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化教学。教案的执行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一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这个故事你们读过吗?
你们发现这一课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1、课文后面没有要写的生字;
2、课文后面有一个问题,要我们默读课文。那你们知道默读课文要怎么样读呢?(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3、课文很长,但写得很有趣,我能一口气把它读完。
二、默读课文,理解课文。
1、那我们就按照刚才说的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非常有趣?
2、我们想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写的有趣,那还应该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赶快行动吧?
标上了小节号我们汇报起来就方便多了。你喜欢哪一节?
3、随机学习。
第七节:有一个词写出了叔叔的`有趣,你看是哪一个?(滑稽)叔叔怎么个滑稽法?
我们再来看看图,说说这位叔叔的滑稽相?
假如你也在,你会怎么样?
我们每个人再来读读第七段,想想哪些写得妙极了?
第十节:这一段,你从哪些地方读出很有趣?
小猫非常多;
小猫在卡罗尔家里无拘无束;
小猫还会吓唬人。
4、除了刚才我们学习的两小节以外,你们还对这篇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很感兴趣?
黑白相间冷冷清清滴滴答答糊涂抽屉四面八方跳来跳去。
蹭(赠)动作表演。
5、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广告的作用可真大!
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
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二
一课时。
会认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朗读感悟,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
能力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情感目标: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导入:
1、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有个小女孩,板书:卡罗尔;非常喜欢小猫,板书小猫;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板书:和她的。学生齐读课题。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上一节自习课,我们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们自己学习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也就是说自己默读学习。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法指导: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标注:标出自然段。标出生字、新词。
3、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去拼音读,不认识的字可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3)交流自己画出的美词。
(4)教学多音字:。
三、朗读感悟。
1、再次默读:思考:你认为哪些地方有趣?画出来。
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2、你能对课文提出哪些问题考考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几个认为比较关键、有意义的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考学生:例如:我们组的问题是卡罗尔的小猫是从哪来的?请你们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所得。
4、卡罗尔和小猫的关系好吗?怎么好?再读读课文。
四、小结:
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五、作业。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文的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课文只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负担。从整个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以“略读”摄取信息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师:古人说,提出小问题会有小的进步,提出大问题便有大的进步。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考考你的伙伴,如何?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
(学生读课文,质疑。)。
师(惊讶):能不能说说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生(1):因为我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就禁不住地去想过,现在我想听听同学是怎么想的。
师: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吧!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卡罗尔家的布置与摆设想像了起来)。
生(2):如果“爸爸”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生(3):xx,你的问题提错了,开始是“爸爸”为卡罗尔刊登需要猫的广告的,他怎么可能会送得一条都不剩呢?你仔细看看,是妈妈把猫送走了。
生(2):哦!如果你的妈妈把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
师:(窃喜)你们能提出这么聪明的问题,相信也会有聪明的回答!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
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
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四
课文学到这儿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书上写的广告是不完整的!”“哦,为什么?”我感到有点奇怪,其他学生都用不解的目光看着他。那学生见大家这样看着他,红着脸,不好意思说。我鼓励他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肯定知道哪儿不完整,说吧,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说这则广告是不完整的!”这位学生听了我的话,自信地说:“如果按照书上写的那则广告,卡罗尔是根本收不到小猫的。”“为什么?”“因为,如果按照书中的广告上那样写,别人会不知道谁要小猫,也不知道卡罗尔住哪儿,还不知道怎样与卡罗尔联系,别人即使有小猫也不知道往哪儿送!”其他学生都静静地听他分析,听得那么入神,那么专注,还不时地点点头。我也不禁为他的分析而感到惊叹。我又问:“你讲得非常有道理。这些知识你从哪儿学来的?”“老师,您也知道,电视中的广告都是这么说的!”“说得不错呀!你真是个非常细心的孩子!”这位学生被我一表扬,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我又顺势说:“那如果要你来写这则广告,你会怎么写呢?”“我会在卡罗尔爸爸写的后面加上卡罗尔的姓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让看了广告的人明白谁要小猫,他住哪儿,怎样联系”“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写行吗?”“行!”我听到的是整齐而响亮的回答。“那好,我们就根据这位同学的建议再来替卡罗尔写一则广告,好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绪热情高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孩子们或沉思,或动笔。不一会儿,一则则完整的广告就在学生们的笔下诞生了,有的还在最后加上了“谢谢您的帮助”之类的感谢语。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寻找答案。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对于大量的信息,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辨别能力。所以,当学生学到这一篇课文时,会觉得与他已有的知识有出入,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了疑问,他们就急于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经过师生的讨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学生心中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练习写话,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养成写的习惯是这一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五
1、能集中注意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2、体验故事主人公失去小猫和得到小猫时的心情,产生喜欢小猫的情感。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ppt(与故事匹配的);《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喜欢小猫吗?谁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小猫?
