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编写教案前,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内容,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研究优秀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敏感性和指导性。
见的科学教案篇一
1、利用科学图画书,初步了解动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点)。
2、能用语言大胆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难点)。
ppt、图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动物图片以及相应的嗯嗯图片人手一份。
一、出示图书,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谁啊?它头上有什么呢?""这是谁的恩恩呢?"。
二、集体看图书,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常见动物的嗯嗯。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幼儿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师小结。
原来小动物们的嗯嗯大小、形状、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儿操作。
为小动物匹配嗯嗯,巩固对动物嗯嗯的认识。
1、交代要求。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将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师说一说。
五、活动结束。
见的科学教案篇二
2、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请一个学生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生:将电线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生:我用回形针将电线连接起来。
生:我用钥匙圈将电线连接起来。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1、探究:简单电路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
2、预测: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学生操作:实际检测。
小组长拿出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的检测器材。
(1)将所带物品有序地放到桌子的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实验物品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记录表上。
(6)检测其他物体。
4、讨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5、交流探索结论: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1、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打开我们带来的导体或绝缘体,分析推测各种材料的作用。
2、探索导体和绝缘体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2、师:安全用电,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见的科学教案篇三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6.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课堂小结: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第2课时。
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1.隔绝空气。
2.保持干燥。
3.高温灭杀。
4.低温保存。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药品。
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见的科学教案篇四
1.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1.家长帮幼儿幼儿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3.摄录、播放设备等。
1.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出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忙,把手绢洗干净。
1.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1.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1.观看录像:洗涤用品广告。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出名称、用途)。
2.讨论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都用来干什么?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洗脸、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专门洗涤羽绒服、羊毛衫的洗衣液,专门清洁厕所的洁厕净,保持色彩鲜艳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剂,等等。
4、鼓励幼儿选择1种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脏手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延伸和渗透:
“提醒家长让幼儿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袜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帮助幼儿认识家中的各种洗涤用品。”
见的科学教案篇五
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观察法、实验法。
图片。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有毒毛的蛾类银环蛇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枯叶蝶螳螂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乌贼释放墨汁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1、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有毒毛的蛾类银环蛇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枯叶蝶螳螂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见的科学教案篇六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三、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小结: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小结: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见的科学教案篇七
1、乐意参与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了解人的哪些部位怕痒,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3、尝试在玩“找痒痒”游戏中学会简单的统计。
知道准备:幼儿对身体的部位有一定认识。
1、民间儿歌《挠痒痒》
2、学具:羽毛、毛笔、草、玩具、瓶子、勺子等操作材料每两人一份。
3、统计表人手一份。
1、湘西民间游戏《挠痒痒》儿歌导入。
儿歌:磨子磨,铲子铲,蚂蚁子抠手板,砍三刀,伸手杆,噶哩哩。
(1)请一位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游戏,并请幼儿说说其感觉。
(2)衣所有幼儿玩游戏,重点:自己挠自己痒痒不觉得痒,别人挠了才会痒。
(3)根据上一发现,请幼儿相互配合玩游戏。
2、哪些物品挠会痒。
(1)讨论:除了用手挠会痒,还有什么会让你觉得痒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材料。
(2)随意取身边的物品进行痒痒尝试。
并小结柔软的物品最能引起痒的感觉。
(3)操作活动、游戏。
见的科学教案篇八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3、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根据给出的谜语猜出谜底和说出有关的知识。
2、通过展示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3、小组活动复习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
1、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2、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组合作意识。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知识的综合应用。
多媒体、试卷。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生:异口同声想。
生:凤仙花。
师:对是凤仙花,想一想凤仙花还有哪些名字呢?
