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弟子规读后感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7:41:02
写弟子规读后感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7 17:41:02 小编:笔砚

读后感是一种对文学作品或其他阅读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表达方式。1.那么,如何撰写一篇有深度和高质量的读后感呢?下面是一些读者的真实感受和深入思考,通过读后感来分享和传递阅读的力量。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一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读完了由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读完了这本书,我心生愧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其中,“首孝悌”对我感触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谁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说“马上马上”,人却呆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看看书,时不时写几个字,非要妈妈大动肝火,才去干。《弟子规》还要求我们,就是亲人不喜欢我们,也要恪守孝道,孝顺父母。父母有错,要提出让他们更改,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不可以漫骂长辈。

之后是“出则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很明确,吃饭、落座、走路时,长辈要在前面,小辈要在后面,这样才是对长辈起码的尊重,生活中,我总爱逞能,跑得快,把长辈甩在后面,穿衣、吃饭也抢先,总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是不对的。“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指你拿一个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视为满的;进入一个房间,没人也要视为有人。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错。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让它时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二

《弟子规》是一本告诉我们怎么做一个好学生的好书。它从思想上、从品德上、从学习上、以及各个方面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出色的好学生。

在思想上,我感触最深的是:“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每当我和朋友们在一起玩耍产生矛盾时,我就会想起这句话,使我的心胸变得博大,从而原谅了对方。这使我有了更多的.朋友在学习上,我感触最深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每当我学习不专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专心致志的学下去。

在品德上,我感触最深的是:“凡是人,皆需爱。”每当我和小朋友打交道时,就会想起这句话,以友好的语气和同学打交道。现在,我读了《弟子规》以后,从一个调皮不懂礼貌的男孩,变成了一个尊老爱幼的男孩。

《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是我童年时的一个不说话的“小老师”。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三

张沛雨家长:张沛雨现在会关心父母,吃晚饭时妈妈不在家,会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吃饭,帮妈妈捶背。

老师评语:孩子有进步,家长很欣慰,希望坚持下去。

王乐煊家长:鞠躬礼在家中已能成为习惯,但在外面仍羞于力行,还是限于主动问好,主要问题在学习上。“此未终,彼勿起”“几案洁,笔砚正”“读看毕,还原处”均做的不到位,需要提醒。

老师评语:王乐煊做的很不错了,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力行,相信在家长的带领下王乐煊会做的更好。)。

第三节课程因为的去寺庙体验静心训练和过堂,我们发给大家的作业是弟子规评量表中20件事,让孩子们在这周去力行,例如按摩,捶背,收拾房间等19件日常小事再加上每天诵读弟子规一共20条。

俞可涵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活动挺好的,如果组织一套完整的静心训练,请带上我们父子。

孩子的感想:这19件事真让我感觉累,原来父母也不怎么好当,家务不怎么好做,孝顺不怎么容易。

孙昀杰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静心训练主要是练习如何集中思想关注于某一事物,以此训练学生在学习时增强专注力,是一项非常好的训练。

孩子的感想:只要静下心来做所有的事都可以成功。

张沛雨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一次初体验,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是个能随时静下心来的人,其实不然,很有意思的静心训练。

