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案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这些教案范文中,可以看到教师们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中秋节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向往。
活动准备: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每人一块)、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一块看一下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吃月饼(故事开始,从前)。
小结:明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大家一块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3、教师宣布中秋节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给每位幼儿一边吃月饼,一边听音乐。感受与同伴在一起过节的快乐。
4、音乐停止,教师同幼儿再一次说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过的很开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赏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被动,所以,这类活动应放在中秋节前后来搞更能加深对节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动当中。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二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感受与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庆祝佳节的快乐,萌发爱老师、父母、同伴的情感。
2、乐于交往与分享,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
2、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的计划、确定布置后,共同准备布置活动会场所需要的材料,月饼及分享食物等。活动前幼儿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1、庆典活动(幼儿主持活动):
(1)、幼儿交流观察月亮边哈的情况,进一步感知月亮变化的奥秘。
(2)、请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3)、开展亲子活动:师、幼、家长共同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
2、团团圆圆过中秋,赏月、分享活动。
(1)、结束:举办化装舞会。(扮演自己喜欢的形象并跳邀请舞)。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三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2、大带小,尝试用搓、揉、团、压的方法制作出月饼,掌握收口揉圆的方法和印花按压的力度。
3、通过“大带小”活动,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及一起制作、品尝月饼的快乐。
1、提前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请家长带领幼儿去超市,了解月饼的种类、制作材料及包装等。
2、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饼、赏月等中秋节课件。
3、油面、馅料、月饼模具、帽子、围裙,桌布等。
4、洗净双手,做好桌面、器具的消毒工作。
5、背景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一、中秋到,道中秋。
1.大班小朋友分组向对口班级中小班弟弟妹妹们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古老的民间习俗。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课件。
教师小结: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说说自己见过的月饼。
教师出示课件,从形状、图案,馅儿、包装等方面进行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月饼的制作步骤,大带小一起制作月饼。
1、一起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饼?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个别发言。
2、教师现场演示:先取适量的油面团,在手中搓圆,然后压平,包上少量的馅,慢慢用手把饼皮向上推,收口揉圆。将模具上均匀沾一层薄薄的面粉,防粘,放入粘了面粉的饼团,用模具轻轻一压,再慢慢推出饼团,要保持月饼表面光滑。
3、提出制作要求:大带小一起用搓、揉、团、压的方法做出月饼,大班小朋友要帮助鼓励小班小朋友,要有耐心,失败了可以重新做。
4、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结伴选择馅料制作。
观察幼儿制作情况,适时、适宜给予提示、示范等帮助。
三、介绍、展示自制的月饼。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四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2、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3、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五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为了使孩子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月饼到幼儿园,并请家长们配合晚上和幼儿在家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六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七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八
2、玩月饼盒,有发现探索的`欲望。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1、展示月饼盒。
(1)请幼儿说一说,我的月饼盒是怎么样的?是哪儿来的?
(2)说一说我的月饼盒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2、讲述月饼盒。
(1)我的月饼盒象什么?
(2)我要让我的月饼盒变成什么样的?
(3)我和谁一起玩月饼盒,我和谁的月饼盒做朋友?变成了什么?
3、玩月饼盒。
引导幼儿用各种各样月饼盒进行搭建。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九
中秋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节日,几乎每个家庭或简单或隆重地会对这个节日进行庆祝。因此在设计本次中秋节的拓展方案时,我由谈话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中秋习俗,并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中秋的资料,可通过向长辈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也可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上网查询等等,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一些平时不太了解的中秋节的知识。同时,通过课上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中秋节的内容。当然,教师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和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概括。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盎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科渗透。
在活动中注重学科渗透,如听故事,说心愿这个环节,结合平时语文学科中语言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在说出自己心愿的同时,请他们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优美,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然后辅以电话的`形式表达,并提醒他们运用礼貌用语,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日常打电话的整个过程,而且又在其中渗透了“礼的教育”。
(三)突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中,我一改传统的由老师介绍的方法,由一学生扮演“月亮博士”,由他充当一回小老师,组织整个环节的活动过程,包括提问布置任务、组织归类展示、归纳板书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相同,更容易接近,整个课堂呈现了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一系列的生生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这位扮演“月亮博士”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其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懂得了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
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
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
(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
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
2“月亮博士”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边归纳边板书。
(四)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同欢度中秋。(音乐起)。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四季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文化特征和民间传说的节日之一。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这个传统节日,我们特别为幼儿园的中秋节活动制定了一套教案,以期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中华民族情感和凝聚力。
1.了解中秋节的含义及由来,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2.加深孩子们对家庭、亲情、友情的感受,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
3.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团结意识。
1.主题活动:“圆月湾里过中秋”
活动时间:9月中旬。
活动地点:幼儿园或户外活动场所。
活动人数:全园师生及家长。
活动流程:
时间节点。
活动安排。
2.课堂教学:中秋节的故事和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在活动之前或之后,每班根据课表进行教学安排。
活动地点: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活动人数:班级全体幼儿。
教学内容:
1.讲解中秋节的起源和含义。
2.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容,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打扫房间、贴窗花、赏桂花、斗鸡、踩高跷、放行燃烧物等。
3.讲述中秋节的`有趣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兔子与蟾蜍的故事等。
4.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绘画、手工等教学活动,如画月亮、做月饼、剪窗花、编辫子等,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和感受中秋节文化。
1.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跟家长、老师、同伴一起度过了欢乐的中秋节,增强了他们的亲子关系和班级凝聚力。
2.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和启发,让孩子们了解和认知了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3.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游戏和互动,让孩子们更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到中秋节文化传承中,通过这份“中秋节活动教案”的设计,我们相信能够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收获更多,了解更多,感受更多,共同把中秋节这个美好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下去。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3、有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月饼、各种水果。
2、学习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
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学过程:
1、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那一天吗?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使幼儿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教师小结: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圆就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把中秋节叫团圆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中秋节又叫丰收节。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使幼儿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观察月饼的外姓,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品尝月饼、水果,体验分享的快乐。
(1)幼儿结伴讲有关月亮的饿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诗。
(2)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中秋食物。
教学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此次教学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以及一些民间习俗、文化,让幼儿进行直接体验,促进幼儿的发展,体验了教学的乐趣。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圆圆的,有不同的口味。
2、能够大胆地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3、体验和同伴一起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月饼实物,橡皮泥以及工具,胶水,废旧的纸,圆盘子,空的月饼礼盒。
经验准备: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习俗,且知道月饼有多种味道。
重点:知道月饼是圆圆的,有不同的口味。
难点:会用各种材料装饰“月饼”,尝试用撕、粘、团等方式制作月饼。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创设小猫准备开一家月饼店的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她吧。
(大家好,我是小猫咪咪,很高兴到小二班来做客。)。
师:你们猜猜咪咪来我们班干什么的?我们听一听咪咪是怎么说的?
