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9:56:17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2篇)
时间:2023-11-29 19:56:17 小编:FS文字使者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总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和表达方式。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尽量突出重点,不要泛泛而谈,保持内容的精炼和有力。希望以下的总结文本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路,帮助大家写出更加优秀的总结。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二、课前质疑: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二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4)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2.教材分析。

课文简说,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3.学情分析。

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引导,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二环节,检验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三、四、五环节,检验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六环节,检验目标3的达成。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3分钟。

2.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忆一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吧!

1.回顾课文。

2.理解文本。

环节二。

自读课文。

10分钟。

1.读2-4自然段,想一想你在圆明园中看到了什么?

3.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众星拱月)出示ppt。

4读一读第2自然段来体会这众星拱月的圆明园吧!

1.学习自读。

2.在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3.谈词语的理解和作用。

环节三。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课文并抓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1分钟。

1.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出示图片)。

2.圆明园中的景物真的太美了,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齐读这一段吧!

(朗读配乐)。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

3.这一段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来描述这美丽的圆明园,你能找到吗?

指导写玲珑剔透的“剔”

4.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是这样的...(读四字词语)。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体会情感。

16分钟。

1.圆明园不仅美,还藏着许多珍贵历史文物,指读第4自然段。

上自....下至....(出示图片)。

2.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国的圆明园建筑这么美,珍贵文物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

“圆明园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不愧是园林艺术的______建筑艺术的______”(出示ppt)。

4.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再读2.3.4自然段(配乐)。

1.体会语句的和字词所表达的效果。

2.体会情感,感受圆明园的雄伟。

环节四。

研读句子,

品味感情。

16分钟。

1.我们祖国的圆明园究竟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

2.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的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

1.感受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当著名作家雨果走进我国这段历史时却说了这句话。(出示ppt)。

2.我国这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无耻的强盗毁灭了!

3.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去看一看(视频播放)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你的体会如何?请同学问看第五自然段,找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2.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恶劣、无耻、暴力)。

3.我国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一片灰烬。

4.所以开头说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六。

自考感悟。

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思考:为什么我们祖国的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毁灭?(搜集背景资料)。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当时这种历史惨剧再次发生呢?怎样改变?

总结:从自身来说不管做什么工作,或许是老师这样平平凡凡的职业只要能够坚守岗位,都是为祖国做贡献,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噩梦和耻辱,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剔没有......也没有....文化。

没有.....也没有.......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三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00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圆明园的辉煌:布局巧、建筑美、收藏丰。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四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补充课题)。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五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9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六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读完全文,会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自豪,更会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心惋惜,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爱恨满园,感慨无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细细推敲,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一、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

说它是皇家园林,因为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三园组成。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g(即后来的雍正)的花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皇帝。圆明园占地面积约5200多亩,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有很多,但圆明园绝不是一般的皇家园林,而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有它的特殊性。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它“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了。圆明园的周围除了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以外,周围还有上百个的园子从东、西、南三面紧紧围绕着,就像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一样,这宏大的地域规模在气势上已经让人称奇。

三、风格迥异的宏伟建筑。

课文第三自然段一口气用了三个“有……也有……”或“有……还有……”的句式,向我们描述了圆明园中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圆明园中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分布着40多个景区,有上百处景点。作者重点介绍的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有金碧辉煌、大气雄伟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显然这是一种对比的表达方式。同样,有象征热闹的“买卖街”和那种宁静的山乡村野又是一种比较写法。

这句也是如此,这些建筑有仿照现实存在的名胜建造的,也有根据诗中想象出来的景象建造的,一虚一实更是对比着在写。民族与西洋,一中一西也是比较着写。这样,作者在介绍圆明园中的建筑时重点选取的是大气雄伟的、小巧精致的,是热闹的、宁静的,是虚幻的、现实的,是古今中外的建筑,这种描述涵盖了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全都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作者又采用了“有……也有……”这种很有气势的排比句式来表达,使“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成为再自然不过的感叹了。

四、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是它帮我们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用得到位,把先秦到清代大约2300多年的时间串了起来,同时罗列的“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名称更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圆明园中珍藏的历史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价值之珍贵。自然的,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一点也不为过。

自此,圆明园的独特布局、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在读者的脑海里应该有个整体印象: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拥有许多无价之宝的聚宝盆,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五、在强烈的对比中毁灭。

