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等内容。教案应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巧妙设计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唱准休止符和弱起旋律。(重难点)。
2、引导幼儿用连贯抒情的声音分声部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通过演唱歌曲,体验表达歌曲中风儿思念妈妈的情感。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休止符和弱起旋律图示xx0xx︱xxx︱。
活动过程: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哪些地方对我们好?妈妈那么爱我们我们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我们也可以为妈妈唱歌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和关心。”(提出要求再次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1)风儿也找不到妈妈了,它非常思念他的.妈妈,来听听风儿找妈妈的故事:
春天到了,风儿和妈妈一起去玩,大自然的美景一下子吸引到了风儿,它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可是当它想回家的时候却找不到妈妈了,风儿很着急也很伤心。它到处找妈妈,太阳回家了,月亮也回家了,可风儿还在刮着,它在找妈妈。它问过小树,问过小花,妈妈你在哪?别把我丢下。
风儿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幼答)风儿想着妈妈伤心的唱起了歌。
(2)学唱第一段(师范唱第一段)风儿唱了什么?他问过谁?它找不到妈妈它都说了什么?我们把风儿唱的连起来说一说(有节奏的说歌词)。配上音乐我们来听一听。
你觉得那句话最能说明风儿想妈妈?我们来唱唱试试用声音来表现一下风儿很想妈妈。
我们一起来把这段唱一唱。
(3)引导幼儿唱准休止符和弱起旋律。
听一听“问过小树问过小花”这句老师是怎么唱的?(出示xx0xx︱xxx︱)你也来试试。
(4)学唱第二段。
风儿找不到妈妈它会想什么办法?(幼答)这时小朋友帮风儿想的办法,那风儿到底想了什么办法呢,来听(师范唱第二段)风儿想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唱一唱。
风儿找到妈妈没有?(没有)所以风儿想告诉所有的人它想妈妈,于是它非常着急的对所有的人大声唱着:“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他。”我们也帮风儿唱一唱。
我们把第二段连起来唱一唱。
3、巩固歌曲。
(1)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风儿找妈妈》它一共有两段,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和风儿找妈妈好吗?可以加上动作。
(2)分声部演唱歌曲。
(3)放松活动:请幼儿到前与老师一起随音乐做动作。
活动反思:
歌曲《风儿找妈妈》是一首充满温情、意境感伤的歌曲。歌曲通过描述风儿找妈妈的情景和心情来感染幼儿,从而激发出幼儿对妈妈的爱,以及同情心和爱心。在活动中,将运用双声部合唱的形式将歌曲的意境表达的更加强烈,渲染出风儿对妈妈的想念之情和爱妈妈的情感。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唱准休止符旋律。
3、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于别人协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然地声音做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听》。
二、新授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并学习运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
1、通过师幼的谈话,引出活动的内容:
2、教师将歌词串成一篇小散文,完整的有感情的进行朗诵,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提问:
(1)风儿回家了吗?它在干什么?
(2)谁听清楚了风儿要捎给妈妈一句什么样的话?
(3)风儿把嗓子都喊哑了,你们能帮助风儿呼唤它的妈妈吗?
3、教师完整的、有感情的清唱歌曲,请幼儿讨论:
(1)听了这首歌你心理有什么感觉?
(2)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为什么老师要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4、教师随着琴声的伴奏再次范唱歌曲,幼儿可随教师小声的哼唱:
提问:风儿在找妈妈时都问过谁?这两句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请幼儿一起练习唱这两句,重点指导幼儿唱准休止符。)。
5、指导幼儿运用齐唱、接唱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启发幼儿运用表情和声音表现对妈妈的思念。
三、
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幼儿尝试用“唔“演唱歌曲。
2、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同时教师以哼唱的形式演唱。
3、请幼儿说说这一遍演唱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4、教师和幼儿进行双声部的合唱并请幼儿说说怎样做才会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优美。
5、幼儿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
四、结束活动:
1、你觉得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
3、x老师能够感觉的咱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的爱自己的妈妈,不要在和妈妈分开的时候才跟妈妈说我爱你,我想你,爱要说说出口,今天下午妈妈来接你的时候,今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大声的对妈妈说:妈妈我好爱你!好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与别人协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风琴、散文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声问好。师: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也快乐的动起来吧!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
2、幼儿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进行律动活动。
二、新授部分。
1、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假若你与你妈妈走散了,你会怎么样呢?讲述故事。
提问:风儿问过谁?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风儿是怎样找妈妈的?