孩子的感想:静心对我帮助很大。

王乐煊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已经写了一份家长感悟。)。

孩子的感想:我觉得本次静心活动很发,可以锻炼身心。

文博扬家长:静心训练让我们感受到了宁静,如果能将静心训练融入到每次的活动中就更好。

孩子的感想:静心训练要集中注意力,不错。

万方仪家长: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感觉要真的静下心来,不急躁,才能专心。

老师评语:因为本次课程请假的家长比较多,能来的基本上交上了作业,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看,不是太满意。对于20件日常小事俞可涵做了13件,万方仪做了10件,文博扬做了10件,王乐煊做了5件,孙昀杰做了2件,张沛雨作业上没有打勾。有此同学完成的比较好,还有一些同学完成的不够。希望家长能够重视每次的回家作业,学习了就要去力行,不然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学习和力行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课程总结:本次课程安排了出则悌的前两句,但是由于关于前次的静心训练大家都非常踊跃的要上台分亨,所以本次课程挪到下节课再上。在家长和同学分亨完以后,我们针对在寺庙过堂时还有很多同学有剩菜浪费,我们安排放了一段“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中的前15分钟的片段,着重和大家讲解了为什么要惜福和感恩。并把片中的一段文字摘录下来用于日常生活中去力行。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四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五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是我读了《弟子规》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是蕴涵了很大的人生处世哲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有缺点,也会有一些隐私,别人也是如此。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场合委婉地指出;对于别人的隐私,我们更不可以随意张扬,因为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我宿舍有个同学新买了一套漂亮的裙子,几个同学轮流抢来试穿,个个爱不释手。第二天早上,那位同学却发现裙子不见了,急忙去找老师,老师来到教室,眼神平静的扫了一眼我们,随即用平静的口气说道:“老师已经知道是谁拿了,但是老师相信,她不是坏学生,只是一时糊涂而已,只要改了,就是好学生。”说完,便走了。果不其然,第三天,那套裙子又回到了那个同学的床上。我想,当时老师从我们的神色中已经知道了真相,但是却没有揭穿,而是不动声色地保留了那个同学的尊严,让她主动改正错误。这样做比当着所有人的面揭出那个同学,然后那个同学对所有的人心生恨意好得多。

还有一次,我班两个关系不太好的男生,一个无意中知道了另一个男生家里的境况。原来,男孩的母亲因为贫穷离开了那个家,男孩的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患了精神病,这事很多人都知道。跟他关系不好的男生知道了这事,不但没有安慰,还当着男孩的面在众人面前大肆宣扬,措词还极其不雅。自尊受到践踏的男孩实在是忍无可忍,挥手就给了那个男生一拳,接着两人便厮打起来,旁观的人都制止了,最后两人都受了伤。可见,宣扬别人的隐私害人又害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只是小细节,却藏着大道理。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六

学校要求老师们在假期里背《弟子规》。张老师一听是弟子规,想:小孩背的,大人背什么呀?开学一看,原来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再一听有的老师都倒背如流了,好强心使老师决定与我们一起背,以便大家监督她。这些天,有的同学不但把当天的背完还一直往后背,和老师比了起来。我当然也想了,所以每天,陈曦媛在中午背,可每次,我们都没有成果。原因是来看看吧!

一:我俩都是女生中的淘气包子!虽然能坐住却会被一些事所吸引,再不就莫名其妙地笑!一次中午,我俩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觉得她笑地渗人,就说:你坐哪哪就是鬼屋!然后互相瞅着对方,又没由来地狂笑一阵!好不容易背下来了,老师却很忙,没办法!

二:我们早上才读了两行,就上课了,只好半途而废!

中午时,还没拿出书呢,就想起要上微机课!没背上。

瞧!这样哪能背了?现在,我们也决定好好背,一直向前冲!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七

中华优秀传统有悠久的历史,令我钦佩,有传统节日、有传统文化、有传统礼仪、有......我曾看过许多有关中华传统的书,却为中华传统礼仪感到自豪,因为((弟子规))中的中华传统礼仪令我印象深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作为学生要有学生的言心规范,这是古代圣贤的教导,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信用。

作为子女的我们不孝敬父母很可怕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长大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我的父亲看似对我冷漠、严厉,其实他是十分爱我的,但他不会表现的很大的明显。有一次,我需要买一些文具,要去街上去,看着父亲忙里忙外的,根本没空,而我又急要,扭扭捏捏地来到父亲身边,道明了意思,父亲沉默了,世界似乎安静了,静得我可以听到父亲的心跳得很快,我连忙向父亲保证,我会去会买,不和陌生人说话......父亲知道我去意已决,就默默地给了我钱,让我出去了。为了不让父亲担心,我在我什么时候上车、下车时都发一条短信给他,让他不要太担心,从街上回来上车时,也发短信给他,甚至一回家就去找他,让他看到我平安归来,他看了我一眼就忙自己的了,让我觉得他似乎没有看我发的短信,单位知道他看了。从那以后,我要去街或更远的地方,都会“出必告,反必面。”