你家有小猫吗?有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卡罗尔,她非常想要一只小猫,那么,她后来有没有得到小猫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教师出示挂图,分段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开始到“什么样的都有。”
师:第一只猫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这是一只颜色一块白、一块黑的花猫。那它叫什么名字?
师:对,她叫伯洛。
师:第二只猫是什么样子的?叔叔是怎么送猫的?
教师讲述故事“打这以后”至结束。
师:这些小猫在卡罗尔家里干什么?
为什么要把这些猫送走?
送走猫的时候,卡罗尔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最后卡罗尔还有猫吗?它是谁?它为什么没被送走?
卡罗尔看到伯洛时,心情是怎么样的?伯洛呢?你喜欢伯洛吗?为什么?
三、幼儿阅读。
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第21~26页“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第24页画面上有几只可爱的猫,说说它们长得什么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根据《小朋友的书》上的图画尝试讲述故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中撷取素材。“广告”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其语言简练、设计新颖而倍受孩子们的喜爱,许多孩子对广告的记忆胜过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的特点(揭示广告的作用,叙述有趣),以课文中“卡罗尔想有一只小猫,于是在报上登广告”为切入点,设计了课前让学生从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其他媒体上收集广告,课上学说广告、练写广告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作用,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需求或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广告的形式来寻求帮助。虽然学生撰写的广告词不那么完美,但我在此以激励性的话语、中肯的批评进行评价,更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许未来的广告设计师就在他们中间。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六
故事篇幅较大,但内容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有趣,能抓住孩子的心。主要讲述了卡罗尔想要一只小猫,爸爸为她登了广告。别人送来了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卡罗尔见不到小猫伤心不已时,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小猫留了下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猫。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识“卡”“罗”“尔”等15个生字。
2.采用分层默读法,指导学生学习默读,了解默读的方法。
3.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卡罗尔对小猫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认识十五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乐趣。
感受卡罗尔随着小猫来来去去而起伏变化的心情,触摸她喜爱小猫的童心,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制作课件。
一课时。
一、认识伙伴,揭示课题。
1.出示小女孩图片:图中的小伙伴名字叫——卡罗尔。
2.亲切地喊喊小女孩的名字——卡罗尔。
识字:读准“卡”“罗”“尔”。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中的哪个字?(如:罗汉果、卡车、偶尔……)。
3.卡罗尔十分喜欢小猫,想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有没有得到呢?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轻声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软垫绒线团舒适橱柜厨房抽屉。
滑稽糊涂多余端出一碟点心免费。
待在家里黑白相间滴滴答答(多音字带拼音)。
(1)同桌互读,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2.出示课文生字条,学生认读。介绍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三、分层默读,交流体会。
(一)介绍默读。
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板:默读)什么叫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二)第一次默读。
1.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班交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
(三)第二次默读。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出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想想有趣在哪里。
