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规划好课堂教学的步骤和过程。编写教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
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七、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的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语言朴素,质朴中见深刻的写作特点。
3、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教学时间:三课时。
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
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1、要求读准的字:佃睦豌庚妯娌溺塾衙辍差役。
2、要求掌握的词:
(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
(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巡回指导、阅读,标清层次。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在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一方面记叙了母亲哪些具体事情?
4、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
课文第二部分追忆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
指导学生读文。
指导学生找出写母亲煮饭,种田,养蚕,挑水,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1)母亲过着俭朴的农妇生活。(2)作者永远想念母亲。
读文并圈划。
讨论并回答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独立总结。
五、作业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
教学环节:
一、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边提问边纠正、思考回答。
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题:
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
2、选了哪些小事?
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
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讲述写作特点。
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
五、布置作业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整日忙碌勤劳俭朴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周济穷人退佃搬家反抗压迫。
送我读书支持革命同情革命坚持劳动。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三
冰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
会人间至爱亲情。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读感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在诵读中理解体会文中浓浓的母爱,学习把握借物喻人的手法。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会文中浓浓的母爱,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2、联系生活,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孟郊《游子吟》。
(二)作家作品介绍:学生先介绍,教师作补充小结。
(三)生字词积累,检查预习情况。
(四)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五)思考探究: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
2、文中写到作者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红莲的样子和作者当时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3、文章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明主旨,深化感情)。
4、写作手法归纳:借物喻人。
(六)联系生活,体验亲情。
1、欣赏歌曲《母亲》,回想和母亲的点点滴滴。
2、欣赏汶川大地震中的几幅图片,体验母爱深情。
3、发挥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母亲啊!您是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冰心诗集《繁星》、《春水》,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以《妈妈,我想对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高水凤。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五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讨论法。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六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自主学习】。
1、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作者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是什么?
环境红莲我的心情。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合作探究】。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首先,展示你的朗读风采然后这样说:我喜欢这句话,因为。
2、写一写,仿照下面的句式,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多读几遍,你就是诗人了)仿写母亲啊!你是我是,来了,除了你,谁是。
【达标测评】。
2(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瑞()菡萏()()徘徊()()欹()。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欹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四、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4、积累歌颂母亲的诗句。
【学习反思】。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是:为人处事的启示或人生感悟是: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七
生:描写母爱的一幅画。
师:关于母爱,你能描述一下吗?你能联想到什么动物、植物都行,听过的、看过的都可以。
生1:猪妈妈喂奶,十几只小猪围着抢吃,猪妈妈哺育小猪。
生2:鼠妈妈为了哺育自己的宝宝,忍着病痛坚持21天哺乳。
师:在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写母爱写得很好,是谁呀?
生:冰心。(出示冰心介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一首很美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整体感知。
师:请翻到125页一起朗读,读后谈谈你读后最初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整齐,现在来谈谈初读感受。
生1:母爱是无私的。
生2:母亲像荷叶一样,勇于牺牲。
生3:荷叶像母亲一样在风雨来临时帮我们遮挡风雨,让我们安全。
师:描写中有没有哪一个场景,哪一个具体事物让你印象深刻?
生1:\雨中的红莲\让我印象深刻,\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红莲像孩子受到挫折。
生2:第7节,荷叶保护红莲让我印象深刻。
师:红莲在雨中的场景,莲叶保护红莲的场景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请大家自由朗读4-7节,任选一、二处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点评。
三、研读品析。
生:早上和晚上下雨时,第4节和第7节的红莲作对比。
师:最后命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齐读第4节白莲凋谢时的语句。(学生齐读。)。
师:第4节红莲和白莲也有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生:白莲在早上就凋谢了,红莲一开始就有母亲保护,亭亭玉立。
师:刚开始,作者心情怎么样?
生:烦闷。
师:为什么?
生:作者不喜欢下雨。
生:看到白莲凋谢了,担忧红莲命运也和白莲一样脆弱,也会凋零。
师:还有吗?