2、发声训练。
3、学习新歌。
(1)、教师范唱,让幼儿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幼儿听录音范唱。
小朋友请闭上你们的小眼睛,静静的聆听,看看你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听时可用手随音乐轻轻拍。
(3)、幼儿跟教师朗诵歌词,体验风儿思念妈妈的情感。
(4)、幼儿跟唱,可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教师随时进行评价。
(5)、幼儿随琴有表情的演唱。
风儿问过谁?(让幼儿重点学习休止符与弱起拍的唱法)。
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6)、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练习双声部合唱(一组哼唱,一组唱歌词)。
5、延伸:编写第三段歌词。
(1)、风儿找到它的妈妈了吗?你们愿意帮帮风儿吗/小朋友们想想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如果你找不到妈妈时,你会怎么做?教师引导幼儿为歌曲编写第三段歌词。
(2)、请小朋友演唱所编歌曲(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风儿风儿还在刮,他在找妈妈。问过小朋友,问过老师,请你帮我找妈妈,风儿想回家。)。
三、结束部分。
聆听散文(风儿和我),安静休息。自然结束!
教育反思:
通过演唱歌曲《风儿找妈妈》,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也能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妈妈的把我们养大不容易,知道母爱的伟大,长大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同时幼儿学会了创编歌曲,知道了休止符的唱法,在练习双声部合唱的基础上,体验了与别人协作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塑料小博士。
制作意图: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差,他们对颜色及常见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如按颜色、形状)及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序。为了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及分类、排序能力,制作了此游戏材料。
教育价值:
1.发展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提高手眼动作的协调性。
2.能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3.提高观察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并进行排序。
选用材料:大可乐瓶,呢绒绳,红、绿、蓝色踏踏迷,红、绿、粉色垫板,及时帖,大透明胶条,皱纹纸。
制作方法:
1、两个大可乐瓶剪去瓶口,把瓶身对接用大透明胶条粘牢瓶底向上,然后瓶身用及时帖装饰好,在瓶身的上半部分粘好五官,在瓶身的下半部分粘好用皱纹纸做的百褶裙,最好在娃娃头顶粘上压好摸并穿好五根呢绒绳的五角星即可。
2.红、绿、蓝色踏踏迷,红、绿、粉色垫板分别剪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用打孔机打好孔。
适用年龄:小班室内活动。
操作方法:
1、能力弱的幼儿按图形,不分颜色进行穿接。
2、能力较强的幼儿按图形、颜色分别进行分类穿接。
3、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以上的操作后,教师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穿接。(如按圆形的红绿、红绿规律穿接等)。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唱准休止符旋律。
3、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于别人协作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然地声音做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听》。
二、新授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并学习运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
1、通过师幼的谈话,引出活动的内容:
(2)谁听清楚了风儿要捎给妈妈一句什么样的话?
(3)风儿把嗓子都喊哑了,你们能帮助风儿呼唤它的妈妈吗?
3、教师完整的、有感情的清唱歌曲,请幼儿讨论:
(1)听了这首歌你心理有什么感觉?