3.全班交流,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读得有趣!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中撷取素材。“广告”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其语言简练、设计新颖而倍受孩子们的喜爱,许多孩子对广告的记忆胜过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的特点(揭示广告的作用,叙述有趣),以课文中“卡罗尔想有一只小猫,于是在报上登广告”为切入点,设计了课前让学生从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其他媒体上收集广告,课上学说广告、练写广告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作用,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需求或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广告的形式来寻求帮助。虽然学生撰写的广告词不那么完美,但我在此以激励性的话语、中肯的批评进行评价,更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许未来的广告设计师就在他们中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八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感情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学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_______”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的有趣,那谁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什么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的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打打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
四、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的广告:通过课外阅读。进行默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感受阅读的快乐与趣味)。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九
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
由此,我想对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说:“只要你平时的阅读技巧训练是较规范的、缜密的,那么就应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着走,他们会让你惊喜万分的!”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本课是学习默读的起始课文,教师在教给学生默读方法的同时还要加强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在课外阅读中还要运用默读,使学生逐步掌握默读的方法。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养猫杂感
喜欢猫由来已久。记得小时侯家里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那时的猫咪都是实实在在的土猫,也不象现在这么娇贵。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再加上那时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所以家里有什么就喂它什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有一些鱼腥肉渣,猫咪便吃的呵呜呵呜,高兴的不行。那时侯我们兄妹几个只是高兴时和猫咪玩玩,真正养猫的任务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由于家里是平房,平时猫咪自由出入,所以一到青春期猫咪就离家出走了,没有一个养到寿终正寝。
后来,我嫁到婆婆家,婆婆也是一个爱猫之人,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这时的猫咪就比较娇贵了,是毛茸茸的波斯猫。养猫的任务也是由婆婆来完成的,我们仍然是猫咪的玩伴。婆婆每天都给猫咪做饭,鱼肉是不可少的,但猫咪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这时的猫咪根本不屑于捉老鼠,偶尔捉到只老鼠也只是玩玩罢了。婆婆家也是平房,因而猫咪养到一两年后于某一天就突然不见了,婆婆说是让人给偷走了,这时已经有了猫贩子。
再后来,我们到了深圳,自己独立过日子了。仍然喜欢猫咪,但老公不许养,于是整天在各个猫咪网站上东游西逛,实在按耐不住,充分利用女儿盼猫心切,终于让老公在女儿泪水面前点头答应。为防老公反悔,母女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宠物商店抱回两只猫咪,一向清净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从此开始了我真正养猫的生活。现在的猫咪是被用来宠的,吃的是各种口味的猫粮、猫罐头;喝的是煮开凉好的白开水;玩有精致的猫趴架;睡有漂亮的猫窝,就连大小便都有专门的厕所,里面铺上买来的人造猫沙。当然,主人是断然不会让它们去捉老鼠的,所以买来老鼠玩具供它们练习扑咬捉拿。有了猫,懒觉就不能睡了,每天猫咪早早就叫我们起床,它们要吃早饭,因此,忙碌的一天开始了。除了每天给猫喂食、陪它们玩耍、打扫家里卫生、清理猫厕所外,还有:定时环境消毒、给猫咪洗澡、免疫接种、治病驱虫、绝育手术等等。此时顿悟养猫之不易。但每每看到两只猫咪追逐打闹的可爱模样,听到它们嗲嗲的叫声,一切劳累烦恼都烟飞云散了。
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猫咪最后还是送给了别人,虽有不舍和心痛,但想到猫咪找到了爱它们的人,有了幸福的家,还是由衷的高兴。我想在以后日子里,我还是要养猫的,但愿那时猫咪能和我们一起安定、健康的度过一生。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一
2、课文后面有一个问题,要我们默读课文。那你们知道默读课文要怎么样读呢?(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3、课文很长,但写得很有趣,我能一口气把它读完。
1、那我们就按照刚才说的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非常有趣?
2、我们想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写的有趣,那还应该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赶快行动吧?
标上了小节号我们汇报起来就方便多了。你喜欢哪一节?
3、随机学习。
第七节:有一个词写出了叔叔的有趣,你看是哪一个?(滑稽)叔叔怎么个滑稽法?
我们再来看看图,说说这位叔叔的滑稽相?
卡罗尔看到小猫后怎么样?
假如你也在,你会怎么样?
我们每个人再来读读第七段,想想哪些写得妙极了?
第十节:这一段,你从哪些地方读出很有趣?
小猫非常多;
小猫在卡罗尔家里无拘无束;
小猫还会吓唬人。
4、 除了刚才我们学习的两小节以外,你们还对这篇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很感兴趣?
黑白相间 冷冷清清 滴滴答答 糊涂 抽屉 四面八方 跳来跳去
蹭(赠)动作表演
5、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广告的作用可真大!
