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反省和成长的能力。怎样在总结中准确把握重点,避免过多的废话?以下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以供参考。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2课时。
ppt。
第一课时:
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
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立。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灵魂,精神)。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
灵魂腮边训斥玷污呜咽。
欺凌秉性蒙眬梳理衰老。
手绢华侨白杭绸抹干净凉飕飕。
不甚在意颇负盛名风欺雪压。
眷恋缕缕幽芳葬身异国漂泊他乡。
(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4、本文是围绕着梅花发展的,可见外祖父和梅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当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一起来念一下)。
5、看到这里,你们的心里有没有一点悲凉呢?都说“叶落归根”,可是外祖父却葬身在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到他眷恋着的祖国了。故乡的梅花每年都会再开,可外祖父却再也回不来了。看着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间的许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一谈论到和祖国有关的事,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会落泪。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外公落泪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泪的原因。
共有三处:
1、
2、
3、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我们先来看第一处,谁来把它读一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当时的我能不能理解?
经过几十年,当作者已成为了大作家的时候,“我”懂得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怀念的情思再来读一读。
(思乡的泪)。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第二次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当得知自己无法回国时,外祖父哭了,是怎么样哭的?(像小孩一样哭了)外祖父和小孩子年龄差这么多,为什么这么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国了,感到非常无奈,就像小孩子一样无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孙儿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让我们带着这种无奈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悲痛的泪)。
3、再来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哭了?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眬)。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难道带回去的仅仅是手绢吗?(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回祖国。)。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梅花上,还将最珍贵的梅花手绢送给了外孙女带回祖国。至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我们留到下堂课继续学习。
梅花魂。
一哭:教“我”读诗词时思乡的泪。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悲痛的泪。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不舍的泪。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学习重点:会写“幽、衰等”16个生字;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老人思念祖国的情感。
学习难点:领会梅花魂的含义。一、导入新课。
1、这五件事当中,哪件事最能体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
2、请同学默读“珍爱梅图”这一部分,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墨梅图?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不碰得。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轻轻、慢慢”更是突出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那么就让我们把这种珍爱读出来吧!
男女生面对大屏幕有感情地朗读。
在老人深情的话语中,你觉得哪几句话最能体现梅花的品格?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你发现这句话哪个词用得最多?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这段话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
前面我们讲过很多诗词都是在歌颂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的品格,多了不起的梅花,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她吧!
4、那么外祖父喜爱的仅仅是梅花吗?对,其实外祖父更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更是指下文“有气节的人物”。
课文当中是怎样描写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的?
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梅花的品格是怎样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又是怎样的?(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就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现在你明白了外祖父为什么要把墨梅图送给“我”了吧?(让莺儿秉承梅花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气节)。
(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这五件事都表达了一个海外游子赤诚的中国心。)【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四、总结评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梅花、对老人、对中华民族崇敬的心,在歌声中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吧!播放歌曲《红梅赞》。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三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五、感情朗读。
六、延伸拓展。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四
课题:梅花魂(第2课时讲读课)。
执教:程鹂。
学校: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小学。
1、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梅花的象征意义及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眷恋之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3、品词读句,积累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5、教学难点:理解梅花的象征意思,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软件媒体:文字、梅花图、音乐。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师:(导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赏过梅花?欣赏过严冬里的那一枝独秀的花之傲骨?诗人王安石、陆游、画家王冕,甚至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曾写下词句盛赞过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感悟梅花的的深刻喻意。(板书课题)。
生:回答。
师:板书(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家乡)。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回顾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以美的导语,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兴趣,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学习内容中,使学生乐学。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师:过渡语,引导学生找出外祖父的言行使幼时的她产生哪些不懂的问题。
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汇报。
师:小结,问:作者后来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从文章哪儿可以看出她懂了?