生:第4节。
师:\菡萏\作何义------含苞欲放的荷花。
学生齐读第4节,感受白莲已凋谢,红莲仍旧亭亭玉立。
生1:我找到了第6节,正面描写大荷叶遮挡红莲,写出了母爱的特点,悄然无声息,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
生2: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师:作者的心情之前是\无法可想\,从这里可以推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她是一个多愁善感,心思细密的人,是热爱世间万物的人。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让你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生1:成绩不好,在受挫时妈妈鼓励我,得到安慰。
生2:丢了东西,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说:\没关系。\。
生3:做了错事,回到家里不敢说,妈妈安慰我。
师:还有吗?
生:第7节,有了母亲的关爱,困难也变得无力了。
生(补充):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爱,无私奉献的不能言传的亲情。
师:文中用了\勇敢慈怜\形容母爱。
生:第6节,一切景语皆情语,突出母爱的无私。
师:还有没有点评。
生:第7节,形容雨点的词语\不住\、\打\说明雨势其实不小,但水珠却\流转无力\。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
师:雨势可能会越来越大,母爱可能会超出生命本身的能力,突破生命极限,力量会越来越大。好,我们来齐读4-7节。(学生齐读。)。
师:在1-3节为什么要写父亲的朋友送我莲花?又为什么从两缸莲花写起?
生:有了母爱才十分温暖。
师: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那第3节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开并蒂莲时,添了三个姊妹。
生:本文主要写母爱,有寓意把莲叶、红莲比作人。
师:花瑞人祥,把花喻作人,为下文作铺垫。
师:下面老师来读课文,大家注意全文谋篇布局,找找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配乐范读。)。
生1:都会顾着自己的儿女,不让孩子受伤。
生2:可以无私奉献。
师:能在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表现相似之处吗?
生:第6节,母亲也一样,为了我们,不惜自己,什么都可以牺牲。
师:都有什么特点?用\无私\一词还不够。
生1:荷叶像母亲哺育自己的儿女,不让儿女受到伤害,荷叶保护红莲,母亲保护儿女长大成人。
生2:勇敢,慈怜。
师:荷叶像母亲一样,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生:把伤害比作雨点,把母亲比作荷叶,把儿女比作红莲,\谁\指的是母亲。
(学生齐读。)。
师:读得不够有感情。(再请一学生读。)。
师:不错。(再请一学生读。)。
生:我先点评,我认为这是感情的高潮,完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生读。)。
师:情感得到最大激发。(学生齐。)。
四、仿写拓展。
师:运用象征、比喻,在写作上叫\借物抒情\。在文章末段,冰心抒发了自己的深情,同学们也一定有话要说。请大家拿出笔,仿照末段,表达你对母亲的爱。
(学生仿写并交流。)。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母亲。
(二)。
一、导入课题。
1.请一位同学简介冰心。
2.教师ppt补充,重点介绍了冰心一名的来历,并全班背诵了王昌龄的诗。
二、预习导航。
师ppt出示字词:。
并蒂应了花瑞梗莲蓬菡萏徘徊欹斜心绪。
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朗读要求。
ppt出示朗读指导。
一读正确。
浏览全文,看准字型,读准字音。
二读流利。
朗读时不漏字,不添字,语句连贯。
三读出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随感情起伏语速有变化,注意停顿、声音快慢、重音等。
四、整体感知。
齐读全文。
师ppt出示题目:。
1.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作者的情绪伴随红莲经历怎么样的变化。
3.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找出主旨句。
五、品析课文。
师: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
提示:首先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生:郁闷。
师:读的时候缓慢点,听后请同学评价。
生:不熟练。
师:对。
生:句子与句子的停顿不恰当。
生:惋惜、高兴要读出感情。
师:课外朗读加强。
师指名朗读第五段。
生:句与句之间有疙瘩。
师:有读漏字。
生:感情与这段还是有区别。
师指名朗读第六段。
师:太好了。
生:最后一句很好。
重点品位主旨句(最后一句)。
师:语言很美,齐读一次。
师:有哪些写作值得我们借鉴呢?
生:借物喻人。
生:插叙拟人。
生:修辞的运用。
生:通过描写天气,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文章的结构如何?