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
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二
怀着紧张和忐忑的心情讲完了我当实习老师的第一堂课,很感谢指导老师给我悉心的教导,老师也给我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希望我可以做的更好。在我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很多的的问题,找到了许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累的经验。我希望我可以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备课和教学,领悟好总结反思。
在第一课时中,我听从老师的建议,对我的课件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在教学过程中,修改好的课件对我的授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心理曾面,因为在齐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模拟讲课,在真正的课堂中,自己没有特别紧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比较坦然。在进行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时,有很多的漏洞。经过这一次授课,我听从老师的知道,从下次备课开始,认认真真写好教学详细教案,把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呈现在教案中,并且要做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够,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词汇过于匮乏,不利于教学计划的进行。在引导学生读生子的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应对,没有很好的适应教学突发状况。虽然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第一课时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但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问题提问不合适,只是想当然的去提问,不能积极地参与问题。导致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够。课后,和老师交流了这个问题,觉得这是自己教学经验不足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做好准备工作,充分的进入课堂。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优缺点:
优点。
1、课题引入效果不错。通过给学生们展示关于小猫的图片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描述自己与小猫的故事,他们也很兴奋。
2、在生字词的学习中,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字谜,排火车读字词,男女分读课文等。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率不错。
3、认识了很多学生,这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缺点。
1、缺乏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极和回答问题和思考的时候,不能给予他们及时的评价。在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中,不会与他们以孩子们的方式交流。当学生们回答完问题的时候,不能给与他们良好的评价。
2、对课文的把握不好。比如在读文中有趣的句子的时候,水过地皮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们学习,不能指导孩子们读出有趣。
这次教学实践自己也收获了很多,老师作为孩子们的导师,每天批改作业,指导孩子们,非常的不容易,自己要是以后有幸从教,一定以这些老师们为榜样,当一名合格的老师。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三
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最有趣?用横线划出来,并说说为什么有趣?有一位学生却回答我觉得家里到处是小猫很烦。这一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时我愣了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站在小主人公卡罗尔的立场,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小猫的活泼可爱,为下文卡罗尔因重新失去小猫而黯然神伤作好情感铺垫,同时也为卡罗尔因最终得到一只心爱的小猫而欣喜万分作好伏笔。充分感受小猫的有趣可爱,也能更自然地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主题。
这一个“烦”字就给平静的课堂投掷了一块石头,在我的心绪中激起了小小的波澜,为了能顺利完成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我执拗地走下去……我接着说:“小猫在钢琴上丁丁冬冬地跳来跳去,就像钢琴家在弹琴,多么有趣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小猫的有趣吧?”(如此牵强,连我自己都觉得心虚不已!)
(接着,全体齐读自然段)
……
虽然,课堂的走向被我的固执强扭过来了,但我明显看到了那位学生脸上失望的表情,学生也似懂非懂地被我牵着往前走,结果,学至文末,学生对卡罗尔最终得到小猫的惊喜心情显得很木讷,无法深刻体会卡罗尔的心情。课后,我对课堂上意外出现的这个“烦”字进行了反思。原来,也是“烦”出有因啊!这位学生之所以觉得如此情景给人烦的感觉,那是因为他或许已经站在卡罗尔的爸爸妈妈的立场上,从成人角度去看待眼前的问题。这种理解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符合实际生活的,同时也与下文内容一致(卡罗尔的爸爸登广告,免费送小猫)。我如果能充分领会这一点,就可以先对该生的理解给予肯定,再作适当的引导,比如:原来你是在替卡罗尔的爸爸妈妈说话,真是会思考,但小卡罗尔也一样觉得小猫很烦吗?对她来说,眼前的情景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如此操作,既可以调动该生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从卡罗尔的立场上理解有趣的场面,可谓一举两得,但由于我的无知和固执,失去了机会;“烦”出有因之二是该生还没有进入文本,也就是以上提到的,不能站在卡罗尔的角度体会小猫的可爱。那么,学生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问题呢?原因在于我对前文描述卡罗尔爱猫之举的语句只作了蜻蜓点水式地朗读,没有细细品味其中的喜爱之意(其实,第一次广告内容的.措辞,和卡罗尔对第一只小猫伯洛的悉心照顾,都渗透了卡罗尔的爱猫心情)。没有这一伏笔,难怪学生语出“烦”字了!这“烦”字恰恰反映出我在处理教材时的疏漏,也是因为我对预社地过分迷信,导致自己失去了在课堂上“迷途知返”、及时回头弥补的大好机会;“烦”出有因之三是,或许该生的生活实际离可爱的小动物很遥远,或许他本人对小猫确实没有喜爱的情感,如果我能领会这一点,尊重该生的回答,我就可以耐心地听听他的心声,了解清楚之后,让他做做卡罗尔的朋友,体会小猫的可爱,这未尝不是一次情感熏陶的机会,但却因为我对课堂生成的畏惧而痛失良机。由于我的固执,忽视了学生真实的体验,真是可惜可叹!