生:回答,引出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初步理解最后一段;从学生主体出发,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自觉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体验情境升华情感。
师:有感情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老人曾经的胸怀。
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表现老人喜爱梅花,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词句,用笔划上,思考后做批注,然后,相互谈感受。
生:向全班谈感受。
师:重点指导(1)第三段的描写(出示课件中的墨梅图及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进行细致刻画人物的写法指导。师重点指导(2)第十三段外公说的关于梅花的品格的那段话。(课件出示重点语段和雪中梅花图片)教师指名读文。
师:从这段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觉得像梅花一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都有谁?
生:汇报古今民族英雄。
生:继续汇报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公眷恋祖国的。
师:引出“血色梅花”讲解其深刻含义(播放《我的中国心》乐曲)。
生:体会、感受。
师:(过渡语)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屡见不鲜,怎么又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段吧!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理解内容;第三段内容学习;理解第十三段关于梅花品格一段话;让学生由乐学到会学,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创设情境,以读为突破口,理解文章重点语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意在补充信息、拓宽视野,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意在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理解外祖父的爱国心。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四)适时训练拓展延伸。
师:课件出示(每当仿佛看到想到)。
生:写作训练。
设计意图: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归纳总结入情悟理。
师:(结束语)岁月无情,外公走了,老人终究没有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请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愿同学们都成长为一位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依据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文本信息内化为情感体验。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五
1、会认“魂、葬、玷”等13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海外游子漂泊他乡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通过随文练笔,积累并活用课文中的词句。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介绍梅花的内容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怀。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出示:抹净玷污稀罕
衰老眷恋秉性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
葬身异国
指导“葬”的书写,认识“葬”的演变过程,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或段落你还读不明白?找到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交流:
质疑。
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一)品味梅花魂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第3自然段。交流。
(1)出示:“有生以来……玷污得的吗?”
结合“玷污”“训斥”,指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2)出示:“训罢……慢慢抹去。”
结合“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感受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课文学到了这里,你的脑海里又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出示:这梅花……秉性才好。
指名读。谈理解。
出示:这梅花……有骨气的!
引导过程:
(1)比较去掉三个“最”字与原句的不同。
(2)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赞美梅花。
出示:几千年来……秉性才好。
(1)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都想到了我国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2)学生读完后,追问
追问1:你想到了谁?追问2:你为什么会想到他?
四、随文练笔,感悟爱国心
同学们,你们通过读书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读书自己解决了问题,你们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六、作业
1、摘抄积累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
2、阅读《月是故乡明》,再次走进作家陈慧瑛,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眷恋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六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撩、眷”两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通过自读、讨论,感悟梅花精神及老华侨的爱国之心。
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全班齐背《墨梅》。
2、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扬梅花之魂,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它在中华民族身上代代相传。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梅花魂》。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2、学生交流汇报。
三、指导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梅花,课文讲了哪些事?每件事的内容是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老师适时指导。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为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指名说一说。
6、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再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7、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想一想,这五件事集中起来,表现了这位老华侨的什么感情?
2、再读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本课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魂”指的是什么?
3、全班交流,联系书上相关内容回答,然后适时再读一读相关部分。
四、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读唐诗宋词
珍爱“墨梅图”
7、梅花魂年老难归而难过老华侨爱国心
离别赠“墨梅图”
再赠梅花手绢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七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感情。
体会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指导结合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法。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特点以及赞美梅花的诗句。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诗句。
3、了解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气节的人物。
课前记忆训练:选一组同学每人说一句有关思乡的诗句,其他同学记忆、积累。
一、深情导入进入情境:
同学们的诗词交流使得我们教室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意。是啊这些诗句带着当时作者的感情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吟咏,一直延续到了今日。其实,现代人由于交通便利已经较少体验思乡情了。但是有一些人,他们旅居海外,却心系祖国,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寄托着对祖国的思恋。今天,我们试着走近漂泊他乡的外祖父。学习《梅花魂》。
二、预习课文,自悟情感。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看能否解决如下问题:课文描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
交流:请5位同学分别读出来。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分为两大组,一组画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另一组画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生分段读课文,边听边画)。
画完后,静下心来继续体会一下这些句子,看看哪组同学心思更细腻一些。
三、合作探究总结交流。
1小组的几个同学把你们的体会综合一下,并能使你的表述更清楚,更完善。
2、全班交流。
预计能交流出的东西:
外祖父读诗时无声的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的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这些都表明了外祖父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的感情。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从这些词当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珍惜。
四)质疑解答突破难点。
请同学们针对这一段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由质疑)总结如下:
1、外祖父喜爱梅花,实际上是喜爱梅花的什么?
