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减法教案(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7:40:24
零的减法教案(精选14篇)
时间:2023-11-30 07:40:24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零的减法教案篇一

有一天,几只小鸡在林中散步,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边说边画雨和闪电)这时把小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该躲到哪里去好,忽然看见树下有一个大蘑菇,于是他们急忙向蘑菇底下跑去(边说边画蘑菇和4只小鸡)问:先跑来几只小鸡?(生:4只)这时,又跑来几只小鸡(画2只小鸡)。

2.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个过程?(用上先后)。

生:先跑来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

3.师随手加上大括号和问号,问:在这里,大括号和问号都表示什么?(生: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问号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图的意思?(生结合师的手势说图意)。

学生说,老师板书4+2=6。

5.在这里,4.2.6表示什么?(生:原来有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条件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二)减法应用题。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3=3。

3.情感教育:林中的小鸡在困难时先想到了同伴,你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

4.师:刚才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学习了6.7的加减法应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板书题目)。

零的减法教案篇二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大公鸡和小乌龟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小乌龟对大公鸡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大公鸡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师: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大公鸡、小乌龟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明确课题。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试一试。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4、大家讨论。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3)十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回忆操作过程,弄清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的道理。

6、阅读教材。

7、小结:以学生为主。

5、专项练习。

不用计算,判断开始时的10道题是否要退位,若要退位就拍掌三下。

6、选择其中4道题进行计算。(对比练习)。

分小组练习,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7、请你当医生。树林时里有许多树生病了,你会帮它们治吗?

出示树上写的式题的练习。课本第21页第7题。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式题,现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算一算。

零的减法教案篇三

1、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拼图会编出相关的题目,在列式中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运算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课件,幼儿操作练习纸,铅笔等。

1、幼儿一起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有什么不同?

2、幼儿一一观看每种小动物的幻灯片,说一说它有那些图形组成的。

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个数编出相关的4道题目。(巩固三数四题法)。

3、幼儿继续观看课件,根据幻灯片的图片编出合适的应用题,并请幼儿根据应用题列出式题回答题目。

4、做游戏,让孩子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5、老师请幼儿根据课件列出相关的算术题,进一步巩固6以内加减法。

6、幼儿完成练习,做6的相关的加减法。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零的减法教案篇四

1、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多媒体、小棒、计数器等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师:那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阅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小图书馆。(出示课题)

1、课件演示主图,利用统计表切入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列出算式。

2、探究33-7的计算方法。

( 1)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理解算理。

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思考如何计算33-7,并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3-4=6,6+20=26。13-7=6,6+20=26;10—7=3,3+3=6,6+20=26。

(2)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生尝试用竖式的方法解决33-7,学生初次接触退位减法的竖式写法,教师给予指导,理解个位的6是怎么得来的。

用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理解个位不够减的时候,向十位借1的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揭示竖式的算理。

师:这个竖式的过程其实就是跟我们口算的过程一样的道理,都是个位上3减7不够减,向十位借1个十,与3相加变成13,13—7=6,6+20=26。

师:你们看,小圆点像不像给十位上的数戴上一顶小圆帽啊?

用课件播放小圆帽儿歌,引导学生理解圆帽的作用。

师:十位上的数戴上小圆帽表示什么啊?小圆帽不是每题减法都有的,是当个位的数减不够的时候要向十位借才戴的,它表示向十位借了,所以要看成少了1。

3、优化算法。

4、运用竖式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1)故事书原有25本,借走8本,还剩多少本?

(2)连环画原有25本,借走8本,还剩多少本?

(生独立做题,后反馈,师小结列竖式应该注意的事项)

1、完成教材第60页第二题第一小题“48—9=”。

2、完成教材第60页第三题“森林医生”。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计算出你手中的算式的得数。

2、你算出的得数就是车厢的号码,根据号码对号上车。

零的减法教案篇五

2、在引导幼儿将不同算式与得数及不同算式间对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6-2,7-4,5-3,7-6)插在信箱的前面;信(不同颜色的算式题纸条,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奖励用的小红旗若干。

掌握7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其含义。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

1、在黑板上画出7以内不同组成的算式图三个,请三个幼儿上前写出其他的数字,看谁的动作块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2、将组成的式子转化成加减法的算式,引导幼儿理解。

二、寄信。

收信:一一取出邮箱中的信,看看里面的信到底寄得对不对,对得多的组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寄信:将信箱上的卡片翻过来(呈现给幼儿的是上面的算式),请幼儿第二次拿到算式后,找到得数和自己拿的算式相等的算式,然后将信投进该信箱。

收信:打开信箱,看看幼儿投放得是否正确,表现好的组得到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三、游戏:找朋友。

老师与幼儿一起边拍手,边四散走,教师念:“一、二、三、四、五、六、七,走来走去找朋友,想一想3+4=?”幼儿边走边回答:“3+4=7。”同时请幼儿讲出等于7的其它算式,看看哪些幼儿讲得好,讲得快。

零的减法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环境创设: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6的减法,难点: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6-1=5、6-2=4、6-3=3、6-=2、6-5=1。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零的减法教案篇七

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6-=2。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零的减法教案篇八

大班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解和10以内的加减法,本次活动是在孩子已经学习了7的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本次活动我将数学融入图片、游戏中,让孩子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教学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还是偏向于设计意图,教材分析应该分析教材里存在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我们的教法)。

掌握7的减法运算的方法。

运用互换规律列出不同的减法。

1、在掌握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7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3、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幼儿数学用书。