古时的人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例如贤能仁孝的刘恒:刘恒在8岁之时,受封为王,就赴封地主持政务,其母亲还不得去,当刘邦去世,吕氏当权,让刘恒的母亲到代地与儿子团聚。忽然有一天,刘恒的母亲患病,病情严重,刘恒派人找来最好的医生,又购买了名贵药材给母亲治病,其母亲一病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也整整精心侍奉了三载,并在此期间寝食难安。三年后,刘恒的母亲终于病愈,但刘恒自己却由于日夜操劳,病倒了,后来,很快就康复了。不久,京城里汉惠帝刘盈病死,继而吕后猝死,大臣周勃等派人迎接刘恒登基为帝,理由是刘恒贤能仁孝,名扬四海。刘恒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派人接其母亲回京,尊为太后。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太辛苦了,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首先要做到“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讲退错。”不合理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假若轻易许诺了,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古时的范仲淹信守诺言,他的老师李先生临终前,交给他一个包裹,让范仲淹转交给他的儿子。范仲淹来到京城,偶然和王大人相识,他得知王大人和李先生同乡,就把李先生的事告诉了王大人。没几日,有一位自称李先生儿子的少年来到府上,投靠王大人,少年一见到范仲淹,便问要包裹,范仲淹迟疑了一下,就把包裹给了少年。当夜,王大人拿着包裹,原来这一切都是王大人安排的,当王大人拆开包裹,看到的全是杂物。其次范仲淹早已看出破绽,调了包。三年前,范仲淹信守诺言,找到了李先生的儿子,将珍藏的包裹亲自交给了他。

《弟子规》中,所提到的礼仪,让我感慨,是啊,我们要孝敬父母,做人要讲究诚信,我们应该向刘恒和范仲淹等,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让我感到自豪,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该做的!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八

中华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一本决定你的行为修养和命运的书,在你误入歧途时,它就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如同每棵树上的年轮,如同东边初升的太阳,给你指引正确的方向,让你守得云开。

我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女孩,从不懂得孝顺父母,更不会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有时,做了一些让父母伤心、难过的事,也不会主动去安慰他们。自从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它如同初春的雨水,洗净了我心灵的污垢,让我懂得了“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素材。它让我懂得了:在父母和我们发生争执后,如果我们执意顶嘴,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时刻警醒着我“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叫我们,我们再三推脱,父母有时要我们去做,我们却不立刻行动,读了《弟子规》后,我们会明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有可能会去选择做一只“缩头乌龟”,从而萎靡不振,也有可能会去选择自暴自弃,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同时也懂得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而应该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因为任何美好的结局都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一个人要经历像蝴蝶那样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变得完美无缺,同时,也是这痛苦的蜕变,使蝴蝶抛去了原来丑陋的躯壳,获得了魅力的身躯。夏天的知了,它们也是经过痛苦的蜕皮,才可以振翅飞翔。同样,人就如同那蝴蝶和知了,只有经历过,尽管这个过程很艰辛,但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终究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振翅飞翔的”知了“。在初步接触《弟子规》时,我就被它所蕴含的知识吸引了,每天,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面所说的点点滴滴,每天,我都会很”累“,但是,我选择坚持,我的父母现在高兴地不得了,说我变得懂事啦,这可多亏了《弟子规》,我相信,在我慢慢蜕变的同时,我的人生也会更加的精彩,人生的道路也会更加的平坦。

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想了许多,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受到过《弟子规》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习气来成长,长大以后,这个恶习早已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当他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跟领导、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的融洽,哪怕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么家庭生活也不一定能够幸福,因此,没有良好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止这一个孩子!他还会影响到到身边的人。所以,国学经典《弟子规》就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在日益衰老,我们日益长大的同时,他们的眼角会多出一条条皱纹,他们的头发会多出一根根白发。父母把他们的爱全部倾注在我们身上,父母的爱比天高,比海深,在父母尚未”老“去的时候,我想作为孩子的我,应该回报他们,在他们累的时候,帮他们捶捶腿,揉揉肩,在冬天冷的时候,帮他们暖一暖被窝,在他们无聊的时候,给他们唱首歌,讲个笑话……尽管这些只是沧海一粒,但,我会尽力做到,让他们少一丝忧愁,多一份欢乐。是国学经典《弟子规》让我有了这翻天覆地的改变!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使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从容,它对我们有益无害!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九

《弟子规》人人都熟悉,人人都熟知。一开始,当我知道要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内容,觉得很枯燥。可当我学习过《弟子规》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不孝。

以前我跋扈,任性,叛逆,爱发脾气,常常惹父母生气,常常与老师顶嘴。总觉得父母为我做事是理所当然,总是向他们索取,却从没有说过谢谢。爸妈,你们辛苦了!钱从来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却好像是大风刮走的。以前我经常大手大脚的花钱,现在我才知道挣钱不容易,全是父母的辛苦钱。爸妈,你们牵挂的孩子长大了!