1.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里的动作是连贯的:掠走、搬运、毁掉,把这些动作连在一起写,就想表达这句话的一个意思,什么也没剩下。

2.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是对前一句英法联军行径的一个递进描述,没有写任何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眼,诸如“贪婪、残暴、野蛮”,可是就是在“三千多名”、“三天”、“整个”等这样平静、客观的语言描述下让我们产生了对英法联军的愤恨和对圆明园被洗劫一空的惋惜。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七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依托电教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1、知识与技能: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板书圆明园)。(出示课件)。

二.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1)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2)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3)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3句话)。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师生齐读)。

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

三.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2)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3)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4)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同学们,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

5、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6、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交流)(课件出示)。

7、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什么?(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四.激发情感,表达心声。

师引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我想每一个中国人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1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2生交流感受。

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

课下小组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修?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八

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尤其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卡片、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默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5)对比感受,体会“置身幻想境界中”这句话。(现实生活中没有“蓬莱”、“武陵”,是人们根据想象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的感受。教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

(6)指点: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你了解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8)交流体会圆明园上怎样被毁灭的。(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9)练习感情朗读。

(10)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九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幻灯片。

三课时。

一、导入课新。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五、.总结。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设计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个美丽的梦就是——圆明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欣赏它昔日的辉煌,去哀悼他永远的毁灭,去感悟它留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启示。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一、检查预习:

首先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第一关:读书关

哪几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情况?就请1、2、3、4、5小组吧!

(你们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真棒!)

第二关:字词关

第三关:内容关

从文中找出概括圆明园的句子。

二、走进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这段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句话:

这句话里有几个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这些词,我们就不能这样深刻地感受英法联军这种强盗的嘴脸。

这些无耻的强盗还做了什么?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仇恨、痛心、悲愤、屈辱)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我们来看一下圆明园毁灭后残存的是什么吧!

2、学习第2---4自然段

从这片残存的废墟中,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它昔日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样子!那么这些可恶的强盗到底掠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破坏了什么?烧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文物来介绍的)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什么是“众星拱月”,你能举个例子吗?

请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都写了圆明园中哪些宏伟的建筑?请你用红色笔划出来!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把这些景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请用蓝色笔划出来。

请你用导游的身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圆明园!

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吧!

仿写:春天到了,————的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你看: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请注意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注意这几个词,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这里的的文物时间之久远,藏品之丰富,价值之昂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些耗尽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都统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

3、学习第1自然段

(的确,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世上绝无仅有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解了它的辉煌,更增加了我们的痛心与仇恨,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增添了我们努力学习的斗志。)

三、走出课文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从这扇门进入,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二

目标确定的依据。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3.学情分析。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3、4自然段。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二环节,检验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三、四、五环节,检验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六环节,检验目标3的达成。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3分钟。

2.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忆一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吧!

1.回顾课文。

2.理解文本。

自读课文。

10分钟。

1.读2-4自然段,想一想你在圆明园中看到了什么?

3.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众星拱月)出示ppt。

4读一读第2自然段来体会这众星拱月的圆明园吧!

1.学习自读。

2.在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3.谈词语的理解和作用。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课文并抓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1分钟。

1.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出示图片)。

2.圆明园中的景物真的太美了,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齐读这一段吧!

(朗读配乐)。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

3.这一段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来描述这美丽的圆明园,你能找到吗?

指导写玲珑剔透的“剔”

4.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是这样的...(读四字词语)。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体会情感。

16分钟。

1.圆明园不仅美,还藏着许多珍贵历史文物,指读第4自然段。

上自....下至....(出示图片)。

2.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国的圆明园建筑这么美,珍贵文物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

4.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再读2.3.4自然段(配乐)。

1.体会语句的和字词所表达的效果。

2.体会情感,感受圆明园的雄伟。

研读句子,

品味感情。

16分钟。

1.我们祖国的圆明园究竟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

2.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的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

1.感受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当著名作家雨果走进我国这段历史时却说了这句话。(出示ppt)。

3.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去看一看(视频播放)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你的体会如何?请同学问看第五自然段,找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2.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恶劣、无耻、暴力)。

3.我国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一片灰烬。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自考感悟。

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思考:为什么我们祖国的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毁灭?(搜集背景资料)。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当时这种历史惨剧再次发生呢?怎样改变?

1.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剔没有......也没有....文化。

没有.....也没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4998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