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7:25:09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范文(12篇)
时间:2023-11-18 17:25:09 小编:BW笔侠

总结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必经之路。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选,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一

家中奶奶和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虽然如此,25岁的他仍坚持时刻用“身残志不残,不做生活的废人”这句话激励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勇敢面对生活,始终不忘“政府为我,我为人民”,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奉献社会。

身上有伤才知别人的痛。

用双手创造光明——。

行孝道知感恩——。

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现在他也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

小小军人梦——。

正是这样一个需要他人关爱帮助的人,做到了自强不息、奉献社会,不求回报,不求扬名,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也为自己未来的前行之路燃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他的每一分努力、每一分收获都来之不易,因此尤其感谢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扶持。他说:“我是一个残疾人,只要做人有追求有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二

履职尽责,做残疾人的贴心人。

登门拜访、唠唠家常,申请补助、配发辅具……稀疏平常的小事,她却做得面面俱到、津津有味,她是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大家常念叨的“小朱”,她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让残疾人过上好日子”承诺,用良心诠释着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真心。

自20xx年从事长兴县夹浦镇残疾人专管员一职以来,xxx积极履职尽责,始终心系残疾人,带领残疾人共同走向富裕路。

她以太平桥残疾人扶贫基地为平台,不仅在生活上、医疗保健上为基地残疾人提供帮助,还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采取“输血”“造血”双管齐下的方式引导和帮助残疾人脱贫。为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产技能,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每年都会推出相关面向残疾人的培训课程。对于学历不高、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残疾人,积极向当地企业推荐适合的残疾人就业,并协调相关部门提供一部分公益岗位给残疾人,如保洁员、门卫等。

xxx经常和残疾人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成为残疾人的贴心人。她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夹浦镇丁新村重度残疾人钱惠新、太平桥村残疾人刘自锋、环沉村残疾人丁月华三家居住环境非常恶劣、房间内脏乱差,严重影响残疾人自身的健康,她通过不懈努力,经过多次与各部门协调与沟通,最后由政府、残联、慈善共同出资三万元对其三家居住环境进行改造,经过改造后房间内干净、明亮、整洁。

她还努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为重度肢体残疾人申请轮椅;为听力残疾的人申请助听器等,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在残疾人中开展的书法展、文艺表演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xxx一直用赤诚的忠心,为残疾人解决大量实际困难,在残疾人朋友和政府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彩虹桥”。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三

六盘山街道办事处成立于6月,下设东关、西苑、隆关、隆泉4个社区,共有职工267人,其中正式职工47人。辖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共有9992户,31012人,其中城镇人口9928户30791人,农业人口64户221人,少数民族540人。全街道共有残疾人143人,其中视力残疾14人,听力言语残疾8人,肢体残疾68人,精神残疾29人,智力残疾14人,多重残疾10人。

近年来,六盘山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残联的帮助指导下,紧密结合街道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做好残疾人救助、康复、教育、就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残疾人生活状况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进一步,街道残疾人组织建设呈现出稳步推进、整体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健全组织,领导助残。

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残联组织,把残联组织建设纳入党。

的组织建设整体规划,按照加强组织建设,充实领导班子,稳定工作队伍,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建立了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理事长、民政助理兼任副理事长的六盘山街道办事处残疾人联合会。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兼任残协主席的社区残疾人协会,调整配齐了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员保障。

二、精心组织,和谐助残。

积极配合县残联,组织残疾人参加书法、绘画、剪纸、电焊等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以“项目培训”为主,带动引领残疾人学技术、学技能,培训各类残疾人30余人(次)。同时,不断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到全县文化、旅游和花卉、中药材产业当中去,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展他们的就业范围。对全街道“先心病、唇腭裂、疝气”患儿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17人,其中先心病7人,唇腭裂1人,疝气7人,并及时联系县残联,使患儿得到有效治疗,解决了困难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容易造成现实危害的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排查,对部分重大不稳定因素实行“台帐”管理,做到基本信息有案可查和“五知”(知:姓名、地址、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去向),并定期开展清理排查,防止漏管失控,积极构建“和谐平安街道”。