从小处见真知,这一小小环节给我重大的启示,提醒自己要尽快走出预设的牢笼,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丰富、提高自身素养,透彻理解、把握新课程目标的内涵,同时更好充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和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因为,对课堂生成把握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或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一时拿不出可用的应急策略,因此只好采取应付、回避的态度,而坐失因势利导推动课堂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良机;二是对新课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把握得不够好。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四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写了: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爸爸就通过登广告向别人征要,于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的小猫,家里乱成一团,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给别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了下来。“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喜欢的小猫。”
本文是略读课文,学习本课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默读能力,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且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这个环节不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选择,还要求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按照教案设计,应该是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课文内容,然后简单复述故事情节的,我突发奇想:让学生通过表演重现故事情节,不是更好吗?安排好几个重要角色后,其他的学生就扮演小猫。孩子们非常兴奋。扮演小猫的同学不停地喵喵地叫着往教室外走。
表演开始了,“卡罗尔”通过与“爸爸、奶奶”的对话表达了自己想有一只小猫的心情。广告登出去后,第一个送小猫的男孩儿出场了,这时意外发生了:随着男孩进门的,还有一大群“小猫”,这群“小猫”喵喵喵地叫个不停,爬在地上的,钻进桌底的,趴在窗台的。什么表情都有,笑着,叫着,咧着嘴做鬼脸的都有。表演实在没收办法进行了,这时下课铃声也响了,我只好示意让学生停了下来,作了一下总结:
“大家想啊,由我们同学扮演的小猫还这么淘气,在教室吵得象一锅粥,卡罗尔家那么多的小猫,不知道吵成啥样罗。”学生哄堂大笑起来。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来在教案里没有,是我临时调整补充进去的,在表演之前没有做什么周详的考虑,教师本身也没有做到心中有底,面学生本身也是很随意的,加上天性活泼,只顾着自己扮演的角色,没有考虑到配合其他同学,以至乱成一团。
在众多的“小猫”涌进教室里,作为“导演”的教师没有能及时阻止,让众“小猫”一涌而入,也没想到那么多的“小猫”不是同时到达的,不能及时调整表演的步骤,导致课堂上出现混乱的局面。
在安排角色时,有的角色学生抢着扮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愿意扮演,我没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仅凭学生的兴趣而为之,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角色都凑在一块,使课堂近乎失控,而学生不感兴趣的部分则无人理睬。
俗话说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我想,以后再要表演课本剧,一定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情形了。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五
这是孩子们所学习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字,加之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学生初读课文对教材把握很好,能概括出课文是讲卡罗尔要猫和送猫的过程,让人感到很意外。从中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同时也让我感觉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重要性。由于学生用心感悟,从课文中找有趣的地方这一教学环节也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过多地解读文本,而忽略了识字教学,朗读指导和实践活动。因为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还应是识字和朗读,在教学中我过多地考虑了文本的人文性,而忽视了文本的工具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要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有详有略,有取有舍,保证重点,突出重点,抓住几个点扎扎实实训练,并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这样才能训练到位。
这节课中存在的弊端,我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完善,使自己的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六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又只好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可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这篇故事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有趣,为什么觉得有趣呢?快读读课文吧!
