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1:06:06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3-11-25 11:06:06 小编:MJ笔神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入的学科知识。一份完美的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二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

3.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规律,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口算:。

0.1810=4.310=。

0.18100=4.3100=。

0.181000=4.31000=。

计算结果。

93.0710930.7。

93.071009307.这里的小数点能省略。

93.071000。

93.0710000。

93.07109.307。

93.071000.9307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93.071000。

93.071000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还要添一个0。

[在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运用中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3.下面各小数和8.73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8.7387.30.8730.008738730。

10。

8.7387.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10。

总结:

2.观察小数点移动几位,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动的数位和0的个数相同)。

[经过二部分的对比训练和比较,使得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4.在()里填写适当的数。

101000。

30.07()0.062()。

10100。

3.732()37.32()。

5.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3)把21.3()是2130,把()除以10就是0.72。

6.在内填、,()填适当的数。

3.810=3847100=0.470.0081100=8.1。

17.510=1.7562.71000=0.06270.084100=8.4。

5.27()=52710()=0.013210()=32.1。

0.063()=63。

7.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三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重点: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多媒体。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0.09、0.9、9。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9)。

(2)移动0.009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09=90,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9=900,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来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9=9000,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师: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观察比较。

根据这道例题,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来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继续讨论:如果从下往上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又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师生交流后,明确:

4、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说一说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当小数点发生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改变。

1、教学例2。

(1)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讨论: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倍,得数是多少?怎样列式?

师生交流后得出:

可以把0.0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0.07×10=0.7。

师;那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0倍、1000倍,得数又是多少?怎样列式?

师生交流后小结:如果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2)把3.2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各是多少?

师生交流后明确:如果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整数位数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0”占位。如果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o”要去掉。

2、教学例3。

(1)阅读与理解。(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后反馈:已知1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元美元,要求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

(2)分析与解答。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与交流,讨论交流后进行反馈: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0.1563×10000,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乘10000就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0.1563×10000=1563(元)。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验算一下结果是否正确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们是利用小数点移动来解决问题的,验算也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1563÷10000=0.1563(元)。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巩固发散。

把0.56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来的。

2、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50.023.01250.9。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分别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0.009=90.09=90。

0.9=9009=9000。

小数点向右: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六、教学后记。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四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半同学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数点不知道到底往哪儿移动。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2)5.41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3)128.6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a、9b、0.9c、900d、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较()。

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六

(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问题情境。

教师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二)学习新课。

1.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4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4米=4毫米)。

(2)师移动0.004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4米=4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4米=400毫米,原数扩大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4米=4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同学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10o倍各得多少?

5.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巩固反馈。

1.填空.(投影)。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这个数就比原来()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81.254.0368.73。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7.35.940.248125.6。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安排了三个层次。

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整地归纳出移动规律.。

第三层,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不包括补0的问题)。

板书设计。

35.67。

3.567。

356.7。

3567。

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6.5465.4654。

(2)把43.9缩小10倍,100倍各得多少?

4.390.439。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p74―75页例5,例6及“试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进行小数乘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解决一引起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猜证,归纳,概括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口答(小黑板出示)。

×10一位。

板书:一个小数×100右二位在边用“0”补足。

×1000三位。

3,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的变化呢!这其中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左)。

二,探究。

1,教例5(小黑板出示)。

学生用计算器,再指名说出计算结果,教师板书:

21.5÷10=2.15。

21.5÷100=0.125。

21.5÷1000=0.0125。

让学生观察比较变化规律,说说有什么变化规律.

2,猜想。

小数点向左移动也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其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3,验证。

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继续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并指名回报.

4,总结规律(继续往下板书)。

×10一位。

板书:一个小数×100左二位在边用“0”补足。

×1000三位。

…………。

5,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交流小数点移动情况,突出位数不够,在哪边用“0”补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让学生反过来说说规律。

(3),做“练一练”第3题。

提示:怎样求单价,报各数,集体订正。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教学例6。

(1)小黑板出示例6。

理清题意和意图。

500÷1000,要不要计算器,为什么结果怎样。

(2)学生试做后两道.

四,练习。

1,练习第十三第4题。

学生独立做,指名说:28.9÷1000=()小数点的运动情况。

2,做练习十三第5题。

本题有难点,一条一条地让学生口答第一组。

第二组由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3,对比练习。

五,总结。

一个数变大还是变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小数点的移动方向)。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决定了什么(乘或除以10,100,1000……)。

所以掌握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一要注意小数点移动方向,左移变小,右移变大,二要注意左移除,右移乘.

六,作业。

练习十三第6,7题.

教后反思:

1,学生的合作训练能力有待加强.

2,要进一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要充足.

3,在课堂上注意练习的形式变化,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八

教材第96、第97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理解掌握规律。

2. 使学生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学习新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3.培养学生养成做事、学习认真的好习惯。

4.理解和掌握规律。

教具准备。

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

学前准备。

1.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0.84和0.840 2.54和25.4。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组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第二组两个小数数字虽然相同,但小数点的位置有了变化,小 数的大小也有了变化.

把下列商品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再用元、角、分表示出来。

一块橡皮1.50( )=( )元( )角( )分。

铅笔盒 5.32( )=( )元()角()分。

学生尺1.86( )=( )元( )角( )分。

计算器 25.73( )=( )元( )角( )分。

探究新知:

导入 新课。

马小虎的妈妈开了一家学习用品商店,买各种学习用品。小马虎平时就做事不认真,所以在开店时也是马马虎虎,大家都叫他小马虎。小马虎有时还自告奋勇给妈妈帮忙,帮妈妈写价目表。由于平时就马马虎虎所以经常把标签写错,不是把小数点向左写一位就是向右写一位。在文具店刚开张的时候去的人不少就是没人买东西,这是他写在标签上的一些商品的价目,请你给他找一找没人买东西的原因:(出示课件)。

橡皮15.0元 铅笔盒53.2元。

学生尺18.6元 计算器257.3元。

小组合作找出没人在这里买东西的原因。

小组汇报错在那里。

请同学帮助小马虎改正确。

(以1.000为例)。

如果有困难教师引导:

……。

反馈:。

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了多少倍?