4、明知道我当时听不懂这些,为什么还要说?
交流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有气节的中国人”。历史长河中有气节的中国人有代表性的举例(如:苏武、文天祥、赵一曼、杨靖宇、朱自清等)。
(小结)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而外祖父就将对祖国深深的爱寄托在梅花身上,所以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变,就像梅花一样。
五)练笔走进作者心灵。
(过渡):对于一个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怎能读懂外祖父饱经风霜的心呢?所以,当时“我”有太多的疑问,而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逐渐明白了老人的心,“我”想起了外祖父爱梅花,想起了外祖父教我读诗,想起了外祖父的泪眼,面对盛开的梅花,“我”又有多少话想对外祖父说呀:
外祖父,那时我太小,不懂你为什么,可是,一年又一年梅花开放,我回味着,感受着,才渐渐懂得了。
把你的目光放在全文,用心去体会。
(小结):这就是文化的血脉,亘古如斯,一脉相连。
六)感情朗读拓展延伸。
让我们充满感情朗读你喜爱的、受感动的句子。
又有多少和外祖父一样叶落不能归根、最终魂不归故里的游子呀,他们都尝尽了思乡之苦。刻骨铭心的思乡之痛就寄托在某个景或某个物上。萧乾在《枣核》中曾记录了美籍华人在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情况下,倍感失落。拖作者从家乡带一颗枣核,并托在手里像托一个珍珠玛瑙似的。他说:“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七)总结交流知识提升。
请你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我们从文章中体会到外祖父那股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眷恋,那么,逆向思维一下,为了要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了什么方法呢?(情,寄托于物寄托于事,得益于细节描写)。
让我们高读阅读链接中的诗歌《故乡》结束这节课。
教后反思:课前预习解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节省了时间,体会重点词句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去体会又节省了时间,这样课容量就能大些,在突破难点上就能相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提问、讨论交流了,并且穿插练习时有了指导和提示,效果就能保证了。拓展阅读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升华情感。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八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
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这篇文章,重在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的能力,在本节课上,我运用“学案导学”的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思考的阵地,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梅花魂》,感受《梅花魂》之所在。
二.品梅
请大家打开课本,边读边思考:出示预习题:
(2)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标出相关段落,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找出描写梅花秉性的句子,读一读,读出自已的情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点拨)
2、(处理预学题,重点理解第三个问题)
出示句子
这梅花……..愈秀气。
“愈”的意思是“越”,表示程度越来越深。“越是寒冷,越………”。
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梅花吗?(坚强不屈不畏严寒)带着这种不屈的语气齐读这段话。
3.是什么原因让外祖父如此衷爱梅花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出示探究题:
(1)梅花与外祖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题目中的“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指什么?(3)文中的“梅花魂”指什么?标出有关语句。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点拨,小结,重点理解第三个问题)
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
配乐齐读《过零丁洋》。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4.外祖父不仅是在赞颂梅花,更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同时,他也希望莺儿(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让我们带着老人对梅花的赞誉,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的赞誉,对莺儿和所有中国人的期望,齐读这段话。
一番肺腑之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游子的中国心。正如《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中所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一起来听这首歌。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做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九
知识与技能: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策略与方法: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一、导入。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 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 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 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 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
(3)“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五、感情朗读。
六、延伸拓展。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抓住三次落泪,品味语言;
4、深切体会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怀;
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品味语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恋国情怀,领悟赤子魂。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我的中国心》mv。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也是描写一位海外华侨深深眷恋祖国故土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梅花魂。(生齐读课题)指导书写“魂字。
3、“魂”是什么意思?课题中的“魂”呢?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幽”的写法和“低头折节”中“折”的读音。
3、课文主要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叫我读唐诗宋词;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送墨梅图;送梅花手绢。
4、文中的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老师觉得外祖父也是一个爱哭的人,你们同意吗?