4、教师随着琴声的伴奏再次范唱歌曲,幼儿可随教师小声的哼唱:
提问:风儿在找妈妈时都问过谁?这两句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请幼儿一起练习唱这两句,重点指导幼儿唱准休止符。)。
5、指导幼儿运用齐唱、接唱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启发幼儿运用表情和声音表现对妈妈的思念。
三、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幼儿尝试用"唔"演唱歌曲。
2、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同时教师以哼唱的形式演唱。
3、请幼儿说说这一遍演唱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4、教师和幼儿进行双声部的合唱并请幼儿说说怎样做才会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优美。
5、幼儿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
四、结束活动:
1、你觉得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
3、x老师能够感觉的咱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的爱自己的妈妈,不要在和妈妈分开的时候才跟妈妈说我爱你,我想你,爱要说说出口,今天下午妈妈来接你的时候,今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大声的对妈妈说:妈妈我好爱你!好吗!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五
1、唱准休止符和弱起旋律。
2、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和同伴相互配合练习双声部。
3、体验、表达歌曲中风儿思念妈妈的情感。
1、录音机、磁带。
2、脚踏琴。
1、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与妈妈分离时的心情,体验风儿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2、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2)帮助幼儿诵读:体验风儿找不到妈妈焦急心情和思念妈妈的情感。
(3|)幼儿齐读歌词: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风儿风儿还在刮,它在找妈妈,问过小树,问过小花,妈妈妈妈你在哪?别把我丢下。(告诉小树,告诉小花,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风儿好想她。)。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突出休止符和弱起节拍的唱法。
(2)引导幼儿跟唱歌曲,启发幼儿比较演唱“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两句唱法的不同,体验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3)引导幼儿尝试双声部合唱:一组幼儿哼唱,一组幼儿唱词,感受合唱的美。
5、活动延伸:在阅读区组织幼儿开火车背诵古诗《游子吟》,请幼儿从家中带来妈妈的照片,互相认识小伙伴的妈妈并用流利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请幼儿回家帮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说一句祝福的话。把歌曲《风儿想妈妈》唱给自己的妈妈听。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六
1、通过学习唱歌曲《风儿找妈妈》体验歌曲中风儿想念妈妈的情感。
2、学习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唱歌。
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风儿找妈妈》。
1、师:快乐的音乐四十分又开始了,大家动起来吧!
2、同学们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进行律动。
3、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2/41234|5―|5656|5―|。
妈妈你在哪儿呼呼呼呼呼。
看来我们的呼唤,风儿的妈妈也没听见,风儿该多着急呀!它要用《风儿找妈妈》这支歌来倾诉它对妈妈的思念。(出示歌单,让学生认识反复记号。)。
1、教师范唱。听后谈谈感受。
2、听录音范唱。(小朋友们,请闭上你们的小眼睛,静静地聆听,看看你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听时可用手随音乐轻轻点拍。)。
3、学生跟琴小声哼唱旋律。
4、按节奏有感情朗读歌词。
5、跟琴唱歌词。然后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歌唱,并进行评价。
1、师:风儿找到它的妈妈了吗?你们愿意帮帮风儿吗?小朋友们,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想想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为歌曲编写第三段歌词。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请几个小组的同学演唱他们所编的第三段歌词。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支好听的歌,还会为歌曲伴奏,最可喜的是,你们还能写歌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相信,未来的音乐家一定会在你们当中诞生,努力吧!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七
1.通过学习歌曲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风儿思念妈妈的情感。
2.学唱准休止符和弱起旋律。
3.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和同伴相互配合练习双声部,体验合作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钢琴。
2.挂图、哭泣的风娃娃图片。
活动流程。
1.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幼儿可跟唱、表演)。
2.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与妈妈分离时的心情。
师:当妈妈带你出去玩,不小心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3.情境导入(出示哭泣的风娃娃)。
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它怎么了?想一想风娃娃为什么会哭?它会遇到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进行讲述)。
4.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图中发生的事情。
(1)教师启发幼儿讲出: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
5.教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把挂图内容编成歌曲清唱一遍,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风儿问过谁?歌曲中是怎样唱的?(先请个别幼儿示范,然后全体幼儿练习)。
(3)风儿捎给妈妈一句什么话?(加动作演唱出来,要有渐慢渐轻的感觉)。
(4)欣赏歌曲,请幼儿用风声“呼”音跟音乐的节奏哼歌曲。
6.练习唱歌曲。
(1)教幼儿跟唱歌曲并比较“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两句唱法的不同,体验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2)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唱第一句,另一组唱下一句。(教师弹奏)。
(3)尝试双声部合唱:一组幼儿唱歌词,一组幼儿用“呼”音唱。
(练习后两组交换唱)。
(4)教师弹奏,幼儿齐唱歌曲。
7.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幼儿编动作演唱歌曲。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八
1、体验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学习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教学准备: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歌词,(注意句子和呼吸)。两首乐曲:一首歌曲的伴奏,一首活泼的乐曲。
1、发声练习
(1)喊嗓:嘿、哈!
