儿示范用图谱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
(五)幼儿根据歌曲的变化自由创编动作。
(六)请幼儿展示自己编好的动作。
(七)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
(八)。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生活中蕴藏的各种节奏,体验节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3、引导幼儿用各种自然物表现不同的节奏。
重点:感受节奏。
难点:用各种方式表现节奏。
活动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对节奏感兴趣。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初步感受节奏。
1、教师示范用发出一些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让幼儿拍手表现节奏。
除了拍手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现这种节奏?
哒!”这种节奏呢?
你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我声音里藏的节奏都找出来了,那我再来难一点的,你们能听出里面的节奏吗?好,我找个哨子来玩玩(出示哨子)你听出了什么节奏?除了用嘴巴说,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这种节奏。那我们跟着他一起试试!
小结:真有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声音都是有节奏的。有的长,“哒——哒——哒——”,有的短“哒哒哒”,还有的长长短短连在一起,“哒——哒——哒哒哒”,都是不一样的,真有趣。
二、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现节奏。
1、请个别幼儿示范用用不同材料表现节奏。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2.多媒体课件;3.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53|530||(2)42|420||(3)50i0||。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六
把图谱折成三部分,一段一段呈现出来。
1、集体舞动作:
每一小节内容:站在原点上,自拍2下,和同伴拍2下,右手做招手动作2下,和同伴交换位置(重复5次,交换5个舞伴)。
2、听到“蹦蹦蹦”的重音,做握拳的动作2下。
第一段音乐:集体舞。
第二段音乐:全体幼儿听到“蹦蹦蹦蹦”重音后问“谁是灰太狼?”脚下两个黑点的幼儿开始追跑,谁先跑到自己的位置谁就是灰太狼。
第三段音乐:扮演灰太狼的幼儿走四步回头一次,其余幼儿静止不动或者做静止不动的造型。听到灰太狼说“发怒了”,幼儿跑回自己的位置。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七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表演歌曲。
2、初步了解套娃,知道是俄罗斯的工艺品。
3、锻炼幼儿的创编能力。
活动准备。
歌曲《美丽的套娃》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2、什么是套娃?(所谓套娃,就是娃娃套娃娃,一个套一个,外面的大,里面的小,最大的有一尺多高,最小的像黄豆粒一样大。一般是7—8个娃娃为一套,最少的有3个,最多的有30来个。)。
3、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歌曲美丽的套娃,看看那里的'套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欣赏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倾听,熟悉歌曲内容。
3、教师弹唱,幼儿轻声跟唱。
(三)学唱歌曲。
1、你最喜欢那一句?你能把这句话唱出来吗?(幼儿唱出歌曲,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
2、幼儿没有说到的那几幅图片教师可再弹唱一边,让幼儿把它们找出了·唱出来。
3、教师弹唱,幼儿跟唱,唱完后请幼儿按照歌曲内容,把图片按照顺序排队。
4、教师弹唱幼儿,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演唱。
5、教师利用藏图法·分组演唱法等请幼儿演唱。
(四)表演歌曲。
1、教师弹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创编歌曲。
2、请个别创编能力较好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舞蹈进行整合。
4、教师弹唱,幼儿边唱边表演。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八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两声部轮唱。
2、借助图谱、指挥,保持两声部的和谐。
3、培养专注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演唱歌曲。
2、两声部轮唱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幼儿看图谱或指挥演唱。
2、幼儿边唱边表演。
(二)学习二声部轮唱。
1、欣赏范唱,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2、出示第二声部图卡,引导幼儿摆放在图谱相应位置。
3、师生、生生合作用二声部形式演唱。
(三)全体幼儿用轮唱的方式合唱表演。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梦”,初步唱出歌曲的优美情绪与意境。
2、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并创编歌曲替换词,尝试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抒情歌曲所带来的情趣与氛围。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一盒蜡笔;音乐磁带;已学会唱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唱摇篮曲开始导入过渡语:“听着优美的摇篮曲,有些客人都做梦了,它们的梦就藏在一段音乐里,一起来听听”
二、学唱新歌:
1、听音乐弹奏一遍,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3、再听老师唱一遍:“还有几张卡片,他们也想来加入,请你们仔细的听,看看他们要放在哪里?”请幼儿上来对应摆放图片,要求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小草的梦,绿绿的。
摆好后一起听音乐读歌词。
4、一起看图唱: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这首歌有个名字叫“梦”。(出示字卡梦)练习对唱,重点提醒幼儿注意听清前奏,用优美的声音来唱,注意那里唱的比较响亮。
(1)老师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2)请一位孩子和大家对唱。
5、取掉部分图片,逐步加难练习唱歌曲。
(2)我多拿掉一些行吗?那我们再来(取掉宝宝、天空、小草四张图片),现在能唱吗?
(3)如果我把图片全拿掉,你们能唱吗?
