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用来评估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灵活运用讲、示、练、测等多种教学手段。以下是一些知名教育专家推荐的教案,涉及到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一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牐牳枨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
“”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
“”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
牐牳枨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体会“京韵”
三课时。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了解京剧。
感受京剧的韵味。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おさ谝痪洌捍涌始到“不登门”。
牐牭诙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おさ谌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
おさ谒木洌捍印八们和”到“红亮的心”。
おぱ莩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二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态环保导入: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三、儿歌和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三
2、听《山林的呼唤》。
3、我的创造。
1、通过欣赏《山林的呼唤》,感受奇异幻彩的西南风光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3、通过我的创造活动,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录音机、vcd机、钢琴、课件等。
(一)听《山林的呼唤》。
1、导入—云南印象。
出示舞蹈《云南印象》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杨丽萍云南。
介绍:《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走进云南。
播放vcd云南风景图片,介绍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感受奇幻异彩的西南风光。
学生自由讨论,谈一谈自己心中的云南印象。
2、引入《山林的呼唤》。
介绍马思聪及他的作品。
3、初听全曲,思考歌曲的意境,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4、课件介绍乐曲的五个乐章及主题。
5、再听歌曲。找出你听到的最具特色的乐器。
教师分别介绍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的音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主题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唱《乡间的小路》。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
3、用“啦”字视唱歌谱。
4、跟琴视唱歌词。
5、歌曲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vcd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教师和学生接口唱全曲。
(三)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请学生分别选择以下节奏填入色块处,唱一唱哪个更合适?
xxx。
你能想出其他的节奏型吗?并填入唱一唱。
(四)拓展。
vcd欣赏叶佳修的其他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
(五)教师小结教学内容,结束教学。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四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二声部做到声音协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曲调相同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堂小结。
1.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学生二声部训练还有待提高,多加训练,唱多几次明显感觉好多了,但还是不太稳,要求老师带唱,请学生下课之后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四、课后反思。
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五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____(先弱后强,先慢后快。)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______x.(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长鼓舞。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原来朝鲜族人民在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让我们也来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和他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朝鲜族民歌《苹果丰收》。请同学们轻声随着录音唱一唱。(出示歌片)。
1、学唱歌曲一声部。
(1)听录音范唱自学第一声部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歌词。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能跟着唱了,一起随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唱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都使用了符点节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符点节奏带有舞蹈感和动感。歌曲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你想,她们肯定要使劲跳才能摘到高处的苹果,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第一个字,像我这样(师示范)一个个苹果都红红的,这麽惹人爱,你不喜欢吗?(教唱处理第三乐句的唱法)。
(3)再完整的齐唱一遍。
(4)随音乐伴奏唱一遍。
(1)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旋律,出示完整的歌片。师:小伙子唱的是歌曲的二声部。是用啦唱的。声音低沉,没有姑娘的歌声明亮。(你很会听,说的真好。)。
(2)学生模唱二声部旋律师:和姑娘们比起来小伙子的歌声好像有点弱,谁想帮帮我和我一起来唱?谢谢你们,让我们先随着琴用“啦”来唱一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教唱。)(结束句旋律下行了,更好的表现出小伙子浑厚的声音。)。
3、随录音练习合唱师:我们和朝鲜族姑娘们一起来唱这首歌,我们大家都来唱二声部。(师指挥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4、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合唱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前面的这四个乐句大家齐唱,后面的合唱部分,第一组唱一声部,第二组唱二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好,第一组先来唱一遍一声部,第二组听的同时,在心里默唱你们声部的旋律。第二组来唱一遍二声部,第一组在心里默唱你们的旋律。
5、评价师:谁来说一说,我们两个小组配合的怎么样?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们交换声部在来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像合唱团的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演唱一遍,起立。
五、乐器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
合唱部分用节奏。
看我们能不能配合好。
师:说一说,我们的配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换这一组来伴奏,这两组来演唱再来一次。师:有了鼓声的加入,把朝鲜族姑娘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情景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了。你们的表现都很棒。
六、小结: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乐农家行吧,同学们再见!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六
1.学唱歌曲《看大戏》。
2.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
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
1.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
师:刚才咱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走进教室的?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现在,咱们就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
2.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1.学生听录音范唱。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2.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老师把歌曲的曲谱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3.教师唱歌曲曲谱。
师:听清楚了吗?升f。
这个音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是很典型的,还有也要注意唱好旋律中的大跳。大家再看,这首歌曲中间还有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在歌曲中它叫什么?在戏曲音乐中它又叫什么?现在就随着老师的琴声把曲谱完整地唱一遍,演唱升记号时注意运用气息、声音位置要高一些。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6.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1.教师放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
生:思考回答。
2.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生:回答。
3.模仿说河南话。
4.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大家再听一听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仔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生:聆听思考。
1.感受歌词的旋律同语言的联系。
师:这是一首具有浓郁豫剧风格的歌曲,大家看:“爸爸妈妈爱迷戏”,这是典型的豫剧拖腔,再听这里“爱呀爱迷戏”,明显地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大家注意,在演唱中表现出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3.对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变化。
师:我们再看,大家说有拖腔感觉的这句,老师再唱给大家听听,你听老师在唱这句的时候在旋律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呢?师范唱。
生: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
4.演唱歌曲。
生:思考回答。
1.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
师:现在,老师就用河南话把念白部分读一下,你们注意听一听。
生:模仿老师,用河南话说念白部分。
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在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大家看,都有什么?(小锣、木鱼、双响筒)。
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想在念白中加上打击乐器,大家想一想,你想用什么节奏型来伴奏呢?