(生自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回答)。
生1:我觉得门铃一直响个不停很有趣,因为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这时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猫,卡罗尔肯定非常高兴。
生2:我觉得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很有趣,因为这样,家里肯定特别热闹。
生3:我觉得爸爸给卡罗尔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很有趣,因为爸爸是非常关心卡罗尔的。
生4:我觉得爸爸从自己的每只拖鞋里都捉出一只小猫来很有趣,小猫们多可爱呀!要是这样,卡罗尔家里的人就没拖鞋穿了。
[教学反思]。
小学生喜欢小动物,有许多小学生有养小动物的经验,也有许多学生有养小动物的愿望,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性化的自由阅读”,能够说出课文中有趣的事,并就这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位学生觉得爸爸登广告要小猫很有趣,因为爸爸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可见这个学生感受到了亲人关爱子女的快乐。有的学生觉得钢琴叮冬响成一片,很有趣,并说它家里很热闹,这位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热闹的乐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能与成人的看法不一样,但同样是心灵中感悟的火花,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片断二:
师:这么多猫,会在卡罗尔家里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生1:它们会玩卡罗尔的玩具,把它的玩具弄得乱七八糟的。
生2:它们会捉卡罗尔家的老鼠。
生3:它们会爬到卡罗尔家的桌子上,跑到橱房里偷东西吃?
生4:它们会到处乱跑,打碎卡罗尔家里的东西。
师:小猫打碎了东西,你们还会喜欢它吗?为什么?
生1:喜欢,这是可以原谅的。
生2:东西打碎了可以粘起来,小猫走了,就没有小猫玩了。
[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有的学生说小猫会玩玩具,有的学生说小猫会捉卡罗尔家的老鼠,有的学生说小猫会打碎东西……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积极地、大胆地想象,去重建教材的文本,去创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境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拓展它。
片断三:
生1:因为猫太多,没那么多地方住。
生2:猫太多,在一起肯定会打架的。
生3:因为还有许多的人爱猫,如果没有猫,别人肯定会到卡罗尔家里来要猫的。
生1:它害怕被送走。
生2:卡罗尔给食物它吃,它喜欢卡罗尔。
生2:它怕卡罗尔伤心,所以就躲起来了。
[教学反思]。
在三位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程改革前的状态。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生的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广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在这节课中,学生懂得了原谅别人的缺点,如不计较小猫打碎东西,领悟到了付出也是爱的一种方式,如卡罗尔得到猫是一种爱,同时把猫送给别人也是一种爱猫的表现,更值得赞赏的是连小猫也给学生赋予“人文精神”。如伯洛怕卡罗尔伤心就躲藏起来,泊洛得到卡罗尔的食物,不愿离开她,这不正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感情吗?学生为卡罗尔没有猫而着急,得到猫而高兴,猫太多而犯愁,送走猫而伤心,最终拥有猫而欣喜,学生学会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友爱、宽容、奉献。短短的一节课,学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情感熏陶,享受生活的快乐,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七
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任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心。同时它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也是我第一次进行略读课文教学。
第一课时,识字、认字、交流识字方法、编字谜,唯一不同于精读课文的是本课没有我会写的生字,不用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悟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感受小动物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人交流。
第一次让学生默读,学生还算喜欢。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默读”?明确默读的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学生一默读很认真,基本上能做到默读的要求,学习兴趣浓。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我进行了再默读并提出了要求:边读边想并画出你觉得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句子。学生这一次兴趣再大了,交流时学生表现也很积极。这篇课文比较长,但学生喜欢读,这节课在这方面上得小有收获。
课文默读后我带孩子们学习课文。我按照教案的原设计上课,问他们卡罗尔家登了几次广告?广告内容分别是什么?广告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这时才发现他们对广告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拖长声音回答:“两——次——”,“第——一——次——是……”我当时马上想,要不要改变教学重点内容?我就问他们:“小猫来到了卡罗尔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毕竟是小朋友,那些可爱的小猫引发的趣事真的让他们来了精神。我紧接着又问:“你们觉得除了课文写的趣事之外,还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这一次学生反应异常热烈,很多学生马上举起了小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我先让他们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选择讲得好的学生说。而且在学生说的时候,自己一边补充,一边做着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全部学生都被调动了起来,就连那个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李博也被逗得哈哈大笑,欢快而激动地摆动着双手,迫切地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创意。
这节课,说实话其实有点“乱”,不仅是说教学设计变了,而且是说纪律,学生们都顾不上上课的规矩了;但是这节课很活跃很开心,学生参与度是我开学四周来最高的。
我想,我最有权力也最有可能的就是改变我自己。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八
今天,教研室几位领导专家到我校为期一天的“蹲点把脉”式的教学诊断开始了,此次“把脉”是从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对学校教育教学全覆盖式的“诊断”。