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别碰我。
师:关于凤仙花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汇报。
师:刚才有同学说知道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什么?出示媒体。
凤仙花植株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学生跟着画面说出相应的内容。
二、多种形式,回顾旧知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想不起来可以看书。(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播种的方法,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等等。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咱们来个知识比赛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项比赛是判断题。
请看比赛要求:投影出示:温馨提示:
1、试卷每人一份
2、老师说开始时才能答题
3、最先完成的交给老师
4、其他同学交给小组长
5、最先完成全对加上20分其他同学全对每人加上10分,分数最高的那组获胜。
师:比赛要求看明白了吗?请各组小组长来领试卷。
判断:
1、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
2、植物都是用种子繁衍后代的。( )
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种子开始的。( )
4、所有植物的种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6、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阳光。( )
7、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木本植物,( )
8、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
9、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师:好,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试卷。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谁是第一回合的冠军呢?展示第一个同学做的题。集体订正。
指名说出错题,学生帮忙解决。
师:刚才某某小组第一名大家不要灰心我们继续比赛。第二项比赛是简答题。
媒体显示题目:
1、播种方法
2、植物的根的作用
3、植物叶的作用
4、植物茎的作用。
温馨提示:
1、给你一会时间朗读下面问题
2每组1号先背1号背完叫其他组的组员背
3、会背的给小组加上10分不会的请小组成员帮忙会背加上5分,小组成员不会其他组可以站起帮忙,会背的给她那组加上10分。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学生比赛。评出名次。
三、总结拓展,再激兴趣
出示:
1、植物体内的水为什么会向上输送?
2、植物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见的科学教案篇九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科学小报
3、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4、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准备好搜集的关于人类祖先的资料。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人类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体进行整理修改。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集体评议。
3、分组制作小报。集体评出“最佳科学小报”。
4、学生自读18页的“科学自助餐”,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5、教师补充讲解达尔文的相关资料。
1、学生完成“挑战自我”的“我进步,我成功”。
继续搜集资料。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一
2.品尝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3.学习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
1.食物:柠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2.酸、甜、苦、辣、咸汉字卡若干
1.出示切成小块的苹果,引起幼儿品尝兴趣。
教师游戏口吻:哟!好吃的苹果,谁想尝尝呀?
(请各别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
2.品尝:酸甜苦辣咸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好吃的呢?谁想吃呀?
(2)请5名幼儿在台前站好,教师分别让他们品尝不同味道的食品,
提示全体幼儿注意观看他们的表情。
(3)品尝:柠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3.学习相关汉字。
(1)根据图片认识汉字:酸 甜 苦 辣 咸
山楂(酸),糖(甜),苦瓜(苦),辣椒(辣),盐(咸)。
(2)教师出示食物,让幼儿找出相关味道的汉字。
4.幼儿操作游戏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说汉字,一人找出汉字卡片。
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 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学生:罗马士兵太残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让璀璨的科学巨星带着遗憾陨落在他的利剑下。
四、回归全文。
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推荐阅读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课件出示:
1.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三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四
1、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尝试和同伴、老师一起用蔬菜拼做娃娃脸,感受蔬菜娃娃可爱的造型,增强对蔬菜的好感。
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书面纸上画有单线条娃娃脸图案一个。
1、师:今天来了许多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
(出示卷心菜)这是谁呀?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形状,并向卷心菜问好。
(出示土豆)这是谁呀?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形状,并向土豆问好。
出示辣椒、芋艿、西红柿,方法同上。
2、师:今天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游戏,我们欢迎它们吧。
1、师: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箩筐,引导孩子按标记分放蔬菜。
3、孩子将蔬菜按标记分放,教师和孩子一起检查有否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1、师(出示娃娃脸图片):蔬菜太可爱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可爱的蔬菜娃娃。
2、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请什么蔬菜宝宝来变呀?(请一孩子取卷心菜,教师示范放到合适的地方。)
蔬菜娃娃的脸盘可以请什么蔬菜宝宝来变呀?(教师引导孩子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弯弯的,可以请谁来变呢?
(出示芋艿)这是谁呀?猜猜它想变成蔬菜娃娃脸上的什么?(眼睛。)
(出示西红柿)哎呀,西红柿着急了,它说我也要变,它可以变什么呢?(脸颊的红晕。)
3、孩子取放各种蔬菜做蔬菜娃娃。
4、(出示三个土豆)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耳朵、鼻子。)耳朵(鼻子)长在哪里?
5、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爱。
6、引导孩子和可爱的蔬菜娃娃说再见。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五
1.尝试泡奶粉,发现奶粉味道浓淡与水量多少的关系。
2.对溶解现象产生新股。
3.乐意在小实验中与同伴交流,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
1.包装好的奶粉足量,被子、调羹每组一份,搅拌棒若干。
2.每人三个一次性被子(里面放有相同数量的饮用水),一根搅拌棒,一个透明杯。
3.各种果蔬汁、酱(苹果、香蕉、胡萝卜、番茄等)。
一、谈话引题
策略1.教师出示整包奶粉
2.观察包装袋上的有关说明
指导语:1.这是什么?你喝过吗?谁泡给你喝的?