生:自由地创编简单的节奏型。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七
2—3名。
4、点击课件2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师读。
师陈述:这三个词语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假如你登上阿尔卑斯山,你会看到什么呢?
5、指名学生说说2名。
7、点击课件3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评价2名。
(从你的朗读,读出了维也纳的美,
你不仅读出了维也纳的美,更读出了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8、下面,我们听着蓝色多瑙河,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说3——4名。
5、师陈述:我相信等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后,会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指名读。
3、学生练习说交流。
b.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摇篮”是什么意思?
生:最初成长的地方。师: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结合这部分内容,想一想。
6、请同学们用心聆听,细心欣赏蓝色多瑙河,我相信动听的旋律,美丽的画面一定会激起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点击课件7欣赏蓝色多瑙河视频。
1、师过渡:维也纳人视音乐为最爱,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呢?点击课件8指名学生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3名。
a.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请看教师点击课件。
3、师陈述:是呀,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
4、点击课件8让我们听着《土耳其进行曲》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是一座梦幻般的音乐城市,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了,音乐几乎成为他们天天吃的面包,喝的牛奶。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呢?并且用笔圈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写上自己的感想。
2、点击课件1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交流。
b.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什么意思?混和、混杂,音乐与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c.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在维也纳,无论是音乐家,还是普通居民,都十分热爱音乐!据我了解,在维也纳每一周周末,每一个家庭都要举行家庭音乐会,钢琴就如同小汽车一样普及。)。
d.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7.师陈述:学到这儿,谁再来说一说,维也纳为什么被誉为音乐之都?用书中的语言!
8.点击课件1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再读!
2.师陈述:此时此刻,你一定会对音乐之都维也纳发出由衷的赞叹!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3.交流。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看录象、读课文、听音乐、看图片,一起感受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下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八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一课时。
第一节。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切分节奏。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九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 《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
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 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
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
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 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 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 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本课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十
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5.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师生互评。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十一
教学内容:
一、歌曲: 白杨和小河。
二、综训:1、按指定节奏写旋律。
2、听辩与感受三和弦的音响效果。
三、欣赏。
1、黄河船夫曲。
2、保卫黄河。
3、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以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白杨和小河”的真挚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贵和团结的意义。
二、初步试听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提出对音乐的听辩与感受能力。
三、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
教材分析:
一歌曲。
《白杨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拟人化和借喻手法的儿童歌曲,形象生动。
二综训。
包括两题:
一、按指定的节奏写旋律。
二、听辩和谐与不和谐和弦。
三欣赏;
《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和第七乐章。
《黄河船夫曲》吸取了民歌中船工号子的音调。
《保卫黄河》进行曲风格的轮唱曲。
教学难点 : 按节奏创造乐曲。
教学重点: 听辩 创作。
课时划分: 三课时。
一、综训(一) 歌曲第一段。
二、综训(二) 歌曲。
三、欣赏。
教具:
钢琴、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内容:
1、歌曲第一段。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立。
2、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mima练习。
12 3 | 34 5|56 54|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综合训练:
今天,我们来做一次作曲家。
1、请大家根据所给节奏,用do、re、mi、sao四个音创造歌曲。
2、结尾的音可以用这四个音的任何一个音。
3、创作要流畅动听。
4、如《太阳》,《牧童谣》都是用这四个音创作的歌曲。
5、分组讨论创作。
6、评选最好的,演唱。
四、新授。
1、听范唱。出示课题。
2、这首歌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儿童歌曲,贯穿全曲的轻盈跳动的节奏与柔和的小调式是歌曲的特色。
3、节奏训练:
4、找一找这首乐曲中的各音,从低到高排列。
5、视唱齐唱部分乐谱。
6、难点:切分节奏处唱准。练习一遍。
7、视唱齐唱部分乐谱,速度慢。
8、读第一段词。
9、唱第一段词。
10、完整演唱齐唱部分。
五、总结。
《白杨和小河》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们同学们也应这样!