上午,教研室专家按课表听课,我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第一学段本是没有略读课文的,但这篇课文在教师用书上解释是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来编材的。恰逢我们语文教研组这期的研讨主题就是关于略读课文教学方法的研讨,趁着有专家“把脉”课堂,我于是选择教学这一课。
这篇课文虽篇幅较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心。本节课,我主要教学生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明确默读要求。
1、不出声,不指读;
2、用眼看,用心悟。学生明确默读要求后,我采用分层默的方法读进行训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次默读悟趣,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的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三次默读悟情,感受卡罗尔得失小猫这一心理变化情感。我将默读贯穿于整篇课文当中,学生也了解了默读的方法与技巧,为以后默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比较准的。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讲述了卡罗尔一直想要一只小猫,爸爸登广告别人送来许多的猫,当猫太多时爸爸又登广告送走猫,当小猫一只只被领走,卡罗尔伤心流泪,后来突然跳出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卡罗尔高兴极了这样一个故事。从中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同时也让我感觉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通过二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这一环节还是进行得比较顺利的。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广告的作用,也让学生通过仿写广告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在二次默读课文时让学生抓住有趣的句子,学生把握得很准,但我侧重于深挖内容,而忽视了低年级学生要多指导读书,让学生通过品味文本语言来体味作者及作品的情感。
2、整堂课由于没有安排好,导致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这一环节留到了下节课。
3、没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字环节。
从小处见真知,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要努力丰富、提升自身素养,透彻理解、把握新课标的内涵,同时更好地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和反思中提高教育智慧,使自己的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教案篇十九
教授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我认真地观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经过静心思考,我认为自己在本节课上有以下几点值得同行借鉴。
一、尊重学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设计本堂课时,我就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的的确确做到了这一点。如刚接触文本时,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因为是初次学习默读课文,我给出了默读的方法:不出声读,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我也给出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而且我及时了解学生默读完成的情况,对没有读完课文的学生再给出时间读。这里充分体现了我对全体学生的尊重。在赏析课文时,我第二次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得有趣的语句和段落。我分四步完成这个教学过程:一是请学生一边读一边标画,二是想一想这些语句和段落有趣在哪里,三是同位互相交流自己读书所得,四是全班交流。
在这四步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始终顾及学生真实的感受,没有过多地讲解,尤其注重全班交流这个步骤。在全班交流时,我适时地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以此提高阅读效率,强化阅读效果,同时训练语感。在学生第二次默读时,我把朗读权利、言语权利、感悟权利、思想权利统统交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我永恒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篇幅较长,生字较多,仅多音字就有三个,为了方便学生掌握牢固,我把带多音字的词语都打在了幻灯片上,并实施了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效果看,我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均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文章篇幅长这个特点,我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的结构,即故事的起因——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故事的经过——登广告要猫,人们送来猫,登广告赠送猫,送走猫,故事的结果——卡罗尔终于有了她自己的小猫。虽然初学写事的文章,但我在授课伊始就交给了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使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清晰地认识。另外,在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时,学生能够在我的启发下谈出本文吸引人的原因是:语言有趣,故事情节曲折。在这里我巧妙地渗透了文章的写作特点。
三、重视语言的积累。
本文语言质朴,生活气息浓厚。所以在教学时,我时时处处引导学生找出好词佳句,进行积累。为了方便学生积累,我还对这些词语进行了归类,如四字词语(黑白相间、四面八方、丁丁冬冬、冷冷清清、滴滴答答),表示声音的词语(丁零零、喵喵、丁丁冬冬、滴滴答答、扑扑地),二字词语(安排、舒适、照顾、告别、糊涂、终于)。生动有趣的句子,我也全部打在幻灯片上,鼓励学生朗读感悟。课下,我布置了摘抄好词佳句的作业。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摘抄,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有所忽视。所以,第二天上课时,我又和学生共同体验了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高。
学习本课前觉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跟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情也少,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果然上课时,一调皮学生翻开课文就大呼小叫:“这课文这么长啊!”教室里马上响起一片唏嘘声。我强忍不快,和声乐色地请学生自学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在交流时,自称“小问号”的同学说:“老师,我发现这篇课文没有要求写得生字!这是什么意思啊?”
不得不惊叹孩子的细心!我笑这说(这次可不是强装出来的):“真不愧为小问号啊?这是略读课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0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