3.72 372 37.2。

教师: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像小马虎那样把小数点写错。

小马虎这次吸取了教训,不再因为把小数点的位置向右移动而把原数扩大了。他把商品的标签又重新写上了价目:(出示课件)。

橡皮0.150元 铅笔盒0.532元。

学生尺0.186元 计算器2.573元。

新的价格标签公布后小马虎的文具店那个叫火,不一会小马虎所写的文具就买完了,妈妈看买的这么快,就看了看他写的价目表差点儿给肺气炸了。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帮他找出原因。

小组讨论:帮助小马虎找出赔钱的原因。

小组派代表发言:这一次他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激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文具店的买卖怎么就火了呢?

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文具便宜了当然大家才争相购买。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帮他改正价目表呢?

学生改正确。

(以1000为例)。

小组汇报:

……。

反馈: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课堂作业 :

一填空。

(1)把0.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写作( ),数字6就从( )位移到了( ),原来的数就扩大了( )倍;如果把0.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写作( ),数字6就从( )位移到了( )位,原来的数就扩大了( )倍。

(2)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写作( ),数字8就从( )位移到了( )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倍;如果把0.8的小数点相左移动两位,写作( ),数字8就从( )位移到了( )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

二把2.5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258 25.8 0.0258 2580。

课堂小结:

2.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向小马虎学习么?为什么?

快速抢答:我说题目要求你回答。

0.7。

0.25。

0.006。

0.506。

36.8。

5.41。

7.295。

128.6。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九

1、说课内容: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板书:1:探索并归纳出规律。2:运用规律。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0补足)。

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设计意图: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提问抽查,纠正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设计说明: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 )。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

(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就不一样了。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

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

附板书:

学习目标:1、探索并归纳规律 2、运用规律。

一位 10倍。

三位1000倍。

一位 10倍。

三位1000倍。v。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

(2)1.02810.28102.8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并提出的问题。学生面临的问题,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大家的交流来印证每一种情况;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证明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学生的方法非常多,在此过程中,不怕花时间,目的在于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有用的教学资源,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理解问题的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用儿歌形式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一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徐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利用媒体教学,将小数点的移动这个抽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掌握较好,这一点在课堂练习中就已得到证实,学生都能很快报出答案。

本内容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可以大胆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探索规律中,教师有点过于心急了,见学生未能较好的总结规律,教师就直接出示,这就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变成了简单的记忆。教师可多留给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二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三

教学重点: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数位顺序表:

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

(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

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

2.576<25.76<257.6。

(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二、导入:

三、新授:

(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2.反馈.。

3.说说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

0.6m6m原数扩大10倍.。

0.6m60m原数扩大100倍.。

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

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

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

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

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

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

8.老师板书右移扩.。

(二)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

2.反馈:

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

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缩小100倍.。

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

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

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

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

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

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

(三)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

2.小组熟读规律.。

(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

(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中:

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三)电脑出示练习。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半同学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五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随着金箍棒的变大变小来感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有效突破难点,降低思考难度。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巩固运用。

不足之处:

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弄不清往左移小数点要往左点,往右移小数点要往右点,当位数不足补0时也不明白怎样补0,导致计算出错。

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重点练习计算,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特别是位数不足的情况要更加强化训练。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六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教材在教学例6时首先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0.01乘10。

教材先出示表示0.0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把它扩大到10倍是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说出是10个这样的正方形时,同时教师出示10个并排的正方形加以验证。

由此明确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0.0110。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要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根据上面的规律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采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把0.01平方米扩大到100倍、1000倍;例7参照例6进行。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

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如果是新授课,这样的设计会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老师教学时已经用过了,学生也都明白了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要用原数乘10、100、1000;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就用原数除以10、100、1000,再用我认为就是把学生从已有的高知识点上拉下来,退回到原位,纯属为了配合老师的比赛而做秀了,甚至有欺骗学生的行为在里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导入语设计成这节课老师将扩大你的优点,缩小你的缺点!并以此作为一个情境串,贯穿一节课始终;把教学重点制定成: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缩小到)10倍、100倍、1000倍(1/10、1/100、1/1000);并会应用规律,正确地移动小数点。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数位不够要在右边添0,而且前面非零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理解的很好,没有不会移动的;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数位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补几颗0、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小数点移动后,末尾的0怎么处理是一个难点。如:计算401000=?时,大多数学生的得数是0.004,原因是学生只看最后的得数时发现确实是移动了三位,忘记了末尾的0已经去掉了,为了加深理解,我特意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移动,再现移动轨迹。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篇十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移动()位.。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0.45×10001.2×1000。

100×0.0610×94.5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43.7÷10=4.37。

43.7÷100=0.437。

师说明:43.7÷1000=0.0437.。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

反馈:(写在本上)。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2.48÷103.6÷10054.3÷1000。

3.16÷1002.5÷100040÷1000。

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7题.。

3.填空.(投影仪)。

(1)把3.6扩大()倍是36.。

(2)把30缩小()倍是0.03.。

(3)把()扩大10倍是1.2.。

(4)把()缩小10倍是0.54.。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9139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