(4)小朋友你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
三、创编歌曲的替换词:
刚才我们唱了他们四位的梦,还有谁也会来做梦,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1、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鼓励孩子进行交流。
2、个别说,教师示范简笔画:把想的画出来,在右边涂色做个标记。
画满四个就一起唱一遍。“变成了一首新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四、替换歌词并练习歌唱:
1、把一位幼儿的作品拿出来,这是xx小朋友的,我们一起来用优美的声音来唱唱他的梦吧。
2、替换上另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集体唱。
3、拿着自己的图唱给客人老师听。
回家可以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现在把你编的梦唱给好朋友听听吧!
五、延伸活动:
继续提供纸笔,鼓励孩子创遍自己的《梦》的歌词,并唱给同伴听。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
1、欣赏并感受歌曲《小鱼儿的梦》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初步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ppt课件、钢琴伴奏:小鱼儿的梦。
(一)、音乐游戏:小鱼游。
(二)、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弹奏歌曲,幼儿欣赏。
师:听了这段音乐,猜一猜小鱼在干什么?
师:那么小鱼到底在干什么呢?(欣赏ppt,钢琴伴奏,教师演唱)。
(三)、欣赏并理解歌曲:
1、理解:小鱼儿玩了,玩了一天水,池塘妈妈怀里睡。(ppt1)。
师:小鱼玩了一天水,在谁的怀里睡着了?
师:谁会用优美的动作学一学小鱼是怎样在妈妈怀里睡着的?
2、理解:天上星星,星星落下来,给它盖上珍珠被。(ppt2)。
师: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为鱼儿盖了一条怎样的被子呢?
你们小时候妈妈是怎样为你们盖被子的?
3、理解:呣~~呣~~风儿唱着摇篮曲,轻轻吹呀慢慢吹。(ppt3)。
师:风儿唱了一首什么歌?
教师哼唱,引导幼儿一同哼唱。
师:为什么风儿要轻轻吹、慢慢吹?
请你来学着风儿轻轻吹、慢慢吹,哄小鱼入睡。
4、理解:鱼儿梦中,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它的嘴。(ppt4)。
师:在梦里,小鱼好像梦见鱼妈妈回来了,它在干什么呢?
我是鱼妈妈,你们都来做做鱼宝宝。(背景音乐,教师与幼儿互动)。
5、小结:你们觉得鱼儿的梦美不美?哪里最美?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小鱼儿的梦》。
6、再次欣赏ppt,钢琴伴奏,教师演唱。
注:教师在提出。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优美的歌曲吧。(钢琴伴奏)。
重点:哼唱时要轻轻的、柔柔的。
我们变成一条条小鱼,听着优美的音乐,做做小鱼儿的梦吧。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做音乐游戏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小鱼的梦》是一首甜美静溢的歌曲,幼儿用书画面作了形象化表现,渲染二色调表现了歌曲的梦幻感,我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启发幼儿表达自己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引导幼儿表达自己敌对画面的理解。引导幼儿记忆和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用“唔”声来伴唱,在讲解伴唱概念,引导幼儿分组合作演唱,成为幼儿创编了《小鱼的梦》游戏,幼儿特别喜欢也特有趣,特别是找伙伴亲吻的表演动作,孩子特别喜欢也表现的非常可爱。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一
1、熟悉并喜爱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2、了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学会演唱歌曲。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维吾尔族服饰若干套。
《雪莲花》、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1、今天段老师要带你们到遥远而美丽的新疆去看一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听一听那里优美动听的歌曲,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我走进新疆吧!
2、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发声练习。
1、跟老师学一首很简单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cg模唱歌曲。
(三)、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1、你见过维吾尔族的人吗?她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介绍维吾尔族的民族服饰:马家、长裙、帽子。
3、维吾尔族的.女孩子喜欢梳着一头的小辫子,一般来讲,梳了多少个小辫子,就证明这个女孩子有几岁了。
4、平时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中也有新疆的特产,你知道是什么吗?(葡萄干、羊肉串等)。
5、新疆人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用这种方式歌唱美好的生活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6、听几首新疆的音乐:说一说这几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习歌曲。
2、听歌曲《雪莲花》。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3、再听老师唱一遍歌曲,说说歌曲内容。
4、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5、老师还编了一个新疆的小舞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学一学?
6、下次课我们就来学学这个小舞蹈吧!
一、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尽可能的考虑到更多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实际上对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这种主体性的发挥,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更多的要依靠教师角色的转换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实现教学化的过程中,教师角色意识和观念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死板的,而教学情境随时都会变化,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细节,调整教学状态,尤其在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插嘴”时,千万不能慌乱,更不能武断压制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做到尊重学生与妥善处理问题、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有机结合。
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使得那些对历史课兴趣淡薄的学生也开始经常问问题,让我激起深深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二
1、欣赏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声。
2、通过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
3、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想象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萌发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是大人唱的还是小朋友唱的?它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歌里唱到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你们觉得小虫儿会思念谁?”“谁来做个思念的样子?”
(2)欣赏第二段。
流泪和玫瑰枯萎的样子?陪伴怎么做呢?”