学习《弟子规》,虽然我不一定能成圣成贤,但我可以成人,成为一个谦虚,低调,宽容的人,成为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成为一个“善人”。

《弟子规》教会了我很多,帮我改变了很多。我改掉了出口成“脏”的毛病,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改掉了任性叛逆的坏脾气。教会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待人和善,学以致用,用心专一。教会了我心怀感恩,以德报怨,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

《弟子规》不仅是一本书,更是我生活的指标。它指明了我学习的方向,规范了我生活标准,确立了我个人的原则,虽然很枯燥,但是很有用。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

从小就跟着妈妈或者录音机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篇章,当时我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那时候背过的现在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弟子规》当中的一些章节我还记得很清楚,因为做了学生后悟出了些其中的道理。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包括不久前的日本地震,使多少小朋友一夜之间无家可归,又让多少家庭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那一幕幕唤醒了无数人的爱心。一个人的爱算不了什么,千千万万人的爱汇集到一起,就像条条小溪汇成了辽阔的海洋。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爱,让我们在几年后又见到了重新建设后的新汶川和那里的一张张笑脸。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对我们最有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除了要集中精力,眼睛看,嘴巴读,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坚定的信心。我们在学习上经常犯一些不该犯得错误,明明可以做对但偏偏要出错,其实这就是“心”没到,“信”不足,学习的四个基本条件缺了两个,我们怎么能做得好呢?大人们常常说我们心浮,说我们马虎,也是这个道理。

《弟子规》里蕴藏许许多多的道理,教会我太多太多的东西,懂得这些并不难。“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要做一句,把这些准则用到学习、生活中,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一

一年级上学期,赵老师教我们背诵了《弟子规》。老师边教我们认读、背诵《弟子规》,边给我们讲解其中的意思与道理,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一段告诉我父母叫我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我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时间偷懒。父母辛苦的养大孩子,做为孩子也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有温暖的床铺休息,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问早,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睡。

我一生下来是一个只会哭的孩子,喝奶和大小便都得爸爸妈妈来照料,一天一天的把我养大,教育我、培养我,使我幸福,使我快乐。现在,爸爸妈妈接送我上学。他们上班很累了,还要给我做我最喜欢的饭菜,给我洗衣服,检查作业。

这一切都是爸爸妈妈给我的,我要孝敬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做一个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的好孩子。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背诵了《弟子规》“出则悌”中的另一句: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在用餐时或者就坐、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在我们生活中就应该这样谦让,如果你年幼就应该尊敬长者,让长者优先,如果你年长就应该处处让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保护他们。

我就有个妹妹,不过我有时爱和她抢东西,欺负她,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按照书上的做,让着妹妹。

这些不是说说就算的,我一定会照做的。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三

金郅翔阅读体会:

这几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品读了《弟子规》的第二章,我深有体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它是学童们生活的规范。它的内容很多,很容易懂。我感觉背起来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兄道友,弟道恭”让我明白了兄弟姐妹要互相尊敬,“尊长前,声要低”让我懂得了在尊长面前说话的时候要轻声。“财物轻,怨何生”让我知道了别太看重财物才不会产生怨恨。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比如,做家务还太少,没有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分担家务。以后我要改正这些不足的地方,成为一个勤劳有礼的孩子。

家长教育体会:

今日,与孩子一同读经典,品美文,的确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当孩子熟练背诵,快乐讲解时,油然而生幸福之感。作为家长,我为孩子的快乐而幸福,更为孩子的成长而幸福。

《弟子规》不仅是优秀的启蒙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植根于中华文化这片沃土的常青树。虽经岁月淘洗,却依然枝繁叶茂,庇护道德幼苗的成长。