(2)半音模进:我的小娃娃。提醒幼儿正确的呼吸。
2、复习歌词
(1)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歌词朗诵配乐。指导语:"请小朋友听两首乐曲,选择一首为诗歌朗诵配乐。"
(一首为活泼欢快的旋律,一首为歌曲的旋律。)
(3)随音乐朗诵歌词。
3、学习歌曲。
(1)先倾听伴奏音乐。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哼唱。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教师范唱,引导幼儿从欣赏入手感受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你听了之后什么感觉?"(感动、优美、思念)
(5)学习有表情地演唱。
a、第一段前半部分有几个附点音符?进行节奏训练。
b、指导语:"风儿问过誰?"(重点学唱第9、第11小节休止符与弱起拍处,可用比较倾听的方法。)
c、指导语:"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4、练唱歌曲
(1)分小组练习演唱,其它幼儿倾听。
(2)可以用师幼对唱形式练习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最后一句合唱)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九
1、体验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学习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歌词,(注意句子和呼吸)。两首乐曲:一首歌曲的伴奏,一首活泼的乐曲。
1、发声练习。
(1)喊嗓:嘿、哈!
(2)半音模进:我的小娃娃。提醒幼儿正确的呼吸。
2、复习歌词。
(1)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歌词朗诵配乐。指导语:"请小朋友听两首乐曲,选择一首为诗歌朗诵配乐。"。
(一首为活泼欢快的旋律,一首为歌曲的旋律。)。
(3)随音乐朗诵歌词。
3、学习歌曲。
(1)先倾听伴奏音乐。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哼唱。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教师范唱,引导幼儿从欣赏入手感受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你听了之后什么感觉?"(感动、优美、思念)。
(5)学习有表情地演唱。
a、第一段前半部分有几个附点音符?进行节奏训练。
b、指导语:"风儿问过誰?"(重点学唱第9、第11小节休止符与弱起拍处,可用比较倾听的方法。)。
c、指导语:"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4、练唱歌曲。
(1)分小组练习演唱,其它幼儿倾听。
(2)可以用师幼对唱形式练习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最后一句合唱)。
小结及反思。
在此艺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设计本次活动,利用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来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大意,此形式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有趣不乏味,重点学习了休止符和弱起的旋律,进行了双声部的练习,孩子们很轻松的学会了歌曲。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十
1.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重、难点: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
请1名老师扮演袋鼠妈妈跳入场地。
二、袋鼠妈妈找宝宝。
1.谁来了呀?袋鼠妈妈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引导幼儿双手手臂弯曲放胸前,两只手下垂,双脚并拢跳。
3.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按节拍蹦跳步。
4.播放音乐,教师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5.提问:刚才我是怎么找宝宝的?
6.讨论游戏规则:第一句歌词时,袋鼠妈妈去找一个袋鼠宝宝跳到它面前,第二句歌词请到的袋鼠宝宝站起来,第三句歌词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8.根据幼儿回答,师幼示范“相亲相爱”的动作。
9.播放音乐,请一名幼儿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10.播放音乐,请一半幼儿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三、大灰狼来了。
1.师:袋鼠妈妈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宝宝,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
2.教师扮演袋鼠妈妈与幼儿示范两人蹦跳步(袋鼠宝宝在前,双手弯曲放胸前,两手自然下垂,袋鼠妈妈在后,双手搭在袋鼠宝宝肩上,双脚并拢一起跳)。
3.播放音乐,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按节拍蹦跳步,在“相亲相爱”处做一个动作。
4..感受大灰狼的音乐,“听!好像是谁来了?”
5.师:大灰狼来了,袋鼠妈妈怎么办?引导幼儿听到大灰狼的音乐时,袋鼠妈妈要保护自己的袋鼠宝宝,赶快蹲下来躲到草丛里面!
6.播放音乐,再次进行游戏。
7.大灰狼已经走了,袋鼠宝宝们跟着袋鼠妈妈回家吧!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十一
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爸爸妈妈都曾抱着孩子或守护在孩子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孩子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本单元的音乐活动突出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的“理解、创造与表现”。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不同演唱形式的感受,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与演奏方式为歌曲伴奏,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情绪和内容的理解,设计相应的表演方式等,都在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音乐的特点,进而更为主动而富有创意地进入音乐。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十二
1、了解袋鼠和袋鼠的育儿袋,感受活动的快乐。
2、能够情绪愉快的参加音乐游戏,体验相亲相爱的感觉。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十三
1、能学会《接妈妈》这首歌,并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2、能够认真的听赏《我爱妈妈的眼睛》,并用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课件范唱,学生欣赏。
三、学习歌曲:
1、听琴学曲。
2、跟着老师朗读歌词。
3、听琴依谱唱词。
4、学生按声势动作边拍边唱。
5、小组竞赛。
6、个别扮演。
7、小结、评奖。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后记。
《接妈妈》是一首欢快的儿歌,小小朋友们喜欢唱,喜欢听。通过这一堂课教学,能够熟练的唱出歌曲,并能参与到歌曲扮演中,九班效果很好,扮演的积极性最高。
二、新课导入:谁能说说妈妈的的眼睛?你喜欢妈妈的眼睛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我爱妈妈的眼睛》。
三、初听乐曲。
四、分段赏析。每一段分别写了一个怎样的事情?