生:前后呼应。
师总结写作手法:1.托物言志2.前后呼应。
六、拓展延伸。
1.联系到《游子吟》。
2.这篇散文借具体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惜缘。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2。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情感。3.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质疑析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黑板上画一片大荷叶,一朵红莲。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先放几段视频,营造氛围。(顾、昕、钒三段视频)。
三.导入:
看了刚刚那几段视频,我发现很多同学眼眶都是红红的,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感受浓浓爱意吧。
四.请4号贾乙钊同学为我们带来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
我相信,冰心的美文一定能够润泽同学们的心灵。
五.预习检测:
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把这六个词连缀成文,可以适当添加词句,要求能够基本复述出文章的内容。
示例:故乡园院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那天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从窗外往外看,看到一朵红莲,亭亭地立在绿叶中间。我徘徊了一会,仍是不适意。大雨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覆盖在红莲上,成了为红莲遮风挡雨的荫蔽。
六.美读品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体悟情感。
2.文章一共有9个自然段,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些同学的优点就是语速适中,语调舒缓。
3.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忍不住也想试读一下。(教师范读)。
七.美点寻踪:
美文不厌百回读,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到的呢?
先自行思考,再与本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
八.美悟析疑:
1.为什么以“荷叶母亲”为标题?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谢承峰)。
2.为什么花大量篇幅写荷花?(谢逸坤)。
3.为什么要写白莲?(曾学成)。
4.为什么多次写到风雨?(刘佳雯)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刘若涵)。
5.作者几次写到心绪烦闷、不适意是为什么?(刘牧杨、吴佳蔚)。
6.看见荷叶覆盖在荷花上,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彭文睿、屈俊豪)。
小结:层层铺垫和蓄势,最终汇成了那段话。请饱含深情地齐读第九段。
九.美写延情:
我们来听听母亲的话(播放逸豪妈视频)。
孩子们,最美是亲情,最爱是母亲,我手写我心,我口言心声。请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话。
可以仿照例句“母亲啊!你是-----------,我是-----------”全班分享交流。
九.课后作业:阅读冰心《繁星》《春水》。
十.教学反思:
1.整堂课学生融情入境,还是比较成功。
2.主问题设置可以更精细一点。
课堂点评:
1.黄宇鸿主任:教学准备充分,教态从容,有亲和力。对文本的解读很准确,分析细致到位。
2.张瑞芳组长: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设计精美,唤醒了学生的神火体验。
3.
惜缘。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九
红花套初级中学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设计。
学科语文教学内容荷叶母亲年级七年级执教张家娥授课时间。
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疏通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合作学习目标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合作探究目标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合作重点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合作难点学习写法。
合作关键朗读,独立思考。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创境引入屏显一幅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看图片,谈感受。
展标导学1、了解作者;
2、疏通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内容1。
展标导学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自主合作屏显相关内容识记作者信息,疏通字词。
巩固达标。
学习内容2。
展标导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确目标。
自主合作播放朗读录音,指导朗读先听读,再朗读。
互动交流展示朗读,其他学员评价。
巩固达标1、把握节奏。
2、注意语调。
3、体会情感。
学习内容3。
展标导学感知文章内容。
自主合作1、本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互动交流组织交流交流。
巩固达标。
学习内容4。
展标导学感母爱。
自主合作本文题目《荷叶母亲》,作者写了荷叶对雨中红莲的呵护。这和母亲有什么关系?
文中哪个句子体现了荷叶与母亲的这种关系?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朗读、思考、合作。
互动交流组织交流交流。
巩固达标品母爱,掌握写法。
课堂小结。
归纳拓展仿写句子,朗读诗歌,表达母爱。
张家娥。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十
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
(“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
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
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
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
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
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
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有无疑问?随机点拨)。
2、谁来读读第一段?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为什么?