(快到中秋节啦,我开了一家月饼店,最近新推出了几种月饼,想请你们尝一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试吃月饼吗?)。
师:你们愿意帮助咪咪吃他做的新月饼吗?今天呀,咪咪把月饼带到了我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实物月饼,师幼一同观察月饼外观,并请个别幼儿品尝月饼。
师:这些月饼是什么形状的?看上去像什么?
师总结:原来啊,月饼是圆圆的。
3、尝一尝,说一说。
师:嗯,好香啊,谁愿意来尝一尝,告诉我们它是什么味道的。
师:宝贝,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啊?
师:仔细观察月饼,知道月饼有各种口味。
师:哎呀,你的月饼里有什么呀,请你仔细观察月饼,告诉我你在月饼里面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中秋节大家都吃圆圆的月饼,月饼有五仁的、肉松的、水果味的,特别好吃。
师:小朋友们,咪咪做的月饼怎么样?我们一起谢谢咪咪请我们吃月饼。咪咪,你做的月饼太好吃,谢谢你。
(谢谢你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学做这些好吃的月饼呢?)。
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跟小猫咪咪一起做月饼呢?
(那我们一起去我的店里吧,我来教你们做)。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三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迁移已有经验,根据儿歌的句式创编儿歌的内容。
2.在观察、发现关于月亮的画面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习儿歌并尝试创编。
[教学准备]。
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幻灯片三幅。
[教学过程]。
1.观察第一幅幻灯片,发现和学习儿歌的第一句。(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上不断出现的树、月亮和小鸟,用语言进行描述,并学习儿歌中的语言。)。
2.迁移对句式的感受和经验,观察第二幅、第三幅幻灯片,进行学习。
3.观看幻灯片演示,欣赏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4.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创编,体验快乐。(教师在创编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按句式进行讲述。)。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中秋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五
中秋节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对中秋节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班中秋节活动。
教案。
希望能够帮到您!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活动过程: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1、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了解做月饼的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实物月饼、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请食堂师傅准备好作月饼的面团、馅泥等材料,各种形状的月饼卡片。
歌唱(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生谈话:刚才我们唱了(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小朋友们你们吃过月饼吗?(吃过)哪你们吃的月饼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味道的?里面都有些什么?(冰糖、红绿丝、花生米)等。
2、出示不同造型月饼让幼儿观擦,问: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做一个香甜的月饼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吗?(愿意)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做月饼。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月饼的做法:
〈1〉、先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包馅,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
〈2〉、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
〈3〉、将做好的月饼放入厨房内的蒸笼里蒸熟。
4、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幼儿团、压、捏、刻、印等技能,引导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月饼来。
5、带领幼儿边唱:打月饼的歌曲边把自己制作的月饼放入厨房的蒸笼里。
6、师生一起做着游戏等着欣赏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讲解:今班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月饼卡片,你们想知道这些卡片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吗?(发给幼儿每人一份,先让幼儿观察并大胆发言讲一讲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7、做游戏:(利用图片进行二次分类)教师拿两个纸盒做汽车,请幼儿先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月饼装到一辆车上,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饼装到另一辆车上,再请幼儿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月饼分别分给两种小动物(小猫、小兔),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饼分给(小熊、小鸭)。
8、幼儿做练习:快把小猪商店的月饼装上车,教师向幼儿交代清楚:月饼的形状要与车身上的标志相同,再把月饼分别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感受与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庆祝佳节的快乐,萌发爱老师、父母、同伴的情感。
2、乐于交往与分享,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
2、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的计划、确定布置方案后,共同准备布置活动会场所需要的材料,月饼及分享食物等。活动前幼儿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活动过程:
1、庆典活动(幼儿主持活动):
(1)、幼儿交流观察月亮边哈的情况,进一步感知月亮变化的奥秘。
(2)、请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3)、开展亲子活动:师、幼、家长共同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
2、团团圆圆过中秋,赏月、分享活动。
3、结束:举办化装舞会。(扮演自己喜欢的形象并跳邀请舞)。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本次活动的环境布置没有表现出节日的气氛,导致节日气氛不太浓。如果能布置相应的环境,讲解一些月亮的知识相信幼儿对于节日的感受体验会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也会更多一些。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七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1、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八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3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2、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选的歌曲和录音故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儿的比较喜欢,参与性强。
3、幼儿能简单、流畅讲述中秋节的习俗,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篇十九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2、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3、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月饼,各种水果。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小班可只进行前几个活动。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世闻名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幼儿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17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