2、"-""=",数字1~7,水果动物等磁性教具。

一、利用"碰球"游戏复习7的组成。

例:老师说出数字1,"嘿,嘿,我的1球碰你几球?"幼儿"嘿,嘿,你的1球碰我6球"。

1、出示磁性教具7个苹果,提问:7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把7个苹果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教师演示)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来的?(减法)请小朋友根据7的组成列出减法算式例:7-6=1、7-5=2、7-4=3、7-3=4、7-2=5、7-1=6(依次类推得出算式)提问:为什么7-6=1?(因为7可以分成6和1,所以7-6=1……)。

2、理解减法算式中的互换规律。

(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小结7―1=6、7―6=1中三个数字相同,位置却不同,所以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为了我们好记忆,我们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这个环节可能有难度,或者这样问:你们找找看,哪两道题里的数字是一样的?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请孩子们找找规律,教师再总结。)。

三、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幼儿数学用书第8页"学习7的减法"进行练习。

四、课后延伸。

引导幼儿使用幼儿数学用书第9页"复习7的减法",进一步巩固幼儿7以内的加减运算。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复习7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虽然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有了1-6的分成与计算初步感知,但要经历观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花片、闯关游戏等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比较没接触过用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会更吸引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他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的课堂主要以育为主,以教为辅,注重的是玩中学,教学的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的课堂,是以教为主,以育为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知识的密度相应增大,课堂的规则也比较多,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许多孩子存在着不适应。

零的减法教案篇九

1、引导幼儿学习4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物图编出减法应用题。

2、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描述操作结果,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体验加减法运算的乐趣,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具:四本书。范例一(画好三幅图:第一幅草地上有4只小兔;第二幅画3只跑走的小兔;第三幅是“?”)、范例二(画好三幅图:第一副画好四条鱼;第二幅画好两条鱼;第三幅画“?”)。

学具:各种数字卡和运算符号人手一套。

1、老师带了4本书,分给xx1本,分给xx3本,可以怎样提问呢?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基本呢?(让幼儿说出因为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所以用还剩下。)。

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

2、幼儿集体列算式,然后说说各符号及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1、出示范例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小朋友看看,第一幅图上的小兔和第二幅图上的小兔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自由说说,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两幅图上的小兔跑的方向不同)。

2、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情,谁能按它的意思编出一道应用题呢?请个别幼儿列出算式,然后说出各数及其各符号的实际意义。

3、(出示图二)问:图上有谁?它在干什么?你能看图编出一道应用题吗?

1)幼儿讲述,集体交流。

2)请幼儿列式计算,然后集中交流。

3)分析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

3、带领幼儿齐读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算式与分合式的关系。(让幼儿明白总数中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外一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与总数一样多)。

为什么这几幅图都用减法计算呢?(引导幼儿知道这几幅图都是先告诉我们总的数量,再告诉了我们走掉了一部分,问我们还剩下的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1、介绍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教师口编减法应用题,幼儿摆题算式。

1、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2、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此次活动。

零的减法教案篇十

本节课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同时在活动中顾及差异,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副图写出四道算式的探索过程,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四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要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小棒、小圆片等学具。

一、复习准备,做好铺垫。

1.口算。(卡片出示)。

2+1=1+2=3-1=。

3-2=3+1=1+3=。

4-3=4-1=2+3=。

3+2=5-2=5-3=。

2.师生对口令。

设计意图:在教学6、7加减法时,首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再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内容是6、7的加减法。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3.故事导入:(猴妈妈和小猴)。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出示第42页例题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减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6。

1+5=6。

2.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第一、三组例题。

(1)学生摆6根小棒,边摆边计算。

(2)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1)教师出示第二组例题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师边板书。

(3)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联系。)。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四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

3.完成练习九第8题。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随机指名学生上来做游戏。

5.完成练习九第7题。

设计意图:多样的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再次获得了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的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书本延伸到了生活。

零的减法教案篇十一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图用三句话说了每幅图的意思,每一幅图都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与大括号与问号结下深厚的友谊。

零的减法教案篇十二

1、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6-1=56-2=46-3=36-=26-5=1。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零的减法教案篇十三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零的减法教案篇十四

幼儿园大班4的减法教案,大班的幼儿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应该要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加减法了,教师要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熟悉,提高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1、引导幼儿学习4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物图编出减法应用题。

2、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描述操作结果,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体验加减法运算的乐趣,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具:四本书。范例(画好三幅图:第一幅草地上有4只小兔;第二幅画3只跑走的小兔;第三幅是“?”)、范例二(画好三幅图:第一副画好四条鱼;第二幅画好两条鱼;第三幅画“?”)。

学具:各种数字卡和运算符号人手一套。

一、通过游戏活动复习4以内的分合。

二、引导幼儿看教师操作,感知4的加法。

1、老师带了4本书,分给**1本,分给**3本,可以怎样提问呢?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基本呢?(让幼儿说出因为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所以用还剩下。)。

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

2、幼儿集体列算式,然后说说各符号及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引导幼儿看图,学习4的减法。

1、出示范例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小朋友看看,第一幅图上的小兔和第二幅图上的小兔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自由说说,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两幅图上的小兔跑的方向不同)。

2、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情,谁能按它的意思编出一道应用题呢?请个别幼儿列出算式,然后说出各数及其各符号的实际意义。

3、(出示图二)问:图上有谁?它在干什么?你能看图编出一道应用题吗?

1)幼儿讲述,集体交流。

2)请幼儿列式计算,然后集中交流。

3)分析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

3、带领幼儿齐读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算式与分合式的关系。(让幼儿明白总数中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外一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与总数一样多)。

四、引导幼儿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理解。

为什么这几幅图都用减法计算呢?(引导幼儿知道这几幅图都是先告诉我们总的数量,再告诉了我们走掉了一部分,问我们还剩下的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五、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教师口编减法应用题,幼儿摆题算式。

六、结束活动。

1、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2、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此次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141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