五、整体复听。
六、根据感受,用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七、分角色扮演。
八、画一画自身的妈妈。
九、课堂小结。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十四
1.教师边放音乐边讲述故事:今天天气可真好,袋鼠妈妈把她的孩子乖乖放在她的口袋里,带着乖乖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相爱,非常高兴。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寻找着小袋鼠。猎人叔叔及时赶来,举起枪打死了。小袋鼠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和妈妈一起相亲相爱了!(教师完整放录音机一遍。)。
2.教师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音乐一时,幼儿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妈妈,双手搭在前者身上,两人同时做蹦跳步,每小节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时,两人相对拥抱,互相拍拍、抚摸,表示两人相亲相爱。到结束句时,袋鼠一起蹲下不动。音乐二时,大灰狼听音乐按节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样子。等音乐结束,猎人“砰”开枪,“大灰狼”一下倒地装死。猎人说:“大灰狼死了,袋鼠出来吧!”袋鼠们又做蹦跳步继续游戏。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唱歌《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中国功夫》。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欣赏、模唱、对比、听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情绪,能够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主要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让学生做个有志气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功夫的雄健气魄。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中国功夫》。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表演、感受中国功夫的魅力。
今天的音乐课首先老师要给同学们表演一段小节目,你们欢迎吗?
三、分部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跟琴)。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跟音乐唱)。
a、引导学生在说唱部分加衬词并试念――这一部分有一段是说唱音乐,上节课我们探得知加上一些衬词能让音乐更有气势,谁来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加上衬词嘿、哈)一起念一念。
b、分男、女两组进行相互“较量”――武术是一种竞技的体育运动,他是在互相较量中完成的,那咱们男、女同学是不是也来较量一下看看谁唱的更整齐更有力量?男同学唱时,女同学伴唱。女同学唱时,男同学伴唱。但是老师要提醒你们,武术家们追求的不是谁能够打败谁,谁更厉害,他们追求的是正义,战胜邪恶,而且他们讲究道德,所以我们在较量的时候是比谁的声音大吗?(生:不是!)而是比谁的声音整齐,坚定有力。
唱完,师:大家还真找到了习武之人的士气,不光比试了演唱水平,也比出了风格。
3、学唱歌曲第三部分(跟琴)。
a、朗读歌词,理解词义。
“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神功”
“东方一条龙”指什么?――(伟大的祖国)“儿女似英雄”――就是我们的炎黄子孙,也就是你们。“天高地远八面风”呢?――祖国辽阔的土地;“中华神功”――武术。
(速度放慢了,气势更加宏伟,最后一句唱得更加饱满)。
c、学生用自豪的情感演唱最后一部分。
师:同学们,你能自豪的把这一段演唱出来吗?
4、学生带着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和感悟,将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下面请大家带着你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和感悟,将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1、放音乐歌曲片段(慢的、快的、说唱部分),个人展示。
2、集体展示。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中国功夫,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当老师音乐停止的时候,你要保持住你喜欢的这个武术动作的姿势。
五、主题升华、情感教育。
其实,中国武术不光它的功夫厉害,还有让世人值得敬佩的地方,大家知道吗?对,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习武之人做事光明磊落。行的正,做得端,为人正直一身正气。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最后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中国功夫》,希望同学们学习武术的精神,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随伴奏)。
第二课时中华小儿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演唱歌曲中认识前倚音,唱准带有前倚音的旋律。
能力目标:聆听《我是中国人》,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感受不同人物在旋律中表现上的不同,认识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聆听《炎黄风情》,感受不同地域音调的色彩,哼唱并记住其中一段旋律。情感目标:用坚定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随着音乐做律动的方式表现中国少年朝气蓬勃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坚定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随着音乐做律动的方式表现中国少年朝气蓬勃的形象。
【教学难点】唱准带有前倚音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进教室,师生问好!