(3)欣赏第三段。
“听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虫儿怎么样了?花儿又怎么样了?”“天这么黑,风这么吹,小虫儿还在继续飞吗?它在寻找什么?你觉得他勇敢吗?”“谁来学一学现在的小虫儿?”
3、完整地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自由地加入身体动作。
4、欣赏课件。
讨论:“这部动画片里还有一个小客人叫东东。他在思念谁?他有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会实现吗?他需要怎么做呢?”“当你很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想到谁?你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受到你在思念他?”
5、再次完整地欣赏歌曲,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三
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
2、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
轻音乐、小椅子布置的小树林。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
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老师配乐解说:
“让我们听着音乐,闭上眼睛,放松小手,放松小脚,让快乐来到我们中间吧。”
“早上,太阳出来,阳光暖洋洋,好舒服!”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老师也爱我!我,是个快乐的孩子!”
(请家睁开眼睛)。
二、游戏《找朋友》主动与别人交流。
小朋友面对面围成两个圆圈。不停地交换位置,用语言和动作认识新朋友。
1、师幼认识。
2、幼儿游戏,相互认识。
(1)讨论:怎么认识新朋友呢?
(2)游戏找朋友。
“那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一下新朋友,好吗?”一半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别一半小朋友去找朋友,老师用语言的动作提醒小朋友问候、相互介绍。
(3)找个新朋友聊聊天。
3表达:“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三、游戏《树林散步》关爱朋友、信任朋友。
闭上小眼睛,让朋友牵着小手在“小树林”散步。
1、请一对小朋友先走走,随机问一下他们的感觉。(相信、放心……)。
“小朋友,想到树林去散步吗?”
2、说一说感受。
你闭上眼睛走,朋友牵着你的手,在“树林”散步,有什么感觉呢?”
3、全体幼儿伴着音乐在“树林”里散步。
4、小结:相信你的朋友、助你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跟我不一样》勇敢地承认错误。
老师说相的话,跟老师说做相的动作,如果错了,就举起小手,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1、跟老师说的相。
2、跟老师做相的动作。
3、小结:勇敢地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你会变得更快乐。
五、小结:
老师希望小朋友天天快乐,做个人人喜欢的快乐宝贝。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四
《大头娃娃》这节音乐课中,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掌握音乐的学习法,是本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三个音乐活动环节中,我分别注重了三个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第一个“叫醒小耳朵”活动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聆听音乐的要求,阐明静静聆听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当然,这一习惯不单要在音乐活动中得到体现,也应贯穿于整堂课之中。例如我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在讲课的时候,提示学生注意倾听,讲明倾听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榜样,更有助于学生将这一良好的习惯融入到课堂的.各个细节当中,使之得以巩固。
第二个活动“我是小歌手”,我通过对歌曲人物心情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快乐、自豪地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演唱的艺术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自信、响亮地演唱的良好习惯;第三个活动“音乐小导演”,则是利用课堂创设的情境,给歌曲编创舞蹈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和积级性,培养学生大胆表现和学会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大班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情节中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
2、在游戏活动中能分辨不同的音色,并根据不同音色做出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间合作游戏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师生共同回忆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玩法。
基本部分:
1、初步感知音乐:
(1)以简单的故事引入。
(2)出示图谱,感知音乐。
2、在游戏的情节的帮助下,理解乐曲结构:
(1)教师根据音乐帮助幼儿分析乐曲结构。
(2)分析角色:狼和小羊都在图谱的什么地方呀?图谱中什么地方分别代表狼和小羊?教师小结,指图和幼儿共同说一遍,将图谱与音乐相结合。
(3)引导幼儿给角色加上简单的动作:老狼和小羊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再次欣赏)。
3、分角色感知音乐中的不同音色,分角色进行游戏。
(1)引导幼儿感受两种不同的音色:
(2)听音乐和老师一起玩漪戏。
a:老师当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造型进行游戏。(第一遍)b:幼儿从椅子过度到游走做造型动作。(第二遍)。
(3)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
请部分孩子当老狼,部分孩子当小羊,小羊进行游走,当听到老狼的音乐时,要立刻停下做造型,没有及时停下造型的将被狼抓住。
(4)幼儿两两结合进行分角色游戏:
两名幼儿结合商量好角色,进行游戏,最后老狼被打晕在地上,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听清楚音乐,并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角色动作。
4、扩展想象,大胆猜想。
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还能玩儿什么平时我们玩过的游戏?幼儿大胆地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如何进行游戏等。
教学反思:
“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民间游戏,它情节简单、有趣,游戏中角色扮演深受孩子的喜欢,其次规则简单,游戏中的'问答对话,既是规则又是师幼互动的桥梁,老师在与幼儿对话的同时,能合理、有趣地把握游戏节奏与运动频率。最后,它的运动技能以跑、急停躲避为主,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在奔跑中释放自由、愉快而奔放,体现了幼儿这个年龄段的运动特点――喜欢奔跑、喜欢被逗引。对性格内向不爱活动的幼儿,我要多鼓励他参与到活动当中。小班幼儿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扮演的民间游戏,对此我对民间游戏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了“老狼老狼几点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3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