三、强化宣传,志愿助残。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通过宣传栏、横幅、板报等形式宣传残疾人政策、法规,以及残疾人自强事迹,增强残疾人学习生活信心。充分发挥老年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在西苑、东关和隆观三个城镇社区组建老年党员志愿者队伍三支约50人,开展各种扶残助残自愿者义务活动。通过细化和完善社区居民党小组和十户联防制度,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残疾人服务工作,让社会了解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参与扶残、助残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和环境。

四、狠抓落实,制度助残。

一是把残疾人信访法律维权工作落到实处。指定信访接待员负责做好残疾人上访接待工作,对残疾人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认真登记,建立档案,对每个案件都进行了认真处理,做到了“事事有回声,件件有落实”。

人进行走访慰问,共慰问残疾人92人,有效地解决了残疾人生活困难问题。积极配合,按时完成残疾人的调查登记工作,按时全面完成了基础数据调查统计、各类康复需求数据系统录入等全部工作,调查登记残疾人143名,其中男91人,女52人,农业人口8人,非农业人口135人,持残疾证人数126人,填写上报了残疾人康复需求表。

五、积极协调服务助残。

成立西苑社区康复中心,积极争取投资,配套了康复器材,动员并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运动。加大对各种义诊活动的宣传力度,组织社区对全街道白内障患者进行摸底筛查,使他们及时进行复明手术。组织社区服务站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和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四

一、积极参与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并及时完成我市残疾人维权工作配套实施方案的制定任务。

二、积极参与涉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三、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按照我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要求,不断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

四、积极培养辖区优秀残疾人代表当选县(市)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切实发挥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和联系,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服务。积极协助他们提出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建议和提案,认真办理市人大、市政协交办的建议和提案。

五、深入推进无障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无障碍监督员队伍组织,加强对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的督查,做好迎接全国检查验收工作。积极推进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逐步开展无障碍进社区工作。

六、认真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残疾人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和实际困难,不断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协助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大案、要案。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五

小杨于20xx年5月发起爱心qq群“爱心好友团”,20xx年成立“隆化爱心联盟”,任总支书记。20xx年10月28日,作为一名基层公益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xx年,成立“承德爱心联盟志愿者协会”,任会长。她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助残阳光使者”“中国网事,感动河北年度十大人物”“河北省青年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承德市五四青年”等荣誉。

协会建立”隆化县博爱养老中心”等机构,募集善款及爱心物资近千万元,长期一对一帮扶学生867名;孤寡、残障老人926户。向全市100多所学校捐赠《弟子规》十万多册;为24所学校更换新桌椅;为留守儿童捐赠爱心书包14000多个。共有15000多人参加过爱心联盟活动,活动27万人次,正式注册志愿者4624名,累计服务时长150万多小时,暂居河北省第一名。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六

小殷,现任高新区社区管理办公室助理社会工作师。她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维护残疾人权益四处奔走,共为岳永红、魏小力等8人申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张栩豪、张昱2人申报0——6岁残疾小儿康复救助项目。

她不畏艰难困苦,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总是把生活中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帮助的群众作为自己的朋友,牢牢的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在接待、安置残疾对象的工作中,把实施关爱型帮扶作为一项工作原则,针对于不同残疾类别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用关爱行动使群众倍感温暖。在依法维权的同时。她还从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多方面伸出援手,切实维护残疾人的权益。

她在工作中、生活中踏踏实实,待人接物和善勤快,能够很好的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关系非常融洽,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七

幼年的李xx饱尝苦难。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几乎完全瘫痪,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治疗与锻炼,让他再次站了起来,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学校里同龄人的嘲弄与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xx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与健全人的眼光对视,连上下学都专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学班主任一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李xx紧闭的心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如今管理着数家企业的李xx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是暗流险滩,但我从不畏惧困难,因为每个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谈到创业历程,李xx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1997年,他所在的国有化工厂倒闭,而立之年的李xx下岗了。肩负着家庭生活压力的.他没有自怨自艾,自筹资金创立了黑龙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根据对化工行业的了解,李xx将企业生产方向锁定在聚氨酯材料上。这种材料具有绝热保温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及热力管线等领域。