三、感悟思乡情深。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外祖父共哭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哭?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感悟。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2)外祖父教我读了哪些诗词?你发现这些诗词的共同点了吗?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让我们来当一回游子,读出你的思乡之情。(配乐朗读)。
(3)外祖父为什么要读这些诗句?外祖父在读这些诗句时心情如何?
(4)我们常说“热泪盈眶”,可外祖父的泪为什么是“冰凉的”的?(心是冰凉的)师:从外祖父冰凉的泪珠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思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可如此迫切的心情为何落下的泪珠只有一颗两颗呢?(引导学生从“每当”、“常”中理解外祖父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故乡,泪早已流干了。)。
(5)指导朗读。
(1)“我”的一句话为什么引起了外祖父如此剧烈的反应?
(2)情境朗读。
师:无法回国,就意味着外祖父再也见不到亲人,甚至要葬身异国了。所以——。
生: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你知道“泪眼朦胧”是什么意思吗?
(3)外祖父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不愿让子女担心)。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还觉得外祖父是个爱哭的人吗?
四、情感升华。
师:外祖父的一次次落泪,是因为他深深地眷恋着他的祖国和亲人。正像我们上课之前听到的那首歌一样,我的外祖父有着一颗中国心。(板书:中国心)。
师:诗人艾青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觉得把这句话送给外祖父再合适不过了。生齐读诗句。板书设计:
思乡的泪。
无奈的泪中国心。
深情的泪。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2课时
ppt
第一课时:
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
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立。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灵魂,精神)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
灵魂 腮边 训斥 玷污 呜咽
欺凌 秉性 蒙眬 梳理 衰老
手绢 华侨 白杭绸 抹干净 凉飕飕
不甚在意 颇负盛名 风欺雪压
眷恋 缕缕幽芳 葬身异国 漂泊他乡
(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4、本文是围绕着梅花发展的,可见外祖父和梅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当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一起来念一下)
5、看到这里,你们的心里有没有一点悲凉呢?都说“叶落归根”,可是外祖父却葬身在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到他眷恋着的祖国了。故乡的梅花每年都会再开,可外祖父却再也回不来了。看着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间的许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一谈论到和祖国有关的事,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会落泪。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外公落泪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泪的原因。
共有三处:
1、
2、
3、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我们先来看第一处,谁来把它读一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当时的我能不能理解?
经过几十年,当作者已成为了大作家的时候,“我”懂得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怀念的情思再来读一读。
(思乡的泪)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第二次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当得知自己无法回国时,外祖父哭了,是怎么样哭的?(像小孩一样哭了)外祖父和小孩子年龄差这么多,为什么这么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国了,感到非常无奈,就像小孩子一样无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孙儿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让我们带着这种无奈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悲痛的泪)
3、再来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哭了?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眬)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难道带回去的仅仅是手绢吗?(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回祖国。)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梅花上,还将最珍贵的梅花手绢送给了外孙女带回祖国。至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我们留到下堂课继续学习。
梅花魂
一哭: 教“我”读诗词时 思乡的泪
二哭: 得知不能回国时 悲痛的泪
三哭: 送“我们”上船时 不舍的泪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4、赠送梅图。
照应。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梅花魂》精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 : 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 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 : 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1、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 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 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哭起来。有的间接表达这种情感,如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预设: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是呀,傲骨凌霜的梅花不畏严寒,不畏风雪,古今中外多少人画梅,咏梅赞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梅花的小故事。
齐读,强调“魂”的写法。组词,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有关梅花的什么事?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谈一谈你初读课文的感受,你最想说什么?