板书设计 :
白杨和小河。
d小调音阶。
课后记: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十二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四课时。
一、生态环保导入: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十三
教学内容:
一、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二、读谱知识;反复记号。
三、综合训练。
1、听辩与感受和声音程的音响效果(和谐及不和谐)。
2、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
四、欣赏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教学目的:
一、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二、认识反复记号“d.c.”及其用法。
三、听辩和感受不同的和声音程在音响上和谐或不和谐的效果,并通过歌曲的合唱部分进行实践。
四、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巩固和运用以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
一歌曲:
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是孩子们向往的儿童世界,它有奇妙新颖、情趣各异的游艺设施,还有米老鼠、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等孩子们熟知和喜爱的童话人物。
二读知:
d.c.是反复记号的一种,表示从头反复至有“fine”字样处结束。
三综训:
1、培养对和声的听觉与感受能力的初步练习。听辩上分和谐与不和谐。
2、继续按指定节奏做旋律练习。要求用“doremi”写三条不同节奏的乐曲。
四欣赏:
《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乐曲的理解表现。
教学难点 :
乐曲写作 听辩音程。
课时划分: 四课时。
一、歌曲 读知。
二、综训。
三、歌曲处理。
四、欣赏。
教具;
录音机、钢琴、挂图。
电教手段: 录音机 幻灯。
第一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学习读谱知识 反复记号d.c.
3、综合训练(一)。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13 13 | 5—||。
2、问好歌。
3、坐下 53 53| 1—||。
二、发音练习。
1、g大调音阶练习。
声音和谐优美、轻声演唱。
2、《欢乐颂》。
1=c—e 微笑轻声演唱、声音位置要高。
三、综合训练 。
1、出示幻灯,先弹三度,后弹二度,有什么不同?
2、讲解和谐与不和谐感觉。
3、听辩几组和谐与不和谐音程。
4、唱一唱。
5、讲解,做题。
四、新授。
美国的笛斯尼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这里有各式各样,有趣的卡通人物,充满着真善美,我们也一起去听一听孩子们快乐的歌声吧!
1、听范唱。 (打开录音机)。
2、提问调式、拍号。
3、唱一唱g大调音阶。
4、唱大跳音。
5、视唱合唱部分乐谱(即b乐段) 学习d.c.标记。
6、视唱齐唱部分乐谱即a段。
7、合唱两段。唱出弱起与强起对比及连音与非连音。
8、有表情读词。
9、唱词。
a、高声部先唱合唱部分。
b、低声部后唱合唱部分。
10、完整演唱合唱部分。
11、唱齐唱部分。
12、完整演唱,注意气息交换。
五、小结:
板书设计 :
真善美的小世界。
第二课时 综训。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二)。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起立13 13| 5—||。
2、问好。
3、坐下53 53| 1—||。
二、发音练习。
1、g大调音阶练习。
声音和谐优美、轻声演唱。
2、《欢乐颂》。
1=c—e 微笑轻声演唱、声音位置要高。
三、综训。
1、今天请大家当一次做曲家。
2、出示节奏谱(1),大家读一读。
3、出示音谱: 唱一唱?
4、请同学们用这三个音,添到节奏谱上,组成新乐曲。
5、教师示范一小节。
6、提示:
a、上下行节奏一样,旋律也应是变化重复的。
b、最后一个音应落于主音上。
7、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的作品。
8、讲评。
9、出示(2)(3)节奏。
10、读一读,找一找相同与不同。
11、自由作曲。
12、表演各自曲目,激发兴趣。
四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做曲家,大家写的都很好!
今后我们还要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板书:
作曲练习。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歌曲处理。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 歌曲处理。
一、组织教学。
1、起立13 13| 5—||。
2、问好。
3、坐下53 53| 1—||。
二、发音练习。
1、g大调音阶练习。
声音和谐优美、轻声演唱。
2、《欢乐颂》。
1=c—e 微笑轻声演唱、声音位置要高。
三、复习歌曲: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歌叫什么?
2、大家来唱一唱。
3、注意弱起小节。
四、歌曲处理:
1、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快乐的大家庭,大家应唱出情绪来。
2、速度稍快些,有热烈欢快的情绪,表达出我们在充满友谊和阳光的“真善美的小世界”里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
3、“v”处要换气。再来一遍。
4、老师带来了许多大击乐器,都有什么?