3、谁回答第3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翻页到“拓展延伸”,迅速浏览页面内容: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一
1.教材的地位及本课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讲述了在各种状态下发生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表现出的都是一种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诗,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简单的诗歌创作及鉴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去歌颂母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二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型及课时:阅读探究型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
(一)设置情境,导入 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
(二)回忆巩固作者。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老师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板书设计 】。
狼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屠夫:机智、勇敢。
恶狼:贪婪、凶狠、狡诈。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三
《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以亲情为主题,写出亲情的真挚。《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符合散文诗的文体特点,以品析为主,以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为基础,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上课之前准备不够充分,认真制作课件,这样细致的备课过程使自己对教材足够熟悉,教学环节也流畅。但是,录音的播放却出现了疏漏。应该在课前检查一下。
二、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够充分。在听读的时候,应该提示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录音语速、语调,再结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朗读一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其次,课堂上应反复诵读,由于担心拖堂,影响课堂效果,于是把学生读书的时间缩短了。这一做法,我觉得违背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应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悟,这不仅把读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
三、课堂容量过大,对于少数名族的.学生来说从字词识记到文章的理解把握整堂课的容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留给孩子们自己品读感悟,思考深化的时间是不够充足的。
四、本文借红莲的际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为什么作者会想到母亲,我并没有在课题上做拓展,如果这里插入冰心母亲在病中的事情,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中心了。
五、我们课堂上学过的东西,就是希望学生学以致用。这一课没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去仿写最后一段,也是一个遗憾。这段借用比喻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是很好的仿写段落。
此外,教参上写的祖父说家中开了三蒂莲的时候正好大家庭里面添了三个姊妹是“花瑞人祥”,这样的过于书面甚至带文言色彩的词汇实在难于让学生理解,我应该寻找资料,对有关三蒂莲的新闻和相应的图片,择优使用。向同学们说明三蒂莲的出现概率竟然是百万分之一,物以稀为贵,由此向学生说明这样的稀罕物儿出现了,在老人的眼里肯定是非常吉祥的事情,怪不得他过了多少年都记得,也就很容易说通了。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十四
1、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把握课文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作业。
(1)、字词音义的标注。
(2)、查找作者冰心材料。
(3)、查找文体“散文诗”材料。
(4)、搜集有关母爱的语句。
2、课前练笔:把你母亲最让你感动的点滴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二、读与感。
1、检查预习作业(同桌交流查看)。
2、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以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2)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们概述的不足。
3、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读与思。
(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语言,把握诗歌托物言情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调动情感。
(ppt展示:一组动物与幼子嬉戏温馨画面)。
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关于母爱,你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顺势引出:有一位作家非常擅长写母爱,她就是冰心。在她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中,母亲就像荷叶保护娇弱的荷花一样保护着孩子。)。
二、初步感知,走近作者。
1、请学生介绍冰心。
师:咱们小学学过冰心的文章吗?举几个例子,你还知道有关她的什么资料?
ppt补充介绍作者:
冰心(1900-),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师:将童心、母爱和自然记在作者名字下方。
2、(师:下面请大家放出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
正音:
姊妹菡萏斜慈怜荫蔽徘徊并蒂花瑞。
积累词语。
姊妹:姐妹。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菡萏:书面语,指荷花。这里指荷花的花苞。(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适意:舒适。
斜:倾斜,歪斜。
荫蔽:遮蔽。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师:记得将这些音标在课文中。你们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消灭它。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
3、(刚才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想不想听老师朗读?)再次感悟朗读的魅力。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
1、(听完了朗读,下面老师就要大家动起脑,拿起笔,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就近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派一个人做好记录。表现最好的一组咱们给予他们奖励,加油哦)。
四人一组讨论:(ppt打出要求)。
a、找出两三幅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取一名字。
(如:怀乡忆莲图。
雨打莲花图。
白莲凋谢图。
红莲飘摇图。
荷叶护莲图)。
(做好flash制作,配以画面)。
b、每一幅画面中“我”心情又如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变化的依据。
c、尝试用一个语文术语对课文整体或局部进行一次点评。
(ppt:什么叫术语?就是语文的话语。)。
2、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交流中,教师穿插问题:
a、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幅画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
b、文眼是哪句?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3、学生仿写,小试牛刀。
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四、朗读竞赛,品味情感。
1、请几位同学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配乐朗读,可以任选其中一段。
2、点评朗读。(师: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朗读最好?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吐露心声。
教师: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ppt展示,以情动人)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
你感受到了母爱吗?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并有所行动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老师将彩色卡纸发给学生)(ppt)。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最后幻灯片打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永远!)。
六、课后作业。
(ppt展示)。
1、将卡片完成。
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8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