创业之初,李xx对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完全掌握。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拖着病腿四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测试产品耐寒性,他严冬时节带队北上黑河、海拉尔、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试验,一呆就是几个月。

通过对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李xx掌握了聚氨酯低温发泡的属性,使得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得以扩宽。这一发现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企业也逐渐获得回报。目前,李xx在哈尔滨、上海、佳木斯等地经营着几家大型化工企业,最早创立的鑫盛化工从年产值几百万元发展到年产值几千万元。

李xx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的李xx,从没有忘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他将帮助他们走上独立自强道路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在佳木斯的贫困地区捐建小学,为宁夏农村的一户残疾人家庭翻盖新房并送去彩电和冰箱,资助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从20xx年起,他每年为30多位贫困残疾人订阅报刊。10年来,他逢年过节都去看望邻居贫困老人,为他们购买年货。20xx年底,李xx被评为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我从不认为自己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责任,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李xx说。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八

xx县“麟龙”挂面掌门人xxx,自小身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俗称“跛足”),历经43载春夏秋冬,一瘸一拐,跛脚而行,身残志坚,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百折不挠,不仅自己创业实现理想抱负,并且带动众多残疾人士脱贫致富,成为xx残疾人励志自强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

年少持家,身残志坚勇担当。

1988年,xxx家遭不幸,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家中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年仅13岁的xxx忍痛放弃学业,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因身体残疾,四处碰壁,几经波折才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毛纺厂当“缝盘”学徒。

返乡创业,自强不息展抱负。

十年艰辛,十年付出。1997年,为了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xxx揣着在外打工挣得的3万多元积蓄,从广东回到xx老家。

在亲戚帮助下,xxx盘下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干鲜店,初次经商,缺乏经验,不善经营,当年就亏损2万多元,门面租金都难以支付。但这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她干就干好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改进销售模式等方法,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同时逐渐向经营广安特色农产品转型。

时至20xx年,xx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xxx代理的手工挂面、手工空心面常常“断货”,xxx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厂。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租赁4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注册“麟龙”手工面认证商标,当年生产“麟龙”牌手工面20余吨,实现产值30余万元。20xx年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工厂大楼,全新升级生产设备。

20xx年8月,xxx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xx年3月被xx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xx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同时,因诚信经营,xxx被县个协吸纳为会员,先后担任组长、理事等职务,被广安市个协评为优秀理事。

心怀感恩,致富不忘馈桑梓。

在“麟龙”手工面厂成立之初,她积极与县残联、县就业局对接,主动联系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并通过中介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工友介绍工友等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入厂就业。

每逢“全国助残日”期间,她都积极配合县残联工作,自发组织企业残疾人宣传队,每年都能募集资金近2万元,为县委县政府和县残联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表率。

10年来,她先后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企业尚有常年务工残疾人23名,年均务工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全力投身公益事业,20xx年5月,她出资在九龙镇补巴桥村建造一座公路桥,解决了乡邻出行难题,并长期联系资助3名残疾学生。如今,xxx已经成为xx县残疾人创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砥砺前行。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九

xxx是唐三营镇残联理事长。20年来,始终勤奋敬业,履职尽责,做好镇内各类残疾人的.服务保障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及各村群众赞誉。

她与镇民政事务办人员对所辖镇持证残疾病人进行深入摸底,了解到共有持证残疾病人1110余名,其中以1至2级患者为数最多。她心怀大爱,以让残疾人能体面生活为追求,实行精准扶助。辖区内重度残疾476名,有451人被纳入低保,办理了护理和生活补帖;为6人申请办理无障碍设施改造资金,为列入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申请赠送了轮椅、手杖、拐杖等。在重大节日,及时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用真情实意送温暖。对有病无证人员通过镇村会议、发放宣传单、明白卡等方式,帮助了解政策,指导办理证件手续,对患精神和肢体残疾人员主动申请上级有关部门来镇和残疾人家里进行集中评残,实现了全镇残疾人员对政策宣传、待遇救助落实等项的无死角、全履盖。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十