3、检查预习。
(1)生词:缕缕幽芳颇负盛名抹净低头折节衰老秉性。
(2)交流感受。
预设:a、外公久居他国,非常思念祖国,家乡。
b、外祖父喜欢梅花。
4、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那几件事来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预设:a、读诗词落泪。b、分外珍惜墨梅图。c、不能回国,失声痛哭。d、送墨梅图。e、临行送梅花手绢。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而这种情感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自己回忆的几件真实的小事来表达的,使文章更真实,更感人。而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以运用这种表达方法来表达情感。
三、作业。
熟记生字词,熟读课后的阅读连接《故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章。
二、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大问题:你从那些事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要求: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作简要的'批注。
预设:
(一)“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你还小呢,不懂!”
1、外公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为什么流泪?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3、指导朗读。
(二)体会另外两次流泪。
1、师:在莺儿的回忆中,外公几次流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不能回国,失声痛哭。
(2)临别流泪。
(三)“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有什么稀罕的呢?”
1、你从哪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格外珍爱?
预设:从动作、语言。顿时拉下脸、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玷污。
师:几个细微动作的描写就使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之意跃然眼前,这就是文学大家的功底。
2、指导朗读。(训斥中读出对墨梅图的疼惜)。
3、对于一幅墨梅图,外公为什么会如此珍爱?
师:是呀,在外祖父心中,它不是一幅普通的墨梅图,而是祖国的象征,是值得用全身心去爱的。爱墨梅图,就是爱祖国啊。
在这里,作者用外公对墨梅图的分外珍爱,间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真是巧啊。
(四)“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关于为什么喜爱梅花,外公还有一段话,谁来读读?
1、外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师:是呀,外公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国,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我,又向我讲述了这样一段话。
2、再读,想一想,外公的话讲了几层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三层意思。
(1)赞美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精神。
(2)赞颂中华民族出现了许多有梅花精神的人。而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折节的民族魂。
(3)感慨每一个中国都要有梅花的精神。同时希望莺儿也要做一个具有梅花品质的人。
细节:她:梅花为什么用“她”。
体会:1、外公漂流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是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2、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我看到了外公不变的中国心。
(五)送手绢。
外公除了送我他最珍爱的墨梅图,还送了我什么?
(六)师:是呀,这梅花图,这手绢上的梅花,它不仅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1、齐读最后一段。
2、哪段也写了同样的意思?(第一段)。
作者首尾同样写了梅花,写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让我们对这种感悟更为深刻,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读出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坚强品格;
读出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折节的民族魂。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课件
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玷污
大抵欺凌训斥秉性眷恋衰老手绢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师朗诵课文,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落泪?
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c、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从中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
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
d、怎样读老人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整篇课文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教法:
感情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1、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
教学课件。
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玷污。
大抵欺凌训斥秉性眷恋衰老手绢。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落泪?
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c、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从中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
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
d、怎样读老人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民族魂。
中国心。
思乡情。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玷污。
大抵欺凌训斥秉性眷恋衰老手绢。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师朗诵课文,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落泪?
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c、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从中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
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
d、怎样读老人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重点:理解全文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教者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这样的教学构想,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先指导他们理解体会课文的难点:老人爱梅花是爱祖国的表现。扫除学生自己阅读上的障碍。再放手让他们从文中的几件事中,寻找表现老人爱祖国、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内容。体现阅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者在教学中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起到了很好地作用。针对本文内容含蓄、思想性深刻的特点,教者又采用了情感朗读来配合教学。让学生从读中悟情悟理。加之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一定能透彻地理解全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2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