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
各位朋友,现在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
请大家跟我一起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因洞内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请大家跟我继续前行,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这是因为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
朋友们,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其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我叫张智媛,你们就叫我小张。
今天我带你们去游玩龙门石窟,那些佛像可是从唐代初期保护到现在的呀!你们可不能在佛像身上乱涂乱画呀。
我告诉你们一个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放牧,常常听到从地下付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牧羊娃喊了一声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
听完了这个传说,我们一起去宾阳洞玩玩吧,你们知道吗?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郎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各位游客们今天的旅游至此结束如果有时间,我一定在做你们的导游,再带你去浏览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三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去参观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现在,我将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龙门石窟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始开凿,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还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的石窟,大大小小。据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八百多块,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有名的石窟有火烧洞、老龙洞、药方洞、莲花洞。洞中有慈祥的观音、高大的佛祖、凶恶的门神、美丽的仙女。
龙门石窟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它凝结了中华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四
游客们:
大家好!
有幸让我为大家解说,我们今天的旅游景点是“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得伊河两岸,它青山绿水,万象生辉,能让人有流连忘返的感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一句话:“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是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之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龙门石窟分潜溪寺、宾阳中洞、宾阳南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万佛洞。万佛洞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才得名,这些佛像有些小巧玲珑,有的像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有的体态轻盈,有的婀娜多姿。在洞口的南边还有一尊观音像,它的整个姿态显得那么优美端庄。洞内主佛是阿弥陀佛,它端坐在双层莲花座上,无所畏惧,主佛背后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坐着一位菩萨,他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整个佛洞金碧辉煌,感觉很热闹。
各位旅客们,龙门石窟的景色实在太多了,说也说不尽,希望您这次收获很大,不枉此次一行,希望下一次还能和我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壮丽的景象。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7。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六
游客们: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七
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龙门石窟。
为使各位游客能对洛阳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初步的了解,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途中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龙门石窟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龙门石窟脚下,我们下车,首先沿着伊水西岸游览西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两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个小佛像,说他是千佛库真是名副其实。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厘米,小的却只有两厘米,可别看它们的个头儿像个小不点儿,但都雕刻的很精细,虽然数目众多,但是排列的却非常整齐。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这里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间的佛像最大。这尊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它的雕工极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就连衣服的褶皱,皮肤的纹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见。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总体看来,奉先寺洞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再加上周围淡淡的薄雾,更是显得神秘莫测,真不愧是神来之笔呀!
由于时间的关系,龙门石窟西山的讲解到处结束,给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时间,龙门石窟还有更多的美景:东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园大家可以再去细细游赏!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不虚此行。
龙门石窟导游词讲解篇八
大家好!我是金太阳导游公司的小导游,大名鼎鼎的'李雨晴。你们叫我李导好了。
今天,我带大家去龙门石窟。请大家注意:在龙门石窟要跟上队,不要乱丢垃圾,注意安全、环保。还可以拿着纸和笔记上奇景、美景。好,我们现在出发吧!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可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呀,那里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六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看见那边的卢舍那偶像两边的二弟子了吗?他们分别叫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我右手那边的是二菩萨和善开郎。旁边的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
那边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东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龙门石窟风景处处秀美,有时间一定还来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978547.html】