为什么在经济繁荣的今日,我们还要翻寻古老的书箧,去寻找人生的秘笈?答案其实简单,因为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孩子不仅是家庭的至宝,更是社会的财富。让孩子们明理守信,尊长爱幼,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护;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德才兼备,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与孩子共同感悟成长,我有了诸多体会,学校为孩子成长所做的努力可谓用心良苦,希望这有温度的关爱呵护他们一路成长!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四

《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写的蒙学名篇,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中国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写成,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便于背诵。“弟子”就是学生,而“规”就是规矩的意思,这本书句句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规范。

《弟子规》首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孝敬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谨信的人。要勤勉谨慎,做到“朝起早,夜眠迟。”因为“老易至,惜此时”,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箕踞、勿摇髀”。要言而有信“凡出言,信为先”,但是不可以轻易地胡乱答应别人“事非宜、勿轻诺”。不和别人比吃比穿,而是要和别人比品德才学,才学不如人,就要多加努力,“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泛爱众人,要亲仁,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在一个蓝天下,同居一个地球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要想取得名望,就要靠自己良好的行为去积累,因为世人看重的不是外在的相貌,而是内在的品质“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弟子规》教导我们若有余力,便去学文。还教了很多读书的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我读书时常常不能做到专心致志,还喜欢读了一半就去翻阅其他的书籍。

《弟子规》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贵思想,能够陶冶心灵,提高智慧,使我们懂得做人之道,养成良好习惯。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五

童年的时候,你在做什么?跟爸爸撒娇要买玩具,被妈妈押着去学外语。当不满足的时候,你会叹气:“做小孩好辛苦!”可是,广西柳州的艾滋孤儿阿龙不会:他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养鸡喂狗,一个人读书写字,一个人入睡。他从不觉得自己很苦,尽管他今年只有六岁。这就是广西艾滋孤儿阿龙的倔强生活!

六岁,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记忆的童年时光,而阿龙却不得不在前途迷茫的人生中与病魔抗争,争取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看着阿龙这样的生活状况,我心里感到一阵阵酸楚,也为阿龙的命运感到不平!

我想为阿龙做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做起。妈妈对我说:“在我们国家,像阿龙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要想帮助他们,就应该先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这样你才有能力帮助他们。”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长大后,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阿龙”们,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六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宏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醋,而我却慢吞吞地说:“等一会。”又一头埋在电视里,妈妈再三催促,我才不乐意地去买醋。

当我读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知道了,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时候找不到。

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子变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背《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七

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八

上小学以后,老师教我们读《弟子规》,还一边教我们读一边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学完了《弟子规》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有一天,我在学校看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因为有一个小朋友骂她伤心了,我就去哄她。我觉得她这个时候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后来,她就开心了,我也觉得很高兴。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去读书学习,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如果不去读书学习,就永远不会明白道理。学了这句话以后,我明白了读书、学习很重要。我现在很喜欢学习,也很喜欢看书,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我都拿一本书看,而且我决心要努力做个好学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长辈要有礼貌,有好吃的东西先让长辈吃,然后自己再吃。我生日那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生日蛋糕,吃蛋糕的时候,我先给爷爷、奶奶切了蛋糕。奶奶让我先吃,我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说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奶奶高兴地笑了,夸我真懂事。

学完了《弟子规》以后,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加注意我的行为和语言了,而且更加爱护同学;爱学习,爱读书;对长辈也更有礼貌。我要争取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九

记得又一次,我与同学约好一起去游泳,但事先没有和家里人说,说的时候就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我顿时也火了,便不顾反对去游泳了。当晚,我就发了高烧,然后就不知道然后了。睁开眼睛,发现我正在医院的病房里,而妈妈在一旁睡着了。

看着妈妈,我不禁有一些后悔:都怪我!我就应该听妈妈的话!今后做事一定要和父母商量,与他们一同讨论问题,再也不擅作主张,办事之前告知他们,学会“出必告,反必面”,不让他们担心。

在《弟子规》的熏陶下,我已有了以下改变,越发觉得它的博大精深。我今后一定会阅读更多的经典,让它的精神光辉在我身上得到体现,让自己学会更多的东西。

写弟子规读后感篇二十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297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