2.怎么泡呢?一起来看包装上的说明。
二、泡奶粉
策略1.教师出示三个杯子,杯中放一样多的谁。
2.三个被子中加入不容量的奶粉,引导幼儿观察奶粉浓度的不同。
3.幼儿尝试泡奶粉
指导语:1.三个一样多水的杯子,分别取名为1号杯、2号杯、3号杯。
3.根据你的口味,去试试泡一杯你喜欢的奶粉吧。
4.交流讨论:你在泡奶粉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奶粉泡在水里不见了,这是溶解现象。如果杯中的水量不变,奶粉加多,味道就浓,奶粉加少,味道就淡。
三、调配果味牛奶
策略:1.教师出示苹果汁、番茄酱等。
2.将自己的果味牛奶与爸爸妈妈一起品尝。
指导语:有了这些水果蔬菜酱的加入,我们可以调配一杯果味牛奶。制作好以后请给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六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手眼协调性。
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水槽。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小手在哪里?
幼:这里!
师:那么跟老师一起做:
合拢张开、合拢张开;
小手拍一拍。
合拢张开、合拢张开,
小手拍一拍。
爬呀、爬呀,
爬到小脸上,
这是眼睛,
这是鼻子,
这是小嘴巴!
小朋友做的非常棒,给自己鼓励鼓励吧!
幼:棒、棒、我最棒!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那些东西会沉下去?
幼:泡沫、木头......(会浮起来)石头、硬币......(会沉下去)
师:小朋友说的都对,那么请小朋友想想,鸡蛋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幼:会沉下去(会浮起来)
儿都看清实验的结果,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鸡蛋在清水里沉下去了!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鸡蛋在清水里灰尘下去。
我们在做一个实验,接下来老师要在清水了家一点盐,小朋友想会怎样?
幼:还是会沉下去。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这次在清水中加入盐,轻轻搅拌,让盐充分溶解,在放入鸡蛋。让每个幼儿仔细观察这次实验的结果,提问:
这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幼:这次我看到了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了。
师:通过第二次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可以始水的浮力,让原本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 让幼儿自己做实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下面那,请小朋友们自己做次实验,老师这里还有妈妈平时炒菜用的糖、和味精,小朋友们可以放在清水里,看看可不可以让鸡蛋浮起来。
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组获得四个鸡蛋、四个水槽、盐、糖、味精、一个搅棒。教师指导幼儿实验。
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
师:你们的鸡蛋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我在水里加了盐,我的鸡蛋浮起来了。(我在水里加了糖(味精),我的鸡蛋没有浮起来)
师:对,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始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教师在一次做实验,增加对本次实验的认识 。
4、 小朋友们,我们也可拿别的东西来做这个实验,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做这个实验。
然后,下次上课的时候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见的科学教案篇十七
1能对本学期收集到的有关运动的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
2能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分类。
3能用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4能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位置、运动、力等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1爱护自己长期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并很好地保存起来。
2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
3能形成收集资料、制作卡片的习惯,并能认识到整理总结资料、展示成果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
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2课时。
学生准备放有本学期收集制作的各种资料卡片、学习记录、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资料的“科学小本本”或“科学采蜜集”、小制作、模型、网页等;教师准备展示板。
活动1整理我们的学习资料。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围绕运动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2在学习中我们大家都收集记录了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资料,你们想展示给大家看吗?
3那需要整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定期搜集整理到的学习资料,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经验自己确定资料的分类标准,并给资料编号,便于今后查找。
4个人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给资料分类,可以按单元、课次、不同的运动主体、运动的基本形式等分,也可以按来源、摘录时间等来分。
5把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和同学交流后,针对这个和资料卡片的内容展开互评和自评。
活动2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1观看科技馆展览、六一作品展览录象片。对后面自己制作展示板做铺垫。
2设计布置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板。要求:主题明确、布局合理、资料丰富、版面美观、浅显易懂等。
3展开评比活动,记录优缺点,以备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4在“科学采蜜集”上记录下本学期主要收获。
5爱护学习成果,长期保存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4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