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xx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20xx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xx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1年,苏xx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xx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xx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苏xx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xx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xx始终面带笑容。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xx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20xx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xx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1年,苏xx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xx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xx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苏xx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xx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xx始终面带笑容。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十一

张xx,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失业前在牟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张xx因患病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双目失明对张xx打击很大,丢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的感召下,他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学习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推拿技术。

1998年,学习了2年按摩推拿技术的张xx,按摩推拿技术有了很大长进,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师证书。因为工作和技术出众,他被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留用。

中国推拿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这种疗法已经流传很久。它简单有效,而且极少创伤,目前不少人被颈肩腰腿疼痛、内妇疾病或儿科疾病所折磨,因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药物或手术,或手术药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颈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强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术的决心。平时,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与老中医切磋技术,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络绎不绝,声誉很高。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xx年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刚开始,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但他又不甘心。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这样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他用学到的知识,又培训了2名学员。

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事迹材料篇十二

自20xx年9月以来,有一个人一直在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默默从事残疾人工作,他就是xxx。xxx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工作中,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爱心,为辖区残疾人朋友服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城区残联的指导下,黄练镇的残联工作每年都列覃塘区前茅。

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xxx刻苦学习研究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他能熟知各项惠残政策,精准找到符合条件的实施对象,不打擦边球、不优亲厚友,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xxx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入村服务等有利契机,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证办理流程》,让残疾人自强自力,依法维权。每年全国助残日,他都积极参与城区的助残宣传活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播党的好政策,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自入职以来,xxx通过入户走访残疾人家庭,与残疾人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工作状况、心理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镇上的视力残疾人颜志荣,吹笛子有一手,但很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不敢轻易出门,怕别人嘲笑。xxx得知后,多次和他谈心,鼓励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奋发自强,靠勤劳改变生活,最终他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残疾人曲艺比赛,并获得了优秀奖。后来,颜志荣又参加盲人按摩培训,掌握了一门养家致富的技术。

作为残疾人的“家人”“朋友”,xxx最了解残疾人的需要。他通过组织实施各项帮扶项目,解决了残疾人大量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残疾人朋友的信任。60多岁的肢体残疾人黄日强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黄英海是一个肢体重度残疾人,家庭没有经济来源,依靠低保过日子,住的是d级危房。xxx在走访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多次与各部门协调与沟通,积极为他申请到了危房改造指标、残疾人无障改造指标,帮助他儿子申请托养补助,有效地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镇上的肢体残疾人董海森,他本人想开个灯饰店,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在xxx积极帮助下,申请到了城区残疾人创业补助资金,终于把店开起来了,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精准扶贫为贫困残疾人脱贫带来了机遇。xxx坚持加强扶贫政策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结合扶贫政策,积极动员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努力为残疾人争取政策扶持。新何村肢体三级残疾人何可敬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一套种养技术,种植了25亩沃柑,还套种南瓜、西瓜等。xxx还为他申请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补助,今年何可敬的沃柑喜获丰收,纯收入有4万多元。

xxx深入村屯,走访残疾人,了解残疾程度以及适宜的康复项目,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基本康复服务,积极通过辅助适配、基本康复改变现状,减轻残疾程度,获得生活和劳动能力。他利用自己在残联工作的优势,及时掌握信息,充分利用精准康复政策,在他的引导和鼓励下,许多残疾人摆脱自卑阴影,重获生活信心,主动到定点康复机构享受康复服务。在几年的帮助和支持下,共有183名残疾人接受了基本康复服务,11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

20xx年,覃塘区共开展5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上门免费办证活动。为保障评残工作有序高效进行,xxx主动配合城区残联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办证服务,耐心细致地为残疾人解答疑问,对不符合残疾标准的申请人给予耐心解释。当年,他共帮助84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为黄练镇贫困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xxx以自己贴心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赢得了残疾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他把残疾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与坏的唯一标准,把维护好残疾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本依据,真正为广大残疾人做好服务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1264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