1234|5-|i50|630|5432|1-||。
同学们好!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二、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上下行)。
1234|5432|1-||。
mimami。
503010|503010||。
miiimaaa。
2.节奏练习:
xox|xxxo|x.xxx|xo|xxxx|xxx|x.xxx|xo||。
三、新课教学:聆听《中华民谣组曲》和学唱《中华小儿郎》。
1.完整聆听乐曲,借助于对歌曲的简单了解,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绪。
2.用我们喜欢的体态动作形式表现乐曲的力度、速度的变化。
3.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记住乐曲中的一段旋律,并随着音乐哼唱出来。
4.说一说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乐器?采用了哪种演奏形式?
5.完整聆听歌曲《中华小儿郎》,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6.重点引导学生唱准和完整地表现歌曲上。
7.用模唱的方法指导学生唱好带有前倚音、休止符的旋律。
8.前倚音的学习。
9.歌曲唱熟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分辨歌曲的两部分旋律有哪些不同?
四、课堂小结。
五、结束本课。
1234|5-|i50|630|5432|1-||。
同学们再见!生:再见!再见!老师再见!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音乐主题的变化和不同风格。
2.学习连音符号及唱法。
3.用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或碟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或碟子。
2.听后学生自由讨论:在家里与你最亲的妈妈在一起的点滴。
3.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与妈妈有关的新歌曲《妈妈格桑拉》,看看这首歌是怎样表现出对妈妈的爱。
二、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
1.介绍歌曲:本首歌曲是藏族风格的儿歌,表现出妈妈对儿女们的关怀以及儿女对妈妈的爱。
2.学生看歌词并朗读歌词。
3.学生跟随老师视唱曲谱。
4.用“啦”来场旋律。
5.曲谱与歌词相对应练习唱。
二、学习连音符号及唱法。
1.认识连音线。
2.找出本首歌曲中有连音线的谱。
3.学唱有连音线的谱。
三、用深情的语调完整的地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四、表演唱。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回家把歌曲《妈妈格桑拉》唱给妈妈听,表达出你对妈妈的爱。
第二课时飞来的花瓣。
教学内容。
聆听欣赏《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飞来的花瓣》旋律及表现的.内容,了解其背景及作者。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的学生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能听。
辨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熟悉《飞来的花瓣》旋律及表现的内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对于平时朝夕相处的老师,你们认为最能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三、1.作者简介。
三、聆听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
1)说说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2)歌曲的情绪如何。
2、再次聆听。
1)想想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2)结构的安排与主题的表现有何关系。
3、复听,可跟着音乐试着哼唱。
4、试着为a段b段选择形容词,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四、教师小结。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片片花瓣在春风中倾吐芬芳。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风儿找妈妈音乐教案篇十六
1、初步体验父母与宝宝之间爱的情感。
2、通过动作的表现,感受歌曲的韵律。
录音带,照片,地垫每人一个,娃娃家。
一、活动开始。
1、入场:小朋友们,娃娃家里用漂亮的小垫子铺成了小路,我们爬上去吧。
2、热身活动:脚尖碰一碰,碰一碰!小手绕一绕,啪啪啪!头儿摇一摇,摇一摇!
3、让我们象小钟表一样,摆一摆我们的身体。
二、基本过程。
1、放录音:听一听这是什么歌曲?歌曲里唱了什么啊?
2。看看妈妈的`照片,激发孩子对妈妈的感情。
“小朋友,平时妈妈亲你是什么感觉啊?你们喜欢不喜欢妈妈亲你呀?
3。“那么今天我们在娃娃家里,很开心的,我们一起和妈妈亲亲好不好呀?“。
4。教师演示教具唱歌曲,唱第一句可用手指指在小脸上,唱第二句摇摇头,唱第三句双手怀抱,念第四句,摇摇身体。(幼儿可自由跟唱)。
5、老师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伴着音乐来做动作。
(三)教师带领小儿唱歌曲。
(四)教师:“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今天回家就唱给妈妈听好不好呀?”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52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