串铃、三角铁、碰铃、双响筒。
5、分配乐器。
6、设计乐器节奏:
7、打击乐器,并演唱。
五、小结:
我们进一步演唱了《真善美的小世界》,并用乐器伴奏,希望大家多复习!
板书:
真善美 节奏谱 。
的
小世界。
课后记:
第四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复习《真善美的小世界》。
2、欣赏。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起立13 13| 5—||。
2、问好。
3、坐下53 53| 1—||。
二、发音练习。
1、g大调音阶练习。
声音和谐优美、轻声演唱。
2、《欢乐颂》。
1=c—e 微笑轻声演唱、声音位置要高。
三、复习歌曲。
四、欣赏。
1、复习以前学过的西洋乐器。
2、这些乐器会讲故事,今天他们要给大家讲一个美丽的童话《彼得与狼》。
3、[初听]听一听这些乐器象是谁在讲话:
长笛吹奏快速流动的曲调——小鸟叫声。
双簧管吹奏妆饰音——鸭子走路形态。
单簧管吹奏断音——猫上窜下跳。
大管吹奏慢速音调——爷爷形象。
三支圆号吹不和谐音——大灰狼。
小提琴优美旋律——彼得。
4、跟唱彼得的主题片段。
5、完整听全曲。
6、由学生来复述乐曲的内容。
7、分组:
一组学生做小鸟。
二组学生做鸭子。
三组学生做小猫。
四组学生做爷爷。
五组学生做大灰狼。
六组学生做彼得。
8、[复听]我们听音乐时,听到谁的声音,那组同学做吹奏乐器动作。
9、通过这课学到了什么?
10、做课后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听了《彼得与狼》,它告诉我们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斗争,就会战胜凶恶的敌人!
板书:
彼得与狼。
小鸟 爷爷。
鸭子 大灰狼 猎人。
猫 彼得。
课后记: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十四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1、让学生感受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应该保护的家园,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2、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学唱法、引导法。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
美妙的音乐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幸福,具统计从19xx年到20xx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由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1、第1、2小节拉手原地点踏步。
2、第3、4小节双手上举摆动。
3、第5、6小节一人蹲一人站立。
4、第7、8小节拉手双人转圈。
在创编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并使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五年级音乐教案文档篇十五
聆听音乐,思考并交流对歌曲的感受。
找一找这首歌共有几个乐句,有没有重复句?
说说旋律的基本走向,并随琴轻轻划拍视唱旋律。
练唱第三乐句,突破难点。
通过聆听,感受作品的节拍、情绪、情感等特点,初次获得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初步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学习歌词。
1、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
3、为学生示范第三乐句变化饮的特殊表情。
4、设问:每一句都从弱起开始,演唱时应怎样处理?
归纳:注意强弱有致,轻巧地表现音乐的弹性和动力感。
随琴跟唱歌词。
体会变化饮的运用在这里所带来的内敛、含蓄、节制的'美妙效果。
讨论怎样演唱,然后跟录音演唱全曲,体会莫扎特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提高学生对音乐细节的感受、上能力。
歌曲表现。
1、讨论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丰富和完善这首作品?怎样表现?
2、巡视学生排练并进行指导,然后播放音乐。
分小组讨论,选择不同是角色和任务进行协商、创造。
分角色扮演小树、小河、紫罗兰、布谷、夜莺,“我们”等形象,戏剧性地表演和再现歌曲的内容和情境。
体验音乐表现的快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境的感受、欣赏和把握能力。
听赏《土耳其进行曲》。
师: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听赏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1、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出示思考题:
(1)乐曲的基本情绪怎样?
(2)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播放a、b、c三段音乐,请学生说说每段音乐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节奏铿锵有力、气势宏伟。
(2)活泼轻盈、节奏富有弹性。
(3)跌宕回旋、流动不息。
3、再次播放《土耳其进行曲》。
1、说一说乐曲《土耳其进行曲》的基本情绪,并说一说从听觉上感受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分段听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段音乐的风格特点。
3、听音乐并进行律动:听到a段音乐跺跺脚,听b段音乐拍拍手,听到c段音乐拍拍腿,以示区别。
体验进行曲雄壮有力的风格,感受各段音乐的特点。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莫扎特,学唱和听赏了他的作品,下节课将听赏他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法国民谣变奏曲》,了解变奏曲的特点,尝试根据已有节奏为乐句进行变奏联系。我们下节课再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94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